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类挥发油PPT课件_第1页
萜类挥发油PPT课件_第2页
萜类挥发油PPT课件_第3页
萜类挥发油PPT课件_第4页
萜类挥发油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七章,萜类挥发油,.,2,萜的含义: 萜类化合物是指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结构的一类化合物。,.,3,萜的生源途径: 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萜是以异戊二烯为单位的,以头 尾或非头 尾顺序相连而成。 2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甲戊二羟酸(活性异戊二烯)是形成萜的真正前体。 但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作为认识萜类及进行萜的分类仍具有重要意义。,.,4,萜的分类: 分类依据 异戊二烯单位数,萜类生物碱 乌头碱,.,5,第一节 单萜,单萜-以两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体。多是植物挥发油的的组成成分。 截至1991年发现的萜类化合物约843种,基本碳架3

2、0种,至1997年单萜化合物数量达2100种。,.,6,链状单萜:月桂烯、香叶醇 柠檬醛 单环单萜:薄荷醇、桉油精、 斑蟊素、驱蛔素 双环单萜 :龙脑、樟脑、芍 药苷(单萜苷) 环烯醚萜:(特殊单萜衍物),单萜按碳 环数分为,.,7,香叶醇 柠檬醛 青蒿酮,.,8,桉油精 薄荷醇,胡椒酮(辣薄荷酮),.,9,斑蟊素 驱蛔素,.,10,龙脑 樟脑,.,11,芍药苷(蒎烷型),单萜衍生物 - 环烯醚萜 栀子苷、桃叶珊瑚苷(车前草中清热利 湿)、梓醇苷(地黄降血糖成分),.,12,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形成过程,.,13,栀子苷,梓醇,龙胆苦苷,.,14,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性质: 1 均为白色结晶或无定

3、性具引湿性的粉 末。味苦,具旋光性。 2 此类成分(苷及苷元)偏于亲水性。大 多数易溶于水、和甲醇,可溶于乙醇、 丙酮、正丁醇,难溶于氯仿、苯、石油 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15,3 环烯醚萜苷易于被酸水解,产生的苷元因具有半缩醛结构,性质活泼,容易聚合成大分子的各种不同颜色沉淀(黑色)。 据此可用于该类成分的鉴别。这也是含该类成分中药(如玄参、地黄)加工炮制容易变黑的主要原因。,.,16,4 游离苷元与氨基酸加热,产生深红至 蓝色,最后生成蓝色沉淀(与皮肤接触 染蓝色)。 5 苷元的冰醋酸溶液与少量铜离子加热显 蓝色。可用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检识和 鉴别。,.,17,第二节 倍半萜,倍半萜-

4、以三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合 体。是植物挥发油高沸程 (250280)的主要组分。 倍半萜的骨架类型、数量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多的一类,截至1991年发现的萜类化合物约2800种,基本碳架200种以上,至1997年倍半萜的数量达9615种。,.,18,链状倍半萜 : 金合欢烷 (金合欢醇) 单环倍半萜 :青蒿素 (倍半萜内酯)抗疟疾 双环倍半萜 : 马桑毒素, 治疗精神分裂症,按碳环数 目分为,.,19,金合欢醇 青蒿素,.,20,第三节 二萜,二萜-以四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合体。 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在植物界普遍存在植物醇为植物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植物乳汁、树脂多以二萜类化合物为主要组分,此外在菌

5、类、海洋生物中也发现不少二萜类化合物。,.,21,由于二萜含氧衍生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如紫杉醇、雷公藤内酯、穿心莲内酯、芫花酯甲,银杏内酯等。 因此,近年来对二萜类化合的研究进展很快,截至1991年发现的萜类化合物约2400种,到1997年达8338种。,.,22,无环二萜 :植物醇 单环二萜 :维生素A 双环二萜: 穿心莲内酯、银杏 内酯A、B、 C、M、J 三环二萜 :雷公藤甲素、芫花酯 甲、紫杉醇、瑞香毒素 四环二萜: 甜菊苷、冬凌草素、 香茶菜甲素,按碳环 数目分为,.,23,植物醇,维生素A(单环二萜),.,24,穿心莲内酯(半日花烷型) 银杏内酯A (抗菌、抗炎) (治疗心血管病

