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课题研究_第1页
口语交际课题研究_第2页
口语交际课题研究_第3页
口语交际课题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口语交际”教学实验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1、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口语交际”能力是指:良好的交往传递信息的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文明礼貌、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五大领域之一,写进了总目标,在第九条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并在各年级分阶段提出了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把原大纲中“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把培养听说能力置于双方互动的交际活动中,这不仅仅是提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赋予其新的

2、教学内涵,是质的飞跃,这既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是体现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认真贯彻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2、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听、读、写”,轻“说”的倾向,在教学中,教师自己满堂“灌”,学生“说”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但“说”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倾听的活动,尤其是当前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倾听他人思想,活跃思维的头脑,表述自己的见解,而且,语言交际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对

3、于改变传统的呆板的老式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3、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对我校部分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非常差,怕羞,不善于表现自己,没有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学生的口头语言还不够规范,低中年级好说话,但不完整,缺乏条理性,用词不当,夹带方言,常有重复。交际时忽视了自己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而有没有礼貌,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效果,说话时落落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表达准确,就能提高说话的效率;高年级上课时则更闭口不语。而我校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更是只重教学任务的完式,轻学生将来的生存、发展;重低年

4、级听说训练,轻高年级听说训练;重单向交流,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忽视交往能力的形成,重训练形成,轻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的整合,造成训练缺乏系统性。二、研究思路 (一)理论依据 1、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现代教学论,信息论等有关理论为构建“口语交际”教学的操作体系、教材体系、指导策略及其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依据。 2、教育心理学理论。 3、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应重视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5、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原则、途径和方法。 2、研究如何开展多种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形式。 3、研究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研究如何构建“口语交际”训练与习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5、研究如何组织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 (三)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研究,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体系。 2、培养目标 二年级 1、积极发言,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6、。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四年级 1、积极发言,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六年级 1、积极发言,克服怕羞的心理。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7、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展自己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重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要发言。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四)研究对象 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课题研究的需要,设立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目前班级,下年度自然升级),为语文学科“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实验班。 (五)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研究综合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 1、观察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按照研究预定和既定的目标和要求,定期不定期地多次制作测量工具,对实验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观察

8、,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出可行性方案,以解决这些问题与不足,保证实验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过程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模型的过程,采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小结 、提高的方式进行课题研讨,逐步提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水,探究出一条适合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的新路子。3、经验总结法。我们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理性认识,并且将这些理论认识撰写成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在课题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推广、运用,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六)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注意对不同

9、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全面性原则还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认知、技能、情感等各种目标的协调,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维度考虑,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自主性原则 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尝试、交往、探索等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3、合作性原则 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4、激励性原则兴趣是口语交际训练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而培养兴趣的主要途径就是激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

10、批评指责,对儿童充满信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9月)实验准备阶段 1、搜集、整理与注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2、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设立子课题,确定实验班。 4、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6月) 1、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前测分析。 3、改革课程设置,进行“天天举手”、“天天发言”等口语交际基本功的训练。 4、开展多种类型的研讨课,组织交流评议。 5、开展学生“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兴趣。

11、 6、实验中期检测分析。 7、每月小结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8、撰写子课题研究论文或教学案例,汇编成册。 9、建立课题研究档案资料,搜集归档。 第三阶段(2013年7月)实验总结阶段 1、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后测分析。2、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经验,做好全面和个案分析记录。 3、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三、操作策略 (一)开展多种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形式1、开展“天天举手”、“天天发言”的活动为了克服学生怕羞的心理,促进学生开口说话,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要求学生每天在上课时务必自觉举一次手,在相应的方格内画勾,周末签字,教师结合其他科任进行综合评价;学生每天轮流对自己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感等进行课前三分钟发表演说。2、结合班级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低年级开展讲一般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的活动;中年级进行小采访、成语接龙、课文复述或转述等活动。高年级学生进行课本剧、主题班会、即兴演讲赛等活动。使游戏、活动与口语交际融为一体,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它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为学生所喜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