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cp管道安装规程_第1页
pccp管道安装规程_第2页
pccp管道安装规程_第3页
pccp管道安装规程_第4页
pccp管道安装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3产品的安装规程产品的安装、检验方法执行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9685-2005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和GB/T 15345-2003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试验方法。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安装施工规程。编号:LQ/QBF-011总则1.1 为了加强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以下简称PCCP)管道工程的安装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根据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和产品标准GB/T19685-2005、Q/ZLG001-2004制定本规程。1.2 本规程适用于PCCP在电厂循环水、补给水和市政供水、

2、水利引水等管道工程的安装施工及验收,污水排放工程可参照执行。1.3 PCCP发挥了钢管和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的双重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特别是其高抗渗、高密封、高承压、节约钢材、降低造价、使用年限长、不污染水质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是其它管材不能比拟的,工程上宜优先采用。1.4 PCCP安装施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公司的管道工程部负责安装施工的过程控制。1.5 PCCP管道施工前应精心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有施工场地布置、区间流水施工的安排、沟槽开挖施工、管基施工、管道安装方法、回填土、管道水压试验、工程质量保证及管线附近原有地下埋设物的安全防护措施等。1.6 在地震、湿

3、陷性黄土及其他特殊地区施工时,应根据有关规范和规程执行。1.7 管道工程施工,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爆、环境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定。2装卸、运输及堆放2.1 PCCP的出厂验收、检验方法、管材标识、出厂证明书、厂外运输等,应符合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管道工程部可会同顾客(业主)或工程监理到生产现场进行产品验收,亦可按合同规定在施工现场进行验收。2.2 PCCP的装卸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2.2.1 装卸机具起吊能力应留有一定的富余,严禁超负荷或在不稳定的工况下进行起吊装卸,管子起吊可采用两点兜身吊或专用起吊工具;严禁采用穿心吊,应避免起吊索具的坚硬部件碰损管子。2.2.2 在

4、装卸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轻装轻放的原则,严禁溜放或用推土机、叉车等直接碰撞和推拉管子。 2.2.3 管子起吊时,管中不得有人,管下不准站人。2.3 PCCP的装车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2.3.1 管子在装车运输时应有防止震动、碰撞、滑移的措施,在车上可设置弧形支座或在枕木上加木楔予以稳固,并与车厢绑扎牢稳。如有超高、超宽、超重等情况,则应按相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2.3.2 管子如用汽车直接运至管线沟槽中时,应周密考虑车道的出入及其停留位置,并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2.3.3 根据需要可对管子的承插口予以妥善的包扎防护,以防损伤。2.3.4 管子运输时,其上方或管内禁止装运其它物品。2.

5、4 PCCP现场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2.4.1 管子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雨水能自流排出场外。2.4.2 管子应按不同类型、规格、压力级别、覆土深度分别堆放。第一层管的下面应垫放两根枕木,并设有防止管子滚动滑移的措施,管子在枕木上探出的长度为1/5管长,承口不得触及地面。管子堆放层数不宜超过表2.4.2的规定,层间宜设置垫木或其它垫物且在同一垂直面上。 表2.4.2公称直径(mm)400500600900100012001400堆放层数43212.4.3 管子直接运至管线沿线摆放时,其位置应合理并不妨碍沟槽的土方施工及管线的施工通道,尽量避免管子的二次倒运。2.4.4 管子可用如图2.4.4示意

6、无枕木码垛存放,堆放层数须符合表2.4.2规定。每层须排放整齐,底层为不使接口处受压,须有枕木支承,上下层管子承插口相互调向,并错位150200mm。 2.4.5 管材长期(一个月以上)存放时,应使管材保持一定的湿度。3沟槽开挖3.1 管线沟槽开挖前应按规定进行管线测量放线,并遵守下列规定:3.1.1 沿管线应设置临时水准点,并同固定水准点连线,水准桩点 的位置应便于施工时对管线标高的控制。3.1.2 管道线路的中心线和转角,在放线测量时应作好记录,并记明所有水准点和连线。3.2 土方工程应尽量采用机械化、半机械化或改良工具施工。3.2.1 管槽的沟底宽度应有利于管道的铺设和地下水排出的需要,

