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汇文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北京市汇文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北京市汇文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北京市汇文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北京市汇文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汇文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本试卷共11页,共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斟酌(zhuó) 憎恨(zēng) 裸露(lù) 窸窸窣窣(sū)B.怂恿(sǒng) 慰藉(jí) 妨嗔(chēn) 笨拙(zhuō)C.包扎(zā) 撰写(zhuàn) 摈弃(bìng) 熙熙攘攘(rǎng)D.山麓(lù) 挑剔(tī) 执拗(ào) 讷讷(n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雷历风行 皱褶 战粟 忸怩B.不事雕琢 碾轧 惆怅 饥馑C.迭宕起伏 雍容 阴蔽 细腻D.无可辨驳 浮燥 凛冽 造诣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在手法上分为“风”“雅”“颂”。B.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代表,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峨日朵雪峰之侧》就是其中的一篇。C.古体诗起源于先秦,盛行于汉魏六朝,以“歌”“行”“吟”为主要载体。《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都属于古体诗。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我国山水诗的创作先河,代表作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烧蜡成灰”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B.《插秧歌》句句平易自然,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撷取人物的动作语言,描绘出一家四口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C.《短歌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质朴刚健,或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D.《归园田居》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抒发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故乡的思念。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挥斥方遒(强劲有力)采采芣苢(茂盛的样子)B.枉用相存(思念)山不厌高(满足)C.羁鸟恋旧林(约束)暧暧远人村(迷蒙隐约的样子)D.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二、本大题共5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10题。材料一“种质”,是作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作物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它蕴藏在作物各类品种、品系、野生种和近缘植物中,是改良作物的基因来源。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有三个基因影响了禾谷类作物驯化和改良的进程。第一个是控制种子落粒性基因。野生稻的特性是种子成熟后就掉到土壤里,这对人类收获种子很不利。我们的祖先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一两个因基因突变而导致种子成熟不落粒的野生稻植株,并对这样的植株进行了驯化,最终培育出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第二个是矮秆基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面临粮食短缺和饥饿的威胁。以诺曼·布劳格为代表的育种专家给作物引入了矮秆基因,提高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改变了茎秆叶片和种子的比例,提高了种子的产量。通过引入这个基因,很多粮食作物的品种得到了改良,大大缓解了粮食危机。第三个则是中国杂交水稻的雄性不育基因。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在20世纪六十年代把一个来自中国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植株中的雄性不育基因转移到了栽培稻上,探索出杂交水稻的大规模制种方法,带来了一场杂交水稻革命,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种质资源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整个文明的进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乎我们的未来。正如“时代楷模”、复旦大学教授钟扬所说:“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取材于卢宝荣的相关文章)材料二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粮食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需不断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而良种选育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首要方法。