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卷_第1页
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卷_第2页
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卷_第3页
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卷_第4页
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呼和浩特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二上湖北期末) 根据漫画有手机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按要求答题。(1) 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 (2) 你如何看待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8高二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

2、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领导我们“游”,而且领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

3、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在园林建筑中还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

4、借、仰借、俯借、镜借等。总之,为了丰富对景。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诗句)“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

5、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有删改)(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时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的建筑不仅是为了居人,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B . 在园林建筑艺术中,“望”最重要。因此开辟窗子,就只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C . 窗子在园林建

6、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窗外就是一幅画,窗子无限地增加了画的境界。D .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可望”的特点体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这和古希腊人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的做法是不同的。(2) 下列各项中,对用来布置、组织、创造空间的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是“借景”。B . 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是“分景”。C . 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偏仄,乃悬一大镜

7、,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这是“镜借”。D . “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光千里抱城来”(许浑)描述的是“隔景”的手法创造的空间。(3) 概括中国园林建筑处理空间艺术的方法并做简要评价。 3. (12分) (2017高二上枣庄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屋小记史铁生二十三岁时我曾到一家街道生产组去做工,做了七年。我们常常一边干活儿一边唱歌,如今回想,能够符合它的只应当是一句平白的歌词,惟颤动的一条直线,可一旦去找它却又飘散。当时V带我头一回看见那两老屋:尘灰满面,屋门前有一块不大的空场,一群老太太正在屋前的太阳地里劳作,纷纷停了手里的活儿,直起腰,从老花镜的上缘挑起眼睛看我。V仰头叫

8、了一声“B大爷”,房顶上蹲着一个老头,正在给漏雨的屋顶铺沥青。“怎么着爷们儿?来吧!甭老一个人在家里憋着”B大爷笑着说,露出一嘴残牙。老太太们盼望这个小生产组能够发达,发展成正式工厂,有公费医疗,一旦干不动了也能算退休,儿孙成群终不如自己有一份退休金可靠。我们干的活儿倒很文雅:在仿古的大漆家具上描绘出仕女佳人,花鸟树木,山水亭台然后在漆面上雕出它们的轮廓、衣纹、发丝、叶脉再上金打蜡,金碧辉煌地送去出口,换外汇。很多年以后,我在一家五星级饭店里看见了那样几件大漆的仿古陈设:一张条案、几只绣墩、一堂四扇屏风。它们摆布在幽静的厅廊里,我一阵他乡遇故知般的欣喜。走近细看,不错,正是那朴拙的彩绘和雕刻,

9、一刀一笔都似认得。我左顾右盼,很想对谁讲讲他们的来历,但马上明白,这儿不会有人懂得它们,不会有人关心它们的来历,不会再有谁能听见那一刀一笔中的希望与岑寂。冬天的末尾,老屋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但阵阵笑声不单是因为新屋就要破土动工,还因为B大爷带来“基建队”中的一个傻子。这是我的小学同学,可怎么这样老了呢?驼背,而且满脸印纹。“多少年了呀,你还记得我?”“那我还能不记得?你是咱班功课最棒的。”众人插嘴说:“那最孬的是谁呢?”“小学上了十一年也没毕业的,是谁呢?”“俩腿穿到一条裤腿里满教室跳,把新来的女老师吓得不敢进门,是谁?”B大爷领着三子走了,甩下老屋里的一片笑骂。B大爷对旁人说:“三子呀,人可

10、是一点儿不傻,只不过脑子不好使。”B大爷领着三子和V去挖地基,三子一边挖土一边念念叨叨地为我叹息:“谁承想他会瘫了呢?唉,这下他不是也完了?这辈子我跟他都算完了”V听了眦瞪三子:“你他妈完了就完了吧,人家怎么完了?再胡说留神我抽你!”三子便半不吭声,拄着锹把抵头站着。B大爷去拽他,他慌抹了一把泪,脸上还是歉意的笑。这些都是后来B大爷告诉我的。三子的话,又在我心里灌满了惶恐和绝望,一个傻子的话最可能是真的。摇着轮椅,耳边和心里都空荒的岑寂。我常常觉得,应该有一首平缓、沉稳又简单的曲子,来配那两间老屋里的时光,来配它终日沉暗的光线,来配它时而的喧闹与时而的疲倦。或者也可以有一句歌词,一句最为平白的

11、话,不紧不慢反反复复地唱,便可呈现那老屋里的生活,闻见它清晨的煤烟味,听见它傍晚关灯和锁门的轻响。这一天,我沿着一条大道不停地走,暮色苍茫中,碰上了一个年轻的长跑者。一个天才的长跑家K,K在我身旁收住脚步,愕然地看着我,便推起我,默默地跑也许那个年代,恰可以这孤独的长跑为象征、为记忆、为诉说吧。K因为在“文革”中出言不慎,未及成年就被送去劳改,三年后改造好了回来,却总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有一份正式工作。K从未受过正规训练,只靠两样天赋的东西去跑:身体和梦想。他每天都跑两三万米,还要拉上六七百斤的货物蹬几十公里路,其间分三次吃掉两斤粮食而已。生产组的人都把多余的粮票送给他,只临近大赛的那一个月,他才

12、每天喝一瓶牛奶,然后便去与众多营养充足、训练有素的专业运动员比赛。年年的“春节环城赛”我都摇着轮椅去看他跑,年年他都捧一个奖杯或奖状回来,但仅此而己,多少年后我和K才懂了那未必不是上帝的好意相告:梦想就是梦想,不是别的。有个十三四岁的男孩要跟K学长跑,K便当起了教练。后来,这男孩的姐姐认识了K,爱上了K,并且成了K的妻子那时K仍然在拉板车,在跑,在盼望得到一份正式工作,或被哪个专业田径队选中。从老屋往北就是护城河了。河很窄,水流弱小、混浊,我摇过小桥,沿河“漫步”,烈日晒了一整天的河水疲乏得几乎不动,没有浪,浪都像是死了。若是大雨过后,河水涨大几倍,浪也活了,浪涌浪落。老屋里的歌,应该是这样一

