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三中高二上化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三中高二上化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三中高二上化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三中高二上化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三中高二上化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三中高二上化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标志:B.农谚“雷雨肥庄稼”中固氮过程属于人工固氮C.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D.可使用SO2对馒头等食品进行熏蒸加白处理2、微量元素是指其质量不到人体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微量元素对体内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元素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A.Fe B.I C.H D.F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HCO3-、K+ B.Ba2+、Cl-、SO、Ca2+C.H+、Na+、OH-、Cl- D.Ag+、Al3+、NO、K+4、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四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实验序号0102030405060(1)8001.00.800.670.570.500.500.50(2)800c20.600.500.500.500.500.50(3)800c30.920.750.630.600.600.60(4)8201.00.400.250.200.200.200.20根据上述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1)中,反应在10~20min内A的平均速率为0.013mol/(L·min)B.在(2)中,A的初始浓度c2<1.0mol/LC.设(3)的反应速率为υ3,(1)的反应速率为υ1,则υ3>υ1D.比较(1)和(4),可推测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③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物理变化。④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⑤将ag铜丝灼烧成黑色后趁热插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再次称量质量等于ag⑥除去CH4中的少量C2H4,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A.③⑤⑥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6、电解质一定能()A.在水中溶解 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电离C.导电 D.与强酸发生反应7、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用装置①在铁上镀锌,则a为铁,b为锌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Fe+2Fe3+=3Fe2+C.装置③的反应实质是电解水D.装置④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8、苯环上有两个侧链的有机物C10H14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A.7种 B.9种 C.10种 D.12种9、如图所示,初始体积均为1L的两容器,甲保持恒容,乙保持恒压。起始时关闭活塞K,向甲中充入1molPCl5(g),乙中充入1molPCl3(g)和1molCl2(g)。恒温下,均发生反应:PCl5(g)PCl3(g)+Cl2(g)。达平衡时,乙的容积为0.8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PCl5(g)的体积分数:甲<乙B.从甲中移走0.5molPCl3(g),0.5molCl2(g),再次平衡时0.2mol<n(PCl5)<0.4molC.甲中PCl5(g)的转化率大于60%D.打开K一段时间,再次平衡时乙容器的体积为0.6L10、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pC(g)+qD(s),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③体系的密度不再变化④各组分质量分数不再改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1、下列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极性共价键的是()A.CO2 B.N2O C.H2O D.CH41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将海带燃烧成灰 B.过滤得含I-溶液C.放出碘的苯溶液 D.分离碘并回收苯13、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催化转化机动车尾气为无害气体,能消除酸雨和雾霾的发生C.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D.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14、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葡萄糖B.油脂C.蛋白质D.纤维素15、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在英国诞生,“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它们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C.酶通常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D.高温或紫外线的照射会增加酶的活性16、已知:I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KI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大。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I2(aq)+I-(aq)I3-(aq)的ΔH>0B.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C.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CCl4,平衡不移动D.25℃时,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机物A~M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A与F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且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F的分子式为C9H10O2,且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D能发生银镜反应,M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已知:(R1、R2表烃基或氢原子)请回答:(1)B、F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2)反应①~⑦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序号)。(3)D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80~260之间,从以上转化中不能确认A中的某一官能团,确定该官能团的实验步骤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a.能发生银镜反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核磁共振氢谱上有四个峰,其峰面积之比为1∶1∶2∶618、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名称是______。