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三上滕州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苦禅谨记老师的这句话,因此他学的是老师独到的艺术匠心,而不是简单地描摩老师的艺术样式。在绘画(题材体裁)上,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万虫”“百鸟”寄托了齐白石对自然生活的思念。而李苦禅则有意避开老师常画的风物,更强调对象的象征意义,(赋予付与)对象某些人格内涵。如综合了鹰、鹫等多种猛禽特点的“雄鹰”形象,是阳刚的化身;风中伫立的劲竹 , 是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雪侮霜欺芳益烈
2、”的白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在艺术修养方面,齐白石是诗、书、画、印四全,自谓“印第一,诗第二,书第三,画第四”;李苦禅未着意印学,诗不及齐,书法过之,较之老师又增武术戏曲之功。李苦禅认为:“齐老师治印是以金石艺术融入大写意,我把这功夫尽用在读碑贴 , 欣赏铜器图文和砖石刻画的拓片上体会它的金石味道,融进自己的书画里,习得齐派治印的真精神。”此外,李苦禅对易经很感兴趣,他在绘画中追求一种“禅境”,齐白石赞扬他“能将有法为无法”。齐白石爱画暮鸦归林,从鸟的朝飞暮还中(领悟领略)人生的真谛。李苦禅每临自然生机景象,往往喃喃念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 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
3、词语的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授徒伫(ch)立B . 描摩劲(jng)竹C . 念叨着(zhu)意D . 碑贴拓(t)片(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题材付与领悟B . 体裁付与领略C . 题材赋予领悟D . 体裁赋予领略(3) 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下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搞美术理论的陈传席曾说过中国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美术的要义是通过画面将“美”传达给欣赏者。而客观美对于中国画来说只是一个方面,它还要求在客
4、观之上有精神的追求。也就是说创作者在创作中不仅要表现客观现实的美,还要讲求中国文化中那种虚灵、澄澈的诗意的审美理想,更高一级的话,还要有哲学的意味,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句话,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格调,是要创造一种超自然的精神氛围,因而它比单纯的造型艺术多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应该说,这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还有宇宙观的延伸。那么中国画中的“古意”究竟如何表现,该如何理解呢?举个例说,李璨的词山花子开头的两句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如果将“菡萏香销翠叶残”改为“荷花凋零荷叶残”,阅读起来没有了障碍,但读词时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改变而起了变化。叶嘉莹说
5、,这样一改就会失去原句所包含的那种丰富的“潜能”,也就是艺术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象。为什么呢?“菡萏”一词出自尔雅。尔雅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距今至少2000年了,够古老;而且尔雅收集的都是近乎规范的雅言,本身就与现实的日常用语有着一定的美感距离。“因此有了一分古雅,也更加珍贵,格调自然出俗。”“香”是芬芳的香气,“翠”不只是绿的颜色,还能让人联想到美且珍贵的翠玉。这么多珍贵的、美好的意象,“销”了、“残”了,消失了、残破了,使人感受到的是极端的残酷,所以王国维读罢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所以,“荷花凋零荷叶残”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这种强烈的感受。“距离”产生美,是
6、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用于诗词、绘画创作也一样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中国画中有“古意”,是因为它重“意境”,它所追寻的意象和美感是超现实的,有着一种现实生活的喧嚣躁动、急功近利遥不可及的静寂、旷远与超尘,所以古意盎然,珍贵且格调出俗,也因此有着丰富的意象和再创作的空间,令欣赏者可以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想象,也能给欣赏者以安宁、超然的感觉,而不只是享受它的客观美所带来的感观享受。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区别不仅是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问题,而更是中国画中有“我”的存在,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在与自己对话,如同一次心灵的散步。西洋画强调逼真地描摹出画面的情态,中国画肇始就是在客观之上表现作者自
7、己,特别是自从宋代的文人参与绘画以后,中国画便有了一种特别的追求文人气。文人们将自己追求的诗意精神需求融入笔墨之中,重意趣自然,追寻高古清幽、离尘绝俗,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愿望。所以说,中国画的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延伸,强调文人诗意情怀,强调高古的气韵格调。无论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画中可以无人影,但“境”中一定有一个人,就像中国人论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选自玟英中国画为什么要讲究古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美术的任务是把“美”传递给欣赏者,中国画强调在让欣赏者领略其客观形象“美”的同时,更要能体会到气韵、格调的美。B . “菡萏香消翠叶残
