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以太网接口方案_第1页
列车以太网接口方案_第2页
列车以太网接口方案_第3页
列车以太网接口方案_第4页
列车以太网接口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列车列车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方案方案 Application Note AN01010101 V1.00 Date: 2015/12/03 类别 内容 关键词 以太网、列车、可行性 摘 要 i 列车列车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方案方案 修订历史修订历史 版本 日期 原因 V1.00 2015/12/03 创建文档 i 列车列车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方案方案 目 录 1. 以太网在列车中应用的介绍 . 1 2. 列车控制器采用以太网接口的可行性分析与风险 . 2 3. 控制器以太网接口要求 . 4 4. 设计方案 . 6 4.1 以太网接口连接器选型 . 6 4.2 以太网模块硬件设计 . 6 4.

2、2.1 功能特点: . 7 4.2.2 产品特性: . 7 1 列车列车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方案方案 1. 以太网在列车中应用的介绍以太网在列车中应用的介绍 IEC61375-3-4 中规定了 TCN 为以太网通讯网络的标准。 主要原因是列车通讯的数据量 剧增,而我们常用的 MVB、CANOpen、HDLC 等控制总线,在实时性可以保证控制通讯, 但无法满足大数据量的通讯。 如果有大数据量数据传输, 将会导致总线阻塞和控制时间延迟 等问题。 因此在列车中采用以太网通讯, 主要是满足需要大数据量传输的系统。 比如车载广播系 统、视频系统、下载固件程序等。可以减少系统更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但由

3、于以太网本身的物理层、链路层、协议栈的复杂性,导致其成本是较高的,其可靠 性、 网络失效影响和鲁棒性还都在验证中, 故列车的主要控制系统还没有大批量使用以太网 作为主要控制通讯方式。 图 1.1 列车 TCN 网络类型 2 列车列车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方案方案 2. 列车列车控制器采用以太网接口的可行性分析控制器采用以太网接口的可行性分析与风险与风险 以太网属于点对点通讯,其和主流的 MVB、CANopen 对比如表 2.1 所示。 表 2.1 TCN 几种通讯方式对比 MVB 总线 CANopen 总线 实时以太网 最高波特率 1.5Mbps 1Mbps 100Mbps 最高波特率传 输距离

4、 ESD:20 米 EMD:200 米 40 米 100 米 实用波特率 1.5Mbps 250kbps 100Mbps 实用通讯距离 小于 200 米 小于 200 米 小于 100 米 拓扑结构 总线型,分支长度小 于 10cm 总线型, 分支长度小于 6 米 交换机星型结构,存储 转发,点对点通讯不大 于 100 米 线缆材质 0.75m2屏蔽双绞线 0.75m2屏蔽双绞线 超五类网线 接头形式 DB9 DB9 M12 插座 收发器类型 ESD:MAX3088 EMD:MAX3088+隔 离变压器 TJA1051T(非隔离) CTM1051KT(隔离) 以太网 PHY 芯片 KSZ804

5、1NL +隔离变压器 控制器类型 MVBC02 专用芯片 或者 FPGA 嵌入协议栈 SJA1000T 或者 MCU 内部自带 CAN DM9000 或者 MCU 内部自带以太网 网络节点物理 数量 32 110 1 对 1 网络节点逻辑 数量 4095 128 4294967295 数据吞吐量 1 个节点传输 256 位 数据需要 336us 1 个节点传输 256 位数 据需要 1.875ms 1个节点传输256位数据 需要 100us 控制器稳定性 非常稳定 需要筛选汽车级芯片, 以及进行程序防护 需要高效稳定的协议栈 以及外围高防护 时间可预测性 可以预测 不可预测 可以预测 节点突发

