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少年航天知识竞赛题库道含完整答案(真题)_第1页
2025年青少年航天知识竞赛题库道含完整答案(真题)_第2页
2025年青少年航天知识竞赛题库道含完整答案(真题)_第3页
2025年青少年航天知识竞赛题库道含完整答案(真题)_第4页
2025年青少年航天知识竞赛题库道含完整答案(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青少年航天知识竞赛题库道含完整答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由哪个国家发射的?A.美国B.苏联C.中国D.法国答案:B(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斯普特尼克1号”)2.中国首枚运载火箭的名字是?A.长征一号B.东风一号C.风云一号D.神舟一号答案:B(中国首枚运载火箭是在导弹基础上改进的“东风一号”,1960年发射成功;长征一号是首枚用于发射卫星的火箭)3.以下哪种推进剂属于低温推进剂?A.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B.液氧+煤油C.液氧+液氢D.固体燃料答案:C(液氧沸点-183℃,液氢沸点-253℃,需低温储存)4.嫦娥五号任务中,实现月球表面采样返回的关键技术不包括?A.月面自动采样封装B.月轨无人交会对接C.火星轨道修正D.高速再入返回答案:C(嫦娥五号任务目标是月球采样,与火星无关)5.国际空间站的主要参与国家不包括?A.俄罗斯B.日本C.印度D.加拿大答案:C(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加拿大共同建造)6.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的地点是?A.乌托邦平原B.希腊平原C.阿西达利亚平原D.伊西迪斯平原答案:A(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7.以下哪颗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A.北斗导航卫星(MEO轨道)B.风云二号气象卫星C.资源一号遥感卫星(太阳同步轨道)D.国际空间站(近地轨道)答案:B(地球静止轨道高度约35786公里,风云二号是静止轨道气象卫星)8.火箭发射时,尾部产生的“白气”主要是?A.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B.高温燃气遇冷液化的水蒸气C.推进剂泄漏的液氧D.火箭外壳材料升华的产物答案:B(火箭发射时,燃气温度极高,遇周围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9.中国空间站“天宫”的核心舱名称是?A.问天舱B.梦天舱C.天和舱D.巡天舱答案:C(天和舱是核心舱,问天、梦天是实验舱,巡天是光学舱)10.以下关于火箭级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级数越多,运载效率越高B.多级火箭通过分离死重提高效率C.单级火箭无法达到第一宇宙速度D.目前所有火箭均为三级结构答案:B(多级火箭通过丢弃已耗尽燃料的子级,减少死重,提高效率;单级入轨技术正在研发中,并非所有火箭都是三级)11.太阳同步轨道的特点是?A.轨道平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B.卫星每天同一时间经过同一地点上空C.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D.仅用于气象卫星答案:B(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每天大致在相同地方时经过同一纬度,便于对地观测)12.以下哪种航天器需要携带生命保障系统?A.通信卫星B.月球着陆器(无人)C.货运飞船(天舟)D.载人飞船(神舟)答案:D(载人飞船需维持航天员生存的氧气、温度、湿度等环境)13.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任务是?A.嫦娥三号B.嫦娥四号C.嫦娥五号D.天问一号答案:C(嫦娥五号2020年带回1731克月壤)14.以下关于“第一宇宙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约7.9公里/秒,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发射速度B.约11.2公里/秒,是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C.约16.7公里/秒,是脱离太阳系的速度D.仅适用于地球同步轨道答案:A(第一宇宙速度是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km/s是逃逸地球,第三宇宙速度16.7km/s是逃逸太阳系)15.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组网的时间是?A.2018年B.2020年C.2022年D.2024年答案:B(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16.以下哪项不是航天服的功能?A.提供氧气B.抵御微流星撞击C.调节温度D.增强航天员肌肉力量答案:D(航天服主要功能是维持生存环境、防护太空辐射和微流星,不具备增强肌肉的功能)17.火星探测中,“霍曼转移轨道”的作用是?A.减少探测器发射时的燃料消耗B.提高探测器的成像分辨率C.避免与小行星带碰撞D.缩短到达火星的时间答案:A(霍曼转移是利用行星轨道共面时的椭圆轨道,是最省燃料的地火转移方式)18.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是?A.2004年B.2007年C.2010年D.2013年答案:B(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开启中国探月工程)19.以下哪种现象不会出现在太空中?A.浮力消失B.火焰呈球形C.眼泪聚集在眼眶不落下D.声音传播速度加快答案:D(太空是真空环境,声音无法传播,因此不存在“传播速度加快”)20.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规定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中,中国科学家命名的环形山不包括?A.张衡环形山B.祖冲之环形山C.郭守敬环形山D.钱学森环形山答案:D(钱学森未被IAU命名月球环形山,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均有命名)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________(钱学森)。2.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因体型粗壮被称为“________”(胖五)。3.空间站内航天员呼吸的氧气主要通过________技术制取(电解水)。4.月球表面的重力约为地球的________分之一(六)。5.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绕、落、________”三步合一(巡)。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_(BDS)。7.