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附加筋平法施工方案_第1页
顶板附加筋平法施工方案_第2页
顶板附加筋平法施工方案_第3页
顶板附加筋平法施工方案_第4页
顶板附加筋平法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顶板附加筋平法施工专项方案一、施工准备1.1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重点复核顶板附加筋的规格、数量、布置范围及节点构造,编制专项施工技术交底文件。采用BIM技术建立顶板钢筋模型,模拟附加筋与主筋的交叉排布,提前发现碰撞冲突。针对悬挑板阴角、后浇带、梁柱节点等特殊部位,绘制1:1放大节点详图,明确附加筋的锚固长度、弯折角度及绑扎顺序。1.2现场准备设置钢筋加工区与堆放区,加工区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厚度≥100mm),划分原材料堆放区、半成品区、废料区,各区设置防雨棚及排水沟。安装钢筋调直切断机(功率4.0kW)、弯曲机(3.0kW)、切断机(5.5kW)等设备,调试合格后悬挂操作规程。加工区配备2台50m钢卷尺、3台激光投线仪,定期校准确保计量精度。1.3人员准备配置钢筋工长1名(5年以上经验)、质检员2名、安全员1名,钢筋绑扎班组20人(持证上岗率100%)。施工前开展专项培训,内容包括平法标注解读、附加筋绑扎工艺、质量验收标准等,培训后进行理论+实操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二、材料要求2.1钢筋原材附加筋采用HRB400E级钢筋,进场时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力学性能报告,每60t为一批次进行抽样送检,检测项目包括屈服强度(≥400MPa)、抗拉强度(≥540MPa)、伸长率(≥16%)及冷弯性能。钢筋表面应平直无损伤,不得有裂纹、油污及片状老锈,允许凸块高度不超过横肋高度。2.2绑扎材料采用20-22号火烧丝(直径0.7-0.9mm),其中直径≥16mm的附加筋使用20号铁丝,直径<16mm的使用22号铁丝。铁丝应无锈蚀、无脆断,每捆重量≤25kg,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库房内。2.3保护层垫块采用C30细石混凝土垫块,强度等级≥M30,尺寸50mm×50mm×25mm(板筋保护层厚度),每块垫块设置4个梅花形扎丝孔。垫块抗压强度试验按每2000个为一批次,合格率需达到100%。三、加工工艺3.1钢筋调直盘圆钢筋采用调直切断机调直,调直速度控制在2-3m/s,调直后的钢筋直线度偏差≤1mm/m,局部弯曲矢高≤4mm。调直过程中如发现钢筋脆断、回弹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化学成分检验。3.2切断下料优先采用无齿锯切割(切口平整度≤1mm),禁止使用气割。切断前绘制下料计划表,遵循“长料长用、短料短用”原则,如Φ12钢筋定尺9m可加工3段2950mm附加筋(含10mm切割余量)。切断后钢筋长度允许偏差±10mm,端头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3.3弯曲成型根据设计要求加工弯钩或弯折,其中末端180°弯钩的弯曲直径≥4d(d为钢筋直径),平直段长度≥10d;135°弯钩弯曲直径≥4d,平直段长度≥5d。弯曲机心轴直径应匹配钢筋规格,Φ12-Φ16钢筋采用32mm心轴,Φ18-Φ22采用40mm心轴,弯曲后钢筋表面不得产生裂纹。四、安装流程4.1弹线定位在模板上弹出附加筋位置线,采用红油漆标注,纵向间距允许偏差±10mm,横向偏差±5mm。悬挑板阴角处附加筋呈放射状布置,自阴角顶点向两侧延伸,线间距按50mm递增,弹线完成后由质检员复核签字。4.2底层钢筋绑扎附加筋与主筋采用“隔一布一”方式布置,即每间隔一根主筋增设一根附加筋,间距≤200mm。绑扎时先固定两端钢筋,再用粉笔在中间标出绑扎点,确保间距均匀。绑扎采用“八字扣”法,铁丝扣应朝向模板内侧,不得外露于保护层。4.3特殊部位处理后浇带:两侧各增设3排Φ12@200横向附加筋,长度为后浇带宽度+2×La(La=36d),与原受力筋搭接长度≥1.4La,接头面积百分率≤25%。梁柱节点:节点核心区箍筋按设计要求加密(间距≤100mm),附加吊筋采用Φ16@50,弯起角度45°,锚固长度LaE=40d(抗震等级三级)。洞口周边:边长≥300mm洞口每侧附加2根Φ14钢筋,长度为洞口宽+2×La,与受力筋绑扎牢固。4.4上层钢筋安装双层双向附加筋设置Φ12@1000×1000马凳筋,高度=板厚-2×保护层厚度-上层筋直径,马凳筋脚部设50mm×50mm垫块,防止压弯模板。上层附加筋绑扎时采用移动式操作平台(宽0.8m,高1.2m),严禁直接踩踏钢筋。五、质量控制5.1过程控制实行“三检制”:班组自检(每检验批100%检查)→质检员复检(按30%比例抽检)→监理验收(关键节点全检)。检查项目包括:间距:采用钢尺量连续3档取平均值,允许偏差±20mm保护层厚度:使用卡尺测量,允许偏差+8mm/-5mm绑扎牢固度:用手扳动钢筋无松动,铁丝扣无滑移锚固长度:尺量检查,允许偏差±10mm5.2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前提交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内容包括:附加筋的规格、数量、位置(附CAD排版图)接头类型、位置、面积百分率(标注于平面图)箍筋加密区范围、间距(附节点照片)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偏差≤10mm)5.3常见问题处理钢筋位移:采用10#铁丝将附加筋与主筋绑扎固定,间距≤500mm保护层不足:增设垫块,垫块间距≤800mm(双向),呈梅花形布置绑扎松动:重绑时将铁丝拧2.5圈,末端留长≥10mm并弯折间距超标:局部增设短钢筋(长度≥300mm),与原附加筋搭接绑扎六、安全措施6.1施工防护作业面满挂水平安全网(网目密度≥2000目/100cm²),高度1.2m防护栏杆刷红白警示漆(间距40cm)。钢筋加工区设置防护棚(宽4m,长6m,高3m),棚顶采用双层50mm厚木板,层间间距300mm。6.2用电安全加工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保”,配电箱漏电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电缆采用五芯铜缆(截面≥10mm²),架空高度≥2.5m,严禁拖地或被钢筋碾压。6.3应急管理配备急救箱(含止血带、绷带等)、灭火器4台(ABC型4kg),制定触电、高空坠落应急预案,每月组织1次应急演练。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12处,包括“必须佩戴安全帽”“禁止抛物”等。七、成品保护7.1钢筋保护绑扎完成后严禁在钢筋上堆放物料,通道处铺设50mm厚木板(宽1m),木板下垫Φ20钢筋马凳。混凝土浇筑时派2名钢筋工跟班,及时调整移位的附加筋,初凝前禁止踩踏钢筋。7.2防雨防锈下雨前覆盖塑料薄膜(厚度≥0.12mm),雨后检查钢筋锈蚀情况,轻微浮锈用钢丝刷清理,锈蚀严重的钢筋需重新检验力学性能。7.3工序交接钢筋工程验收合格后,办理工序交接单(三方签字确认),后续施工单位需对成品保护负责,损坏修复需经原钢筋班组确认方案。八、验收标准8.1主控项目附加筋规格、数量、间距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合格率100%)绑扎牢固,无松动、滑移现象(抽检合格率100%)保护层厚度实测值偏差≤+8mm/-5mm(合格率≥90%)8.2一般项目钢筋表面清洁,无明显油污、铁锈(检查合格率≥95%)弯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