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项目二世界民族音乐博览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感受亚、非、拉代表性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趣与尊重,树立“音乐无国界”的文化包容意识。体会不同民族音乐背后承载的历史、风俗与情感,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审美情趣,激发探索世界音乐的好奇心。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聆听并辨析印度、埃及、巴西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理解节奏、旋律、乐器等要素对风格形成的作用。准确演唱《小伙伴》,把握歌曲的切分节奏与欢快情绪,感受巴西桑巴音乐的活力。(二)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民族音乐与当地文化、风俗的关联,用精准的语言或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风格的感知。掌握《小伙伴》中密集的切分节奏,做到演唱流畅、情绪饱满,体现桑巴音乐的律动感。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具有天然的探索欲。在音乐学习方面,他们已具备基础的聆听、演唱能力,能够辨别简单的音乐情绪与节奏类型,但对世界民族音乐的认知较为零散,多停留在流行音乐、影视配乐等间接接触层面,缺乏系统的了解与深入的体验。从认知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主导,抽象思维逐步发展,适合通过具象化的音乐作品、直观的乐器展示、互动性强的体验活动开展教学。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喜欢参与集体性、趣味性的学习任务,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环节调动学习积极性。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民族音乐枯燥”的刻板印象,需通过精彩的作品呈现与新颖的教学形式打破偏见,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音乐风格”中的学习项目二“世界民族音乐博览会”,是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单元以“音乐风格多样性”为主题,前一项目聚焦中国民族音乐,本项目则将视野拓展至世界,通过选取亚、非、拉三大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世界音乐的多元魅力,构建“多元一体”的音乐文化观。教材选取了印度《欢迎》、埃及《尼罗河畔的歌声》、巴西《小伙伴》三首经典作品,涵盖了歌曲、器乐曲两种体裁,兼顾了节奏、旋律、乐器等核心音乐要素的展示。《欢迎》以独特的西塔尔琴演奏和印度拉格调式为特色,节奏多变且富有装饰性;《尼罗河畔的歌声》旋律优美流畅,歌词描绘了埃及的自然风光与生活场景,充满抒情性;《小伙伴》则以鲜明的桑巴节奏、欢快的情绪的,展现了巴西音乐的活力,适合学生演唱与体验。教学准备:(一)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印度、埃及、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活动图片及视频(如印度舞、埃及肚皮舞、巴西桑巴狂欢节),《欢迎》《尼罗河畔的歌声》《小伙伴》的音频、伴奏及歌词谱例,西塔尔琴、乌德琴、桑巴鼓等乐器的图片、视频及实物(或模型)。教学道具:桑巴鼓(或自制鼓类道具)、节奏卡片(标注切分节奏、固定音型等)、民族音乐风格分类卡片、积分奖励贴纸。教学设计相关材料:教案、板书设计图、学生学习任务单(包含作品赏析要点、节奏练习、演唱提示等)。(二)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中《小伙伴》的歌词与简谱,尝试跟随音频哼唱旋律。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世界民族音乐相关资料(如歌曲、乐器图片、民族风俗等),课堂上分享交流。准备笔记本、笔,用于记录学习要点与个人感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音乐环游,初探世界(5分钟)创设情境:播放一段融合了印度、埃及、巴西音乐元素的混编音频(时长30秒),同时展示三大洲的标志性自然风光图片(如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巴西里约热内卢海滩)。提问:“同学们,这段音乐和图片让你们联想到了哪些地方?你从音乐中听到了哪些特别的声音?”自由交流,激发兴趣:邀请23名学生分享感受,不做评判,引导学生大胆表达直观体验。随后小结:“这段音乐融合了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三个不同大洲的民族音乐元素,今天我们就将开启一场‘世界民族音乐博览会’,一起走进印度、埃及、巴西,探索这些神秘而迷人的音乐世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板书课题《世界民族音乐博览会》,简要介绍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聆听三首代表性作品、认识特色乐器、学唱巴西歌曲),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二)第一站:印度——神秘的拉格之声(10分钟)初识印度音乐:展示印度的民俗图片(如印度舞、传统服饰),简要介绍印度音乐的特点:“印度音乐注重即兴创作,常用独特的调式‘拉格’和节奏型‘塔拉’,乐器也极具特色。”