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爱的教育)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1页
2025年(爱的教育)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2页
2025年(爱的教育)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3页
2025年(爱的教育)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4页
2025年(爱的教育)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爱的教育)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恩利科在十月开学第一天的日记中,特别提到一位头发和胡子都花白的老师,这位老师的特征是()A.总是穿着黑衣服B.说话声音像母亲C.对学生严厉到让人生畏D.口袋里总装着糖果2.《侠义的行为》一章中,卡隆帮助的对象是()A.被高年级学生欺负的克罗西B.丢失作业本的泼来可西C.因贫穷被嘲笑的贝蒂D.摔倒在雪地里的女老师3.每月故事《少年鼓手》中,少年为传递情报最终()A.被敌军俘虏后逃脱B.左腿被炮弹炸断C.用手语指挥援军D.因失血过多牺牲4.父亲在《要学会爱人》的信中,提到“真正的爱”不包括()A.对家人的体贴B.对弱者的同情C.对陌生人的警惕D.对劳动者的尊重5.可莱谛在《卖炭者与绅士》事件中,主动向诺琵斯父亲道歉的原因是()A.父亲教导他“错误不可怕,怕的是不改正”B.诺琵斯父亲态度诚恳C.他意识到自己不该沉默D.老师要求全班和解6.《小石匠》一章中,小石匠来恩利科家做客时,特意做了哪个动作()A.用袖子擦椅子B.把弄脏的手套藏在背后C.模仿老师的神态D.把面包屑收进帽子7.代洛西在《伦巴第的小哨兵》中,被士兵称为“小英雄”是因为()A.冒险爬上树观察敌军B.用身体保护受伤的战友C.准确传递了三份情报D.用石头砸退了偷袭的敌人8.泼来可西的父亲第一次出现在学校时,恩利科注意到他()A.穿着沾满油污的旧衣服B.手里拿着一瓶酒C.眼睛红肿像刚哭过D.向老师深深鞠躬道歉9.《少年笔耕》中,朱利奥每天深夜偷偷帮父亲抄写的原因是()A.想攒钱买新书B.心疼父亲过度劳累C.希望得到父亲表扬D.老师布置的额外作业10.《感恩》一章中,恩利科的母亲特别强调“感恩”的对象不包括()A.为城市清洁工作的扫街人B.教过自己的幼儿园老师C.生病时照顾自己的护士D.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11.《女老师之死》中,女老师临终前最牵挂的是()A.未批改完的作业B.班级里最调皮的学生C.住院费用未结清D.给每个学生的小礼物未送出12.《难船》故事中,少年马里奥最终把生的机会让给了()A.素不相识的小女孩B.同船的弟弟C.受伤的老船长D.晕船的年轻母亲13.父亲在《学校》的信中,把学校比作“母亲”,主要是因为()A.老师像母亲一样温柔B.学校教给孩子知识和品德C.学生在学校里共同成长D.学校是孩子第二个家14.《吵架》一章中,克莱谛主动求和时,恩利科最初拒绝是因为()A.觉得克莱谛假惺惺B.父亲叮嘱他不要轻易让步C.自己确实被冤枉D.拉不下面子15.《病中的老师》中,老师提到最遗憾的事是()A.未能参加上届学生的毕业典礼B.因生病错过恩利科的生日C.没有教会所有学生写好作文D.对某个调皮学生过于严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恩利科的班级有______名学生,其中年龄最大的是______,他因家庭贫困曾缀学两年。2.《雪球》事件中,卡洛斐用雪球砸伤了______,后来他通过______表达歉意。3.每月故事《爸爸的看护者》中,少年误认的“父亲”其实是______,最终少年在他临终前______。4.可莱谛的父亲是______,他的店铺里总是摆满______和______。5.泼来可西获得二等奖时,他的父亲当场______,并承诺______。6.《万里寻母》中,玛尔可从______出发,历经______(国家)、______(国家)等,最终在______找到母亲。7.父亲在《工人朋友》的信中提到,恩利科的母亲曾为______(职业)的孩子织毛衣,以此教育他______。8.《初雪》中,孩子们用雪堆了一个______,后来被______(人物)劝解散。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卡隆在书中多次展现“侠义”品质,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他的性格特点。2.《少年笔耕》中,朱利奥的“牺牲”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种行为对当代青少年有何启示?3.