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物重点实验操作指导手册前言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生物学习的核心环节之一。本手册聚焦中学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实验,从实验原理、材料准备、操作流程到细节把控,全方位提供实操指导,助力同学们突破实验难点,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的形态变化,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掌握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及细胞壁的伸缩特性。二、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如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通过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发生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原生质层恢复与细胞壁贴合(质壁分离复原)。三、材料用具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呈紫色,便于观察)、清水、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易导致细胞死亡,无法复原;过低则分离现象不明显)。仪器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四、操作步骤1.制作临时装片:用镊子撕取一小块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注意撕取的表皮要薄且完整,避免破损影响观察),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中,展平后盖上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若有气泡,可轻压盖玻片排出)。2.显微镜观察:将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清晰的紫色大液泡和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的细胞(此时为初始状态)。3.质壁分离处理:在盖玻片一侧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确保细胞完全浸润在蔗糖溶液中),持续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4.质壁分离复原处理: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同样重复2~3次),观察细胞:液泡逐渐变大,紫色变浅,原生质层重新贴合细胞壁。五、注意事项材料选择:必须使用活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死亡细胞的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无法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若洋葱表皮颜色过浅,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或选择其他含色素的植物细胞(如黑藻叶肉细胞)。试剂浓度:蔗糖溶液浓度需严格控制在0.3g/mL左右,过高会使细胞过度失水死亡,过低则分离速度慢、现象不显著。操作细节:滴加溶液时要确保“引流法”操作规范,使溶液缓慢替换装片中的液体,避免细胞被水流冲离视野;观察过程中保持显微镜载物台水平,防止液体流到镜筒上。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1:质壁分离后无法复原。原因: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死亡,或操作时间过长细胞失水过多。解决:更换新鲜的洋葱表皮,重新配制合适浓度的蔗糖溶液,缩短操作时间。问题2:视野中细胞重叠,观察不清。原因:撕取的表皮过厚或未展平。解决:重新撕取薄而完整的表皮,在清水中轻轻展平后再盖盖玻片。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学会用特定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理解显色反应的原理,掌握实验操作的变量控制方法。二、实验原理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Cu(OH)₂被还原为Cu₂O)。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利用显微镜可观察到脂肪颗粒。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在碱性环境下,Cu²⁺与蛋白质中的肽键结合形成络合物)。三、材料用具实验材料:苹果匀浆(还原糖检测,颜色浅易观察)、花生种子(脂肪检测)、豆浆(蛋白质检测);备选材料:梨匀浆、马铃薯匀浆(淀粉检测,可选做)。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₄溶液,使用前等量混合,现配现用)、苏丹Ⅲ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溶液;B液:0.01g/mLCuSO₄溶液,先加A液再加B液)。仪器用具:试管、滴管、量筒、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刀片、毛笔、吸水纸、酒精灯、大烧杯(水浴加热用)。四、操作步骤(一)还原糖的检测1.取一支洁净试管,加入2mL苹果匀浆。2.向试管中注入1mL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振荡摇匀。3.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约2min,观察颜色变化(从蓝色逐渐变为砖红色)。(二)脂肪的检测(显微镜观察法)1.切片制作: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用刀片在子叶横切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尽量切薄,便于透光观察),用毛笔蘸取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中,展平。2.染色与洗浮色:在切片上滴加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酒精可溶解多余的染液,避免颜色干扰),然后用吸水纸吸去酒精。3.制片与观察:在切片上滴加1滴清水,盖上盖玻片(避免气泡),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已着色的脂肪颗粒,再换高倍镜观察(脂肪颗粒呈橘黄色,分布在细胞中)。(三)蛋白质的检测1.取一支洁净试管,加入2mL豆浆。2.向试管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NaOH溶液),振荡摇匀,营造碱性环境。3.再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CuSO₄溶液),振荡摇匀,观察颜色变化(溶液变为紫色)。五、注意事项试剂使用: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甲液和乙液混合后易产生Cu(OH)₂沉淀,放置过久失效);双缩脲试剂需先加A液再加B液(先中和蛋白质中的酸性基团,再提供Cu²⁺),且B液不能过量(过量的Cu²⁺会使溶液呈蓝色,掩盖紫色反应)。材料处理:还原糖检测需选择含糖量高、颜色浅的材料(如苹果、梨),避免材料颜色干扰实验结果;脂肪检测的花生切片需尽量薄,否则显微镜下透光性差,观察不清。水浴加热:还原糖检测的水浴温度需控制在50~65℃,温度过高会使斐林试剂分解,过低则反应速率慢。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1:还原糖检测无砖红色沉淀。原因:斐林试剂失效(未现配现用)、水浴温度不当、材料含糖量低。解决:重新配制斐林试剂,调整水浴温度至50~65℃,更换含糖量高的材料(如苹果匀浆)。问题2:脂肪检测切片模糊不清。原因:切片过厚、染色后未充分洗去浮色。解决:用锋利的刀片切薄切片,染色后用50%酒精充分洗去浮色(可重复洗1~2次)。实验三: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目的掌握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和纸层析分离技术,分析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理解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二、实验原理提取原理:绿叶中的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叶绿素易溶于乙醇,类胡萝卜素溶解度更高)。分离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实现色素的分离(层析液为脂溶性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丙酮、苯的混合物)。