8、”,若改成“荷花凋零荷叶残”,语意明确通俗易懂,但叶嘉莹认为失去了原句所包含的古老、香气和绿色三个要素。C . 中国画中有“古意”,因为它重意境。这种意境和美感是超现实的,远离现实中的喧嚣躁动和急功近利,让人宁静超然。D . 中国画中有创作者的“我”存在,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与自己的对话,画中可以无人,但画境中一定有一个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本文所说的“古意”是指中国画艺术追求的一种境界,它强调意趣自然,离尘绝世,文人画中的这种境界能让人驰骋想象。B . “距离”产生美,这一审美规律表明越大的审美距离越会激发人联想,从而丰富意象的蕴涵。例如,比“菡萏”更
9、 “古雅”的词,更能产生格调。C . 西洋画的特点是强调外形的逼真,中国画更强调意蕴,重视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前者更重其形,后者更重其神。D . 中国画表现了中国式的审美理想和宇宙观,它蕴含的精神是中国文人精神的延伸,欣赏时要把握这种笔墨之外的旨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国维说,读罢“菡萏香消翠叶残”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这是因为王国维自己情绪低沉才会引起的共鸣。B .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是因为他的诗有鲜明的画面感,也因为他的诗能够营造出意境,表现出气韵和格调。C . 中国画中的“我”既指绘画的作者,也指中国的文人精神,画面呈现的
10、是绘画者个人的和中国文人普遍的审美趣味两者的融合。D .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强调作诗要含蓄。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全是写景,没有写人,但离情沁润在景语中,景中含人情。3. (9分) (2020高三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经典由于年代久远,而与审美主体之间产生了种种隔阂,只有消除这些隔阂,才能把握文学经典的价值。这就需要沟通当代读者与文学经典之间的交流渠道,对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行整理、校勘、注释,对作家的生平、思想、性格乃至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进行考察研究。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方法。一方面要求这种方法必须依据真实、充足的证据,同时也要注重推理的周
11、延;二是应当承认科学思维也具有主观性,同样的材料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三是,对于文学经典研究的整体规划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并不是研究的终结,而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所谓“曹学”应理解为研究作者曹雪芹的学问,关于作者研究,不仅需要,而且对于理解作品至关重要。袁世硕先生指出:“研究作家对阐释其作品是有意义的,了解作家的生存状况和思想状况,有助于察知其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创作特点。因此研究作家应当有助于诠释作品但丢开此目的,无限度研讨与其文学创作无关系的远祖、里籍、形貌、琐事,就无意义了。”袁先生在正面肯定研究作家的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误,以期把包括作者研究在内的文学经典
12、研究的目的锁定在对作品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之上。红楼梦的版本研究也至关重要,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对作品的意义的不同理解,甚至某个字词的细微差别,我们都应该认真辨析考证。应力发表的蘅芜苑对联探究:“才犹艳”还是“诗犹艳”一文,对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在“蘅芜苑对联”的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即“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戚序本等版本的内容更符合文理和语法,且更能够表现宝玉的才情。一字之差,高下立见。当然也有某些所谓“版本考证”背离了研究的最终目的,甚或罔顾事实,意气用事。红楼梦审美价值的发现还要求我们研究作者的创作心理。己卯本石头记第十九回有一段夹批:“按此
13、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奇传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不仅宝玉如此,黛玉、宝钗、凤姐、湘云,等等,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人物形象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是作者心灵的反映。如果完全用现实的眼光和准则去品评这些人物的言行,就丢掉了文学的审美意趣。所以,对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至关重要,而进行这一研究,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样,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红楼梦人物形象进行探讨,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的关系,使人物形象获得巨大的内在张力,使小说题旨得到远古意象的回应。心理学与
14、文学的交融极大地拓宽了人物形象的精神空间和心理内涵,因此运用精神分析法对小说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发掘,也应该成为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另外,还应该从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中去探寻作者的创作个性。例如,红楼梦与满族文化以及八旗文化的关系。还可以运用叙事学的理论方法,探讨红楼梦的叙事者、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逻辑、叙事结构等。总之,我们的研究对象红楼梦虽然是最富有民族特性的文学经典,但我们使用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方法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多地借鉴使用古今中外的各种研究方法,红楼梦的多重价值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彰显。只要研究者目的明确,即使在最微不足道的方面有所发现,也可以认为是在红楼梦研究的大厦上添加了一沙一石
