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模拟)_第1页
合肥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模拟)_第2页
合肥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模拟)_第3页
合肥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模拟)_第4页
合肥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肥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弄堂(nng)青苔(ti)解剖(pu)轧(y)马路B . 荆棘( jn)隽永(jun )处暑(ch)创口贴(chung)C . 颓圮( p)绯闻(fi)慰藉(ji )长歌当哭(dng)D . 说服(shu) 下载(zi)骨髓(su)瞠目结舌(chng)2. (2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参省(xn)乖张(ui)跬步(u)望洋兴叹(xn)B . 碑帖(ti)咀嚼(ju)镌刻(jun)皓首穷

2、年(ho)C . 句读(du)槁暴(p)舟楫(j)金石可镂(lu)D . 蟹螯(o)经传(chun)砥砺(l)锲而不舍(qi)3.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玷辱陶冶良晨美景感恩带德B . 拮据矜持天理昭彰天高地迥C . 拂拭迟顿唉声叹气兼听则名D . 鞭苔狭隘日薄夕山锱铢必较4. (2分)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倒塌事故,真是祸起萧墙。B . 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C . 声名不论大小,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 , 以名砺志,才会

3、不断进取。D . 在展览会上,该市的小商品销量大减,而高科技产品却倍受欢迎,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5. (2分)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 )国学著作 , 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 , 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收益无穷。A . 汗牛充栋良莠不一融会贯通B . 凤毛麟角参差不齐融会贯通C

4、 . 汗牛充栋参差不齐细嚼慢咽D . 凤毛麟角良莠不一细嚼慢咽6.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他反应敏捷,听风就是雨 , 教练在场外做个手势,他就能迅速组织球队转换阵型。B . 本次冬奥会,某国派了不少运动员参加比赛,可结果呢,别说金牌,连前六名都未捞到一个,简直是滥竽充数。C . 他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李。D . 以给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的做法只能是扬汤止沸 , 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7.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前几场比赛,每场都会

5、有个别歌手的表现令人惊艳 , 这也是该档节目收视率一直很高的主要原因。B . 专家称,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许多城市的雾霾,不只是日益增加的汽车尾气排放所致,还与燃煤、基础建设扬尘等因素有关。C . 2013年新春的第一场雪飘落在南方许多地区,冰天雪地的寒冷使南方供暖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嗅到商机的商人也开始蠢蠢欲动。D . 研究表明,用抗生素来治疗感冒其实是驴唇不对马嘴 , 除非感冒引起了某些并发的炎症,否则,以对付细菌的药来对付病毒是不能起到任何疗效的。8. (2分) 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划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这也就

6、是和谐。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致于俗不可耐。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A . B . C . D . 9. (2分)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中国在国际文学大奖领域的始作俑者。广大网友对其议论纷纷 , 有挖苦、讽刺,有恶搞,当然更多的是祝贺、赞扬。面对网络媒体毁誉参半的议论,莫言泰然自若 , 首次在微博上做出回应:“感谢朋友们对我的

7、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我自己。”A . 始作俑者B . 议论纷纷C . 毁誉参半D . 泰然自若10. (2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末) 对下面的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项对国内109所大学5. 51万名毕业生求职意向的调查显示,排名靠前的4个城市为杭州、昆明、合肥和成都,全是二线城市,而期望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数占33. 9%。二线城市由于环境比较舒适、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新兴行业发展迅速等因素,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另据相关统计,清华大学学生有意向到北京以外地区就业的人数已经连续3年超过500/a,而在10年前,选择

8、原意留在北京工作的占80%左右。A . 大学生就业倾向于二线城市B . 二线城市就业优势日益呈现C . 大学生就业逃离“北上广深”D . 清华大学学生多数愿离京就业11.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广大青年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用青春谱写壮丽的梦想。B . 我国要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作用,逐步完善网络举报查办、受理和信息发布机制,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C . 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以来,省级电视台卫视频道通过自查自纠,大量医药类广告专题片以及健康资讯节目、栏目停播了。D .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

9、范区规划日前经国务院同意获国家批复,这是江苏继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后又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12. (2分) 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A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B .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C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D .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3. (2分)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曲卑廖河人工湖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文展示平台,体现了“礼之起源”、“修身之礼”、“信义之礼”、“纲常之礼”、“好客之礼”和“礼乐之治”等六大特点。B . 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