6、发送 不可以 可以 可以 设备成本 中等 便宜 较高 开发成本 较高 中等 较高 开发难度 较大 简单 较大 应用场合 高铁地铁列车中关键 性的控制信号 低速的低地板车与轻 轨的控制信号通讯 列车中需要大流量传输 的信号,比如视频 成熟度 非常成熟 较为成熟 目前用于非控制场合 所以,采用以太网接口。主要优点只是传输大数据量时,比如在下载更新程序时,可以 加快下载速度; 而主要的风险在于以太网网络本身采用交换机方式,点对点通讯而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3 列车列车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方案方案 图 2.1 列车以太网交换机 (1)成本增加。由于以太网只能 1 对 1 通讯,所以每个设备都必须有一条网

7、线和交换机连 接,线缆成本急剧增加。为了避免交换机死机或者损坏,必须通过多台冗余的方式实现鲁棒 性,设备成本急剧增加。另外以太网通讯距离只有 100 米,延长距离还是加交换机,所以采 用以太网通讯,整车的成本是急剧上升,预计比 MVB 通讯增加 2-3 倍的成本 (2)布线难度加大。MVB、CANopen、HDLC 等现场总线均为“手牵手”式的总线结构, 符合列车直线型的拓扑结构,而以太网属于交换机的星型拓扑,如果对于分布式节点来说, 以太网增大了布线难度; (3)交换机风险。以太网通讯极度依赖于交换机的稳定性,一旦交换机死机或者损坏,全 部节点将都无法通讯。而传统的 CAN 和 MVB,任何

8、一台设备损坏,都不会影响总线; (4)EMC(电磁兼容)风险:以太网速率极高,其 EMI(电磁辐射)极大,所以要使用较 好的屏蔽网线来解决这个问题; 4 列车列车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方案方案 3. 控制器以太网接口控制器以太网接口要求要求 以太网接口包括带锁紧的 RJ45 头、 光纤接口、 M12 通讯电缆三种类型。 如图 3.1 所示。 图 3.1 以太网接口方式 根据TCSN 终端设备以太网接口规范要求,提供控制器以太网通讯口接入方案。 目前采用 M12 通讯电缆方式,具体的需求表,如表 3.1 所示。 表 3.1 需求响应列表 需求编号 描述 Req1 设备的物理接口应该与 IEEE 8

9、02.3 保持兼容。当执行 EN50155 transient burst test 时, 应该能驱动根据 ISO 11801 “D” 类以太网信道 100 米长度线缆和 6 个中间连接器。 Req2 设备以太网接口应设计具备如下特性: 满足 IEEE 802.3 要求 100Base-TX Full duplex Req3 连接器应该是”D”编码 4 脚 M12 连接器,满足 IEC 61076-2-101。 Req4 M12 母(插孔)接口应该用于设备端,M12 公(插针)接口应该用于以太网线缆,M12 连接器示意图和引脚定义如下: Req5 终端设备使用交叉线缆接入交换机,线缆的两端都采

10、用 M12 连接器,线缆连接如下: 5 列车列车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方案方案 Pin 1 to pin 2 Pin 2 to pin 1 Pin 3 to pin 4 Pin 4 to pin 3 Req6 M12 连接器金属外壳以及管脚应该镀金, 连接器选用 Harting 品牌 4 芯 M12 母接口 (母 座)21033814412;接口母针镀金,接触材料为铜合金。 Req7 以太网线缆的屏蔽应该与 M12 连接器的屏蔽层连接在一起。 Req8 M12 连接器应该有足够的接地,提供屏蔽到地面。 Req9 每个设备必须具备一个全球唯一的 MAC 地址。 Req10 设备应该支持 Ether

11、netII 的帧格式,在 RFC894 中规定。 Req11 设备禁止在 MAC 报文头中使用 IEEE 802.1q (D) VLAN 和优先标签。 Req12 设备禁止 IEEE 802.3x 流控制。 Req13 应采用 IPV4。 Req14 IP 层协议包括: ARP ICMP IGMP Req15 设备应该支持 TCP 和 UDP 协议。 Req16 设备应用层可以选择支持如下协议: SNMP 协议 Telnet 服务 FTP 协议 TRDP 协议 6 列车列车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方案方案 4.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 若业主对控制系统有并入以太网的需求, 则控制器通讯采用以太网通讯,

