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考试)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考试)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考试)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考试)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1. (2分) 下列各句不全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 夙兴夜寐纷吾既有此内美兮B . 交广市鲑珍足以荣汝身C . 扈江离与辟芷兮三岁食贫D . 宁许以负秦曲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2. (2分) (2015高一上镇江期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B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C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D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2、惑矣3. (2分) (2017高一上衡阳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秦伯说:与郑人盟B .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 .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D .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4. (2分) 下列句子中的“徒”字,与“舜之徒”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是鲁孔丘之徒与B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 .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5. (2分) (2017高一上涞水月考) 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之人不余欺也B . 王问:“何以知之?”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 .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6. (2分) 下列文学

3、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和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常有短,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B . 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C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D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7. (6分) 综合性学习。父爱是

4、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是一双手,搀扶我们走过春夏秋冬。6月19日是父亲节,为了感激父亲的养育之恩及父亲对家庭、社会的贡献,七年级一班开展“我终于读懂了父亲”的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1) 活动一: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_(2) 活动二:请你设计两个调查题,了解大家过“父亲节”的情况。(3) 活动三:用上一种修辞方法给你父亲发一条短信,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不超过50字。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8. (6分) (2017高三下黄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重新体认家庭为社会之本戴志勇近日,央视综合、少儿等频道播出动画剧郑义门,呈

5、现了“江南第一家”通过礼法治家、用豆子民主选举家长等方式,对一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共同体进行自治的故事。郑家几百年间出仕为官者无一人因贪墨罢官,让“廉政”成为郑家故事的一个“卖点”。细节难免艺术虚构,但郑家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168条,放在今日,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但譬如基本不让女性与娘家人走动,族人不得“私藏”一文钱,收支由大家族统一管理等做法,今人恐已难以接受。尤为值得分析的,是第一集点出的此片主旨:治国必先齐家。从百年前的“娜拉出走”到今天的肯定家庭,家与国的关系,绕了一大圈,似乎又走回来了。大学将齐家摆在治国之前,首先是因为对治理国家者必须要有

6、极高的要求,而家庭乃是最原本的个人成长与修行场所。儒家认为,若治国者不能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必然会心中充满杂念,带来治理困境。而在家庭中,人首先感受世间最自然的父母养育之情与兄弟手足之爱,有人与人之间基于自然的界限与分寸,自然法奠基于此。良好的家教,是培养合格治国者的基本环节。中国主流传统中,在家庭、天地自然中贞定个体价值的思想与工夫,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均有一定差别,可被称为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它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以避免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侵害,但也将个体从家庭与天地这个根本处,放置在与他人和世界的脉络中,避免原子式个体可能带来的孤独、过度欲望与价值虚无。这种由内而

7、外自然生长出来的个体价值观,光明中正,是治国者的必备心性素质。齐家对治国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大家族本身有各种日常事务需要处理。作为规则的礼法,由外而内地规范族人的行为与思想。治家的经验才干,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气贯通,而不是相互背反。正是在这种融“家族规矩”于“个体人格”的生存结构中,“江南第一家”养育出来的郑家子弟,无论出仕理家,皆能立身有本,进退有据,维系郑家几百年于不坠。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可能隔着不小的距离。一方面,家族中不止是阳光,遇到不负责任的家长怎么办?清末民初,由家族形态承载的价值观,与以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在清末以张之洞、劳乃宣对阵杨度、沈家本等人的礼

8、法之争中,曾有过激烈辩论。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尊长,就是一个核心争议点。如果像郑家曾推行的那样,将个人财产权利压缩到最低限度,个体人格的保障,也难免受影响。说到底,家庭是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而不能是障碍。这种关系,也存在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今天,类似杨度与后来的一些激进革命者那样,将大家族看成国家的敌人,要将个人从中“解放”出来才能成为合格“国民”的观点,已没有辩驳的必要。但就像厘清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一样,如何厘清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的关系,让国家成为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是更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的。(选自南方周末2016年3月21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

