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A卷_第1页
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A卷_第2页
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A卷_第3页
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A卷_第4页
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7吉林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突然有一天,马德兴拎着一瓶“贵州醇”找到了王俊生,两人扺掌而谈 , 杯酒释前嫌。你这个人究竟有没有同情心?现在灾区人们的生活非常艰难,你自己细大不捐也就罢了,人家捐钱捐物你还在一旁说风凉话。汉代名将陈汤,阵斩匈奴单于,平定西域叛乱,功业自不必说,可他却偏偏落了个功高不赏的凄惨结局。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

2、托,亦步亦趋 , 紧跟世界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时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赤膊上阵了,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A . B . C . D . 2. (2分) (2019高二上深圳期末) 下列各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 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B .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C . 真理是不会弯腰的。D . 他做事喜欢眉毛胡子一把抓。3. (2分) (2015高二上四川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

3、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B . “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C . 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D . 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4. (2分) (2016高一下淮安期末)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人评苏东坡后赤壁

4、赋说:“此篇忽鹤忽道士,幻极矣,乃神似南华,非袭其貌也。”其中南华即南华经,指庄子,作者是庄周,为战国时道家学派重要代表,庄子文章想象奇特,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B .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宋儒将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C . 白居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要以文明道,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领导了影响深远的 “古文运动”,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D . 论语中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孔子所说的诗即诗三百,是我国

5、第一部诗歌总集,到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称诗经,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5. (2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末) 对长亭送别(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朝天子暖溶溶玉酷,白怜怜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A . “云”意思是道白,“旦”这里指正旦崔莺莺。“快活三”“朝天子”是曲牌名。B . 在长亭别筵上,美酒佳肴不如“土和泥”,反

6、映了崔莺莺内心的痛苦和煎熬。C . “相思泪”化用范仲淹的名句,典雅蕴藉;“这壁”“那壁”等口语活泼自然。D . “蜗角虚名,蝇头虚利”,表现了崔莺莺清高自傲,看不上“虚名”“微利”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6. (6分) (2017高二下桐乡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

7、,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列坐其次次序B . 信可乐也实在C . 终期于尽注定D . 未

8、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 . 不知老之将至先妣抚之甚厚C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臣以供养无主D .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天之苍苍,其正色邪(3) 下列句子中对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不仅叙述了文人雅士兰亭集会的缘起和盛况,还抒发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感慨。B . 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喜欢 “静”的人,一种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C . 本文语言典雅隽永,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

9、实深挚,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和谐之美。D . 文章借兰亭聚会,抒发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暂的感叹,借古人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亦大”的观点。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7. (8分) (2017高三上天水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10、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 . 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C .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D .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E .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2)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8

11、. (6分) (2019高一下南通期末)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陆游在书愤中借用诸葛亮的典故,表达自己追慕先贤业绩、爱国热情至老不移的意愿两句诗是:“_,_。 (2) 屈原在离骚中用“_,_”两句,抒发自己甘愿成为楚国政治引路人的爱国豪情。 (3) “_,_”是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告诫后人不要安于享乐,要有忧患意识的名句。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9. (13分) (2015高三上平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秋天李广田生活,总是这样散文似地过去了,虽然在那早春时节,有如初恋者的心情一样,但过此以往,船便永浮在了缓流上。夏天是最平常的季候,人看了那绿得黝黑的

12、树林,不是就要感到了生命之饱满吗?这样饱满无异于“完结”,人不会对它默默地凝视也不会对它有所沉思了。那好像要烤焦了大地的日光,是比冬天还更使人讨厌。而现在是秋天了,和春天比较起来,春天是走向“生”的路,然而,因为我自己太弱,甚至抵抗不过这自然的季候之变化,为什么听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湿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狂?我爱它,也恨它,到夏天成熟了,才又对它思念起来,但是到了现在,这秋天,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死”的路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比较起春与夏来,我说它更是走向“生”路的。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而且那冰雪之下的枝条里面正酝酿着生命之液。而它

13、们的沉着的力,它们为了将来,为了生命而表现出来的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但是比较起冬天来,我却偏又爱了秋。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比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更使我忆起了生命,一片黄叶,一朵残英,都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它们将更使人凝视,更使人沉思,更使人怀想及希冀一些关于生活的事。这样,人曾感到了真实的存在。过去,现在,将来,世界是真实的,人生是真实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所有的梦境,所有的幻想,都是无用的了。我想该这样说:“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所谓人生,是走在道上的了。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

