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室内生态绿植造型墙施工方案一、植物选择与配置设计(一)核心品种筛选标准根据场地光照条件(南向光照每日≥6小时/北向≤3小时),选择常绿多年生植物为主,优先考虑根系浅、须根发达的品种。耐阴区域(如室内深处)主选龟背竹、蕨类(肾蕨、狼尾蕨)、常春藤等,光强区域配置天竺葵、太阳花、矮牵牛等喜阳植物。温度适应性方面,室内恒温环境(15-25℃)可搭配蝴蝶兰、矾根,冬季无供暖区域需增加耐寒品种如麦冬、石菖蒲。(二)景观层次搭配采用"3+2+1"立体配置模式:3层基础绿植(绿萝、鸭脚木、袖珍椰子)构建背景绿幕,2层开花植物(茉莉、红掌、四季海棠)形成色彩点缀,1层垂吊植物(佛珠吊兰、紫藤)营造飘逸感。生长速度控制在年均15-30cm范围内,避免选用爬山虎等速生品种。花期搭配实现四季有景:春季以矮牵牛(粉/紫色)为主,夏季配置茉莉(白色),秋季选用矾根(红/黄渐变叶),冬季保留常春藤常绿基底。(三)植物健康标准苗木进场需满足:株高15-30cm,冠幅20-40cm,无病虫害斑点,须根覆盖率≥60%。多肉植物选用直径5-8cm的健康株体,避免徒长;蕨类植物要求新叶萌发率≥30%。所有植物在上墙前进行48小时黑暗环境适应处理,修剪破损根系并浸泡生根剂(浓度500mg/L)2小时。二、结构框架系统施工(一)支撑结构设计采用双层钢结构体系:主框架选用30×30×2mm不锈钢方通,间距80cm×80cm焊接成网格状;次框架为20×20mm铝合金型材,通过角码与主框架连接。承重能力按15kg/㎡设计,预埋件采用M10膨胀螺栓,每平米设置4个固定点。独立式结构需增设50×50mm镀锌方钢底座,混凝土基础深度≥300mm。(二)防水阻根处理基层墙面先涂刷JS防水涂料(厚度1.5mm),再安装10mm厚PVC防水板,接缝处用玻璃胶密封并加贴5cm宽防水胶带。在PVC板表面焊接高度5cm的不锈钢集水槽,槽底设置Φ20排水孔,间距1.5m。阻根层采用聚酰胺无纺布(密度800g/㎡),用铆钉(间距20cm)固定于防水板,边缘反包10cm。(三)栽培基质系统采用三层复合基质布:底层为涤纶无纺布(厚度3mm),中层为吸水树脂棉(保水量≥600g/g),表层为晴纶种植毛毡(密度400g/㎡)。基质布裁切尺寸比设计面积大5%,通过魔术贴与框架可拆卸连接。种植区域按50×50cm划分单元格,用彩色马克笔在基质布上定位,切割十字形种植口(长度≤10cm)。三、智能灌溉系统安装(一)供水系统配置主管道采用Φ20PE管,支管为Φ12滴灌管,滴头间距10cm,流量2L/h。系统配置包括:100L储水箱(带液位传感器)、150W自吸泵(扬程8m)、Y型过滤器(精度120目)、施肥器(比例1:1000)。控制箱安装在离地1.5m高度,内置PLC控制器,可设定每周一/三/五6:00-6:10、18:00-18:10两个灌溉时段。(二)传感器布置每5㎡安装1个土壤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0-100%RH),深度插入基质10cm;在植物墙中部设置温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0-50℃,0-95%RH)。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控制器,当土壤湿度<30%时自动启动灌溉,>70%时停止,温度>30℃时启动风扇降温。(三)管道施工工艺主管道沿框架顶部横向铺设,用管卡(间距50cm)固定;支管垂直分布,每列植物对应1条支管,末端安装排水阀。管道安装完成后进行1.5倍工作压力(0.3MPa)的保压试验,持续30分钟无压降为合格。滴头安装前需进行冲洗,避免堵塞,调试时确保每点出水均匀,偏差≤5%。四、植物种植施工流程(一)施工准备现场清理后弹线定位,用激光投线仪确保框架垂直度误差≤3mm。搭设满堂脚手架(步距1.8m),铺设防滑脚手板。工具准备包括:锂电钻(配备Φ4-Φ10钻头)、气动钉枪(T50直钉)、卷尺(精度1mm)、水平仪、修枝剪、种植铲。材料提前24小时进场,存放于通风遮阳处,基质布需预喷水至含水量60%。(二)分区分段种植按设计图案分为A/B/C三个施工段,每段自下而上种植。先固定基质布:底层无纺布用不锈钢钉(间距20cm)固定,中层吸水棉自然铺设,表层种植毛毡用魔术贴与底层连接。种植顺序:先大型植物(龟背竹、鸭脚木),再中型花卉(红掌、茉莉),最后填充小型绿植(多肉、蕨类)。植物插入基质布深度8-12cm,用钉枪钉合开口处,每株植物配置2-3个固定点。(三)种植密度控制基础绿植按30株/㎡布置,开花植物15株/㎡,垂吊植物5株/㎡。