9、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郑家历经数百年长盛不衰,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这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大家族被誉为“江南第一家”。B . 郑家重视礼法治家,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共有168条。至今,这些家规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C . 郑家故事之所以被拍成动画剧,就是因为“廉政”卖点:郑家几百年来无一出仕为官者因贪污而被罢官。D . 这部动画剧郑义门在第一集里就点明了此片的主旨:治国必先齐家。从家与国的关系角度肯定了家庭的作用。(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家庭是个人成长与修行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教和对家族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有助于培养合格治国者,

10、因而大学将齐家放在治国之前。B . 尽管郑家的礼法治家等方式维系了家族几百年来的良好发展,但也有些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家族规矩”可能会使个体人格保障受到影响。C . 齐家与治国有相通之处,处理大家族日常事务,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于其中所练就的经验才干,于治国具有重要意义。D . 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不必遵从群体规则的限制,避免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严和权利的侵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郑家的故事在搬上荧屏之时固然会有一些艺术的虚构,但它却从某个角度引发了人们对于齐家的重视,从而激起人们对家庭教育、个体人格发展的关注。B

11、 . 郑家的家规,既对个人自我修养极具实践指引价值,但也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家族形态承载的价值观和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C . 个体在接受良好的家教、养成光明中正的心性、汲取家庭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将家事贯通于国事和天下事的前提下,就能成为“廉吏”、合格的治国者。D . 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会存在一些矛盾,而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让国家为个体发展提供良性土壤,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9. (12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长残 雪在朦胧的天地里,有一种景象最能引发我热烈的遐想,那就是生长的景象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那一天,我

12、们走了很远,爬了山,来到一个庙里。我们从和尚们那里买了一篮子水淋淋的、细小的白莱秧子。将白菜秧子带回家之后,外婆和哥哥他们就开始栽种了。太阳当空照,白莱终于栽完了。多么令人沮丧啊,先前水淋淋的秧子被栽进土中,浇了水之后,好像死掉了一样,一律倒伏在泥土上,“死了吗?死了吗?”我不断地问自己。睡觉时我还在惦记着那些可爱的小秧子。清晨,我在雾气中来到地边。啊,大部分的秧子都有一两片叶子竖起来了!虽然犹犹豫豫的,虽然有的叶子己经变黄,但我看到了复活者内部奔腾的汁液。“活了,活了!”我在心里欢快地说。下午我又去看了一轮,又有更多的叶片竖起来了,几乎每一棵都活了。不知道是第三天还是第几天,我发现了新叶。新

13、叶是那么的细小、柔嫩、洁净、精致!新叶一点都不羞怯,吸取着地气、阳光、露水,发出“滋滋”地生长的声音。六岁的我为这魔术所倾倒,常常往菜地里跑。当然,缺少肥料,白菜长得一点都不好。我不关心它们长得好不好,我看过奇迹了。奇迹啊。原来没有,后来长出来了。外婆在叫我,可我不想挥动,我在守着那株野牵牛花,我要亲眼看到它如何攀到旁边那林小树上面去,那果软的藤如动物的触角,它缓慢地为自己探路,先让开一点,形成一个松一点的弧,然后试探着贴上了树干,缠绕就开始了。植物体内被发动起来的生长力是很疯狂的,只要几天不来看,你就认不出原来的藤了一它早爬到了树梢。疯狂的生长力导致植物不停地否定自己,每一个时期有每一个时期

14、的图案,一个图案完成,立刻转入下一个阶段。我最喜欢看到的,就是那种转化了。白菜由细小的秧子变为绿油油的大白菜,最后还要抽出菜苔长出花,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期待、展开和实现,直到达到饱满、完成。牵牛花的展示最为壮观。有露的早晨,我看到十来朵紫红的喇叭沿着小树的树干排列上去,花瓣的质地如丝绢,底气那么充足,色彩和形态那么抒情,我便在小树旁发起呆来。牵牛花只开一天就谢了,可是秋子内部又在酝酿新的爆发。第二天早上,我又看到了更头的景象。它要开好几茬花儿才会穷尽自己的创造力。我喜欢用食指去勾植物的藤须,让它绕着我的小小的指头生长。我抬起头看太阳,在阳光里面,生命是可以触摸到的。你瞧,它将我绕住了,一图,