(2)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用0.2000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注入0.2000mol/L的标准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甲基橙溶液;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⑥重复以上滴定操作2-3次。请回答:(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④中,量取20.00mL待测液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3)步骤⑤滴定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滴定次数盐酸体积(mL)NaOH溶液体积读数(mL)滴定前滴定后120.000.0018.10220.000.0016.20320.000.0016.16从表中可以看出,第1次滴定记录的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的体积,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A.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B.滴定结束时,仰视读数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无气泡,滴定结束有气泡D.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E.NaOH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5)根据表中记录数据,通过计算可得,该盐酸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20、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实验(一)碘含量的测定取0.0100mol·Lˉ1的AgNO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取100.00mL海带浸取原液至滴定池,用电势滴定法测定碘含量。测得的电动势(E)反映溶液中c(Iˉ)的变化,部分数据如下表:V(AgNO3)/mL15.0019.0019.8019.9820.0020.0221.0023.0025.00E/mV-225-200-150-10050.0175275300325实验(二)碘的制取另制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请回答:(1)①实验(一)中的仪器名称:仪器A_________,仪器B_________。②该次滴定终点时用去AgNO3溶液的体积为_____mL,计算得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2)①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②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D.NaOH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③实验(二)中操作Z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1、乙二酸(H2C2O4)俗称草酸,在实验研究和化学工业中应用广泛。(1)室温下,测得0.1mol·L−1H2C2O4溶液的pH=1.3,写出草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2)草酸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①向草酸溶液中滴加KOH溶液至pH=2.5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②0.1mol·L−1KHC2O4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a.c(K+)+c(H+)=c(HC2O4–)+c(C2O42–)+c(OH–)b.c(K+)>c(HC2O4–)>c(C2O42–)>c(H2C2O4)c.c(K+)=c(HC2O4–)+c(C2O42–)+c(H2C2O4)(3)工业上利用硫酸亚铁与草酸反应制备草酸亚铁晶体,其离子方程式为:Fe2++H2C2O4+xH2O⇌FeC2O4·xH2O↓+2H+①制备时需添加氨水以提高FeC2O4·xH2O的产率,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角度解释原因:_____。②测定草酸亚铁晶体(FeC2O4·xH2O)的x值,实验如下:称取0.5400g草酸亚铁晶体溶于一定浓度的硫酸中,用KMnO4酸性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0.1000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18.00mL。已知:滴定过程中铁、碳元素被氧化为Fe3+、CO2,锰元素被还原为Mn2+则FeC2O4·xH2O中x=_______(FeC2O4的摩尔质量是144g·mol-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详解】A.垃圾分类中表示垃圾分类中的其他垃圾标志故A错误;

B.闪电时,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属于自然固氮,故B错误;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污染,而不能污染后再治理,故C正确;

D.SO2是有毒气体,不能用SO2对馒头等食品进行熏蒸加白处理,故D错误;答案:C。2、C【详解】人体内大约含有27种必需元素,其中常量元素为:O、C、H、N、Ca、P、K、S、Cl、Na、Mg等,微量元素为:Fe、F、Zn、Si、Br、Sn、Cu、V、I、Mn、Cr、Se、Mo、Ni、Co、B等,故选C。3、D【详解】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A.因为H+与HCO3-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共存,故A错误;B.因为Ba2+与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不能共存,故B错误;C.因为H+与OH-结合生成水,所以不能共存,故C错误;D.该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点睛】判断离子共存,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有气体产生:如CO32-、S2-、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②有沉淀生成:如Ba2+、Ca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③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不能与OH-大量共存,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②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O3-和I-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3、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和SCN-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4、B【解析】A.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时间内A的平均速率为V=ΔcΔt=0.80mol/L-0.67mol/L10min=0.013mol/(L•min);故A正确;B.反应经20min,A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达到平衡,较其他实验达到平衡时间最短,故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起始浓度c2=1.0mol/L;故B错误;C.以相同时间段的反应速率为例,如10至20min内,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υ1=ΔcΔt=0.80mol/L-0.67mol/L10min=0.013mol/(L•min),在实验3中,反应在10至20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υ3=ΔcΔt=0.92mol/L-0.75mol/L10min=0.015mol/(L•min),故υ3>υ1,同时可知,实验1的起始浓度为1.0mol/L,由平衡时浓度可知在实验3的起始浓度大于1.0mol/L,故C正确;D.