优质品种选育主要依靠遗传基因的多样性,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是丰富遗传基因的基础。目前,物种消失的速度比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快许多倍,这些种质资源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难以重新创造出来。在地区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下,生物遗传多样性已大幅度减少,品种单一化程度日趋严重,这必然增加农作物对病虫害抵抗能力的遗传脆弱性。一旦发生新的病害或寄生物出现新的生理小种,作物就会失去抵抗力,最终可能导致病虫害严重进而危及国计民生。克服作物遗传脆弱性的关键是在育种过程中更多地利用种质资源,扩展新品种的遗传基础。全球1400多家种子资源库应运而生。种质资源库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长期贮存作物种质,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仍具备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为了满足发展需求,人类需要不断发展新作物,地球上有记载的植物约20万种,而人类已利用的植物资源还很少,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对发掘植物资源、发展新作物有很大帮助。从资源保护的角度看,种质资源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之分。可能很多资源现在用不上,储存起来会沉睡若干年,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育种方面有某种新需求,或者要对抗某一种病害,资源库里最不起眼的一份资源,会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取材于何桂明、李越、张蕾等人的相关文章)材料三农安天下,种为基石。在世界范围内,生物育种技术正不断取得新进展。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育种技术也日渐成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其技术原理是利用太空的γ射线、X射线或其他辐射源诱使植物种子的生物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再通过人工选择性培育,按照人类的需求筛选出优良品种。当前全球育种业竞争的制高点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农作物育种。专业人士认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属于育种技术的2.0或3.0版本,而基因编辑技术可称为现代育种技术的“4.0版本”,颠覆了已有的遗传改良技术路径,改变了选育效果。例如,基因编辑与转基因技术相比,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对生物体的基因造成了改变,但不同点也很明显。如果以修改文章作类比,那么转基因就是把一大段话插入文章,而基因编辑相当于只对一个或少数重要词语做了修改,这种修改对文章总体结构没有大的影响,但文章关键部分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强化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深度挖掘,突破前沿育种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强自立,是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根本保障。(取材于杨超、宋晓东、顾鸢等人的相关文章)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作物种质资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须含有遗传物质B.是不可再生资源C.具有遗传脆弱性D.没有绝对的好坏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种质资源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为延缓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而建立的B.主要功能是发掘、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C.能保持种子的遗传特性,提高发芽能力D.库中资源虽现在用不上,但以后会有用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基因编辑育种”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育种业创新的竞争点B.比航天育种技术更先进C.精准改变生物体的性状D.大量增加生物体的基因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控制种子落粒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延长种子的成熟期。B.航天育种通过太空辐射引发种子基因突变创造新品种。C.经杂交或者诱变培育产生的新品种作物属于种质资源。D.提升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10.请结合三则材料,说明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义。(6分)三、本大题共6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6题。