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详解_第1页
202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详解_第2页
202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详解_第3页
202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详解_第4页
202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练习题及答案详解给定资料资料12024年,甘肃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甘肃样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8%,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新建高标准农田320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突破65%;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9.8万家,带动120万农户年均增收超5000元。资料2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曾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典型。2021年以来,当地探索“菌草+菌菇”循环农业模式:利用玉米秸秆、小麦麸皮等农业废弃物生产菌棒,发展双孢菇、羊肚菌种植;菌棒废弃后制成有机肥还田,形成“秸秆—菌棒—有机肥—种植”的闭环链条。目前,该区域已建成菌菇大棚2300座,年产鲜菇4.2万吨,带动3200户移民就业,户均年增收3.8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军介绍:“过去守着旱滩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千块;现在在家门口种蘑菇,不仅收入翻了番,秸秆也不再焚烧污染环境,生态和钱袋子都鼓了。”资料3黄河甘肃段全长913公里,流域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但近年来,部分区域仍存在生态问题:兰州新区某化工园区因污水管网老化,2024年10月发生苯酚泄漏事件,导致下游5公里内河道鱼类死亡;临夏州某乡镇为发展养殖产业,违规占用河道滩涂建设养殖场,造成河道行洪能力下降;甘南州草原超载过牧现象虽较2018年下降40%,但局部区域仍存在“春羔夏壮秋肥冬瘦”的传统放牧模式,草原生态修复压力较大。资料42024年11月,甘肃省社科院发布《甘肃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全省发展面临“双重约束”:一方面,作为西部生态脆弱省份,90%的国土面积属于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占比达28.6%;另一方面,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2.8:1,工业化率不足30%,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报告建议:“甘肃必须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融合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避免‘为保护而保护’或‘为发展而破坏’的极端倾向。”资料5白银市会宁县杨崖集镇干部王芳的工作日记节选:“2024年7月15日星期一晴今天到红土村调研,村主任老周说:‘现在政策好,村里建了光伏电站、养了湖羊,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技术学不会、管理跟不上,光伏板积灰没人擦,湖羊生病了没人治,产业项目效益打了折扣。’2024年8月20日星期三雨去县农业农村局对接培训项目,负责人说:‘今年安排了12期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但基层反映“理论多、实操少”“讲南方经验多、适合甘肃的少”。比如上次请的专家讲大棚蔬菜种植,可我们这里干旱少雨,大棚需要节水设施,专家却没提,农民听了直摇头。’2024年9月5日星期五阴参加镇里的产业规划会,有人提议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但环保部门提醒:‘中药材烘干需要燃煤,可能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企业也犯难:‘如果改用天然气,成本要增加30%,我们利润本来就薄,实在扛不住。’”作答要求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2”,概括甘肃省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主要成效。(20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00字。第二题“给定资料3-4”中提到,甘肃发展面临“双重约束”,需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请结合资料,分析这一路径的必要性。(30分)要求:分析透彻,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第三题“给定资料5”反映了基层在推进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请结合全部给定资料,以“统筹发展与保护,绘就甘肃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50分)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答案详解第一题参考答案甘肃省乡村振兴成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产业升级成效显著。特色产业占比提升至68%,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120万农户年均增收超5000元。二是模式创新激活生态与经济。如古浪县黄花滩探索“菌草+菌菇”循环农业,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菌棒,废弃菌棒还田成有机肥,形成闭环链条,带动3200户移民就业,户均年增收3.8万元。三是政策引领作用突出。通过《关于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方向,以“三抓三促”行动推动全链条升级,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298字)答题思路本题为概括类题目,需从资料1和资料2中提取关键信息。资料1的核心是政策引领下的产业数据(特色产业占比、高标准农田、龙头企业等);资料2的核心是具体案例(古浪县循环农业模式及效益)。需按“总-分”结构,分产业升级、模式创新、政策引领三方面归纳,注意数据与案例的对应,确保全面准确。第二题参考答案甘肃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的必要性体现在三方面:其一,生态约束倒逼发展转型。甘肃90%国土属限制/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红线占比28.6%,黄河流域存在污染泄漏、河道违规占用、草原超载等问题,传统高消耗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产业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其二,发展短板亟需生态赋能。甘肃人均GDP仅全国62%,城乡收入差距大,工业化率低,需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黄河流域水源涵养、草原生态等可发展文旅、生态农业,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其三,融合路径破解“两难困境”。单纯保护会限制发展,单纯开发会破坏生态。“产业生态化”要求现有产业(如化工、养殖)绿色改造;“生态产业化”推动生态资源(如草原、湿地)市场化利用,既能守住生态底线,又能激发发展活力,是甘肃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398字)答题思路本题需结合资料3(生态问题)和资料4(双重约束与建议)分析必要性。首先,从生态约束(资料3的问题+资料4的生态红线数据)说明传统模式不可行;其次,从发展短板(资料4的经济数据)说明需要生态赋能;最后,从融合路径的作用(破解保护与发展矛盾)总结必要性。需注意逻辑递进,结合具体问题与数据支撑观点。第三题参考范文统筹发展与保护绘就甘肃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在黄河之滨的甘肃大地上,“发展”与“保护”的命题始终交织:既有古浪县菌草循环农业的“点绿成金”,也有化工园区污染泄漏的警钟;既有特色产业产值的稳步攀升,也有草原超载过牧的生态压力。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甘肃必须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以“产业生态化”厚植发展底色,以“生态产业化”激活发展动能,在统筹中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向奔赴。以“产业生态化”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甘肃作为老工业基地,部分产业仍存在高消耗、高污染的旧疾:化工园区污水管网老化导致的苯酚泄漏,养殖产业违规占用河道的短视行为,都暴露出“重发展轻保护”的路径依赖。破局之策在于推动产业向绿色化、循环化转型。古浪县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将玉米秸秆、小麦麸皮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菌棒原料,废弃菌棒再制成有机肥还田,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问题,更让“废资源”变成“钱袋子”。这启示我们,传统产业并非与生态保护对立,只要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循环利用为路径,就能实现“旧动能”的生态化升级。以“生态产业化”为路径,让生态优势“变现增值”。甘肃拥有黄河水源涵养区、甘南草原、河西走廊绿洲等独特生态资源,但长期以来“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草原超载过牧难改,湿地资源开发不足,生态价值未能转化为经济价值。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例如,甘南州可依托草原生态发展生态畜牧业,推广“舍饲圈养+季节性放牧”模式,既保护草原又提升畜产品品质;陇南市可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食用菌,让“绿色银行”释放经济红利。更关键的是,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市场化手段,让保护生态的地区和群众“有收益、得实惠”。以“人的现代化”为支撑,夯实统筹发展的基层基础。资料5中,红土村产业项目因“缺技术、缺人才”效益打折,干部培训“理论多、实操少”遭农民质疑,这些问题折射出:再好的政策、再优的模式,最终要靠“人”来落地。一方面,要培育“本土型”人才,通过“田间课堂”“师傅带徒”等方式,让农民掌握菌菇种植、有机肥制作等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引育“复合型”干部,既懂生态保护政策,又会算经济账,在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时,能协调环保要求与企业成本,推动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只有让基层干部和农民都成为“发展与保护的行家里手”,才能避免“政策悬空”“项目走样”。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景,到“大漠孤烟直”的苍茫,甘肃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生态与发展的双重使命。统筹发展与保护,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唯有以“产业生态化”改造传统动能,以“生态产业化”培育新兴动能,以“人的现代化”激活内生动力,才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中,绘就甘肃更美的时代画卷。(1198字)写作思路本文以“统筹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