7、沟底宽度一般可为:当管径1000mm时取(管外径2500)mm;1000mm管径1600mm时取(管外径2600)mm;管径1600mm时取(管外径2800)mm。3.2.2 采用在沟底设龙门吊安装铺设PCCP时,沟底宽度应适当增加。3.3 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降水或排水措施。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沟内长时间积水,防止发生浮管现象。3.4 在地下水位低的天然湿土开挖沟槽时,应视不同的沟深采取如下措施:3.4.1 沟壁不设边坡沟槽深度:填实的砂土和砾石土1.0m亚砂土和亚粘土1.25m粘 土 1.5 m特别密实的土 2.0m3.4.2 沟深超过3.4.1规定,但在5m以内时,不加支撑的沟

8、壁最陡坡度应符合表3.4.2的规定。3.5 用机械挖土时,应清除沟底浮土至设计标高。3.6 管沟槽底施工应采取如下措施:3.6.1 在沟底遇有不易清除的大块石时,应将上部铲平,然后铺一层不小于150mm厚的砂土夯实。 表3.4.2土的类别人工挖土并将土抛于沟边机械挖土沟底挖土沟边挖土砂 土1:1.001:0.751:1.00亚砂土1:0.671:0.501:0.75亚粘土1:0.501:0.331:0.75粘 土1:0.331:0.251:0.67含砾石、卵石土1:0.671:0.501:0.75泥炭岩、白垩土1:0.331:0.251:0.67老黄土1:0.251:0.101:0.33注:当

9、有成熟施工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3.6.2 沟槽不允许挖到沟底的设计标高以下,如局部超挖,则应用相同的土壤填补,并夯实到天然密实度。3.6.3 沟槽基土如遇淤泥及异常埋物时,应会同设计部门确定方案处理。3.7 施工工程的沟槽附近有已埋设的各种管道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原有管道的稳定和安全运行。3.8 沟槽附近有其他工程桩基施工时,既要防止桩基的振动影响 沟槽边坡的稳定,又要避免沟槽开挖引起桩基出现较大的位移。 4管基施工4.1 管道地基的材质和形式应由设计确定。4.2 原土管基(管道直接铺在原土地基上)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4.2.1 管基包角弧座(即管子与原土接触的圆心角)应按设计要求挖

10、好,有间隙时应以砂垫实。4.2.2 管基原土应夯实,管基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保护原土不受扰动。4.2.3 承口部位应局部挖成槽坑,坑的深度和宽度应便于安装接口和接口灌浆为宜。4.2.4 管线土质不一致或差异较大时,应通知设计部门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土质变异地段的地基处理。4.3 砂质管基(管道铺设于人工填筑的砂或砂砾地基上)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4.3.1 填筑砂基前应先验收沟槽,清除沟底的浮土,沟底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4.3.2 砂基材料应采用不含有草根等杂物的中砂、粗砂或砾砂;采用细砂时宜掺入一定数量的粗粒料, 并混合均匀, 其材质指标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4.3.3 砂基应分层夯实并保持最佳

11、含水量,每层铺筑厚度在200250mm,含水量控制在1520%,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4.4 混凝土管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4.4.1 清除沟底浮土,做好垫层。沟底为饱和水土壤时,碎石垫层应加厚100200mm,按其管线位置和管底标高浇筑砼底板;对公称直径1400mm的PCCP砼底板应设沉降缝,其位置及数量与管子接头一致,以使管子保持柔性接头的特点。4.4.2 管子安装完成后,经管线轴线标高检验阶段性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包角混凝土。4.4.3 在浇灌包角混凝土前,应清理底板上的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包角的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浇筑的混凝土应与底板接触密实;包角混凝土的沉降缝位置,与底板所留的

12、位置一致;沉降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5管材和密封圈5.1 到达现场的PCCP必须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出厂证明书及管子标识。不得使用标识不清、技术条件不明、技术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或设计要求的管子。5.2 管子在安装前要逐根进行外观检查承插口有无碰损、椭圆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外保护层有无脱落等;必要时对管子的几何尺寸按照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抽查,对检查合格的管子予以编号使用。5.3 PCCP用的橡胶密封圈性能指标应符合JC/T748-1996的规定。橡胶圈的形状为“O”形,表面不应有气孔、裂缝、重皮、平面扭曲、肉眼可见的杂质及有碍使用和影响密封效果的缺陷。5.4 公称直径1400mm管宜采用无接头

