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水库灌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_第1页
东周水库灌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_第2页
东周水库灌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_第3页
东周水库灌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_第4页
东周水库灌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泰市东周水库灌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新泰市东周水库灌溉管理局二一二年 三月目 录1 灌区基本情况12 灌区水源分析32.1 灌区水源总量、可利用量计算分析32.2灌区水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42.3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53 灌区灌溉制度和建设规模确定64 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95 管理规划146 投资估算147 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168 附表附图221 灌区基本情况东周水库灌区水源地东周水库位于新泰市境内,在柴汶河的支流渭水河上,东周村北。水库1959年修建,1962年废库还耕,1972年恢复续建, 1979年建成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89平方公里,总库容8612万方

2、,死库容630万方。 东周水库灌区地处鲁中腹地,泰沂山脉中段,徂徕山东南,柴汶河上游,位于北纬3537-367,东经11716-118之间。该水库灌区1978年建成,配套东、西干渠共58公里,支渠65公里,干支渠系建筑物594座,田间配套斗、毛渠较齐全,设计灌溉面积13万亩,实际达到8万亩,灌溉面积包括青云、泉沟、汶南、翟镇、羊流等乡镇办事处大批良田和数百家企事业单位 。灌区内人口45万,耕地总面积33万亩,工农业总产值达六十亿元,是新泰市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龙头。该灌区已建成运行30年,老化损坏严重,现有的干支渠系建筑物完好率仅20,干支渠道工程完好率40,目前,只有部分灌渠发挥作用,主要以

3、井灌为主,能耗高,效益低,由于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水的利用率不高,仅为0.5左右。斗农排水沟道配套比较完善,但淤积比较严重。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节水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农业标准化低。该灌区主要干渠存在问题有:(1)、渠道严重淤积,个别地段淤积厚度达1.5米厚。(2)、大部渠道岸墙坍塌。(3)、渡槽、涵洞、闸门等渠系建筑物大部分损坏严重,需加固或改建。(4)、渠道渗漏严重,沿途水量损失严重,现渠道水利用系数仅为0.5。新泰市委和市政府十分重视新泰的水利建设,鼓励支持争取资金,要求利用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机会,力争在水库保安全工程完工的基础上,继续加大

4、东周水库灌区的投资,把东周水库的兴利除害的功能完善起来,最大程度的发挥水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 灌区水源分析2.1 灌区水源总量、可利用量计算分析东周水库灌区水资源非常短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27 m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按照世界人均标准低于1000 m3属水资源极度贫乏区。灌区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灌区年内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年内降雨多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6,年际变化较大。径流量也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汛期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全年的78左右,而主要灌溉期(35月)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7.4,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气候特点.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主要受降雨量和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

5、的影响。灌区降雨量在地区上的分布自东向西呈减少的趋势,山丘区降水量大于平原区,地表径流也自东向西递减;在南部山区和东北部山区,地表径流量较大,多年平均径流深在300毫米以上,平原区一般在200280mm之间。由于受大气降水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地下水分布在年际、年内和地域上都有很大差异,灌区平均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4.5万m3/Km2,一般山丘区地下水资源模数为9.6万m3/Km2,岩溶山区为26.5万m3/Km2,平原区为16.3万m3/Km2。东周水库灌区主要水源地为东周水库,其他为机井、塘坝、河道等为补充水源地,东周水库水源地周围无污染源,天然水质较好,是低矿化度的HCO3-Ca及HCO3-C

6、a-Mg型水,PH值在7.0左右,为中性水,矿化度小于0.5g/l,硬度为8-15德国度,是良好的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水源。对东周水库进行丰、平、枯三个季节多项水质分析,分析结果各项指标均符合工农业用水标准,水质未污染。经计算分析50%、75%、90%水平年灌区水源总量和灌溉可利用量。见表2-1。表2-1 灌区水资源总量及灌溉可利用量汇总表 单位:万m灌区名称水平年来水保证率(%)水资源量总量灌溉可利用量机井水库河道合计机井水库河道其他合计*灌区多年平均平水年50%36004700180010100220026004005200偏枯年75%350045001500850020002276300