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知平衡时实验4反应物A的浓度小,由实验15、B【详解】①“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混合物,错误。②汽油、柴油都是烃;而植物油是酯。错误。③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错误。④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正确。⑤将ag铜丝灼烧成黑色后趁热插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再次称量质量等于ag,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因此反应后称量的质量也是ag,正确。⑥由于乙烯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生液态物质1,2-二溴乙烷,而甲烷不能与溴水反应,因此除去CH4中的少量C2H4,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正确。正确的是④⑤⑥,选项是B。6、B【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以此解答。【详解】A.电解质不一定能在水中溶解,例如AgCl,故A错误;B.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而导电,故B正确;C.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其本身不一定能导电,故C错误;D.电解质不一定能与强酸发生反应,例如AgCl,故D错误;故选B。7、A【分析】根据有无直流电源判断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从电流的方向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根据金属活动性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从放电顺序分析电极反应。【详解】装置①是电解池,若在铁上镀锌,铁一定做阴极,而a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即为阳极,故A错误,符合题意;装置②是原电池,Fe做负极,故总反应方程式为:Fe+2Fe3+=3Fe2+,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装置③实际发生的是电解水,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装置④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做正极,Zn极做负极被腐蚀,故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容易失电子,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中连接电源正极的为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8、B【详解】苯环上有两个侧链的有机物都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异构,故C10H14两个侧链可以分别为甲基和丙基、甲基和异丙基、两个乙基三种情况,故其同分异构体有33=9种,故答案为:B。9、B【详解】A.若乙容器也是恒温恒容,则两容器达到的平衡为等效平衡,平衡时PCl5(g)的体积分数相等,但现在乙容器是恒温恒压,相对于甲容器,乙容器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故平衡时PCl5(g)的体积分数:甲<乙,A正确;B.若甲容器也是恒温恒压,则两容器达到的平衡为等效平衡,根据乙容器可知,,则有:x+1-x+1-x=2×0.8,解得:x=0.4mol,即乙容器中平衡时n(PCl5)=0.4mol,但甲容器为恒温恒容,相对于乙容器来说,相当于甲容器是对乙容器减小压强,故平衡正向移动,即甲容器中平衡时n(PCl5)<0.4mol,现从甲中移走0.5molPCl3(g),0.5molCl2(g),相当于对甲容器进行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再次平衡时n(PCl5)<0.2mol,B错误;C.由B的分析可知,平衡时甲中n(PCl5)<0.4mol,故PCl5(g)的转化率大于60%,C正确;D.打开K一段时间,即两容器均为恒温恒压,所达平衡与乙容器开始达到的平衡为等效平衡,故再次平衡时两容器的总体积为2×0.8L=1.6L,故乙容器的体积为1.6L-1L=0.6L,D正确;故答案为:B。10、C【解析】①该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是否有变化,故①不是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②温度随着反应进行而改变,当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②是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③该反应气体体积一定,气体密度随着反应进行而改变,当体系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③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④各组分质量分数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故④是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故选C。点睛:化学平衡的本质就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宏观上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11、C【分析】根据原子序数判断原子的电子数目,HF含有10个电子;判断共价键类型可根据成键原子是否相同,如成键的两个原子形同,则为非极性共价键;反之为极性共价键。【详解】A.CO2中C原子的电子数为6,O原子的电子数为8,CO2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22;成键原子不相同,有2个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

B.N2O中N原子的电子数为7,O原子的电子数为8,N2O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22;成键原子不相同,有2个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H2O中H原子的电子数为2,O原子的电子数为8,H2O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含有的电子数目与HF相同;成键原子不相同,有2个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CH4中C原子的电子数为6,H原子的电子数为1,CH4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成键原子不相同,有4个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C。12、D【详解】A.将海带烧成灰应在坩埚中进行,A错误;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B错误;C.苯的密度比水小,碘的苯溶液在上层,应将碘的苯溶液从上层倒出,C错误;D.苯易挥发,用蒸馏的方法将碘和苯分离并回收苯,D正确。答案选D。13、B【解析】A.利用太阳能、氢能源、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A正确;B.催化转化机动车尾气为无害气体,只能减少酸雨和雾霾的发生,不可能消除,故B错误;C.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减少对食物等污染,故C正确;D.故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镉、汞等重金属,积极开发废电池综合利用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可以变废为宝,故D正确;答案为B。14、A【解析】试题分析: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选A;B油脂能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不选B;C、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不选C;D、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不选D。