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年的俗语_第1页
关于小年的俗语_第2页
关于小年的俗语_第3页
关于小年的俗语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小年的俗语关于小年的俗语农历十二月 二十三和二十四, 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本文为关于小年的俗语范文, 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 解。过去, 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 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 二十三日过小年, 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 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 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 就是“祭灶王”。 灶王也叫“灶君”, 汉族民间称“灶王爷”。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 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 后又休弃续娶李海棠。 李氏好吃懒做, 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 改嫁他人。 张单家境败落, 又遭火灾, 双目

2、失明. 沦为乞丐。 一天, 他乞讨到一户 人家, 主人给了 他热汤热饭, 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 碰死灶前, 被姜太公封为灶王。柳腔戏张郎休妻、 茂腔戏火龙记 都是说的灶王爷这段故事。灶王最初只管火, 后来受天帝委派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被封为一家之主。 他权力很大, 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 只有一张画像(木板印制的年画) 贴在灶墙上。 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或东厨司命主, 南方火帝君的对联, 横批是一家之主。 祭灶时要摆上枣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麦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 据说是让灶王吃了 嘴甜,也有的说为了 欺住他的嘴, 叫他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 焚

3、香祭拜后, 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 换上新像, 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 。祭灶时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 , 俗话说: 灶王爷本姓张, 一年一顿杂面汤。 杂面汤是用白面、 豆面、 地瓜面混合制成, 这种粥, 是为了 让灶王爷多说好话。灶王腊月 二十三上天, 初一五更回来, 就算完成汇报任务, 带着吉祥保佑一家过平安日子了 。如今, 祭灶王的人越来越少了 , 但过小年吃糖瓜的习俗仍在民间盛行。腊月 二十三日以后, 人们开始打扫庭院、 居室, 清除积垢, 置办年货, 制作节日食品, 一直要忙到除夕。补充:小年夜那天传说是灶王爷升天回宫的日子, 这天在北方地区传统的做法是糊两个褡裢似的纸袋,

4、 一个里面装的是毛驴的草料和豆子, 一个里面装的是灶王爷的盘缠和干粮, 在灶王像前烧掉, 同时还用那种棍棍糖(一般用球状的, 只是原料和棍棍糖一样) 在火炉炉口 糊一圈, 听大人讲是为了 糊住灶王爷的嘴, 让灶王爷在天上不要乱说, 只说好听的。 一般灶王爷像前的对联是这样写: 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小年夜的习俗还有:扫年即扫尘, 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 称“扫房” ; 南方人以腊月 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 这一天家家户 户 黎明即起, 扫房擦窗, 清洗衣物, 刷洗锅瓢, 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 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5、 据拾遗记 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当时它是先民驱疫鬼, 祈安康的宗教仪式。 后“尘” 与“陈” 谐音, 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 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 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 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 因为犯了 过错, 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 人间, 当上了 “东厨司命”。 他端坐在各家各户 的厨灶中间, 记录人们怎样生活, 如何行事, 每年腊月 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让玉皇大帝赏罚。人们在腊月 二十三都要祭灶, 灶君神像, 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 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

6、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 横批是“一家之主”。 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 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 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 清水、 料豆、 秣草; 其中, 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 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 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 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 光说好话。 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 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 有的地方烧假马、 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 上世纪 50-60 年代, 祭灶王爷的习 俗逐渐消失, 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 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 祭灶时,

7、 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 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 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 故鸡不称为鸡, 而称为马。 若是红公鸡, 俗称“红马”, 白公鸡, 俗称“白马”。 焚烧香表后, 屋内香烟缭绕, 充满神秘的色彩。 男主人斟酒叩头, 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 祭灶人高喊一声“领” ! 然后天执酒浇鸡头。 若鸡头扑楞有声, 说明灶爷已经领情。 若鸡头纹丝不动, 还需再浇。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 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 二十三祭灶这天, 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 也有供水饺, 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 有的也供面条。送灶习 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

8、遍, 鲁迅先生曾 写有庚子送灶即事 诗: 只鸡胶牙糖, 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 岂独少黄羊。他在送灶日 漫笔 一文中说: “灶君升天的那日 , 街上还卖着一种糖, 有柑子那么大小, 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 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 那就是所谓胶牙饧 了 。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 , 粘住他的牙, 使他不能调嘴学舌, 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 的典故, 出于后汉 书 阴识传: “宣帝时, 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 腊日 晨炊,而灶神形见, 子方再拜受庆; 家有黄羊, 因以祀之。 自 是巳后, 暴至巨富。 至识三世, 而遂繁昌, 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阴子方看见灶神, 杀黄羊祭