7、4576枯水年90%33004000130083001800200030041002.2灌区水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1)灌区水源利用现状通过对规划灌区内的水源进行调查,分别统计得出现状年灌区总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生态与环境用水量。见表2-3。表2-3 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表 单位:万m灌区名称用水现状合计生活工业农业生态与环境灌溉其他东周水库灌区10976300024004576500500(2)灌区水资源需求预测根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相关专项规划成果,按照生活、工业、农业等用水定额,依据本地农作物种植制度和灌溉制度,分别预测灌区到规划水平年生活、工业、生态与环境

8、、灌溉保证率P=50%、P=75%、P=90%时的农业灌溉需水量及林、牧、渔等需水量。见表2-4。表2-4 灌区各水平年用水需求预测表 单位:万m水平年用水类别东周水库灌区现状年农业灌溉4576其他500工业2400生活3000生态与环境5002015年农业灌溉P=50%5300P=75%4800P=90%4350其他800工业2800生活3400生态与环境6002020年农业灌溉P=50%5450P=75%5100P=90%4500其他900工业3200生活3600生态与环境12002.3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对灌区水资源实行统一管

9、理和优化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兼顾,根据可供水量和需水量预测的结果,进行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见表2-5。表2-5 灌区各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表 单位:万m水平年保证率水量*灌区现状年 需水量10976供水量9500余缺水量14762015年50%需水量12900供水量10900余缺水量200075%需水量12400供水量10200余缺水量220090%需水量11950供水量9500余缺水量24502020年50%需水量14350供水量12000余缺水量235075%需水量14000供水量11500余缺水量250090%需水量13400供水量11000余缺水量24003 灌区灌溉制度

10、和建设规模确定本次规划是在广泛收集灌区灌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两高一优”现代化农业对水的需求,把水资源作为决定灌区产业发展的制约条件,也就是“以水定产,以供定需”,在充分考虑节水以及灌区对农业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的前提下进行。1、 灌区灌溉面积和作物组成目前灌区的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果林、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按照作物种植结构现状,结合新泰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在保持现有灌溉面积的基础上,对灌区农业种植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减少那些灌溉定额大、市场效益不好的作物如玉米、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果林和蔬菜地面积,发展都市农业,以提高单方水的产出率。2、灌区灌溉制度实施科学合理的灌溉

11、必须以确定作物灌溉制度为基础,作物灌溉制度随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在确定灌溉制度时,必须从当地、当年的具体条件出发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海子灌区以引海子水库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水资源条件和“两高一优” 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结合灌区多年来的灌溉实践,依据21世纪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等规范和标准,制定本灌区灌溉制度,见表2-7。 表2-7 灌区典型年灌溉制度表 单位:m3/亩水文年作物名称灌水方式灌水次序作物生育期灌水定额灌溉定额P=50%小麦喷灌1冬灌401602返青403拔节404灌浆40玉米喷灌1拔节30702抽穗40果林微灌管灌生长期14

12、0蔬菜微灌管灌生长期620P=75%小麦喷灌1播前151752冬灌403返青404拔节405灌浆406抽穗40玉米喷灌1播前15852拔节303抽穗40果林微灌管灌生长期160蔬菜微灌管灌生长期6603、灌溉面积的确定东周水库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13万亩,灌溉效益十分显著。但由于东周水库现还承担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供水任务,并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用水量逐渐增多,水库来水量和实际利用率在近年呈现了逐年减少的趋势。根据灌区水土资源平衡结果,考虑灌区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建设节水工程和节水措施的推广,适当发展工业,改善生态环境,在全方位节水及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上,该灌区水源地东周水库可提供24

13、00万方水的灌溉水量。 经计算,可满足灌区6万亩灌溉面积75%灌溉保证率的所需水量,其中可利用地下水3500万,地表水6000万方,可用水资源量为8500万立方米,水资源量可满足该次规划需水量。因此,本灌区采用充分灌溉制度,使灌区达到75%灌溉保证率的要求,规划有效灌溉面积6万亩,其中东干渠2万亩,西干渠6万亩。4 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1)灌区布局东周水库灌区配套与改造的目的在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发展“二高一优”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拟定续建配套与改造工程时依据以下原则:1、灌区要以节水增效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管理措施,提高灌区灌溉水的利用