①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为耆长【1】,往来里中察奸民。”又尝之郏城,遇尉方出捕盗,遂与俱行。至贼所藏,尉怯,阳为不知以过,怿曰:“贼在此,何之乎?”下马独格杀数人,因尽缚之。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授郏城尉。②移渑池尉。恶盗王伯名闻朝廷。为巡检者,皆授名以捕之。既怿至,巡检者伪为宣头【2】以示怿,将谋招出之。怿信之,挺身入贼中招之,与伯同卧起十余日,信之,乃出。巡检者反以兵邀于山口,怿几不自免。怿曰:“巡检授名,惧无功尔。”即以伯与巡检,使自为功,不复自言。③有恶贼二十三人,不能捕,枢密院使往捕。怿谋曰:“盗畏吾名,必已溃,溃则难得矣,宜先示之以怯。”至则闭栅,戒军吏无一人得辄出。既而夜与数卒变为盗服以出,迹盗所尝行处,入民家,民皆走,独有一媪留,为作饮食,馈之如盗。乃稍就媪,与语及群盗辈。怿尽钩得之。遂以实告曰:“我,桑怿也,烦媪为察其实而慎勿泄!”后又三日往,媪察其实审矣。明旦,部分军士,用甲若干人于某所取某盗,卒若千人于某处取某盗。④复命京师。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匿其阀【3】。会交趾獠【4】叛,往者数辈不能定。因命怿往,尽手杀之。还,乃授阁门祗候。怿曰:“是行也,非独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今彼留而我还,我赏厚而彼轻,得不疑我盖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惭吾心。”将让其赏归己上者,以奏稿示予。予谓曰:“让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怿叹曰:“亦思之,然士顾其心何如尔,当自信其心以行,讥何累也?若欲避名,则善皆不可为也已。”余惭其言。卒让之,不听。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⑤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取材于欧阳修《桑怿传》)注释:【1】耆长:乡村中捕盗的人。【2】宣头:朝廷的文书。【3】阀:功劳。【4】獠:古代少数民族名。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兵邀于山口 邀:邀请B.尽钩得之 钩:探究C.媪察其实审矣 审:详细D.有粟二廪 廪:粮仓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又尝之郏 城馈之如盗B.阳为不知以过 变为盗服以出C.溃则难得矣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吾乃其佐也 粟尽乃止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几不自免差一点连自己都不能逃脱B.迹盗所尝行处寻找盗贼曾经走过的地方C.为君致阁职为你谋取内阁的官职D.见民走避溺者看到老百姓躲避那些溺水者1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桑怿主动请求做耆长,与县尉一起捕捉盗贼,因功授郏城尉。B.虽然被巡检欺骗,桑怿还是把王伯交给他,让他去请功。C.桑怿虽然贫穷,但是坚守原则,拒绝通过贿赂得到官职。D.作者认为桑怿能够了解、体会并使用勇武,急人之所困。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让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16.请简要分析第④段桑怿让出赏赐的原因。(3分)四、本大题共4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7-19题。(共12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1】。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2】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3】?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4】。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5】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释:【1】斛:容量单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2】陇上,此处泛指田野。【3】喷霜竹:即吹笛。【4】泪落哀筝曲:东晋名臣谢安(字安石)晚年被疏,有一次陪晋孝武帝听筝,有感于自身际遇不禁落泪。【5】宝镜:传说中一块能照人肺腑的古铜镜。后于得之者惊而失手之间落入水中,遂不复得。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来”三句直抒胸臆,“闲愁千斛”是以夸张手法状写词人内心的愁苦之多。B.“虎踞”二句自问自答,点明吊古的主题,其中“兴亡”的意思侧重于“亡”。C.“柳外”五句寓情于景,“归鸟”一词寄寓了词人收复中原、重返故里的抱负。D.“江头”二句以写景收束全词,由江风怒吼而想象出“波浪翻屋”的骇人画面。18.“谁劝杯中绿”中的“绿”本是酒面漂浮的绿色泡沫,此处代指酒。下列诗句也运用了以事物的某一特征代指该事物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19.词人说自己有“闲愁千斛”。从词作中挑出你感触最深的两处“闲愁”,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20.古诗文填空。(共10分)(1)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3)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虞美人》)(5)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6)同心而离居,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7)《短歌行》结尾处,曹操以周公自比,禀明自己求贤若渴、统一天下之雄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五、本大题共3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3题。