三、材料用具实验材料:新鲜的绿叶(如菠菜叶,叶片要鲜绿、肥厚,色素含量高)。试剂: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需现配或密封保存,避免挥发)、二氧化硅(SiO₂,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CaCO₃,防止研磨时叶绿素被破坏)。仪器用具:研钵、漏斗、尼龙布(或单层纱布,过滤研磨液)、剪刀、滴管、培养皿、盖玻片、干燥的定性滤纸(需剪去两角,防止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时形成弧形,影响分离效果)、铅笔、直尺。四、操作步骤(一)色素的提取1.研磨绿叶:称取5g新鲜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研磨充分)和碳酸钙(保护叶绿素),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迅速、充分地研磨(研磨要快,减少乙醇挥发;充分研磨使色素充分释放)。2.过滤研磨液:在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或纱布),将研磨液倒入漏斗,过滤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塞紧试管口(防止乙醇挥发,同时避免色素被氧化)。(二)色素的分离1.制备滤纸条:取一张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培养皿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形成梯形,使层析液扩散均匀),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标记滤液细线的位置)。2.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细线要细、直、浓,若一次画不浓,可待滤液干后重复画2~3次,保证色素含量足够)。3.纸层析分离: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层析液(高度约1cm,注意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无法分离),将滤纸条轻轻插入层析液中,盖上培养皿盖(防止层析液挥发),静置观察。4.观察结果:待层析液扩散到滤纸条上端(距顶端约1~2cm)时,取出滤纸条,晾干后观察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叶绿素a的色素带最宽,说明含量最高)。五、注意事项材料与试剂:绿叶需新鲜,若叶片发黄,叶绿素含量低,实验效果差;无水乙醇需保证纯度,若含水会降低色素溶解度;层析液具有挥发性和毒性,操作时需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研磨与过滤:研磨时要迅速且充分,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被破坏;过滤时用尼龙布而非滤纸,因为滤纸会吸附色素,导致滤液中色素含量减少。滤液细线:必须细、直、浓,否则分离后色素带会模糊、重叠;画细线时要待前一次滤液干后再画,避免细线过粗或色素溶解在未干的滤液中。层析液高度: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无法随层析液扩散;培养皿要加盖,防止层析液挥发,影响分离效果。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1:滤纸条上无色素带或色素带过浅。原因:绿叶不新鲜(色素被分解)、研磨不充分(色素未充分释放)、滤液细线画得太淡或层析液没及细线。解决:更换新鲜绿叶,充分研磨并加入足量无水乙醇,确保滤液细线浓且层析液未没及细线。问题2:色素带重叠严重。原因:滤液细线过粗、层析液扩散不均匀(滤纸条未剪去两角或层析液中各成分比例不当)。解决:画滤液细线时保证细而直,重复画时待干后再画;剪去滤纸条两角,确保层析液均匀扩散。实验四: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理解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规律。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如洋葱根尖)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具有周期性(分裂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因此视野中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通过解离(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制片(使细胞分散开,便于显微镜观察)四个步骤,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三、材料用具实验材料:洋葱(或大蒜、蚕豆)根尖(取上午10点至下午2点的根尖,此时细胞分裂旺盛,中期细胞较多)。试剂: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解离液,使细胞相互分离)、清水(漂洗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仪器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解离缸、烧杯、剪刀、吸水纸。四、操作步骤1.根尖的培养:实验前3~4天,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面,置于温暖处培养,待根长至2~3cm时,可用于实验。2.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mm(分生区部位,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放入解离液(15%盐酸+95%酒精)中,解离3~5min(解离时间过短,细胞不易分散;过长,细胞会被破坏),至根尖酥软。3.漂洗:用镊子将解离后的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漂洗约10min(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同时便于染色)。4.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染色时间过短,染色体着色浅;过长,颜色过深,影响观察)。5.制片:用镊子将根尖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使细胞分散开,避免重叠),然后取下上面的载玻片。6.显微镜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分生区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识别分裂间期(细胞核大、染色质疏松)和分裂期的各个时期(前期:染色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核膜、核仁重建,细胞板形成)。五、注意事项材料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需处于分裂旺盛期,因此取材时间很关键(上午10点至下午2点,细胞分裂活动活跃);根尖长度以2~3mm为宜,过长会包含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
- 核医学检查知识要点
- 全科医学科家庭医生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培训指南
- 宫颈癌的护理查房相关知识
- 2025金融机构个人汽车贷款合同样本
- 2025合作活动合同模板
- 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参考资料
- 神墨口才述职报告
- 阳光城片区管理
- 全科医学科高血压急症救治指南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件
- 2025年行政执法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真题(含答案)
- 基层治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河南高二青桐鸣大联考2025年10月联考物理(含答案)
- 2025陕西宝鸡市陈仓区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5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中医妇幼集团医院(毕节市七星关区中医医院)面向社会招聘编外人员3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厦漳泉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社会招聘1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DB43-T 1976-2021 压力容器波纹金属软管定期检查技术规范
- 设备试运行安全培训课件
- 南开大学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