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预习学案.ppt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预习学案.ppt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预习学案.ppt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预习学案.ppt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预习学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中石兽 学案 道县绍基学校 周逸芳 全班分成两大组,进行比赛。各组选出一个记分员。 一、读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各大组做一半,每空1分。) 纪昀( )( ) 圮( ) 募( ) 棹( ) 河干( ) 柿( ) 湮( ) 啮( ) 溯( ) 欤( ) 臆 ( ) 2、读准句读,准确停顿。(满分10分,每错一处扣1分),二、译 3、结合注释,疏通课文。解释加点词,翻译划线句。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

2、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抢答环节一:必答题:解释加点词。每答对1题得1分,答错不得分。注意:必答人员由各大组代表和语文老师抽签决定组号,抽三个号。 抢答环节二:风险题。翻译句子。句5分,句10分。翻译正确得满分,不

3、正确倒扣分。),三、析 4、填写下表(每空2分,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第一、三行一个组回答,第二、四行另一个组回答),5 、请画出河中石兽是如何“跑”到上游去的示意图。(满分10分,酌情给分) 6、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自由回答,不加分,不扣分) 7、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自由回答,不加分,不扣分) 8、探究质疑:文中提到的两次“笑”有什么含义?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满分6分,自由回答,可按小问回答。答对加分),四、拓 1、是不是重东西掉在河里就到上游去找呢?请看课后练习二。 2、请同学们回家做一做实验:一杯温热水和一杯冷水,你把它们同时放入冰箱,看哪杯水先结冰。下周一大家交流结果并告诉我答案。,五、 作业: 1、古今异义(填空) (1)二石兽并沉焉。 并 古义: 今义: (2)阅十余岁。 阅: 古义: 今义: (3)是非木柿。 是 :古义: 今义: (4)盖石性坚重。 盖: 古义: 今义: (5)但知其一。 但: 古义: 今义: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 今义: (7)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干: 古义: 今义: (8)转转不已 已: 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填空) 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西蜀之去南海 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