15、两图指头上可以感到细微的扯,对于它未来说,那是何等巨大的爆发力啊。我屏住气,等啊,等啊,它终于向我的手背延伸过来了。我不忍心骗它,于是小心地松开它,将它放国它附的竹篱笆。我也见过暴烈的生长一株藤将幼小的树活活缠死。自然界并非都是莺歌燕舞。真实的暴力总是让我万分害怕,我连观看都害怕。但暴力是普遍的,无论你看与不看。我最后将生命中的暴力转化成了我内部的戏,这个戏就是我的文学。无害的暴力如同体育竞技场上的搏斗,将生命的精彩完整裸露地呈现于世人眼前,刺激读者体内沉睡的生长机制,使之发动内力,进行创造。(选自残雪文学回忆录(1)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16、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将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不仅把植物的生长过程表现得淋满尽致,也和文中的儿童视角相契合,趣味盎然。B . 缺少肥料的白菜长得一点都不好,和疯狂生长的野牵牛花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爆发力的赞叹和对自由的渴望。C . 作者“用食指去勾植物的藤须”又“小心地松开它”的细节,表现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因热爱而触摸,因尊重而放手。D . 结尾“暴烈的生长”看似和文章的整体风格不符。实际上提出了文学对生命真实状态转化这个话题,引发人们更深刻的思考。(3) 生长的景象引发了作者哪些热烈的遐想?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4)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5) 生长的

17、景象引发了作者哪些热烈的遐想?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0. (11分) (2020高一上安康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陈平先事魏王咎,后归项羽,后降汉。汉三年,楚急攻汉,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汉王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

18、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其明年,用其奇计策,卒灭楚。汉六年,与平剖符 , 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其明年,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围以得开。孝惠帝六年,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孝文帝立,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为左丞相。居顷之,孝文皇帝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

19、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宰:主持分祭礼割肉的人。(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B .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C .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

20、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D .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怒而辞/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牢:古代祭祀,牛、羊、猪三牲皆用,称之为太牢。本文中指丰盛的食物。B . 侯:封建制度中爵位之一。中国周代爵位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C . 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符节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D . 谥: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而为其专立的称号,有权势者方能拥有。(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平足智多谋,能出奇计。楚军将汉王

21、围困在荥阳城,他用计离间了楚方军心,狙杀范增;平城之围,也是因他的计策,使受困的刘邦得以脱险。B . 陈平治国有才,受到信任。汉六年,他被封为户牖侯;孝惠帝六年,他被任命为左丞相;孝文帝即位后,仍被任命为左丞相;后来又单独任丞相。C . 陈平处事善变,善度时势。孝惠帝时,太后专权,要立吕家人为王,陈平假装听从,等到吕太后去世,他与太尉周勃合谋,最终诛灭了吕氏一党。D . 陈平能言善辩,口才超人。孝文帝即位后,曾经咨询朝廷事务,当时位次第一的大臣周勃回答不了,而陈平应答自如,有理有据,孝文帝也称善。(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

22、下,亦如是肉矣!”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 (7分) (2017高三上长沙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注】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年)秋。“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

23、形象。B . 颔联委婉抒情,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世出世,都意气轩昂的进取。C . 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D . 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E . 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2) 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2. (3分) (2019高二下四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 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

24、_”把美好事物的凋零消逝写得很凄美,又用“_”书写美好事物的重现给人慰藉。 (2) 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_”把美好事物的凋零消逝写得很凄美,又用“_”书写美好事物的重现给人慰藉。 (3) 赤壁赋中“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4) 赤壁赋中“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5) 诗经氓中描写女主角盼望见到心上人而未能如愿时的状态的一句是“_”;而见到之后,她的表现是“_”。 (6) 诗经氓中描写女主角盼望见到心上人而未能如愿时的状态的一句是“_”;而见到之后,她的表现是“_”。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3. (5分) 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材料: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