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阅读理解专题
赏析诗歌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
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但是该题在高考中
的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
答题不规范;而读不通诗歌是根本原因。为此,我们将按照学生在
这些方面的疑问,展开学习和研究。
学习内容:1、怎样阅读古代诗歌2、了解古代诗歌的七大题材3、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
象5、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6、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读懂一首诗歌的“三步走,二十七字诀”
第一步,看题目,知作者,晓背景。
第二步,抓意象,勾画面,找手法。
第三步,扣关键,悟情感,品主旨。
【解读】
第一步:(一)题目信息:1、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主旨;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奠定作品的情感基
调;4、揭示作品的线索;5、表明诗歌的题材;6、暗示诗歌的表达
技巧。如高考题:《送子由使契丹》(交代事件、暗示题材一一送别
诗)《晓行巴峡》(交代时间、地点,暗示诗歌内容一一借景抒情)《水
仙子*舟中》(交代地点,暗示题材——羁旅行役)(二)作者信息:
知人论世。诗人的遭遇、境况、所处时代的国势,诗人的创作方法
与风格流派,诗人的常见思想内容与情感倾向。(三)背景信息:交
代写作时的社会、自然环境,交代诗人的处境、遭遇。文本内容、
诗后注释体现。
第二步:
(-)抓意象所谓意象是指人、事、景、物。人,包括诗人本身
或诗中之人;事,叙述的事件或用到的典故;景,自然的为主,还
有社会的;物,具体的实物。有时“景”与“物”合二为一,写景
状物。抓意象,就是把诗歌中静态的这些人事景物找出来。
(二)勾画面可以分两步走:一是按照意象的时间、空间、逻辑
等顺序将其排列,先构就一幅静态的画面;二是根据作者描写这些
意象时使用的形容词、副词、动词、数量词,赋予画面动态、色彩、
质感。
(三)找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是指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指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比兴、
衬托、渲染、象征、想象、抑扬、用典,以及表达方式中的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等)我们把画面勾勒出来了,
其中使用的第三步
(-)扣关键所谓扣关键,就是扣住诗词中体现情感色调的词句。
在此基础上,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或告诉我们的道理。诗歌,
是诗人的情感载体,在每一首诗歌里,都会有体现诗人情感的的关
键词句,或暖色调的,或冷色调的。
(二)悟情感感悟诗歌寄托的情感。找出来能够体现诗人情感特
点的词句,结合背景及所写事物的特点,品味作者在诗中体现的内
心感情。
(三)品主旨思考琢磨诗人借助诗歌告诉我们的道理。有时候,
情感与主旨是一致的一一有些诗歌就是为了抒发某一种情感。
这样,我们就能够将诗歌的大致内容理解了;再结合文言文的翻译,
就能够比较准确的弄通弄懂一首古诗歌了。
艺术手法自然就出来了。
【示例】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康与之
阿房①废止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注】康与之,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词人,此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
①阿房:宫名。秦始皇营建。
1.“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
用?(4分)
2.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的?请结合注释简要阐
述。(4分)
第一步,看题目,知作者,晓背景。“长安怀古”就点明了诗歌在
选材上是怀古诗,写作对象是“长安”。备注交代了作者身份,同时
也说明了背景。综合这些信息,学生们就可以形成这样的初步认识:
诗歌要借古怀今,表达对北宋王朝灭亡的慨叹。这一步是理解诗歌
的基础。有些诗歌的作者相对陌生,备注中也没有特殊的解释,那
么就证明在理解诗歌的时候与作者及要解答的问题没多大联系;背
景有时在备注中出现,有时就藏在诗歌内容中。
第二步,抓意象,勾画面,找手法。本首诗歌的主要意象有:阿房、
荒丘、狐兔、君、古原、泪、夕阳、塞雁、渭水等。本首诗歌中,
这些词语的特点要在画面中体现:废止、荒、群游、西下、南飞、
东流。我们把画面勾勒出来了,其中使用的艺术手法自然就出来了
——,怀古伤今、融情于景、对比衬托等。
第三步,扣关键,悟情感,品主旨。在这首诗歌中,诸如“春梦”“古
今愁”“莫上”“泪难收”“东流”等次就包含着深厚的情感在里面,
并且都是冷色调的,这样,我们结合前面的背景介绍,就很容易的
感悟出诗人的感情来:对昔日繁华不再的感慨,对北宋王朝的担忧。
了解古代诗歌七大题材
七大题材是: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
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这七大题材的诗歌,是高
考中常考到的。下面我们从各题材的特征、内容感情、常用手法三
个方面为同学们解读。
题材一咏史怀古诗
特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
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标题中
常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内容情感:1、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2、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和或惋惜;3、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
忧民。
常用手法: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
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对比3、化用典故,借
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和对国事的讽喻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
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题材二托物言志诗
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从对象上
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
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从题
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
为题目。
内容情感:内容上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
世。情感上的表现为:1、寄托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
或报效国家;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
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
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硬时弊,或冷嘲热讽。
常用手法:1、从具体的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声绘色)
与侧面烘托;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望岳》