15、。(摘编自王平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研究目的与方法对“红学”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消除审美主体与文学经典之间的隔阂,需要对不同作品的版本、作者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B . 对于文学经典研究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C . 考证法必须依据真实,还要承认其主观性,因为人物形象中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D . 原型批评方法对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的关系具有审美作用,是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消除文学经典与审美主体间的隔阂为立足点引
16、入论证,介绍了研究文学经典的多种方法。B . 文章除了论证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外,还指出了背离研究目的的一些错误做法。C . 文章举红楼梦己卯本夹批的例子,旨在证明研究作家的创作心理对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发现很重要。D . 文章介绍了应力在蘅芜苑对联的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论证了“版本(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学经典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但是研究对象要遵从一定的研究规范,不可恣意扩大研究范围。B . 考证法不但可以用于考证作者身世,还可以用来考证作者所处的年代,甚至考证版本情况。C . 文章认为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方法,因而决
17、定了其地位是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D . 文章认为研究文学经典要多角度去发现作品审美价值的丰富性,由此可见,文学经典研究非常重视实证精神。4. (12分) (2020高一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谷王希社巍巍太行,造就一座秀美而神奇的山谷,因与桃花有缘,故名桃花谷。沐浴晨辉,驱车疾驰。从古都安阳出发,沿安林高速,绕林州环城,盘山而上。穿茂密森林,越崇山峻岭,过太行隧道,桃花谷便隐约可见。凭窗眺望,满目桃花簇拥着山谷,与蓝天白云辉映,好一幅壮美画卷。打开车窗,阵阵芳香扑鼻而来,未进桃花谷,先醉桃花香。绕过一道河流,桃花谷向我们招手。一座座山崖,一湾湾碧水,一丛丛桃花,入人眼帘
18、,开人心扉。灿烂的桃花,娇媚的身姿,时而躲在云纱背后,时而宛在水的中央。桃花谷到了!循香而去,徒步进入一座山的幽谷,一片花的海洋。抬望悬崖峭壁,处处山花烂漫;俯瞰潺潺流水,声声小溪流韵。转身回望,溪水中一尊巨大的奇石,吸引了我的眼球。形似琴台,色如田黄,光彩夺目,被悠然东去的溪流轻轻拍打,发出悦耳动听的声响,仿佛一曲美妙的乐章。这非凡的美妙,把我带入了梦幻般的境地一幅琴台流韵图深深地印记我的脑海。透过烂漫花枝,远远望去,飞龙峡就在眼前。“飞龙峡”三字苍劲有力,醒目地闪耀在高入云端的绝壁之上。高山仰止,大凡到过此处的人,都会自然联想到林则徐那脍炙人口的楹联名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啊,也许这
19、崇峻的绝壁,原本就是一座刚正不阿、心底无私的丰碑,令人敬畏。在绝壁下驻足,眼前的景象更让人震撼。急流飞驰,声阔无垠,宛如巨龙奔腾,蔚为壮观。此处积水成潭,名曰黄龙潭。潭水清碧若玉,飞流雾化的水汽随风飘洒。攀登悬崖栈道,越过水上天桥,时而侧身,时而猫腰。兴奋和惊险令人心速加快。处处可见的飞泉,在赤壁上舞蹈,在花丛间欢唱。脚下奔腾的激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我好奇地观察脚下巨龙腾飞的痕迹,数千米长,数百米深,并非人工所致,而是亿万年来水以柔克刚的杰作。这里,水滴石穿不再是一种神话,而是一种真切和必然!我被水的力量与精神所折服,是呀,这生生不息、奔腾不止的水,这种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正是太行
20、山人创造的红旗渠精神的写照吗?在人生的征途中,若是有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多少艰难困苦不能面对,不能克服?“二龙戏珠!”循声望去,众多游者的目光,聚焦在一奇妙之处。一个巨大圆石镶嵌在峡谷之间,长久被水冲洗雕琢,流光溢彩,如巨型宝石。奔涌而至的水,从巨石两侧飞跃,活现二龙戏珠之妙。水的翠绿和飞动,石的赤红与宁静,在斜阳下熠熠生晖。突然,我眼前一亮,壮观精彩的九连瀑呈现于前。那飞瀑的姿态,水流的声响,和谐的律动,如秀美的画卷,如激昂的诗篇,如奇妙的梦幻。走着走着,富有传奇色彩的桃花洞便出现在眼前。真是别有洞天!悬崖峭壁之下,两个巨大而深邃的溶洞,供奉着一位漂亮的桃花仙子,香火旺盛。一位护洞老人
21、主动而热情地给我们讲述了关于桃花洞的故事。相传东魏高欢兵败后,率众将领藏于此洞。时值数九寒冬,高欢担心追兵逼近,加之粮草匮乏,总想早日逃离,却不知何时离开为好。是夜,高欢梦见一仙翁指点,要想离此洞,须待桃花开。于是,他每日派一士兵出洞察看,如若不见桃花开,就地斩首。连续十天,桃花均未开放,斩首十个士兵。第十一天,高欢又派一士兵出洞察看,这位士兵站在冰天雪地半天,丝毫不见桃花开放的迹象,便嚎啕大哭,跪地为家中的父母和妻儿祈福。他的真情感动了苍天,于是玉帝命桃花仙子为人间解难,顿时满山桃花盛开。高欢立即下令班师行军。从此,每年“三九”寒冬,桃花洞附近的桃花都会绽放。不过,传说终究是传说,这应该是一
22、种特殊地理环境所产生的特殊自然现象。可惜,时节已过,我们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奇观。自桃花洞西行约一公里路程,“桃花瀑布”与“桃花潭”壮观入目。只见山势陡峭,巍峨高耸,层峦叠嶂,交错雄峙,芳草共山花烂漫,蓝鹊与云霞比翼;飞瀑自天而降,直落千丈;时有春燕戏水,时有彩虹惊现。踞悬崖而俯瞰,瀑落成潭,水深莫测;潭水清澈,碧绿如染;水溢成溪,源远流长;吼声如雷,飞浪生烟。这神奇的山谷,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人民日报,有删节)(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写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依次记述了桃花谷的种种景观。有近观,有远眺;有简笔勾画,有重点描摹。给人以亲目所睹