重点景观区可提高密度至50株/㎡,但需保证单株根系生长空间≥100cm³。相邻植物叶片搭接率控制在10-20%,避免过度拥挤。种植完成后立即喷施叶面肥(N:P:K=20:20:20,浓度0.2%),覆盖遮阳网(遮光率70%)缓苗7天。五、养护管理技术规范(一)日常养护措施灌溉管理:春秋季每日2次(6:00、18:00),夏季增加午间12:00补水,冬季仅上午9:00灌溉。单次灌水量1.5L/㎡,营养液(EC值1.2-1.5ms/cm)每月施用1次,通过施肥器自动配比。光照调节:室内区域配置LED植物补光灯(波长450nm+660nm),悬挂高度50cm,每日照射10小时。朝南墙面需安装遮阳卷帘(遮光率50%),夏季10:00-16:00开启。通风控制:安装轴流风机(风量1500m³/h),每日9:00-11:00、15:00-17:00运行,确保空气流速≥0.3m/s。植物间距保持10-15cm,定期疏剪过密枝条。(二)病虫害防治预防体系:每周喷施多菌灵(浓度800倍),每月用阿维菌素(浓度1000倍)灌根。发现蚜虫时,先用酒精擦拭叶片,严重时喷施吡虫啉(浓度1500倍);红蜘蛛防治采用哒螨灵(浓度2000倍)+阿维菌素混合液,重点喷洒叶背。病害处理:叶斑病立即摘除病叶并涂抹百菌清药膏,根腐病需更换基质并隔离病株。(三)修剪更新生长期(3-10月)每2周修剪1次,休眠期每月1次。修剪标准:常绿植物保留3-5个分枝,开花植物花后剪去花茎2/3,垂吊植物控制长度≤60cm。每年春季进行1次彻底更新,更换老化植物(比例≤20%),补充新基质(厚度5cm)。修剪工具需用75%酒精消毒,切口涂抹愈合剂(含萘乙酸100mg/L)。六、质量验收标准(一)结构验收框架垂直度:≤3mm/2m;平面平整度:≤5mm/㎡;接缝间隙:≤1mm。防水性能:闭水试验24小时无渗漏,排水系统坡度≥2°。灌溉系统:连续运行3小时,滴头均匀度≥90%,控制器响应时间≤5秒。(二)植物成活率种植后1个月成活率≥95%,3个月≥90%,半年≥85%。生长指标:新叶萌发率≥50%,无明显黄叶(≤5%),株高月增长≤5cm。景观效果:色彩分布符合设计要求,层次分明,无裸露基质,图案完整度≥95%。(三)安全验收抗风载能力:室外结构能承受10级风力(风速25m/s);防火等级:PVC板达到B1级阻燃标准,电气系统具备过载保护。维护通道宽度≥60cm,登高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七、应急预案(一)设备故障处理灌溉系统停水:立即启用备用储水箱(容量500L),手动开启应急阀门。控制器失灵时,切换至手动模式,每8小时人工浇水1次(水量1L/㎡)。管道破裂:关闭区域控制阀,用快速接头临时修复,24小时内完成更换。(二)植物应急救护干旱萎蔫:采用叶面喷雾(水温25℃)+根部滴灌(含生根剂200mg/L),持续24小时遮阴。大面积病虫害:隔离发病区域,喷施广谱杀菌剂(甲基托布津800倍),严重时移除病株并更换基质。低温冻伤:启动加热系统(保持温度≥10℃),喷施防冻液(浓度3%),修剪冻伤组织。(三)极端天气应对台风预警:室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23年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教学资源开发与课件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尚志中学高二上物理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检验科血常规检验操作技术指南
- 耳鼻喉科突发性耳聋急诊护理指南
- 幼师职业发展规划路径
- 检验科血液常规检验须知
- 超声科甲状腺结节超声评估指南
- 嵌入式实训报告
- 帕金森病患者日常护理培训
- 多重耐药菌的课件
- 光伏电站安全培训课件
- 2022年长春财经学院公共课《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科目期末试卷B
- 交安设施冬季施工方案
- 行业的客户信息管理表格模板
- 生物育种方法
- 建筑企业法人a证考试及答案
- 2025年秋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测试题(名校卷)附答案详解
- 鸡蛋采购项目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医院进修人员培训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