聆听《欢迎》:播放印度器乐曲《欢迎》(时长2分钟),提问:“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节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乐器探秘:展示西塔尔琴的实物(或模型)与图片,介绍其外形特征(长颈、多弦、共鸣箱较大)和音色特点(明亮、华丽、富有装饰性),播放西塔尔琴独奏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引导学生模仿西塔尔琴的演奏动作,感受乐器的演奏方式,加深记忆。节奏体验:提取《欢迎》中的核心节奏型(如:×・×××|×××|),用拍手的方式示范,讲解节奏的多变性与装饰性。学生跟随分句练习,先慢速后快速,鼓励学生加入轻微的身体晃动,感受印度音乐的韵律。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印度音乐的风格关键词:神秘、华丽、节奏多变、西塔尔琴、拉格调式,将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三)第二站:埃及——尼罗河畔的抒情曲(8分钟)情境过渡:用语言引导:“告别神秘的印度,我们接下来要前往非洲,来到尼罗河畔的文明古国——埃及。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的文明,也孕育了优美的音乐。”展示埃及尼罗河、金字塔的图片,营造抒情氛围。聆听《尼罗河畔的歌声》:播放埃及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时长2分30秒),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词描绘了什么场景?和印度音乐相比,它的旋律有什么不同?”旋律分析:用钢琴弹奏歌曲的主旋律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流畅性与抒情性:“这首歌曲的旋律线条平缓,没有过多的装饰,就像尼罗河的流水一样温柔。”对比印度《欢迎》的旋律,让学生明确:印度音乐旋律装饰性强,埃及音乐旋律简洁流畅。乐器认知:展示乌德琴的图片,介绍其特点(短颈、木质共鸣箱、音色浑厚),说明乌德琴是埃及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在《尼罗河畔的歌声》中为歌曲伴奏,增添了古朴的韵味。学唱片段:选取歌曲的副歌部分(“啊,尼罗河畔,啊,美丽的地方”),范唱,学生跟随学唱23遍,重点引导学生用温柔、抒情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埃及音乐的风格关键词:抒情、流畅、古朴、乌德琴、描绘自然风光,补充板书。(四)第三站:巴西——热情的桑巴狂欢(15分钟)氛围营造:播放巴西桑巴狂欢节的视频(时长1分钟),展示桑巴舞的图片,提问:“视频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引导学生感受巴西音乐的热情与活力。聆听《小伙伴》:播放巴西歌曲《小伙伴》(时长2分钟),提问:“这首歌曲的节奏和前两首有什么不同?情绪是怎样的?你能跟着节奏做一些动作吗?”节奏突破(难点解决):指出歌曲的核心节奏——切分节奏(如:×××|××.×|×××|),展示节奏卡片,用“dadada”的音节示范,讲解切分节奏的特点(重音转移,增强律动感)。采用“分步练习法”:先拆分节奏型,逐拍练习;再组合节奏型,跟随节拍器慢速练习;最后加入身体动作(如跺脚、拍腿),强化节奏感知。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抽取3条切分节奏型,进行节奏接龙,用桑巴鼓伴奏,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予积分奖励。学唱歌曲:范唱歌曲,强调歌曲的欢快情绪与切分节奏的把握,提醒学生注意歌词与节奏的配合。学生跟随音频模唱,逐句纠正,重点指导密集节奏段落的演唱,避免出现“抢拍”或“拖拍”。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主旋律,一组用拍手、跺脚模拟桑巴鼓节奏伴奏,合作完成歌曲演唱,进行点评与鼓励。乐器体验:展示桑巴鼓的实物,介绍其外形(鼓身较大、鼓面紧绷)与演奏方式(用手掌或鼓槌敲击),邀请23名学生上台尝试演奏,感受桑巴鼓的强烈节奏,其他学生跟随鼓点演唱歌曲,沉浸在桑巴音乐的狂欢氛围中。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巴西音乐的风格关键词:热情、欢快、切分节奏、桑巴鼓、活力,补充板书。(五)总结升华:音乐博览,多元共生(5分钟)交流感悟:提问:“通过今天的‘世界民族音乐博览会’,你对世界民族音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最喜欢哪个国家的音乐?为什么?”邀请34名学生分享,引导学生体会“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内涵。总结:“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风俗,也孕育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印度音乐的神秘、埃及音乐的抒情、巴西音乐的热情,都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瑰宝。