13、的密封圈;公称直径1400mm管允许使用有接头的密封圈,接头间距不得小于600mm;接头性能不得低于母材的性能要求。现场应抽取1%的数量进行接头强度试验,如不合格则加倍复试,如仍不合格,该批橡胶圈不得使用。6管道的铺设安装6.1 管道安装前应清除管基表面的浮土和各种杂物,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下管铺设。6.2 管子下沟前,承插口上的砂尘异物应逐根清理干净,飞边毛刺应予以处理,防止划破橡胶密封圈;同时清除干净管内杂物。 6.3 向沟槽下管应注意事项:6.3.1 严禁将管子向沟底自由滚放。6.3.2 采用绞磨、卷扬机和扒杆时,下管前应检查是否稳固可靠。6.3.3 采用吊车下管时,吊车的使用除符合2.2

14、条的要求外,还应注意吊车下管时沟槽边坡的稳定性。6.3.4 采用龙门吊安装管道时,应注意龙门吊车轨道的稳定,防止其出现过大的沉陷。管子运输车道的位置要便于管子的安装作业,并不得损坏管基。6.3.5 不论采用何种机具下管,管子的位置应大体就位,避免在管沟基槽内多次搬运移动。6.3.6 下管时,在沟槽作业面的下方和两侧不得有人停留。6.4 管子对接安装前,必须逐根清理管子的承插口环,用润滑剂(植物油或肥皂水)对承口工作面进行涂刷润滑;将橡胶圈套入插口环凹槽中,使其各部位上粗细均匀、顺直地绷在凹槽内,并消除胶圈的扭曲翻转现象,以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然后将润滑剂涂刷在橡胶圈上,如上图所示。6.5 管子

15、采用两吊点进行就位时,可用如图6.5的倒链来调节管的高低和左右位置。6.6 管道安装时,为防止承插口环碰撞应使管子缓慢而平稳地移动, 待移动至已装管的承口100200mm时,宜用方木隔离在两管之间。对接拉入前,插口端与承口端保持平行,使圆周间隙大致相等,以期准确就位。然后,采用内拉或外拉的方法,使管子徐徐平行滑动至设计间 隙,停止拉进,撤掉事先放置的垫木(接口阻止装置),既能获得设计要求的安装间隙。6.7 管道安装时应按照设计部门或生产厂家提供的配管图或配管表进行安装,严格控制管道的安装尺寸。若出现管道安装间隙累计误差与管子配件长度不匹配时,允许调整管子安装间隙。对于直线段,单胶圈接口PCCP

16、SL直径1200mm时,安装间隙可控制在15mm;双胶圈接口PCCPDL直径1200mm时,安装间隙可控制在15mm;双胶圈接口PCCPDE直径1400mm管,安装间隙可控制在25mm。管道安装时应按设立的施工测量控制点,仔细校测管道的轴线和标高,并做好施工记录。管道的最大允许相对转角如表6.8。6.9 每节管子安装完后,应用专用量具(钢板尺/塞尺/厚薄规/触感仪)检查橡胶圈是否在插口环的凹槽内,是否安装到位(如图6.9所示);检查接口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检验合格并将管子垫稳后,才能将吊具移开。6.10 换班安装前,应对已安装好的前一节管进行复查,如发现其位移应重新复位,合格后方可继续进

17、行安装。 表6.8管 子 类 型公 称 内 径mm接头设计间隙(合口端),Jmm接头最大间隙(开口端),JmaxMm允许最大相对转角()PCCPSL40015251.165000.976000.827000.718000.639000.5610000.5112000.42PCCPDL60015452.487002.148001.889001.6810001.5212001.27PCCPDE140025551.1616001.0218000.9120000.8222000.7424000.6826000.6328000.5930000.5532000.5134000.4836000.463800

18、0.4340000.41注:转角时,最小间隙控制在510mm之间。 图6.9 胶圈检查6.11 PCCP与钢管连接处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6.11.1 为防止相邻两种管材由于刚度不同而产生接口的局部变形及管基产生不均匀沉陷,在连接处,PCCP的管基应延伸至钢管底部一定长度;如设计未作规定,其延伸长度宜取管径的23倍。6.11.2 钢管的承、插口结构形式及其加工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件可由本公司配套提供。6.11.3 为防止钢管热胀冷缩导致接口部位产生位移或间隙过大,应按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宜增设钢筋砼包箍、镇墩或钢制伸缩节。6.12 管道沿线的土壤或地下水对砼或密封橡胶圈有腐蚀作用时