12、地铁机组定义 好通讯端口及通讯数据即可。 4.1 以太网接口连接器选型以太网接口连接器选型 以太网接口选用 Harting 品牌 4 芯 M12 母接口(母座)21033814412; 图 4.1 以太网接口选型 4.2 以太网模块硬件设计以太网模块硬件设计 控制系统接入控制网,网卡采用广州致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 ZNE-100TL+模块的。可 以轻松地使用主控 MCU 的串口转换为以太网接口 管脚 信号 方向 管脚 信号 方向 1 Ethernet TX+ OUT 2 Ethernet TX- OUT 23 IO1 保留 3 Ethernet RX+ IN 22 IO2 保留 4 Ether

13、net RX- IN 21 IO3 保留 5 NC 保留 20 IO4 保留 6 TXD OUT 19 100M_LINK_LED OUT 7 RXD IN 18 IO5 保留 8 485EN 保留 17 ADC0 保留 9 COM_CFG IN 16 ADC1 保留 10 nRST 模块复位脚 IN 15 ACT_LED OUT 11 GND 14 VCC (+5V DC) IN 12 GND 13 VCC (+5V DC) IN 图 4.2 以太网模块 7 列车列车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方案方案 4.2.1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 10/100M 自适应以太网接口; 支持 AUTO MDI/MDI

14、X,可使用交叉网线或平行网线连接; 波特率在 300bps1.152Mbps 之间可任意设定(AT 指令与指令与 ZNETCOM 配置软件最配置软件最 高可设置高可设置 230.4Kbps,使用网页配置则可最高设置为,使用网页配置则可最高设置为 1.152Mbps).; 工作方式可选择 TCP Server, TCP Client, UDP 和 Real COM driver 等多种工作模式, 工作端口,目标 IP 地址和端口均可设定; 提供通用配置函数库,方便用户使用 VC、VB、Delphi 和 C+Builder 开发应用程序 进行二次开发; 内置 WEB 服务器,方便客户进行网页配置;

15、 网络断开后自动断开连接,保证整个网络可靠的建立 TCP 连接; 支持 DNS,满足通过域名实现通讯的需求; 灵活的串口数据分帧设置,满足用户各种分包需求; 兼容SOCKET工作方式(TCP Server, TCP Client, UDP等),上位机通讯软件编写遵从 标准的 SOCKET 规则; 支持虚拟串口工作方式,提供 WINDOWS 虚拟串口驱动,让用户串口设备无逢升级 至以太网通讯方式,无需修改原有串口软件; TCP支持多连接,支持连接校验密码和连接后发送特定数据,满足4个以内用户同时 管理一个嵌入式模块的设备; UDP 方式下支持单机或多机通讯,满足多个用户同时管理一个嵌入式模块的设

16、备; 支持先进的安全机制,防止未经授权者的非法访问,提供防火墙 IP 地址筛选,最多设 置 8 个认证 IP 或 IP 段; 支持本地和远程的系统固件升级; 免费提供Windows平台配置软件函数库,包含简单易用的API函数库,方便用户编写 自己的配置软件; 支持 AT 命令配置; 支持远程配置. 最多支持 6 个 IO 和 2 路 10bit ADC; 4.2.2 产品特产品特性性 32 位 ARM CPU; LAN 以太网: 10/100Mbps; 保护:内建 2KV 浪涌保护 串口 TTL1: TXD、RXD、GND. 串口通讯参数 8 列车列车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方案方案 校验: None,Even,Odd,Space,Mark; 数据位: 5, 6, 7, 8; 停止位: 1, 1.5, 2; 流控: 无; 波特率: 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