题材三羁旅思乡诗
特征: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
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
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常见的意象有月亮、秋风、
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
危楼、危栏等。
内容情感:主要是借助所闻所见、所感所叹,表达思乡之情。主题
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天涯漂泊羁旅愁,望尽天涯
怀人愁,羁旅他乡幽怨愁一一主要是指表达人生慨叹,流露韶华易
逝之苦;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寂忧愤之情。
常用手法:1、借景抒情2、乐景衬哀情3、侧面落笔一一不写自己
的思念之情,而写对方的思念之意,也叫“对写”“曲笔”4、因梦
寄情,虚实结合。
《登高》《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等
题材四送别怀人诗
特征:个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往往设酒饯
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标题中常有“送、
别、赠、酬”等词语;常见意象“柳、酒、月、水、长亭、短亭、
阳关、舟、浦桥”等。
内容情感: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君臣官场赠别、市井朋友送别、
亲人情人送别等。主要的情感有: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2、离
别后的思念与牵挂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4、借送别友人表明自
己的心志5、抒发人生的感慨。当然,可能会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
丰富而不杂乱。
常用手法: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
写人的离别情绪,而是通过眼中之物有伤别之意来烘托伤离之深。4、
想象(虚拟、虚实结合、对写)。
《送友人》《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题材五边塞征战诗
特征: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标题中往往
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词;常见的意象有:
自然景物类一一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风雪、风沙,地
理区域类一一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战事器具类一一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
一一《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
物类一一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内容情感:内容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
抒报国之志,发反战呼声,记现实战事。情感主要有:1、保家卫国、
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3、雄奇瑰
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4、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5、凄
苦哀怨的反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6、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
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的向往。
常用手法:1、修辞方面:夸张、对比、互文、用典2、人物形象塑
造方面: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3、意境营造方面:景
物烘托、虚实结合。
《出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歌行》
题材六山水田园诗
特征: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山水
田园诗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顾名思义,前者写山水,后者写自然
田园生活。常见意象为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
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内容感情:山水诗的基本内容为自然山川和田园风物。情感主要有:
1、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2、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
的向往及对官场的厌恶。3、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4、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5、
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2、写景的表现
手法A、白描与工笔B、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及远近高低的顺序
C、各种感觉的变化,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D、虚实结合(眼
前之景与想象之景)E、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静互化)3、常用
的抒情方法A、借景抒情,融情于景B、乐景写哀情(衬托)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归园田居》等
题材七爱情闺怨诗
特征: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恋人离别的相思
之苦。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怨
恨”等字眼或直接用“无题”。常见意象有:眉锁、翠楼、碧纱、白
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
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内容情感:内容1、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情感,主要是赠内诗和悼
亡诗2、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主要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
别离相思诗。
情感:1、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宫
怨诗)3、独守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4、
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惆怅之情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情
常用手法:1、比兴2、衬托(正、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
明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
青青杨柳、双飞斜燕、浩荡春风等充满活力之景反衬闺中思妇的悲
伤与幽怨。3、抑扬结合
《无题》《涉江采芙蓉》《一剪梅》(李清照)
读懂诗歌的“三步走二十七字诀”是什么?