考点: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15、D【分析】酶是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在体内的化学反应中能够加快反应速度;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据此即可解答。【详解】A.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对发生在体内和体外的某些化学反应都能起催化作用,选项A正确;B.酶的专一性和选择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选项B正确;C.酶的催化效率比体外的普通催化剂效率高得多,具有高效催化作用,选项C正确;D.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而失去活性,即蛋白质发生变性,所以,酶在高温或紫外线的照射条件下不能增加其活性,选项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酶的概念,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含有千百种酶,它们支配着生物的新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等许多催化过程,与生命过程关系密切的反应大多是酶催化反应.但是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题目难度不大。16、B【解析】A.由图像数据可知,温度越大,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即△H<0,故A错误;B.硫难溶于水,而碘单质与I-形成I3-而溶于水,可以达到除去少量碘的目的,故B正确;C.加入CCl4,碘能溶于CCl4,这样水中碘的浓度变小,平衡向左移动,故C错误;D.加入KI固体,碘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但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物质的浓度无关,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不变,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④+2Ag(NH3)2(OH)+2Ag↓+2NH3+H2O+(n-1)H2O取反应①后的混合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硝酸至酸性,滴加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A中含氯原子;若生成浅黄色沉淀,则A中含溴原子2【解析】试题分析:A与F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且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均含有-COOH,F的分子式为C9H10O2,不饱和度为=5,且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不含不饱和键,应含有苯环,F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M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故F中应含有乙基,且与羧基处于对位,故F为,M为.由A→B→C的转化可知,C中含有-COOH,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D能发生银镜反应,结合F的结构可知,C为,故D为,B为,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80〜260之间,故A中苯环上的乙基中不可能连接羟基,应为卤素原子,A的结构为,X相对原子质量大于180-28-76-45=31,小于260-28-76=111,X可能为Cl或Br.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为,E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C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H为;(1)由上述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F的结构简式为;(2)反应①属于取代反应,还发生中和反应,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⑥属于氧化反应,反应④属于消去反应,反应⑤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⑦属于缩聚反应,故答案为④;(3)D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4)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X可能为Cl或Br,要确定X是哪种官能团的实验步骤和现象为取反应①后的混合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HNO3至酸性,滴加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A中含氯原子;若生成浅黄色沉淀,则A中含溴原子;(5)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a.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存在醛基;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中存在酚羟基;c.核磁共振氢谱上有四个峰,其峰面积之比为1:1:2:6,说明有4种氢原子,符合以上条件的F分子中有2个甲基、1个酚羟基、1个-CHO,且2个甲基处于间位,另2个分别处于对位,所以F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考点定位】考查有机推断、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名师点晴】综合分析确定F的结构是关键,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通过正反应推导确定A~M的结构简式;A与F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且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均含有-COOH,F的分子式为C9H10O2,不饱和度为=5,且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不含不饱和键,应含有苯环,F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M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故F中应含有乙基,且与羧基处于对位,故F为,M为.由A→B→C的转化可知,C中含有-COOH,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D能发生银镜反应,结合F的结构可知,C为,故D为,B为,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80〜260之间,故A中苯环上的乙基中不可能连接羟基,应为卤素原子,A的结构为,X相对原子质量大于180-28-76-45=31,小于260-28-76=111,X可能为Cl或Br.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为,E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C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H为,据此解答。18、环己烷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分析】(1)由反应①可知,A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环己烷,故A为;(2)反应①环己烷中H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环己烷;由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②由一氯环己烷去掉HCl生成环己烯;(3)由合成路线可知,B为1,2﹣二溴环己烷,故反应④是1,2﹣二溴环己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4﹣环己二烯。