迷失头发稀少,却梳得纹丝不乱,抹了发蜡后飘出的是雪花膏的香味,两个肿眼泡像熟透了的柿子,短袖衬衫扎在藏青色的长裤里,那只仿猪皮的人造革包仿佛不肯松手似的握得好紧,不晓得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是“丁老七”给我的第一印象。他也就五十岁出头的年纪,乍看上去,一副基层领导的派头。我是在陶瓷厂的包装车间见到他的,此时,刚打响上班铃。许多先他进厂的老同事都跟他打招呼:“丁老七,眼睛都睁不开啦!”而其他人则称他为“老七师傅”,或叫他“丁师傅”。然后,大家叽叽喳喳,说东讲西,一天的工作就宣告开始了。“丁老七”方才还在挤眉弄眼和大家开玩笑,转眼间,像变魔术一般,就换上了白色围裙,坐上了绞草凳。我注意到,他的那双手与众不同,巴掌极宽大,像蒲扇,如胡萝卜样粗的手指已经变了形,想来定与职业有关。他绞草动作之熟、速度之快,令我目不暇接。按镇上民间的叫法,陶瓷包装称之为“绞草”。几乎所有瓷器都是用稻草来包装的,故在每年的秋收后,便可见到远乡四邻的农民一车车将禾秆运到镇上来卖钱。通常绞草的程序并不复杂,以包碗为例:十只为一摞,先做草把子,把碗理整齐置于草把子上,用草结两头扎紧,再用禾秆卷筒,又扎一次较宽的草结,起到美化效果,最后用篾打几道箍,别上写有品名等级的标识,便算完了。手艺好的师傅绞的草,无论怎么扔都不散,就是从二层楼高丢下去,里面的瓷器也准保不会破损,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神。一直以来,绞草师傅是受人尊重的,颇有几分威风。更何况,彼等前辈里还出了个在镇上赫赫有名的郑子木,此公在清嘉庆年间为争取绞草工人的生存待遇,视死如归地穿戴起衙门大堂上烧得通红的铁靴铁帽,用生命换来罢工胜利,也为这个行业刷了金。从那以后,全镇的绞草工人都系一条白围裙,以示永久的祭奠。车间主任对我说,“丁老七”是包装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早在六十年代技术等级评定时,最高级为八级,他就评上了七级半。于是,大家都不叫他的大名,直接就叫他“丁老七”了。他的徒子徒孙加起来数都数不清。逢年过节,照行规,徒弟们都会买些烟酒糕点上门去孝敬自己的师父。尤其是在过年时,徒弟们前脚跟后脚地去拜年,他老婆酒糟冲鸡蛋都忙不过来。在那个漫长的夏天,作为厂团委的挂点单位,我天天都去包装车间,一来二去,我与“丁老七”混得滚熟,中午吃饭就端碗过去陪他闲扯。直到那时候,我才弄清楚陶瓷行业分工细、派别多,干绞草这行的属杂帮,以南昌人为主。“丁老七”才八岁便入了这一行,从南昌乡下到镇上时,连草结都打不紧,要不是师父庇护,早被老板赶跑了。一个八岁的小孩讨口饭吃实在艰难,好在他勤快,肯吃苦,绞草行的活做了个遍,最后没有哪样不懂、哪样不通。师父师娘都喜欢他,师满后按规矩本可另立门户,他却情愿留在师父身边打下手,领的钱不多,但他倒心甘情愿。后来师父做了老板,他也没离开。“不跟你吹牛,我是跑过大码头的。”他炫耀地说。他把橱里的那只仿猪皮的人造革包拿出放在腿上,取了一个信封出来,从里面倒出几张发黄的黑白照片,都是在上海、武汉等地的留影。照片里的“丁老七”穿戴齐整,一幅风华少年的姿容。在把信封放回包里时,他又掏出“劳动模范”奖章、“先进生产者”奖状,还有一本《毛主席语录》,翻看扉页,上面有赠送者的签名。“丁老七”得意地说:“不晓得他是哪个吧?跟你说,原来他是我们厂的军代表,好有名,老八路,后来调去北京了!”掰着指头算算,“丁老七”在这一行干了四十多年。在他的职业生涯里,最出风头的就是为前来厂里①的首长表演。那次他把餐具、茶具、酒具等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物件混在一起包,不到半个钟头就完成了。然后,他让两个徒弟将包好的这一挂瓷器从一米多高向下丢,摔在地上,然后开包②,竟无一件破损。首长竖起大拇指,直夸他技艺高超。“丁老七”一讲起这段,便摊开来与众不同的一双宽大巴掌,眯着一对肿眼泡,沉醉在昔日的荣光中。可到后来,“丁老七”竟然被废了。听说陶瓷包装实行革新,用纸箱、泡沫取代禾秆,打包机、泡沫板占据了包装车间的显眼位置。“丁老七”对此极为排斥,添了许多无名之火,上班后他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那种叫设备的庞然大物,他钟情的是禾秆,是篾条。好多人都劝他要看开些,要跟上时代,英雄总还会是英雄。可他不为所动,鼻子一哼,说:“老子不做了!”于是跑到厂劳资科办了买断工龄手续,自己选择了下岗。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在厂里见到过“丁老七”。又过了几年,我在镇上报社门口看见一个保洁员,穿了件环卫工人的黄红相间的马甲,口袋里插了瓶农夫山泉。可瓶里装的是自泡的茶水,泛着啤酒样的泡泡。那人左手拎着可翻动的垃圾箱,右手握把夹垃圾的铁火钳,时不时停下脚步望一眼擦身而过的车水马龙,目光游离飘忽、木讷呆滞。乍一眼,我几乎没有认出这是曾经熟识的“丁老七”。(取材于梅坚《瓷器人物》)2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考查检查B.视察检查C.视察检验D.考查检验22.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老七”给作者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在作者看来他“一副基层领导派头”,官腔十足,缺少工人的朴素与热忱。B.“丁老七”并不是丁师傅的本名,人们之所以这么称呼他,是在表达对丁师傅高超的“绞草”技艺的钦佩与赞许。C.陶瓷厂用纸箱、泡沫代替禾秆,用打包机取代“绞草”工人纯手工劳作,这场包装革新遭到了“丁老七”的抵触。D.“丁老七”从受人尊重的绞草师傅变为一名环卫工人,对“丁老七”这一人生际遇,作者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23.“丁老七”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6分)六、本大题共1题,共40分。《边城》中的渡口和摆渡人已经成为文学经典形象。“摆渡人”常常指用船把人从此岸送到彼岸的人。生活中,许多人都曾经或将会遇到“渡口”,也曾得到或将得到“摆渡人”的帮助。上面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题,共10分答案:A

