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隧道工程降水与排水技术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隧道工程降水与排水技术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隧道工程降水与排水技术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隧道工程降水与排水技术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隧道工程降水与排水技术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隧道工程降水与排水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隧道工程中,当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5m/d、降水深度需达到8m时,最适宜采用的降水方法是()。A.轻型井点B.喷射井点C.管井井点D.电渗井点2.关于隧道洞内排水系统设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临时排水沟应设置于隧道两侧,坡度不小于0.5%B.中心深埋水沟适用于地下水丰富且长期稳定的隧道C.仰拱底部盲管应与边墙泄水孔连通,形成汇水网络D.洞内排水沟断面尺寸需根据最大涌水量和流速(≤2m/s)确定3.采用真空井点降水时,真空泵的真空度需维持在()以上才能保证有效降水。A.50kPaB.65kPaC.80kPaD.95kPa4.隧道穿越松散堆积体时,为防止降水引发地面沉降,优先采用的协同技术是()。A.超前小导管注浆B.地表回灌C.管井减压D.水平井点5.某隧道围岩渗透系数为0.1m/d,地下水类型为裂隙水,应选用的降水设备是()。A.深井泵B.潜水泵C.射流泵D.隔膜泵6.降水井布置时,当隧道埋深H=30m、影响半径R=50m,单井出水量q=80m³/h,总涌水量Q=1200m³/d,理论最小井数为()。A.6口B.8口C.10口D.12口7.关于隧道排水盲管施工,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环向盲管间距需根据围岩渗水量调整,一般5-10mB.纵向盲管应设置于边墙基础以上30cm处C.盲管与喷射混凝土密贴,固定点间距≤1mD.盲管连接处采用三通接头,包裹防堵滤网8.当隧道掌子面出现股状涌水(流量>50L/s)时,优先采用的处理措施是()。A.超前帷幕注浆B.增设临时集水井C.加强排水泵功率D.调整开挖进尺9.某降水工程采用大井法计算总涌水量,若将含水层厚度由原假设的15m修正为12m(其他参数不变),则计算涌水量将()。A.增大20%B.减小20%C.增大25%D.减小25%10.隧道排水系统验收时,关键检测指标不包括()。A.排水沟坡度B.盲管抗压强度C.出水口流量D.衬砌背后渗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隧道工程降水按作用时间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2.渗透系数K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或________。3.轻型井点的滤管长度一般为________m,井管间距宜控制在________m。4.隧道洞内排水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5.管井井点的成井工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关键步骤。6.当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时,需采用________与________联合技术控制地下水。7.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因素相关。8.隧道中心水沟的最小坡度不应小于________,深度需满足________要求。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真空井点降水的工作原理及适用条件。2.隧道施工中,如何根据地下水类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选择降水方案?3.分析隧道排水盲管堵塞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4.说明降水井群布置时“等效半径”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5.