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随着一批实力雄厚的房地产项目落户本市,人们发现,在不经意间,这个南部新城刮起了一种时尚健康、宜室宜家的居家风潮。B . 不过,人们还在等待另一名重要前锋托雷斯开壶,如果这两人都能把状态调到最佳,再加上西班牙出色的整体实力,夺得大力神杯并非一场南柯一梦。C . 下半场国际(足球队)变阵334,局面稍有改观,但在好整以暇的亚特兰大(足球队)面前没有得到太多机会,中场组织的乏力继续显现。D . 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正
2、在全面回归和复兴,过去境遇冷落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歌舞,开始大模大样登上舞台。2. (2分) (2017浙江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愁有多种。是“_”的亡国恨,是“_”的寡居苦,是“_”的别离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A . B . C . D . 3. (2分)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 . 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B . 2011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
3、债务危机,全球光伏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市场萎缩、订单减少、融资困难以及部分国家减少上网电价补贴等因素影响,出现企业运营困难,各地贸易保护主义随之抬头。C . 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D . 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拥有网络文学写作者超过200多万人,每年有六七万部左右的作品被签约;全国网络文学用户达1.94亿,超过了电子商务用户。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6分) (2020高一上渭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
4、长。千百年来,华夏“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聚敛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釀、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精神支柱之一。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盡提到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用了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者、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
5、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诸如“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技多不压身”等说法不胜枚举,工匠文化渐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种朴素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区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字眼,至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和提升,他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工匠精神
6、”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时其做了进一步的引申和阐述“盖事之出于人为者,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枯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此外,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
7、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B . 二十五等人图并序中对古代工匠进行了歌颂,把工匠放到了二十五等人的至高地位。C . 民间文化很多,但工匠文化被广泛认同和尊重,成为民间信仰的重委组成部分。D . 朱熹对“工匠精神”进行了阐述和提高,认为凡人为之事,皆应精益求精。(2) 下列
8、时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既谈了“工匠精神”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又谈了它的内涵,还谈了它的延伸。B . 文章第一段概述“工匠精神”的成发展,后文以时间为序,讲了“工匠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C . 第二段先总说“工匠精神”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然后从“王天下”的有巢氏、燧人氏和民间工匠两个角度分别闻释。D . 第四段先讲了“工匠精神”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城,然后以文化领域为例进行阐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技多不压身”等朴素的认知是中国工匠形成敬业精神的一个先决条件。B . 赵翼、孙中山对“工匠精神”的阐述引申都超越了
9、原本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范畴。C . “精益求精”“匠心独运”这两个词既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又是“工匠精神”延伸到其他领域的证明。D . “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这一密码目前正在经历一场热潮。5. (18分) (2017高三上肇东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天职许行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
10、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唯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
11、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
12、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没有,它用得其所。”“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
13、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1) 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首段中用“手术刀作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显得浑然天成。B . 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C . “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D . 小说结尾,海尔曼最终舍救死扶伤之小义,而取保家卫国之大义,这一情
14、节设置使人物性格更完整,形象特征更突出,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E . 这篇小说以“天职为线索展开叙述,立意深刻,构思精巧,形象特征鲜明突出,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达到了这么好的艺术效果,实属难能可贵。(2) 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两重含义分别加以阐释。(3) 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4) 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这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6. (16分) (2016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刑赏论宋曾 巩书记皋陶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
15、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然及其罪丽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
16、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以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酬也。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焉;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能然乎?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故刑不必察察当其罪;赏不必予予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
17、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选自曾巩集)【注】皋陶(go y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丽:施加。察察:明辨,清楚。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1) 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其刑薄则不必当罪当:相当,与相称B . 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本末:主次,轻重C . 则有功者不必酬也酬:酬报,赏赐D .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不经:不合常法(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18、同的一项是A . 以率天下之善及其所之既倦B . 则有功者易以众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 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 . 尽其道以待物矣木欣欣以向荣(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B . 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C . “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儒家“爱人”和“民本”的思想。D . 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
19、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 (7分) (2019高二上扶余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20、。【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B .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C .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
21、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D .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2) 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五、 默写 (共1题;共6分)8. (6分) (2016高一上晋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_”一句,绘就万物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以“_”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2)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荆轲刺秦王) (3)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_。(纪念刘和珍君) (4)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_。(雨巷)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9. (3分) (2016高三上龙江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相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_。所以,与灌输知识相比,_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办法
- 河南绿化养护管理办法
- 行业行为管理与运营优化
- 来华工作经费管理办法
-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运行机制与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 杭州法院薪酬管理办法
- 前台考勤考核管理办法
- 保健按摩养生管理办法
-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研究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计提标准
- 大学招生宣传工作规范制度
- 舆情监控处置管理制度
- 低空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与战略路径
- 药品生产偏差管理制度
- 贵州省2025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西餐厅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预测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5-2030飞机零部件产业规划研究报告
- T/CSBME 072-2023车载医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质量控制要求
- 动火切割安全协议书
- 免疫药物的处方审核思路与用药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