14、率、水分生产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本规划要与灌区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国土规划、流域规划、农业区划相协调,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地表水和地下水。3、本规划要为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4、田面工程规划要渠、沟、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碱、渍综合治理,使田面工程达到田园化标准。5、灌区以发展节水灌溉为目标,实现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并涵养地下水。6、根据灌区总体规划,按照分期实施的原则拟定续建配套与改造工程。7、续建配套与改造工程安排注意照顾行政区划,以利于下一步的实施。 灌区配套与改造的目的是强化骨干工程基础设施,改善输供

15、水条件,挖掘节水潜力,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稳产高产。(2)工程规划根据灌区水资源现状和实行节水灌溉的要求,对原有渠系布置按照节水灌溉的原则进行调整,在充分考虑节水灌溉的前提下规划,在保证恢复灌溉面积6万亩前提下,修复西干渠15公里,东干渠10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58座。1)建设标准灌溉标准:根据不同水平年灌区水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确定灌区规划设计灌溉保证率。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75%。排涝标准:根据地域适当选取灌区排涝标准。排涝设计标准,达到5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完。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管理:同步配套管理设施,建立完善的水费征收、水价及运行管护机

16、制,灌区管理体制理顺,责任落实。2)建设内容水源工程:渠首放水洞改建工程。灌溉工程:渡槽、涵洞、闸门等渠系建筑物改建、加固或更换排水工程:新建排水闸、泄洪闸工程。管理设施:管理站(所)、测水量水、监测报系统、信息化建设等。东周水库灌区东干渠主要渠系建筑物设计成果统计表分类序号位置工程量(m)现状处理方法渡槽1借庄460基本报废重建2付子庙南220渗漏防渗处理3石棚沟300报废重建4百家庄东100报废重建5南岙阳1100基本报废重建涵洞蒙馆路北50渗漏防渗处理暗渠1借庄300坍塌两处约5米重建2白家庄东400坍塌约200米重建3大辛庄1000坍塌两处约20米重建闸门1泄洪闸4扇重建2节制闸8扇重

17、建渠道1淤积长度及厚度10km0.5m清淤2倒塌长度5km衬砌东周水库灌区西干渠主要渠系建筑物设计成果统计表分类序号位置工程量(m)现状处理方法渡槽1冯家栗行220渗漏严重重建2胡家沟1320渗漏防渗处理3西杏山850渗漏防渗处理4榆山150渗漏防渗处理5王家寨280渗漏严重重建涵洞1石灰峪西30渗漏防渗处理暗渠1东周西1000200米坍塌坍塌处重建2杏山700100米坍塌坍塌处重建3榆山26070米坍塌坍塌处重建闸门1泄洪闸6扇重建2节制闸35扇重建渠道1淤积长度及厚度15km0.5m清淤2倒塌长度10km衬砌(3)主要工程量东周水库灌区主要工程量汇总表序号项目内容单位数量备注一渠道清淤10

18、0760二渠道拆除10 M33000三渠道衬砌10 M35500四渡槽重建 M2040五渠道、涵洞、渡槽防渗处理10 M2300六暗渠改造M590七闸门重建个99八量水设施处20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主要材料表项目单位数量项目单位数量碎石10m400环氧树脂Kg600水泥325吨3000丙酮Kg700块石10m4600钢板M2500钢筋吨60锯材m600砂子10m600防渗土工膜10M2350粗料石10m505 管理规划 管理范围:东周水库灌区按照水利工程管理范围进行管辖,水库管理局依据水法及水利工程管理有关规定已对干渠进行了确权划界。灌区管理人员依据管理范围,制止灌区内一切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保证

19、灌区的正常运行。1、灌区管理、保护范围凡是灌区规划中涉及到水利工程领域的控制范围,均作为灌区管理、保护的范围。2、确权划界规划完毕后,根据有关法律对水利工程进行确权划界,同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使灌区管理、保护范围做到有法可依。 管理机构:灌区管理的总原则是专业化管理与多种混合型管理机制相结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推广体系,加快水费按成本计收改革,探索和建立产权明确、职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灌区水利工程建、管、用新机制;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对灌溉用水的管理,推行节水灌溉制度,实行计划用水、限额供水和按量计征水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灌溉用