解析:B项“慰藉”的“藉”应读“jiè”;C项“摈弃”的“摈”应读“bìn”;D项“执拗”的“拗”应读“niù”。答案:B

解析:A项“雷历风行”应为“雷厉风行”,“战粟”应为“战栗”;C项“迭宕起伏”应为“跌宕起伏”,“阴蔽”应为“荫蔽”;D项“无可辨驳”应为“无可辩驳”,“浮燥”应为“浮躁”。答案:C

解析:A项《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手法上分为“赋”“比”“兴”;B项《峨日朵雪峰之侧》作者是昌耀,非郭沫若;D项陶渊明是田园诗鼻祖,山水诗开创者为谢灵运。答案:D

解析:《归园田居》抒发的是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并非“对故乡的思念”。答案:B

解析:“枉用相存”的“存”意为“问候、探望”,非“思念”。二、本大题共5题,共18分答案:C

解析:“遗传脆弱性”是品种单一化导致的作物特性,而非种质资源本身的特点。答案:B

解析:A项种质资源库建立目的是保护种质资源,非“延缓物种自然灭绝”;C项是“保持”发芽力而非“提高”;D项“虽现在用不上”表述绝对,原文为“可能很多资源现在用不上”。答案:D

解析:基因编辑是“修改少数重要基因”,非“大量增加生物体的基因”,材料三以“修改文章词语”为喻可佐证。答案:A

解析:控制种子落粒性基因的作用是“使种子成熟不落粒,便于人类收获”,非“延长种子的成熟期”。答案:

①是改良作物、培育良种的基因来源,能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缓解粮食危机;②可克服作物遗传脆弱性,应对病虫害等农业风险,保障国计民生;③为生物育种技术(如航天育种、基因编辑)提供基础,助力种业创新和科技自强,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④发掘植物资源、发展新作物,满足人类未来发展需求。(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三、本大题共6题,共18分答案:A

解析:“邀”在此处意为“拦截”,非“邀请”。答案:A

解析:A项第一个“之”为动词“到”,第二个为代词“他们”;B项“以”均为连词“而”;C项第一个“则”为“就”,第二个为“是”;D项第一个“乃”为“是”,第二个为“才”。答案:D

解析:“见民走避溺者”意为“看到老百姓奔跑躲避洪水”,“溺”指洪水,非“溺水者”。答案:A

解析:桑怿是因捕盗有功(如独格杀贼、缚盗)授郏城尉,并非“主动请求做耆长”直接授官。答案:让出赏赐,朝廷一定不会答应,只会因为追求名声和虚假而招致嘲笑。

(“让”“徒”“取讥”各1分,句意通顺1分)答案:①认为平叛非独功,上位者是主导,自己只是辅佐;②担心上位者疑忌自己掩盖其功劳、自我夸耀;③坚守内心道义,认为士人应凭本心行事,不惧他人讥讽。(每点1分)四、本大题共4题,共22分答案:C

解析:“归鸟”是傍晚归巢的实景,寄寓的是词人漂泊无依的愁绪,非“收复中原、重返故里的抱负”。答案:B

解析:“绿肥红瘦”中“绿”代指绿叶,“红”代指红花,与“杯中绿”以特征代事物的手法一致。A项为比喻,C项为借喻,D项为借代(以“香”代梅花)但非特征代事物。答案:

①“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虎踞龙蟠”写建康地势险要,本应是帝王之都,却只剩“兴亡满目”,抒发了对国家山河破碎、朝代更替的家国之愁。

②“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化用谢安典故,词人将功名托付“儿辈”,自己只能以棋局消磨时光,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与无奈。(每点3分,词句1分,分析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答案:

(1)无边落木萧萧下

(2)樯橹灰飞烟灭

(3)气吞万里如虎

(4)春花秋月何时了

(5)憔悴损

(6)忧伤以终老

(7)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五、本大题共3题,共12分答案:C

解析:“视察”指上级对下级的考察,用于“首长”恰当;“检验”指检查验收,符合“开包查看瓷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