10、部庄子,一部水浒传,士大夫们认为水浒传笔法好,写人“明镜照物,妍媸毕露”。C . 11月3日习近平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老人老伴石爬专问:“怎么称呼呀?您。”村主任说:“这是总书记。”习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他说:“你是大姐。”D . 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14.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 , 。 , , , 。这些民间

11、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渗入其中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需求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A . B . C . D . 15. (2分) 下列各句中,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B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账灯。C .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D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16. (4分) (201

12、8高一上台山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1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

14、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 下列部分(课外文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B .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C .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D .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

15、年法。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 . 赋,一种文体。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赋的特点是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也讲究声韵的美。C .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文本意为天气渐转凉,感到一丝丝的凉意。D . 羽化登仙,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源自道教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登仙。(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引叙孟德事迹的目的是借古人已逝,表达人世的无常和悲哀。B . 通过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士的愿望。C . 全文写

16、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又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D . 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借景抒情的同时,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叹。一方面他感叹人生苦短,现实苦闷;另一方面,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4) 翻译下列句子。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7. (8分) (2017高二下莆田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由宋江的家族关系说明中国古代的政治(节选)萨孟武经济制度可以分做两种,一是个人主义的,一是社会主义的。

17、前者指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不负责保证;后者指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须负责保证。但是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既然须负责保证,则团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能不经营生产,因之,生产手段不能不归于团体公有,所以这个时候,许多生产常由国营。反之,个人既然自求生存,则个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没有生产手段,而生产手段所生产的生产物业不能不归于个人私有,所以这个时候,许多生产均为私营。其次,团体既能保证个人的生存,则个人对于自己的生存,当然没有特别顾虑的必要,因之,个人可任意筹划团体全部的利益,所以这个时候,利他主义是道德上最高原理。反之,团体不能保证个人的生存,则个人在考虑团体利益之先,不能不谋自己利益的安全,否

18、则由个人的穷苦,势必引起社会全体的没落,所以这个时候,在道德上,不能不承认利己主义。但是从来社会乃同时存在着这两个制度,即在社会之内,固然实行个人主义的经济制度,而在家族之内,则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家族与社会的经济制度既然不同,所以家族与社会的道德原则也互相抵触,即在家族之内,以利他主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在社会之内,却不能不承认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社会与家族既然实行二种矛盾的道德原则,那么,人民要在家族之内,成为良好的父兄,势不能再在社会之内,成为良好的臣民,因为在道德上既有保证家族生活的义务,则稍稍剥削社会,由社会的道德原则的利己主义看来,并没有什么大错。这种现象固然不是中国才有的,不过欧

19、洲各国,自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一面因手工业的没落,劳工阶级都吸收于工厂之内,同时兼以交通发达,人民容易迁徙,所以大家族制度渐次破坏,而代以小家庭制度。反之,中国则为农业社会,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本来不喜欢移住,这种性质已经可以发生大家族制度了。何况农业技术极其幼稚,家有数亩的田,就需要许多劳工,不论男女老幼,均须各尽所能,分担一部分的工作。劳动力既然必要,则家中多一个子弟,无异于增加一个劳动力,因此之故,家长也不许子弟移住别地。中国古代把“九世同居”视为最高道德,是有相当理由的。在大家族制度之下,祖宗的财产是不许分割的。礼记说:“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而唐律疏议亦说:

20、“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即不但在道德上,奖励人们共产,且在法律上,禁止人们私产。在这样制度之下,如果一家的人都肯做工,当然和分家异财的,没有区别。但是家族既然实行共产制度,则家长当然有保证一家生活的义务,因此之故,懒惰的常常偷闲,把一切生计归于家长负担。家长既然负担一家的生计,则只能蝇营狗苟,以谋多得金钱,因之,他出来做官,又讲贪邪污浊,刮索民膏。但是不管他怎样刮索,财产是可以用得完的,最好能够抓住生财的手段。在生产力幼稚的社会,生财之法不能依靠于经济手段,只能依靠于政治手段,得了一官半职,就可发一笔大财。(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社会