对比泼来可西前后的变化(如性格、学习状态、与父亲的关系),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每月故事多以“少年”为主角,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想传递怎样的教育理念?5.书中多次出现“父母的信”,这些信在结构和主题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四、文本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阅读《扫烟囱的孩子》选段,回答问题:“那孩子的上衣口袋破了,钱全掉在路缝里……女学生们都围过来,有的用别针别他的口袋,有的轻声安慰他……连路过的女教师也捐了钱。”(1)这段描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作者通过“女学生”“女教师”的行为,想表达怎样的“爱的教育”内涵?2.结合《爱国》一章中父亲的信,分析“爱国”在书中的具体表现。信中提到“爱国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从爱身边的人开始”,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B4.C5.C6.D7.A8.B9.B10.B11.B12.A13.B14.D15.D二、填空题1.五十五;波列科西(泼来可西)2.老人(老人的眼睛);送集邮册(送自己最珍贵的集邮册)3.陌生人;陪伴他(照顾他、握住他的手)4.木工;木柴;锯子(或“工具”“木板”)5.哭了(流泪);不再喝酒(不再打他)6.意大利;阿根廷;智利;医院(或“病床前”)7.扫烟囱;尊重所有劳动者(或“平等对待每一个人”)8.雪人;女老师(或“路过的女教师”)三、简答题1.示例:卡隆的侠义体现在对弱者的保护和对责任的担当。如《侠义的行为》中,他阻止同学嘲笑因贫穷被欺负的贝蒂,用身体护住贝蒂并警告其他人“谁再欺负他,我就打谁”;在《我的同学可莱谛》中,可莱谛因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店铺迟到,卡隆主动帮他解释,维护同学的尊严。他的侠义不是武力征服,而是出于对他人痛苦的共情,体现了善良与正义的本质。2.示例:朱利奥的牺牲表现在:①牺牲睡眠,每天深夜偷偷帮父亲抄写,导致白天精神萎靡;②牺牲学习,因疲惫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下滑;③牺牲亲情,父亲因误会责备他,他默默承受委屈。启示:当代青少年可从中学习“责任”与“爱”的含义——爱家人不仅是言语表达,更要付诸行动;面对家庭困难时,应主动分担,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3.示例:泼来可西最初性格自卑怯懦,常带着打伤的脸上学,学习时战战兢兢;后来变得自信开朗,成绩优异并获得二等奖。变化原因:①父亲的转变:父亲因看到他的奖状而悔悟,不再酗酒施暴;②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卡隆、代洛西等同学主动帮助他,老师的表扬让他重拾自尊;③自身的努力:即使面对困境仍坚持学习,用行动证明自己。4.示例:作者通过《少年鼓手》《少年笔耕》《万里寻母》等故事,传递“平凡中的伟大”“责任与勇气”的教育理念。这些少年并非英雄,却在家庭、国家需要时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坚韧:朱利奥为家庭默默付出,少年鼓手为国家牺牲健康,玛尔可为寻母跨越万里。作者借此告诉读者:爱与责任无关年龄,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内心有温度、行动有担当的人。5.示例:结构上,“父母的信”作为日记体的补充,从成人视角解读孩子的生活,使叙事更立体;主题上,信中内容(如《要学会爱人》《学校》)直接点明“爱的教育”的核心——爱不仅是情感,更是尊重、理解与行动。例如《工人朋友》的信通过母亲的往事,教育恩利科平等对待劳动者,将“爱”从家庭延伸到社会。四、文本分析题1.(1)反映了19世纪意大利社会贫富差距大(扫烟囱孩子因贫穷丢失钱)、底层劳动者生活艰难的现实;同时也展现了普通民众(学生、教师)的善良。(2)作者通过女学生主动帮助、教师捐款的行为,表达“爱的教育”是培养对弱者的同情与行动:爱不是旁观,而是用具体的帮助(如别口袋、捐钱)传递温暖;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共情”,将善意转化为实际行动。2.示例:书中“爱国”的具体表现:①《伦巴第的小哨兵》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