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六年级开展课外阅读分享会,小贝把自己读到的这段话分享给了同学们,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①肃穆的戈壁深处,山坳间潜伏着航天测控站。银白轨道延伸向天际,远处传来着陆成功的欢呼——方才人们还因信号中断而沮丧,此刻湛蓝晴空下,红色旗帜欢快漂拂。②这干躁荒原与指挥室幽雅蓝光形成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回想昨夜,专家单薄的身影颓然倚墙,险些因过度修改程序而弄巧成拙。此刻疾驰的探测车传回画面:混沌尘埃中,风靡一时的火星地貌俨然古老文明遗迹。当探测器勾勒出冰层数据时,全场暴发掌声,指挥室外发出鼓号震天,有将近2000余位群众呐喊欢呼,场面蔚为壮观!③曾在苍穹中狞笑的风暴化作浑浊云团散去,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终如势不可当的洪流。在这沧海一粟的星球上,那簇跃动的航天之火,正静静描摹着星空下的新传说。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肃穆(mù)山坳(yòu)轨道(guǐ)B.潜伏(qiǎn)着陆(zhuó)湛蓝(zhàn)C.迥然(jiǒng)单薄(bó)颓然(túi)D.勾勒(lè)狞笑(níng)浑浊(zhuó)2.上面语段中划线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沮丧漂拂 B.干躁幽雅 C.疾驰俨然 D.暴发探索3.上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弄巧成拙 B.风靡一时 C.势不可当 D.沧海一粟4.上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指挥室外发出鼓号震天,有2000余位群众呐喊欢呼,场面蔚为壮观!B.指挥室外鼓号震天,有将近2000位群众呐喊欢呼,场面蔚为壮观!C.指挥室外鼓号震天,有大约2000余位群众呐喊欢呼,场面蔚壮观!D.指挥室外发出鼓号震天,有大约2000位群众呐喊欢呼,场面蔚为壮观!小城在课外阅读时搜集到一些关于经典阅读的资料,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的小题。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②首先,经典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够让我们体悟美好。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③其次,经典作品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思想精华,能够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经典,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④再者,阅读经典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濡染我们的气质。阅读经典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5.阅读以上材料,概括阅读经典作品三种作用,完成填空。(不超过六个字)①体悟经典之美;②____________;③经历文化濡染。6.现在你对阅读经典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请仿照前后句,在横线上补写内容,抒发一下感受。阅读经典作品,犹如品尝甘醇的美酒,使你回味无穷;犹如____________,使你____________;犹如聆听高人的谈话,使你茅塞顿开。二、传统文化(一)课内古诗文阅读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完成下列各小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7.这首诗所描写的季节地点正确的一项是()A.春天的济南大明湖 B.夏天的杭州西湖C.秋天的洞庭湖 D.冬天的嘉兴南湖8.对诗歌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苏轼游览西湖之时,写下的五首绝句中的第一首。他先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而后到望湖楼上喝酒。B.诗的前两句中,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又将密集的雨点比作跳跃的珍珠,展现了暴雨的迷乱与壮观。C.诗的三四句先写风过、云散、雨停,后运用象征的手法,借天写水,抒发了对水天相接,万物焕然一新的欣喜之情。D.诗人善于捕捉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思巧妙而又不着痕迹,令人身临其境,称奇不已。9.下列诗句中对雨的描写与本诗一致的一项是()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B.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小题。王恭①从会稽还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⑨,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⑤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⑥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②会稽:古地名。③王大:王恭的族叔。④簟(diàn):竹席子。⑤荐:草垫。⑥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1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一处)既无余席便坐荐上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王恭的人物形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古诗词阅读和文化常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小题。题花山寺壁苏舜钦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1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标题看是记游之作,主要写作者游玩花山寺的感慨。B.寺名是因为寺里山中有花才得,而眼前却无花可赏,必然会引起人们思索玩味的兴趣。C.从上下诗句看“繁英不见草纵横”,诗人强调的原因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助长了草的生长。D.第三句中一个“须”字,表明诗人规劝人们既要对花进行“栽培”,又要对草进行“剪伐”。14.这首诗的第一、二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你结合诗的内容说说它的作用。______1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联想是指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的事物的思想活动。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B.《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克服千难万险的雄壮画卷,反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宗璞创作的《丁香结》,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将丁香结与人生的“结”联结起来,体现了作者从容乐观的人生态度。D.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四)古诗文积累16.默写填空。诗歌的意象,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哲思,通过具体的事物或景象,传达出深远的意境。月亮是诗人笔下常有的一个意象。