第一步,看题目,知作者,晓背景。
第二步,抓意象,勾画面,找手法。
第三步,扣关键,悟情感,品主旨。
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上面的要求,赏析下面一首诗歌。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注】1、清禁,皇宫,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出入皇宫。2、武林,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3、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
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
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冒风雪去充当信使,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
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题型一: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对问题的看法
一、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①
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阈寂②,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③交游万事慵。
注:①此诗与《登高》为同一时期作品。②属(qu):寂静,宁静③
太向:过于。
本诗抒写了主人公心中的哪些苦痛,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教你分析】第一步:寻信息,概括情感及志向第二步:寻诗中
具体内容
(1)孤独寂寞之苦痛。傍晚独自登上钟楼,寺内和尚来了但不与自
己交谈,生病无人慰藉,只是匆匆相见。(2)盛年不再至苦痛。自
己的生命就像夕阳西下一样。(3)多病之苦痛。自己体弱多病。(4)
自己无所作为(怀才不遇)之苦痛。自己百无聊赖,一事无成。
二、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1)(其二)
总角黎家三小童(2),口吹葱叶送迎翁(3)o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雪风。
【注释】(1)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海南黎族人,姓
黎,苏轼的朋友。(2)总角,八九岁,指少年。(3)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
生态度(6分)
【教你分析】第一步:寻信息,概括情感及志向第二步:寻诗中
具体内容
本诗表现了作者经历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
尽管作者身在“天涯万里”,宦海飘泊,人生遭到重大挫折,但他胸
怀坦荡;面对热情的黎胞、天真无邪的儿童,作者感到无限的欣慰,
仿佛进入了曾皙所描绘的孔子所向往的礼乐之治的盛世,也忘却了
宦海沉浮的怅惘之情,对故乡的眷念之意。
三、课堂技法归纳总结
(一)明确题型的审题方向
方向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倾向
方向二:抓关键,结合诗句,明确情感表达
(二)明确题型的答题规范
本题型分两步答题
步骤一:准确概括情感及态度
步骤二: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态度的。
题型二: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类型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主要是指诗人和诗中之人。
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上面的要求,赏析下面一首诗歌。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注】1、清禁,皇宫,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出入皇宫。2、武林,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3、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
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
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答题思路】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2、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3、抓住描写。语言、
动作、肖像,尤其是细节。【答题步骤】找一一析一一联一一明。
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化用了王勃“无为
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
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
性格特点。
类型二鉴赏景物形象(包括意境)
角度一:意象、意境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时,然后回答问题。
洗竹简诸公同赋
敖陶孙
舍①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匮觞露饮始此回。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到②青留姓名。
[注]①“舍力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②勤,砍去。
“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教你分析】找意象—抓词句—描画面—品意境一一点作用
营造了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远处平原上树林掩映雾霭之中风景如
画,西边群山连绵起伏,江上白帆缓缓而移,眼前结庐孤村静对丛
丛青竹。(2分)表达了诗人于竹林饮酒、笑谈中遥望竹外景色时的愉
悦满足的心境,对主人清高脱俗的赞赏。(2分)
角度二:画面描述
意境赏析与画面描述的关系:画面,是由意象构成的,直观而具体
的场景;意境,是带有某种情感感受的画面。也就是说,画面是浅
层的;意境是升华了的。描述画面只要说出特点即可,而意境赏析
需要体味出情感;如风雪交加、一片死寂的画面,可以营造出凄冷
荒芜的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宋时,然后回答问题。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教你分析】找意象一一抓词句一一描画面一一品意境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在水
中,鸟雀在树枝上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着风景。
【答题步骤及规范】
1、借助意象,缘景明情
2、概述画面,重视规范概述画面时可以用这样的语句:描述了一
幅+修饰语+画面。修饰语往往采用时间+地点+景物特点的模式。
类型三鉴赏事物形象
诗人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托物言志。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松》石延年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1)生涩紫鳞干。