19、,应按设计或有关规范进行防腐处理。6.13 在低于0气温下进行管道安装时,橡胶圈必须采取防止受冻变硬的措施。7管子接头处理7.1 为保护外露的钢制承插口不受腐蚀,需要在管子接头外侧进行 灌浆或人工抹浆。接头灌浆应按下列方法进行:7.1.1 在接头的外侧裹一层帆布、塑料编织带或油毡纸(150200mm宽),作为灌浆的外模板,并用细铁丝将其两侧扎紧,上面留出灌浆口,在接口间隙内放一根细铁丝,备灌浆时来回抽动使用。7.1.2 用1:1.52.5的水泥砂浆调制成流态状,边浇灌边来回牵动铁丝,以使砂浆密实。7.1.3 待砂浆灌满接头后,灌浆口上部再用干砂浆填满抹光。7.1.4 对大直径管道,灌浆至帆布(

20、带)圈下部1/3处时应及时进行回填,以对模板外侧起支撑作用,其后再灌余下部分。7.2 如工程设计要求接头内的安装间隙需要嵌缝处理时,可用1:1.52.5的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并抹平至管内表面;亦可根据设计采用其它无毒柔性填充材料进行处理。7.3 管子接头处理后如图7.3示意图: 图7.3灌浆勾缝后的管子接头8管道的水压试验8.1 管道安装完成后,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接口、分段或全线水压试验。8.2 管道水压试验前,应编制试验方案,其内容应包括:8.2.1 水源引接及排水疏导路线的设计;8.2.2 后背及堵板的设计;8.2.3 排气孔及排水孔的设计;8.2.4 加压设备、压力表的选择及安装的设计;8.

21、2.5 升压分段的划分及观测制度的规定;8.2.6 试验管段的稳定措施;8.2.7 安全措施。8.3 在做分段或全线水压试验前,必须将试压段的管道两侧至管顶500mm内的土方回填分层夯实;管线的镇墩与锚固结构等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水压试验,以防止管线位移或变形。8.4 水压试验的压力取值,当管道工作压力PW0.6MPa时,试验压力取1.5PW;当工作压力PW0.6MPa时,试验压力取(PW0.3)MPa。8.5 试验管段进行充水时应排气,在不大于工作压力条件下经充分浸泡后再进行试压。浸泡时间应符合以下规定,管径1000mm,不少于48h;管径1000mm,不少于72h。8.6 管道严密性试验时,

22、将水压升至试验压力后,保持恒压10min,不得有漏水现象,且实测渗水量小于或等于按下列公式计算的允许渗水量时,严密性试验即为合格。公式:式中Q 允许渗水量(l/minKm); D0管道内径(mm)。8.7 冬季进行管道水压试验时,应采取防冻措施,试验完毕后应及时放水。9 双胶圈密封性能水压检验9.1 PCCPDL、PCCPDE管采用双胶圈密封,不仅增强了管材接口的密封性能,而且可在施工过程中逐根进行接头密封性能试验。接头水压试验不满足密封要求时,可随时调整或重装。9.2 双胶圈PCCP管制作时,可在插口环双槽中部止胶台上钻孔,预制注水用螺丝。在水压试验前,先将一个快速接头的一端拧紧在预埋的注水螺丝上,另一端则固定在高压泵出水管的末端。9.3 在高压泵的出水端设置四通,一通连接快速接头水管,一通装压力表,另一通安装一溢流阀门经软管返回到水箱内,用以泄水;在高压泵的进口端安装进水管。9.4 将进水管放到已准备好的水箱内,关闭溢流阀门后启动高压泵,通过快速接头向接口内注水,注意观测压力表读数,当水压达到试验压力值要求时停止注水;检查胶圈的密封效果,检查过程中出现压力下降而管子接头未出现渗水的情况下,允许继续补压,并保持压力10min。管子接头处无漏水现象,则水压试验合格。9.5 水压试验合格后,打开高压泵溢流阀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