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这样写月亮:①“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这样写月亮: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也是诗人笔下一个常见意象。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这样写道:③“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_____”;杜牧在《江南春》中这样写道:④“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水在诗人笔下也有不同的情态。王安石在《书湖阴先生壁》中写的是平静多情的水:⑤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刘禹锡在《浪淘沙》(其一)中写的是波涛汹涌的水:⑥“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五)国学经典诵读17.下列诗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B.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潇潇。C.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渚萍溪草犹堪荐,大雅遗风不可闻。D.准拟今年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18.下列诗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B.霞散绮,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瑶阶曙,月沉钩,帘卷未央楼。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C.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倚阑干。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不堪看。D.细雨斜风作晓寒,蓼茸蒿笋试春盘。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淡烟疏柳媚晴滩。人间有味清欢。三、整本书阅读19.阅读下面的两个片段,回答问题。某校开展了“在经典阅读中成长”读书活动,六年级师生共读的书籍是《西游记》和《童年》,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西游记》中孙悟空两次拜师,请根据小说内容填写下表。
第一次拜师第二次拜师师傅菩提祖师唐僧拜师缘由①______受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得名孙悟空②______收获学会了______和______封为斗战胜佛(2)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写道:恨是块冰,遇暖就融化。阿廖沙的童年生活虽是不幸的,但也有着点点温暖。请找出让阿廖沙感到温暖的一个人物,并结合一个故事情节分析其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一)课内现代文阅读阅读《狼牙山五壮士》,完成下列各小题。①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②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③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的棋盘陀,那里三面都是悬崖。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④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⑤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⑦“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⑧“中国共产党万岁!”⑨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20.对“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眺望”和“望望”都表示“望”,但所表示的意义和感情色彩差别不大,逻辑上讲可以互换。B.“眺望”指的是五位勇士回过头来,想到敌人已经进了包围圈,这是无比轻蔑的一望。C.“望望”指的是向远处看,五壮士看到已经成功转移部队和群众,是满怀深情的一望。D.前后两“望”,构成对比,突出了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21.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错误的是()A.全文线索非常清楚,记叙顺序可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顶峰歼敌——引上绝路——英勇跳崖。B.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英勇跳崖详写,其他略写。C.多处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对五壮士整体群像的描摹,又有对班长马宝玉等人个体形象的刻画。D.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22.下列名句中,不能用来形容“狼牙山五壮士”的()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二)课外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小题。近日,“强对流天气”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天气预报中,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为了解相关知识,大家查阅了以下资料。【材料1】强对流天气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导致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的总称。雷暴大风、短时强降雨,甚至还有冰雹、龙卷风等都是其中一员。强对流天气是个“急性子”:持续时间短,有明显突发性,生命史通常只有一小时到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经常“说来就来”。局地性强,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有几公里。要素变化强,短时间内会突然风力增大、降水增强、气温变化明显等。同时,它还有着一副“暴脾气”,总是带来电闪雷鸣、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常导致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通信、交通设备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材料2】强对流有自己的判定标准。在我国气象预报中,短时强降雨指每小时雨量不少于20毫米,雷暴大风风速超过8级或17米/秒、冰雹直径不少于5毫米,或出现龙卷风.虽然各类强对流天气形成的物理机制不完全相同,但大多需要能量、水汽、触发条件三者的共同配合,在大气层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结构下形成。材料3】遇到强对流天气,我们该怎么办?短时强降雨注意行车安全,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时,应尽量绕行;当车辆在低洼处熄火时,不要在车上停留,要立即下车等待救援。户外行走,要警惕“陷阱”和触电。防范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雷电关闭门窗和电源;远离制高点;不使用金属工具;躲在车里时,注意关掉引擎、音响系统、收音机等,并关闭所有车窗,使车辆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冰雹天气立即寻找遮挡物,躲进室内或坚固的遮挡物,若无遮挡物,背着风蹲下、双手抱头,保护头部、胸、腹部不受到袭击。防止车辆损坏,尽量提前驶入地库。23.