21、主义的经济制度中,团体为了达到负责保证的目的,必须经营生产,生产手段归于团体公有,生产常由国营。B . 一切社会中都同时存在个人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家族的与社会的经济制度不同,其道德原则也相互抵触。C . 在农业社会的中国,广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之上,不喜欢移居到异地他乡,这种性质会导致中国大家族制度的形成。D . 中国古代把“九世同居”视为最高道德,是因为家中多一个子弟,就是增加一个劳动力,家长不允许子弟移居别处。(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团体能保证个人的生存时,利他主义是道德最高原则;当团体不能保证个人的生存,那么道德上须承认利己主义。B . 如

22、果说在家族之内是以利他主义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那么在社会之内,就不得不把利己主义作为道德原则。C . 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大家族制度渐次没落,原因在于劳动力都被吸收于工厂,以及交通的发达,人民容易迁徙。D . 实行共产制度的家族中,家长负担一家的生计,只能想方设法多谋点金钱,因此他们做官会贪污受贿,搜刮民膏。(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分析了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在生产手段与道德原则等方面的区别。B . 由利己主义看来,人民要保证家族生活,稍稍剥削社会没什么大错,因此,和珅等贪官从社会道德原则看,是可以理解的。C . 大

23、家族制度下的祖宗财产不允许分割,礼记、唐律疏议上的记载,从道德和法律上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D . 假使大家族的人都肯做工,这和分家异财没什么区别,由此可见在大家族制度之下,共产是受鼓励的,而私产则被反对。18. (32分) (2017房山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飞扬的诗词文化的乡愁中华诗词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葳蕤芬芳的一枝。史志、经书、宝笈、医典、铭文、石刻、楹联、题额、戏文、歌赋、唱词、散曲、小令、灯谜、书画、碑帖等文字典籍,哪一个都离不开诗词之美。中华诗词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流在我们的血脉里,滋养了中华民族高贵而纯洁的心灵。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自

24、古以来的中华经典无一不是智慧的深泉、文化的航标、思想的峰峦。爱国主义是中华诗词的永恒主题。从春秋楚国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仰天长叹,到战国时期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从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耿耿忠心,到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浩胸怀,爱国、为国、利国、报国是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诗词的思想高地。历览前贤先烈,他们在诗词中凝聚了最浓烈、最真挚、最深沉、最持久的爱国情感。在凝成民族性格、传承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心理方面,中华诗词功不可没、无可替代。“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中华诗词独有的魅力。寥寥数个字,绵绵无穷

25、理,诗律词格中隐藏着深奥的哲理玄思。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陈代谢、新旧转化的客观规律;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指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而深邃如夜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出了知与行、学与思的哲学关系诗人在诗词韵律中搭建自己人生的亭台楼阁,畅达时自成风景、各领风骚,赋闲时以逸待劳、守静待动,逆境中韬光养晦、不与乱世争英雄,不失为一种人生韬略。没有宋词就不是宋朝。北宋九皇、南宋九帝,虽然饱受内乱与围剿,却享国320年,成就了中国古代一次文化的复兴。范仲淹、柳永、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李清照、岳飞、陆游等文学名家如烟花绽

26、放在宋朝的夜空。岳飞的“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读得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直教人跃马挥戈征战死;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气势千钧,豪情万丈;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忧心系南宋,正气满乾坤,英雄豪气直上九霄,殉国之心耿耿昭然。这些情感鲜明的宋代诗词大多来自中原、出自汉人,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锋、大汉民族与游牧民族争战的背景下形成的文化奇葩。抗辽、抗金、抗元战争几乎贯穿了大宋王朝一半的生命时长,而宋的三个对手辽、金、元对中华诗词也有自己的贡献。如金主完颜亮的“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如此猎猎有声的诗句,怎不令残宋弱帝们胆战心惊!多民族诗词的同坛斗妍,催生了多样多元多彩的中华诗词,建构了共生共荣共享的中国文化。继承与创新,分享与共赏,刚健与柔美,雅趣与流俗,正因各个朝代、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各个流派都为中华诗词盛宴奉献出自己的风味,中华文化才如此流光溢彩、五光十色。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又指出:“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