23、如历其境的感觉。B . 本文大量使用叠词,如“一座座山崖,一湾湾碧水,一丛丛桃花”等,使文章的语言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美。C . 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桃花谷里的“二龙戏珠”,表达了作者对此景由衷的赞美。D . 本文多用结构对应的整句,如“潭水清澈,碧绿如染;水溢成溪,源远流长;吼声如雷,飞浪生烟。”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2) 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处处可见的飞泉,在赤壁上舞蹈,在花丛间欢唱。(3) 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在人生的征途中,若是有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多少艰难困苦不能面对,不能克服”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三、 文言文阅
24、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 , 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
25、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
26、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籍能属文 , 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
27、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虱群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选自晋书,有删节)(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当其得意 , 忽忘形骸得意:称心如意B . 籍由是不与世事 由是:从此C . 籍尝从容言于帝曰 从容:漫不经心D
28、 . 籍能属文 , 初不留思 属文:写文章(2) 对文中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B .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C .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D .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他任性不羁,人们大多认为他痴
29、。只有族兄阮文业经常叹服他,认为胜过自己。因此,大家都说阮籍与众不同。B . 籍文思敏捷。一次,公卿大臣派阮籍写一篇文书劝晋文帝当仁不让。阮籍酒醉忘记写了。拿文书的人到他府上,见他正趴在几案上醉眠,告知来意。阮籍就在几案上用手指画字,来者写下来。没有任何改动,文辞非常有气势。C . 阮籍见到世俗遵循礼法的人,翻白眼看他。嵇喜来吊唁,阮籍翻白眼。嵇喜的弟弟嵇康,带上酒,拿着琴,来拜访。阮籍很高兴,以青眼对之。D . 也有名士不尊重阮籍。他曾经在苏门山遇到孙登,和孙登探讨长生、神仙、道气的法术。孙登都不答话。阮籍于是长啸而叹,悻悻而归。到了半山腰,听到孙登以啸声讥笑他。(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30、译成现代汉语。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9高三上松原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注】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反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就有了这种味道。(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的“试吏”即出任官吏,表明黎
31、六郎刚刚被任命为阳翟少府,这与颔联的“新绶”相照应。B . 腰垂新绶、衣满芸香,是对黎六郎赴任时的状貌的描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做官而忘了读书。C . 第五句“乔树别时绿”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同时写出了为黎六郎送行时的自然环境。D . 全诗表达方式多样,既有写景,又有叙事和议论,最后两句谆谆告诫:做官勿忘孝顺家中父母。(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7高二上平安月考)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 天长地久有时尽,_。 (2) 袅袅兮秋风,_。 (3) 问君能有几多愁?_。 (4) _,在地愿为连理枝。 (5) 吴楚东南坼,_。 (6) 心非木石岂无感,_(7) 映阶碧草自春色,_。 (8) _,千载谁堪伯仲间。 (9) _,惟有幽人自来去。 (10) _,使我不得开心颜。 (11) 垆边人似月,_。 (12) _,千金散尽还复来。 (13) _,三峡星河影动摇。 (14) 昆山玉碎凤凰叫,_。 (15) 叶上初阳干宿雨,_,一一风荷举。 (16) _,亦使后人而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防中暑主题班会课件
- 预制厂安全教育课件
- 大学诚信文明主题教育
- 公务接待培训
- 项痹中医诊疗课件
- 钢笔画技能培训课件视频
- 健康饮食产业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5年核设施退役技术设备项目建议书
- xx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范文)
- 2025年工业炉窑的新型燃烧装置项目建议书
- 2020新编教材八下《桃花源记》正规电子书(课文+注释+译文)
-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治疗策略
- 小学科学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
- 焊工教案完整
- 宝宝盗汗疾病演示课件
- 探究安培力方向
- 摄影测量遥感-案例
-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标准图集
- 焊缝超声波探伤缺陷性质的判断
- 卧式容器任意液位高度下液体体积的计算
- 《工业机器人》-利乐TBA19灌装机维修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