气象台预报,目前泰安市已进入强对流天气高发期,易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天气。小语想提醒开出租车的父亲注意安全防范,以下建议不正确的一项是()A.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时,应尽量绕行。B.当车辆在低洼处熄火时,要立即下车,等待救援。C.遭遇雷电,躲在车里时,要关掉引擎,打开收音机及时收听路况信息。D.如果遭遇冰雹,尽量驶入地库躲避。24.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条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童年读书莫言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那时我的记忆力真好,用飞一样的速度阅读一遍,书中的人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描写爱情的警句甚至能成段地背诵。现在完全不行了,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④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⑤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⑥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⑦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绝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走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有删改)25.作者写了童年时读书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为了看《封神演义》,我给同学家拉磨。→为了看《青春之歌》,我①___________。→为了看《破晓记》,我②___________。→为了看《三家巷》,我③___________。26.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品析下列句子。(1)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根据加点的词语,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仿照示例,为下列句子做朗读设计。示例参考: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朗读设计:可以重读“飞快”“蹿”“好得要命”“真”“幸福”。妈妈不因我读书耽误喂羊责骂我,朗读时语速稍快,语气轻松,表现出此时的“我”充满孩子气,对读书带来的好处深感满意。句子: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作文2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家中有父母的陪伴;课堂,有老师的陪伴;课间,有同学的陪伴。学习时有书本的陪伴,休憩时有音乐的陪伴,旅途中有风景的陪伴……“陪伴”无处不在,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请以“最好的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书写端正,卷面整洁;③不要出现真实信息(如班级、姓名、地名等)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4题答案】【答案】1.D2.C3.B4.B【5~6题答案】【答案】5.传承文化精华6.①.攀登巍峨的高山②.心旷神怡二、传统文化(一)课内古诗文阅读【7~9题答案】【答案】7.B8.C9.B(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0~12题答案】【答案】10.既无余席/便坐荐上11.您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没有多余的东西(或财物)。12.王恭为人节俭,不贪图财物,从他将仅有的竹席送给王大,自己坐草垫可看出;同时他为人真诚,不虚伪,直言自己“无长物”。(三)课外古诗词阅读和文化常识【13~15题答案】【答案】13.C14.诗的第一句写寺因花得名,第二句写眼前草盛花稀,形成对比,突出了栽培剪伐花草的必要性,为下文诗人规劝人们要勤加管理花草作铺垫。15.D(四)古诗文积累【16题答案】【答案】①.江清月近人②.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④.两三点雨山前⑤.多少楼台烟雨中⑥.一水护田将绿绕⑦.浪淘风簸自天涯(五)国学经典诵读【17题答案】【答案】A【18题答案】【答案】D三、整本书阅读【19题答案】【答案】①.为求长生不老之术,求得解脱②.孙行者③.七十二变④.筋斗云⑤.阿廖沙的外祖母让他感到温暖。外祖母善良、乐观,经常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在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给予他关爱和引导。四、现代文阅读(一)课内现代文阅读【20~22题答案】【答案】20.D21.A22.D(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3~24题答案】【答案】23.C24.大多需要能量、水汽、触发条件三者的共同配合,在大气层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结构下形成。(三)课外现代文阅读【25~27题答案】【答案】25.①.钻到草垛后读书,被蚂蚁、蚊虫叮咬且耽误喂羊②.找书时头碰马蜂窝,被蜇得头肿眼肿③.在牛棚里看书时被二哥抢走26.①.①“忐忑不安”写出“我”因耽误喂羊而害怕被母亲责骂、痛打的心理,“感到了幸福”则写出“我”因母亲的宽容以及可以继续读书而产生的愉悦感,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对读书的痴迷。②.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被磁铁吸引的铁屑、喝水的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书的痴迷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IT行业技术团队建设与管理方案探讨
- 区块链社区运营专员活动效果评估方案
- 2025年资料员(初中高级技师)真题细选及答案
- 2025年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古代汉语试卷A及答案
- 2025年《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培训开卷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维修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变压器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社区工作者面试题含解析归总及答案
- 2025年师资班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平面构成渐变
- 第十章蜜蜂授粉
- GB/T 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 GB/T 28864.2-2012软磁铁氧体磁心术语定义第2部分:尺寸标注
- GB/T 16714-2007连续式粮食干燥机
- 优秀QC成果-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发布
- 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1000题【完美打印版】
- 第4课 部屋に 机と いすが あります 课件【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中日语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
- 物业公司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办法
- 酒店入住登记表excel模板
- 广州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