音乐没有国界,它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继续关注世界民族音乐,用开放的心态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任务:①回家后聆听更多国家的民族音乐(如非洲鼓乐、苏格兰风笛等),记录自己的感受;②小组合作,制作一份“世界民族音乐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展示交流。(六)课堂结束(2分钟)播放《小伙伴》的伴奏音乐,学生跟随音乐边唱边做桑巴舞的简单动作,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节课。教学评价与反思:(一)亮点与成效情境创设贯穿始终:本节课以“世界民族音乐博览会”为主题,通过“音乐环游”的形式串联印度、埃及、巴西三个教学环节,结合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多媒体手段,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重难点突破方法得当:针对巴西《小伙伴》中的切分节奏这一难点,采用“节奏卡片展示—分步练习—小组竞赛—乐器伴奏”的层层递进式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掌握节奏要点;同时,通过对比印度、埃及、巴西音乐的节奏、旋律、乐器等要素,帮助学生清晰辨析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参与度高:本节课设计了聆听、模仿、演唱、小组合作、乐器体验等多种互动环节,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尤其是桑巴鼓体验、节奏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文化内涵渗透自然:在介绍每首作品时,不仅关注音乐本身的要素,还简要关联当地的历史、风俗、自然风光,让学生理解“音乐是文化的载体”,逐步树立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意识,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自然渗透。(二)不足与改进时间分配不够精准:在印度音乐的节奏体验环节,由于部分学生对多变的节奏掌握较慢,花费时间略长,导致巴西歌曲的学唱环节略显仓促,部分学生未能完全熟练掌握歌曲的所有段落。今后教学中,应提前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每个环节的时间,设置弹性时间节点,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个体关注有所欠缺:课堂上的小组活动较多,虽然整体参与度高,但对个别性格内向、节奏感知能力较弱的学生关注不足,未能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后续教学中,可采用“小组内互助”“个别抽查”等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全员参与、全员提升。文化拓展深度不足:本节课对三个国家音乐文化的介绍较为基础,未能深入挖掘音乐与文化之间的深层关联(如印度拉格调式与宗教的关系、桑巴音乐的起源与非洲移民的关联等)。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可在课后通过推荐纪录片、阅读资料等方式,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丰富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评价方式不够丰富:本节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执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英语全国甲卷试卷及答案
- 采购成本分析工具成本效益评估版
- 个人特长展示承诺书(7篇)
- 分级护理培训大纲
- 2025年武汉三调道法试卷及答案
- 文档管理编号命名及存储方案
- 合法代理协议履行承诺函5篇
- 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表格工具包
- 职业道德生活的道德规范
- 2025年四川省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试题及参考答案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第一讲 决胜“十四五”奋发向前行
- 生产现场5S管理实施方案详解
- 瑞幸咖啡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 《人工智能语言与伦理》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 无人机生产设备选型与维护方案
- 北京某机场交通中心内装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储能电池产品售后服务与维保方案
- 培训机构销售培训
- 2025年传媒市场调研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