【详解】(1)由反应①可知,A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环己烷,故A为,名称为:环己烷;(2)反应①环己烷中H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环己烷,该反应为取代反应;由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②由一氯环己烷去掉HCl生成环己烯,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3)由合成路线可知,B为1,2﹣二溴环己烷,故反应④是1,2﹣二溴环己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4﹣环己二烯,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反应方程式为。【点睛】常见的反应条件与反应类型有:①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②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在浓H2SO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④能与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⑤能与H2在Ni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⑥在O2、Cu(或Ag)、加热(或CuO、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⑦与O2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的氧化反应。(如果连续两次出现O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⑧在稀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应。⑨在光照、X2(表示卤素单质)条件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Fe粉、X2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19、①酸式滴定管锥形瓶内颜色变化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由红色变橙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变BD0.1618【分析】(1)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还要用待装的溶液润洗,以防止滴定管内壁上的水膜稀释溶液,引起实验误差。(2)中和滴定是精确度较高的定量实验,与此相匹配的仪器是滴定管,还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以选择对应的滴定管。(3)中和滴定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因此操作时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因为滴定前盐酸中滴入了甲基橙,溶液为红色,根据恰好中和时溶液pH突跃,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变。(4)表中第1次实验滴定结束时消耗NaOH溶液体积明显偏大,分析选项时,一看是否是读数造成的误差,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越往下数值越大;二看是否是HCl的物质的量造成的误差,根据NaOH+HCl=NaCl+H2O反应,NaOH与HCl以等物质的量反应;三看NaOH变质生成Na2CO3,等物质的量的NaOH和Na2CO3消耗HCl的物质的量有无变化。(5)根据表中消耗的NaOH溶液的数据先判断数据的有效性,然后计算出消耗NaOH溶液的平均体积,最后计算出待测液盐酸的浓度。【详解】(1)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还要用0.2000mol/LNaOH溶液润洗,防止NaOH溶液被滴定管内壁上的水膜稀释,引起实验误差,故有错误的编号是①。(2)中和滴定是精确度较高的定量实验,与此相匹配的仪器是滴定管,所以步骤④中,量取20.00mL待测液(盐酸)应使用酸式滴定管。(3)中和滴定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所以操作时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待测的盐酸中事先加入了甲基橙,溶液显红色,根据恰好中和时溶液pH突跃,滴定终点时溶液显橙色,所以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依据是: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由红色变橙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变。(4)表中第1次滴定记录的NaOH溶液体积明显偏大,A.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HCl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故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不受影响,A项错误;B.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越往下数值越大,读数应从上往下读,仰视读数会使NaOH溶液体积偏大,B项正确;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无气泡,滴定结束有气泡,滴定管液面上升,使NaOH溶液体积偏小,C项错误;D.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HCl的物质的量增大,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偏大,D项正确;E.NaOH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NaOH变质生成Na2CO3,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滴定过程有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1molNaOH~0.5molNa2CO3~1molHCl,所以滴定消耗NaOH溶液体积不受影响,E项错误;答案选BD。(5)表中第1次实验数据误差太大舍去,取第2、3次实验数据,消耗标准NaOH溶液体积的平均值==16.18mL,该盐酸浓度为。20、坩埚500mL容量瓶20.00mL0.635%液体分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色AB过滤主要由于碘易升华,会导致碘的损失【详解】(1)①根据仪器的构造分析,灼烧海带的仪器为坩埚,通过仪器B配制500mL含有碘离子的浸取溶液的仪器为500mL容量瓶。②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当加入20.00mL硝酸银溶液时,电动势出现了突变,说明滴定终点时消耗20.00mL硝酸银溶液。20.00mL硝酸银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0.0100mol/L×0.02L=0.0002mol,则500mL原浸出液完全反应消耗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说明20.00克该海带中含有0.001mol碘离子,所以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为127g/mol×0.001mol/20.000g=0.635%。(2)①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所以萃取后分液漏斗观察的现象为:液体分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色;②A.发生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需要浓氢氧化钠溶液,所以应控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确保I2完全反应,同时减少后续实验使用硫酸的量,故正确;B.根据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可知,步骤Y将碘转化为离子进入水层,故正确;C.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将碘单质转化为碘酸钠、碘化钠,将碘转化为离子进入水层,不是除去有机杂质,故错误;D.乙醇易溶于水和四氯化碳,将氢氧化钠换成乙醇,仍然无法分离出碘单质,故错误。故选AB。③步骤Z将碘单质和水分离,由于碘单质不溶于水,可通过过滤操作完成。(3)方案甲中采用蒸馏操作,由于碘单质容易升华,会导致碘单质损失,所以甲方案不合理。21、H2C2O4⇌H++HC2O4-,HC2O4-⇌C2O42-+H+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