6、),.,25,紫杉醇 - 抗癌:不显碱性, 对酸稳定,对碱不稳定。,.,26,雷公藤甲素(三环二萜)- 抗癌、抗炎、免疫抑制剂 甜菊苷 (四环二萜) - 甜味剂 乌头碱 (五环二萜)- 镇痛局麻、降温、消肿 作用,.,27,1挥发油含义:是指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 2挥发油的组成 萜类化合物: 单萜、倍半萜 芳香族化合物:桂皮醛(解热镇痛)、丁香 酚(抗菌、镇痛) 酯肪族化合物:鱼腥草素(抗菌作用),.,28,3挥发油的性质,(1) 性状 常温下多数呈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 有挥发性及特殊香气,有些成分在冷却条件下可析出结晶,习称为

7、 “脑”。滤去析出物的油称为滤脑油。 (2)挥发性 指常温下可自行挥发的性质。,.,29,(3)溶解性 强亲脂性成分。易溶于石油醚、乙醚、油脂等,可溶于高浓度醇。不溶于水。,比重(d=0.851.065) 比旋光(+97+117) 折光率(1 . 431. 65) 沸点(70300),(4)物理常数,.,30,(5)不稳定性 表现在与光线、温度、空气可氧化、 聚合成大分子成分,使挥发油变质,比重加大,颜色加深,有刺激性气味,成树脂状,不能随水蒸气蒸馏等。 因此,挥发油要密封、低温、避光保存。,.,31,一、挥发油的提取分离,(一)挥发油的提取 1水蒸气蒸馏法 利用挥发油的挥发性。 为挥发油提取

8、常用方法。,.,32,2.溶剂法 利用挥发油的脂溶性,采用低沸点的亲脂性有机溶剂乙醚、石油醚提取。由于乙醚等易燃、易爆等,故仅作为实验室方法。,.,33,3 吸收法 利用油脂的脂溶性吸收挥发油的方法。常用于贵重香料的提取,可保留挥发油特有的香气。 4 压榨法 机械压榨的方法。多用于含油量较高的新鲜原料中挥发油的提取。可保持挥发油特有的香气,但提取不完全,可配合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4,5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 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脂溶 性)挥发油的方法。,.,35,由于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比较低(31.3), 所以对热敏性成分比较理想,亦可提高挥发油的品质。 国外多用于香料的提取。,.

9、,36,(二)挥发油的分离 1冷冻析晶法 用于挥发油中“脑”的分离。如薄荷醇的分离。 2分馏法 利用挥发油组分的沸点差异分离的方法。,.,37,挥发油组分的沸点规律:,分子量越大,沸点越高。倍半萜 单萜 化合物极性越大,沸点越高。含氧萜 萜烃 含氧萜中,酸 醇 醛 酮 醚,但酯高于相应的醇。 萜烃中,三烯 二烯 一烯,.,38,3化学分离法 利用挥发油各组分官能团所表现的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以改变其溶解性能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挥发性生物碱 :可以与酸成盐 羧基成分: 可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酚性成分: 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酯类:精馏或色谱,.,39,醇类成分:可利用其单酯化物(醇的酯化反 应)能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醛、酮成分:与亚硫酸氢钠加成(醛、甲基酮)或吉拉尔试剂(酮基成分)反应 醚类:与浓酸成烊盐结晶 双键化合物:与氯化氢、亚硝酰氯加成生成结晶性加成物,.,40,4色谱分离法 采用上述方法难以分离的 成分可用色谱方法分离。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 、硝酸银络合色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