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是苏联的________(捷列什科娃)。8.火箭发射时,“T-10秒”表示距离发射还有________秒(10)。9.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是________(羲和号)。10.国际空间站的总质量约为________吨(420)。11.月球背面的第一张近距离照片由苏联的________号探测器拍摄(月球3号)。12.航天员在太空长期驻留可能面临的健康问题包括________(骨流失/肌肉萎缩/空间运动病等,任填其一)。13.中国空间站的设计寿命为________年(10-15)。14.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________(木星)。15.火箭的“比冲”是衡量________效率的重要指标(推进剂利用)。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所有卫星都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卫星轨道包括低轨、中轨、高轨等)2.航天服中的尿液可以通过净化系统转化为饮用水。(√,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均采用尿液再生技术)3.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无法听到声音。(√,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月球真空环境无空气)4.火箭发射时,逃逸塔的作用是在发射前30分钟提供电力。(×,逃逸塔用于发射初期故障时带航天员逃生)5.火星的大气主要成分是氧气。(×,火星大气95%是二氧化碳)6.中国空间站的“巡天”光学舱可以与核心舱共轨飞行。(√,巡天舱与空间站共轨,必要时对接维护)7.卫星的轨道越高,运行速度越快。(×,轨道越高,引力越小,运行速度越慢,如静止轨道速度约3.1km/s,近地轨道约7.9km/s)8.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中,“回”指的是航天员返回地球。(×,“回”指无人采样返回)9.太阳风是太阳表面的风暴,对航天器无影响。(×,太阳风携带高能粒子,会干扰航天器电子设备)10.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前两位是苏联、美国)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为什么火箭通常采用多级结构?答案:多级火箭通过分离已耗尽燃料的子级,减少后续飞行的死重(无用质量),提高运载效率。单级火箭因燃料和结构限制,难以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km/s),多级结构可分阶段加速,逐步丢弃无用部分,最终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2.简述“嫦娥四号”的科学意义。答案:嫦娥四号是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通过“鹊桥”卫星),填补了月球背面地质、磁场、射电天文观测的空白,为研究月球演化和太阳系早期历史提供了关键数据。3.航天员在太空为何会出现“肌肉萎缩”?答案:太空处于微重力环境,航天员的肌肉无需对抗地球重力,长期缺乏负荷刺激导致肌肉纤维萎缩、肌细胞数量减少。同时,微重力会影响激素分泌和蛋白质代谢,进一步加剧肌肉流失。4.什么是“太空垃圾”?其危害有哪些?答案:太空垃圾指失效的卫星、火箭残骸、碰撞碎片等无用人造物体。危害包括:高速运行时与航天器碰撞(即使1克碎片也可能击穿舱壁);增加轨道资源竞争;长期积累可能引发“凯斯勒现象”(碎片碰撞产生更多碎片,形成恶性循环)。5.简述“北斗三号”相比“北斗二号”的技术提升。答案:北斗三号新增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容量从120字提升至1000字);采用更高精度的星载原子钟(日稳定度10⁻¹⁴量级);支持卫星间链路(星间通信与测距,无需地面站即可自主定轨);兼容其他全球导航系统(如GPS、伽利略),定位精度从10米提升至2.5-5米。6.为什么航天器返回地球时需要“防热系统”?答案:航天器以约7.9km/s的速度再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高温(可达3000℃以上),普通材料无法承受。防热系统通过烧蚀材料(如碳基复合材料)升华带走热量,或采用辐射散热结构(如陶瓷瓦),保护内部设备和人员安全。7.简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的难点。答案:地火距离远(约4亿公里),通信延迟长(10-20分钟),无法实时控制;火星大气稀薄(仅为地球1%),着陆时需通过降落伞+反推火箭组合减速;火星表面地形复杂(陨石坑、沙丘),需自主避障;探测器需经历“恐怖9分钟”(进入、下降、着陆阶段),容错时间极短。8.国际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对科学实验有何价值?答案:微重力下,流体无浮力对流,可研究材料均匀结晶(如半导体、蛋白质晶体);无重力沉降,可制备高性能合金;生物实验可排除重力对生长的影响(如植物向性运动);微重力环境是研究天体物理、空间生命科学的理想场所。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分析中国深空探测的技术跨越。答案:中国深空探测从月球到火星的跨越,体现了技术体系的全面升级:(1)轨道设计:探月任务(如嫦娥五号)需完成月地转移、月轨对接,而天问一号需设计地火霍曼转移轨道(4.7亿公里),轨道计算精度要求更高;(2)自主控制:火星探测因通信延迟(约18分钟),探测器需具备全程自主导航、故障诊断能力(如“天问一号”着陆时完全自主决策);(3)热控技术:月球昼夜温差达300℃,火星大气稀薄且温度低至-140℃,探测器需适应更复杂的环境,天问一号采用多模式热控(电加热、辐射器);(4)采样与封装:嫦娥五号实现月面自动采样(钻取+表取)、月轨无人对接,为未来行星采样(如天问二号小行星采样)奠定基础;(5)载荷能力:长征五号火箭(地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5吨)的成功研制,为天问一号(总重5吨)提供了动力保障,相比嫦娥三号(3.7吨),运载能力显著提升。综上,中国深空探测从近地天体(月球)到更远天体(火星)的跨越,标志着我国在轨道设计、自主控制、热防护、运载技术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结合实例,论述航天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答案:航天技术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举例如下:(1)导航定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手机定位(精度2-5米)、车载导航、共享单车电子围栏,2023年国内北斗终端用户超15亿;(2)气象预报: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如风云四号B星)提供全球云图、台风路径预测,准确率提升30%,减少灾害损失;(3)通信服务:通信卫星(如中星系列)实现偏远地区互联网覆盖(如“天通一号”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