9、祀, 后来交了 好运,从此, 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 是相当 丰富的。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 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 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 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 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 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 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腊月 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 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 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 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 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 只

10、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 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接灶一般在除夕, 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 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 , 女不祭灶” 的习俗, 因此祭灶王爷, 只限于男子。 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另外, 大年三十的晚上, 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 的仪式。 等到家家户户 烧轿马,洒酒三杯, 送走灶神以后, 便轮到祭拜祖宗。过了 二十三, 民间认为诸神上了 天, 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 称为赶乱婚。 直至年底, 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民谣有“岁晏乡 村嫁娶忙,

11、 宜春帖子逗春光。 灯前姊妹私相语, 守岁今年是洞房” 的说法。过了 二十三, 离春节只剩下六、 七天了 , 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 要彻底打扫室内, 俗称扫家, 清理箱、柜、 炕席底下的尘土, 粉刷墙壁, 擦洗玻璃, 糊花窗, 贴年画等等。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 其一是“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 天; 二十四, 扫房子; 二十五, 蒸团子; 二十六,割下肉; 二十七, 擦锡器; 二十八, 沤邋遢; 二十九, 洗脚手;三十日 , 门神、 对联一齐贴”。 体现了 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 祭罢灶, 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 六天, 大年就来到。 辟邪盒

12、, 耍核桃, 滴滴点点两声炮。 五子登科乒乓响, 起火升得比天高。” 反映了 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腊月 二十三以后, 大人、 小孩都要洗浴、 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 剃头过年” 的说法。 吕梁地区讲究腊月 二十七日洗脚。 这天傍晚, 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 不懂事的女孩子, 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 不留一点污秽。 民间传有“腊月 二十七, 婆姨汝子都洗脚。 一个不洗脚, 流脓害水七个月 ” 的俗语。1、 饺子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 意为给灶王爷送行,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上供时, 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 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 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 饺子更成为

13、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2、 粘糕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 粘糕粘” 的民谣。 每年腊月 廿三, 是家家户 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 意为粘住灶王的嘴, 让其上天言好事, 不说人间坏事。 粘糕用黄米、 红枣等为原料, 香甜劲道, 入口 绵软, 取“年年高” 的吉庆之意。 另外, 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 的吉庆之意。3、 麻糖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 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 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 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 解的事。 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 ?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 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

14、的情景禀报给天, 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 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4、 米饼农历腊月 廿三, 民间俗称“小年”, 广西武宣、 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 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 花生、 芝麻、 白糖作配料, 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 再经高温蒸熟, 吃起来别有风味, 有“团团圆圆” 的寓意。5、 杀年猪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 西岭的新河、 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 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 俗。 过了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 二十三) , 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 。 挑选出最好的肉, 或炒或炖, 精心烹饪, 再满满斟上一杯酒, 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6、 火烧

15、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 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 二十三祭灶这天, 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7、 年粽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 的习俗, 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 俗话说: “年粽年粽, 年年高中(粽) ”。 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 它有馅, 有大有小, 有长有短, 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 皮是糯米, 馅是绿豆和猪肉, 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8、 爆米花糖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 爆米糖甜” 的说法。“小年” 这天, 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 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 生活甜美。9、 面食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 二十三后, 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

16、大馒头) 、 团圆饼、 寿桃等面花, 表示全家大团圆, 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 发面后醒面, 再揉面再醒面, 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 待面醒后才下蒸锅, 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 非常好吃, 但很费工夫。10、 关东糖关东糖又称灶王糖、 大块糖。 一年之中, 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 关东糖是用麦芽、 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 它是祭灶神用的。 乳白色的大块糖, 放在方盘上, 一般有三寸长, 一寸宽, 扁平, 呈丝条状。 新做的大块糖, 放在嘴里一咬, 又酥又香, 有粘性, 有一种特殊风味, 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 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 广为百姓享用。11、 炒玉米晋东南地区, 有吃炒玉米的习俗, 民谚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