14、的,然而路上的荆棘,这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但是这条路是要走的,因为人就是走在道上,真正尝味着人生苦难的人,他才真正能知道人生的快乐,深切地感到了这样苦难与快乐者,是真的意味到了“实在的生存”者。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但是,在背后推着前进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这秋天吧!当你踽踽地踏着地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声息,忽而又一片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背飘下来时,也许你只会念道,“落了!”等你漫步到旷野,看见那连天衰草的时候,你也许只会念道,“衰了!”然而,你也许不曾想到西风会来得这样早,也不该这样凄冷吧,然而你的单薄的衣衫,已经是很难将息的了。懑怨时光的无情是无用的,而更可怕的还是人生这

15、件事故吧。到此,人不能不用力的翘起了脚跟,伸长了颈项,去望一望那“道上的灯塔”。我真不愿看见那一片叶子落下来,但又知道叶落是“必然”的事,于是对那一片黄叶就要更加珍惜,对于秋天,也就更感到了亲切。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渐渐地脱落时,不也同样地对头发感到珍惜吗?春天曾给人以希望,而秋天所给的希望是更悠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与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时,也不由得不自己照一照镜子了。给了人更远的希望,向前的鞭策,意识到了生之实在的,而且给人以“沉着”的力量的,是这正在凋亡着的秋。我爱秋天,我对于这荒凉的秋天有如一位多年的朋友。(选自李广田散文集有删改)(1

16、)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作者从自身的感悟出发去描写秋天的景色,虽然春夏冬的景色也各有特点,但作者还是对秋天情有独钟。B . 在作者的笔下,描写了枯叶衰草等凋残的秋景,从而抒发了作者苦闷、彷徨的心境和对人生前途的思考。C . 枝头的黄叶,篱畔的残花,甚至都比冬天更显示出生命,因为这些联系着过去和将来,让人感到世界和人生的真实。D . 本文运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避免了行文的单调,也体现散文借景抒情,缘事悟理的特征。E . 文章以“秋天”为题,却花了大量笔墨写春夏,同时,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对春夏的描写是“抑”,对秋天的赞美是“扬”。(2) “我愿走

17、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3) 请结合文本,探析作者对秋的感悟。10. (6分) (2017高二下玉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下列各题。虚和实的问题,这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老庄认为虚比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一方面外部表现好。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

18、,不能解说,不能摹仿,谓之神。所以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阴阳结合。世界是变的,而变的世界对我们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有生有灭,有虚有实,万物在虚空中流动、运化,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种宇宙观表现在艺术上,就要求艺术也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中国画是线条,线条之间就是空白。石涛的巨幅画搜尽奇峰打草稿(故宫藏),越满越觉得虚灵动荡,富有生命,这是中国画的高妙处。以上是虚实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思想家认为客观现实是个虚实结合的世界,所以反映为艺术,也应该虚实结合,才有生命。虚实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思想家还认为艺术要主观

19、和客观相结合,才能创造美的形象。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的思想。 宋人范文对床夜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 化景物为情思,这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惟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清人笪重光画筌说:“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人邹一桂小山画谱说:“实者逼肖,则虚者自出。”这些话也是对虚实结合的很好说明。艺术通过逼真的形象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即用可以描写的东西表达出不可以描写的东西。化景物为情思、虚实结合,在实质上就是一个

20、艺术创造的问题。艺术是一种创造,所以要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清代画家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天慵庵随笔)这就是说,艺术家创造的境界尽管也取之于造化自然,但他在笔墨之间表现了山苍木秀、水活石润,是在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是一个有生命的、活的,世界上所没有的新美、新境界。凡真正的艺术家都要做到这一点,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都必须有新的东西、新的体会、新的看法、新的表现,他的作品才能丰富世界,才有价值,才能流传。摘编自宗白华美学与意境(1)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虚和实的关系要“主观和客观结合的”一

21、项是( ) A .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写“行者”“少年”“耕者”等人见到罗敷分别“下担捋髭须”“著绡头”“忘其犁”都是实写,没有直接写出的罗敷的美貌就是虚写。B . 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既是描写祠堂内的景物,也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怀念。表面上是写景,骨子里却是抒情。C . 考工记中介绍,木匠做大鼓的架子时,在鼓的下面雕刻虎、豹等,人听到鼓声时,又看到虎、豹的形状,就好像是听到虎豹在吼叫一样。视听结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D . 姜夔的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经过的是扬州曾经繁华的十里长街,可眼前却尽是凄凉的“荠麦青青”,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虚和实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人们对此的看法有所不同,一般可以分成两派:一派以孔孟为代表,一派以老庄为代表。B . 老子的“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说明世界是变的,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