对比隧道洞内临时排水与永久排水系统的设计差异。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某隧道工程需在粉质黏土层(渗透系数K=0.5m/d)中进行降水,含水层厚度M=10m,降水后要求水位降至隧道底部以下2m(原地下水位埋深2m,隧道底部埋深8m)。采用圆形井点系统,等效半径r0=25m,影响半径R=1.95s√(KM)(s为水位降深)。试计算总涌水量Q(采用裘布依公式:Q=1.366K(2Ms-s²)/lg(R/r0))。2.某隧道洞内涌水经监测,最大小时涌水量Qmax=200m³/h,设计采用排水沟排水(设计流速v=1.2m/s,水力半径R=0.3m,粗糙系数n=0.017)。根据谢才公式v=(1/n)R^(2/3)I^(1/2),计算排水沟所需最小坡度I(保留两位小数)。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背景:某城市地铁隧道穿越第四系冲洪积层,地层为粉土(K=2m/d)、中砂(K=15m/d)交互层,地下水位埋深1.5m,隧道埋深12m,断面宽度10m。施工中采用管井井点降水,布置15口井(单井出水量q=60m³/h),但降水3d后,隧道开挖面仍存在明水渗出,且周边地面出现0.03%的沉降率(规范允许≤0.02%)。问题:1.分析降水效果未达预期的可能原因(8分)。2.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12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B5.C6.A7.B8.A9.B10.B二、填空题1.临时降水;永久排水2.m/d;cm/s3.1.0-1.5;0.8-1.64.截;排;堵;引5.钻孔;下管;填滤料;洗井6.超前注浆;辅助降水7.土层压缩性;降水深度;降水时间8.0.2%;防冻或防淤三、简答题1.工作原理:通过真空泵抽取井管内空气,形成真空负压,降低井内水位,利用水位差使地下水向井管汇集,经水泵排出。适用条件:渗透系数0.1-20m/d的黏性土、粉土、砂土;降水深度3-6m;场地狭窄或对周边沉降敏感的工程。2.孔隙水(松散土层):优先采用管井或轻型井点,配合明沟排水;裂隙水(基岩裂隙):局部采用水平钻孔疏干,结合深层管井降压;岩溶水(溶洞、暗河):需先探测溶洞分布,采用帷幕注浆封堵,辅以导洞引流,避免大规模降水引发地面塌陷。3.堵塞原因:喷射混凝土碎渣进入盲管;围岩泥质成分遇水膨胀堵塞孔隙;施工中盲管弯折、接口脱落;防堵滤网破损。预防措施:盲管安装后覆盖无纺布;喷射混凝土前临时封堵管口;采用抗压强度≥0.5MPa的HDPE盲管;定期清理已安装盲管内杂物。4.等效半径r0是将不规则形状的降水区域等效为圆形时的半径,用于简化群井涌水量计算。计算方法:矩形基坑r0=0.29(a+b)(a、b为长宽);不规则形状r0=√(F/π)(F为降水区域面积)。5.设计差异:临时排水(施工期)——采用明沟或临时集水井,坡度≥0.5%,断面按最大施工涌水量设计;永久排水(运营期)——需设置中心深埋水沟(坡度≥0.2%)、纵向盲管(与环向盲管连通)、边墙泄水孔(间距≤10m),材料需耐腐蚀,满足100年使用要求。四、计算题1.解:s=8m(原水位埋深2m,隧道底埋深8m,需降至以下2m,故总降深=8+2-2=8m);R=1.95×8×√(0.5×10)=1.95×8×√5≈1.95×8×2.236≈34.87m;Q=1.366×0.5×(2×10×8-8²)/lg(34.87/25)=0.683×(160-64)/lg(1.395)=0.683×96/0.1445≈0.683×664.4≈453.8m³/d。2.解:由v=(1/n)R^(2/3)I^(1/2),得I=(v×n/R^(2/3))²;R=0.3m,R^(2/3)=0.3^(0.666)≈0.448;I=(1.2×0.017/0.448)²=(0.0204/0.448)²≈(0.0455)²≈0.00207,即0.21%。五、案例分析题1.可能原因:①中砂层渗透系数大(15m/d),管井单井出水量不足(60m³/h),总抽水量(15×60×24=21600m³/d)小于实际涌水量(粉土与中砂交互层,实际Q可能>25000m³/d);②井深未穿透主要含水层,仅疏干上层粉土,中砂层仍补给地下水;③井间距过大(等效半径r0=√(π×(10/2)²)=√(78.5)=8.86m,若井距>1.5r0=13.3m,可能存在降水盲区);④洗井不彻底,滤管被泥质堵塞,实际出水量低于设计值;⑤地面沉降因粉土压缩性高,降水导致孔隙水压力消散,未及时回灌。2.改进措施:①补充勘察,采用群孔抽水试验重新测定实际渗透系数和总涌水量;②加密管井(井距调整为8-10m),增设5-8口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