20、水量;实行有偿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水产出率,激发了群众的创造性,把灌区建好、管好,保证正常运转,并逐步向产业化发展,为灌区经营的良性循环打下基础。1、设立机构成立东周水库灌溉公司,该公司由东周水库管理局管理,自负盈亏,责权分明,专门从事东周水库灌区的全面管理工作,负责工程管护及维护,确保灌区各项水利工程运行万无一失,为工农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2、建立机制(1)用人机制:实行老、中、青三结合,吸收大量大中专水利专业毕业生从事灌区的管理工作,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使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青年人才走上领导岗位,从而建立起使灌区良性运行的用水管理机制。(2)用水机制:干渠由灌溉公司负责,组织

21、协调各用水单位管好、用好水资源,并征收各用水单位的水费。各用单位负责组织协调本区域各用水户科学合理用水,并负责向用水户征收水费,上缴灌溉公司。在总结灌区原有水价计收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工程的运行功能,逐步过渡到成本水价,灌区的维护、管理费用由用户承担,使用户爱护、管理好水利工程,使用户真正成为灌区的主人。6 投资估算工程总概算表工程或费用名称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合计(万元)第一部分 建筑工程5460.76一、渠道清淤825.65825.65二、渠道拆除123.7123.7三、渠道衬砌1231.511231.51四、渡槽改建25002500五、渠道、涵洞、渡槽防渗处理152152

22、六、暗渠改造240240(1)暗渠涵管加压设备6060(2)机房建设5050(3)暗渠修复102.9102.9七、量水工程2525八、渠首改建工程150150第二部分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8一、量水设备购置及安装2828第三部分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93一、闸门重建108393第四部分 临时工程52150第六部分 其他费用379一、勘测设计费9292二、建设监理费5050三、质量检测费3030四、项目建设管理费52.71120五、基本预备费87.8587 工程总造价6111.617 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7.1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该项目实施后,可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水资源灌溉农田,解决由于区内

23、降雨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匀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灾害问题,使靠天吃饭田,变成旱涝保丰收的高产稳产田,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灌溉水保证率,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有利于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并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7.2 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 项目实施后,改善6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增加粮食产量500万公斤,油料产量0.2万吨,果蔬1.2万吨。7.3 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7.3.1 社会效益该项目实施后,可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水资源灌溉农田,解决由于区内降雨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匀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灾害问题,使靠天吃饭田,变成旱涝保丰收的高产稳产田,同时,

24、对灌区的地下水位起到回灌作用,有利于地下水位的回升,减少了项目区的地质灾害。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灌溉水保证率,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有利于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并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该项目不仅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而且将为项目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强有力的基础。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实施后,项目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稳定,社会安定团结。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必将影响带动周围非项目区的节水灌溉工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新泰市向小康社会发展的步伐。7.3.2 生态环境效益由于该项目水源地为东周水库,减少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提高了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保持在正

25、常合理的范围之内,恢复地下漏斗区,减少地面沉陷,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已有成果表明,化肥(主要是氮肥)现状的有效利用率仅为50左右,在肥料损失中,淋洗是肥料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过多的用水,使灌溉水挟肥入渗到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污染,而发展节水灌溉,降低了灌水定额,一般不会形成渗漏,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另外,由于节约用水,维持了地下水的采补平衡,减少了地表水回灌补源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该工程实施后,为项目区经济林、水保林生长提供了可能,必将增加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和绿化程度,减少区域内水土资源流失和加强水土保持。7.4 经济评价分析7.4.1 费用计算(1)

26、投资经计算,该项目总投资6111.61万元。(2)年运行费参考我市已建节水灌溉项目以及有关灌溉试验资料分析结果,考虑各项目区项目建成前后,各项费用的增减,确定出各项费用的计算指标,估算出不同灌溉形式的年运行费,其中大田低压管灌亩年运行费45元,则年运行费585万元。7.4.2效益计算项目完成后,改善6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每年增加粮食产量500万公斤,油料产量0.2万吨,果蔬1.2万吨,增加农民收入1100万元,同时,每年还节约用水524万方,为水库带来250万元收入。以上总收益每年为1350万元。7.4.3 国民经济评价(1)评价指标国民经济评价内容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及经济效益费用比。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表示,其表达式为:式中:B年效益;C年费用;n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正常运行期;t计算期各年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