13、句简单的歌词,不紧不慢反反复复地唱:不管浪活着,还是浪死了,都是水的梦想(1) 下文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回忆了一群平凡小人物的幸与不幸、绝望与盼望的生存状态,他们或以死亡激烈地反抗,或以坚守冷静地抵制,来表现对人生困境的抗争。B . “他乡遇故知”的兴奋激动本应是敞开心扉的畅聊,却因无法分享将“我”的情感无情地推向无人能知的寂寞与寥落,可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C . 本文语言不放任感情的泛滥抒发,不纵容回忆的恣意招摇。这种语言风格很好演绎了史铁生回忆散文的特点寓深远于相素,寄激情于从容。D . 本文的叙述方式,并不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

14、来描写,而是在简朴直白之中随意讲述着关于人生、关于生命等重大命题的深刻故事。(2)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 (3) 米克巴尔说:“在第一人称回顾往事的叙述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叙事眼光。一为叙述者我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可称为叙述自我;另一为被追忆的我过去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可称为经验自我。”结合这句话,请对这篇散文的叙事视角进行分析。 4. (9分) (2016泰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金 雅20世纪初,“美学”的学科术语和西方美学理论引入国内。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代表的西方经典美学的认识论方法、思辨性特征、科学化形态等对

15、中国美学的发展演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和学科理论的自觉建设。但自20世纪下半叶至今,对西方美学盲目崇信、简单照搬、生硬套用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西方化、标签化、简单化的研究思维与评价方式亦愈演愈烈。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西方美学的绍介与描述性研究,很大程度是把西方美学作为中国美学的衡量标准和努力目标,对于中国美学自身的思想学说、精神特质、学理传统等缺乏原创性的发掘、梳理、提炼,也缺乏真正吃透活用西方美学理论以切实解决中国审美现实问题的美学理论建构与审美批评实践。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识之士如叶朗提出以范畴命题统史的美学史识和审美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心的核心观点,但总体

16、来看,国内美学界对于中国美学的民族学理及其审美精神的系统发掘和全面阐发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主要还是以个案的、局部的、描述性的研究为主,在理论基础、观照视野、思维方法、概念范畴、学说体系上都亟须摆脱西方美学的全面影响而逐步走向自觉、丰富、深化、完善,从而推动中国美学的整体创新。简单“援西入中”无法解决中国美学发展的根本问题。简单“援古入今”同样不能满足当下中国美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富有人生情韵与诗性意向,但与伦理联系密切,以善立美,道德前臵,未形成自觉的学理建构和系统的学科话语。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在中西古今的交汇撞击中,传承古典美学的人生情韵与诗性意向,接引西方美学的术语

17、学说与学科范型,初步创造发展出以人生论美学精神为标识的中国现代美学传统,涌现出以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为代表的一批人生论美学家,初步构筑引领了中国美学迈向现代进程的民族理论风范。(1) 以孟郊游子吟为例,分析第段画线句子所表达的观点。(2) 结合第段,如何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美学的现状?(3) 结合全文,分析怎样才能推动中国美学的整体创新。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7高一上金华月考)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人者,不产于秦

18、,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

19、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20、。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 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B .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适:舒适C .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抛弃D . 藉寇兵而赍盗粮兵:士兵(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

21、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 .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相与枕藉乎舟中D . 却宾客以业诸侯醉则更相枕以卧(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门见山,先亮出观点,反对“逐客”,然后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证用客籍之士的理由,论说充分深刻,令人信服。B . 第三段作者用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秦王所喜爱的大量生活享用,以非凡的勇气抨击秦王骄奢淫逸,可谓反腐“上无禁区”。C . 作者善用比喻,如用秦王取物的态度比喻说明取士的态度,用“泰山”“河海”比喻说明

22、君王应有的气魄,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D . 全文在逻辑关系上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由远到近,推移有序;谈逐客的危害,程度由轻到重,步步升级。(4)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 词中的“幽人”是指谁?他在词中是怎样的形象? (2) 试简要分析本词通过“孤鸿”这一意象,营造了怎样的

23、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7高三下陕西模拟) 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来评价将军向宠的性格特点。(2) 鱼,我所欲也中,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3) 李白蜀道难中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的两句诗是_,_。(4)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一句点明时令后,慨叹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险,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8. (5分) (2018高二上扶余月考) 下面一段文字有4处使用不得当、不得体,一处标点

24、有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今天肖大伯的心情特别高兴,邀请我们这个楼道里三家芳邻,到他家聚聚。我到的最早,肖大伯请我喝椰奶,大李来的最晚,成为姗姗来迟的不速之客,肖大伯请他喝白开水。我想,肖大伯激励先进,奖掖后进,还真有一套办法。9. (5分) 下面是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标,名为“眼神”。 请描述会标的画面,并根据下面的注释,模仿示例,从健全人或社会的角度写出会标的寓意。注释:成立于l968年的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为全世界智障人士提供体育训练和比赛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她是按奥林匹克模式举办的面向全世界有各种学习障碍的儿童和成年人的群众性运动会。其格言是:勇敢尝试、争取胜利。其精神是:技能、勇气、分享以及超越国家、政治、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的界限带来的快乐。其目标是:使智障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