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
苍群静缘离石上,绿萝高附入云端。
报言帝座抡才(2)者,便作明堂(3)一柱看。
【注释】1、铁衣,指古松的树皮。2、抡才,选拔人才。3、明堂,
泛指朝廷。
诗中前两联体现了古松怎样的品格?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教你分析】提炼关键词一一深挖内在品格一一寻找物与志的契合
点一一揣摩创作意图(此为答题步骤)
这四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古松挺拔不屈、刚直豪放
的品格。古松挺拔笔直,它那“铁衣”“紫鳞”般的树皮彰显着苍老
遒劲的风骨。古松在风中摇曳就像龙蛇舞动,枝叶摇动的声响犹如
暴风骤雨,令人胆战心寒。
题型五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类型一品味关键词(炼字)
炼字,即锤炼词语。,指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挑选出来的写景状物、表
情达意最为传神的字词。主要是指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拟声词
等。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上五盘岭(1)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2)【注释】(1)唐代宗大历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元年春,岑参作为幕僚随节度使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杜渐入蜀平叛,途径五盘岭所作。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五盘岭,处于秦、蜀交界处,曲
栈道谿雨滑,畲田原草干。折盘旋。(2)出五盘,攀越五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盘山道登上山巅。
第二联中“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
要分析。
【答案】“斗”,运用了比喻,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像困兽争斗一
样,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嵯之势。“攒”,描写了群峰相连、层次莫
辨,仿佛聚在了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技法总结】
1、确定关键词
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特殊词一一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
数量词。
2、赏析关键词的6个维度
修辞、形象、主题、意境、比较、意蕴
3、答题步骤
释含义(准确表明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浅层义)、描景象(结合
具体诗句勾勒意境——深层义)、析作用(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突
出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类型二赏析炼句
对诗句句意考查的题型,选的多是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含
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感情,或蕴含深
刻含义。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
人的方法包括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细节等。理解一句诗一定
要联系上下诗句。
【课堂技法归纳总结】
1、赏析句子四技巧
抓前提(读懂内容,读出情感)一一依类型(句式,倒装、互文、
对账等)一一抓特点(关注表达技巧)一一看位置(分析作用或效
果)
2、答题步骤
解读内涵(结合诗句语境概括诗句内容)一一抓住特点(抓住写法
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简析)一一点出情景(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和
表达的感情)一一整合答案(根据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
类型三分析诗眼(词眼)
“诗眼”“词眼”是诗词的眼睛,是诗歌情感的外现。有时是一个字,
有时是一个词,有时是一句关键句。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
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课堂技法归纳总结】
1、确定诗眼五角度
内容方面:揭示作者情感的字。(愁、思、惊、凉、冷、孤)
修辞方面:注意描写句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词性方面:注意动词和形容词,有时注意数量词。
结构方面:统领全篇的词。
位置方面:五言诗一般注意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注意第五个字。
2、答题步骤
确定诗眼一一梳理句意一一分析对情感表达、意境营造及结构起的
作用。
类型四鉴赏语言特色
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综合赏析,品味出语
言风格。
【课堂技法归纳总结】
1、鉴赏语言风格的技巧
整体感知(立足于全诗,不只揣摩个别字词)一一联系主旨(扣住
诗歌主题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 安全施工应急预案专项方案
- 物业社区安全管理方案-安全管理规范可行性报告
- 具身智能+家庭智能家居控制方案可行性报告
- 具身智能+医疗康复机器人肢体功能训练方案评估可行性报告
- 具身智能+灾害救援应急响应方案可行性报告
-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第二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北安陆一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泰安市泰安实验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电厂燃料部面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新能源汽车
- 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案例分析
- 分散特困监护协议书范本
- 2025成都农商银行社会招聘(综合柜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ESG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足球队管理规章制度与队员行为准则
- 【课件】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探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 药学三基考试试题(带答案)
- 2025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