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春市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网上模拟测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
2、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
3、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B . 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C . 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D . 天衣无缝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 .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D .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
4、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B .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C .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二上襄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
5、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式,而成为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庶人”之故没有记载。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示成年。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冠者。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仪式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
6、爵弁,同时颂念不同的祝辞。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邻与尊长。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新的礼仪知识的习得;亲身感受到了成年所被赋予的诸多权利和责任,此后,冠者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女子笄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礼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命字。女子从此不再被称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即使未许嫁,成年女
7、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成年礼对于个人、家族和国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于个人,成年礼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是人的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于家族,成年礼的举行不仅意味着接纳一个新的事务参与者,同时也是接纳一个风险分担者和
8、利益分配者。于国家,接纳一个能分得田地的成熟的新的社会成员以后,也多了一个各种赋税和杂役的承担者。可见,成年礼所蕴含的功能意义牵涉到社会的不同层面,因而在人类社会中至今犹存。(1) 下列对文中“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源自上古成丁礼的成年礼最初以考验为目的,到周代转变成一种以强调社会责任和赋予权利为目的的仪式。B . 成年礼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C . 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命字,取字之后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便以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D . 成年礼是一个人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对于所在的家族和国家也有特定作用。(2)
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古人对男子成年礼相当重视,会在男子二十岁时安排一系列繁复隆重的仪式,在这些仪式后,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B . 加冠当日,主人在仪式前要准备礼器酒筵,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冠者要拜见母亲、乡邻和尊长,再由主宾为其命字。C . 男子加冠取字、女子举行笄礼都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D . 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与许嫁同时举行,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笄礼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3)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成年礼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它所蕴含的功能意义关系到社会的不同层面。B . 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和贵族阶层年轻人的礼仪,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C . 女子成年礼跟男子的冠礼相比,仪式简略稳定得多,主要是结发戴簪及命字。人们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发式来判断他是否成年。D . 一个人成年之后,既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担负起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当今社会依然如此。3. (9分) (2020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汉字
11、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然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楚文的消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从现有文献、文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写、多面
12、出锋、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艺术元素。这些包含篆、草、隶、楷、行点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母体。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亦造就了不同书风,各个篇目,自成系统。仅以部分郭店楚墓竹简为例,唐虞之道温润静穆、淳朴内敛;尊德义苍茫奔放、起伏跌宕;老子甲整齐严谨、雅致精微。关于楚帛文字,郭沫若先生认为:“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也认为:“如果秦没有统一全中国,六国文字的俗体迟早也是会演变成类似隶书的新字体的。”可以推断,至少在楚国简帛文字中可能存在与隶变相似的形变现象,楚文字书法艺术的“今文”趋势
13、,不仅彰显了其笔理墨妙,更蕴含着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对于隶变的探讨,离不开关于书法正体和俗体问题的研究。说文解字序有“著于竹帛谓之书”。王国维指出:“掌文书者亦皆谓之史,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这些“掌文书者”均为诸侯国史官,而不像汉代简牍更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他们抄写大量经典所使用的应为官方通行文字。在古文向今文转化的探索和自然演化中,各诸侯国史官“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文字中凝结着各自的人文特质,使得多种新形体出现。这些形体均可视作汉字形体正常演化的产物。所以,我认为“隶变”是在大量古书经典的创作、研究、传抄中发生的,所谓俗体的推动仅是促成汉字形体演变的动因之一。追寻隶
14、变之踪,可以一窥中国书法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体味汉字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更加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选自孟鸿声追寻隶书演变之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9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隶变是指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笔性丰富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渐趋平直的隶书。B . 作者认为,“书同文”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其消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C . 作者以郭店楚墓竹简为例,说明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造就了不同书风,并且白成系统。D . 汉字隶变的主要原因是各诸侯国史官们的探索与自然演化,次要原因是汉字俗体的推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
15、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第一段一反学界关于汉字隶变源起的一般观点,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隶变的踪迹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B . 从论证方式看,第二段破立结合,先破后立,阐明在“书同文”的背景下,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的可能性。C . 第三、四段从现有文物、文献的考证研究和书法正俗两体在隶变中的作用两个角度,阐述了汉字在隶变中彰显的人文精神。D . 结论部分说明追寻汉字隶变之踪对于了解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体味汉字蕴含的人文精神、理解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简帛文字中亦包含了丰富多样的书法艺术元素,彰显了其
16、笔理墨妙,也蕴含着一种自觉的人文精神。B . 依据战国楚简书体、字体、笔法形态的多样性特征、书法艺术元素和人文笔性等,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C . 汉代简牍大多来自佣书和刀笔小吏之手,使用相对统一的俗体汉字来书写,因为缺少创作、研究而失去人文特质。D . 中国书法有一个逐步走向自觉的过程,如隶变,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而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4. (12分) (2017高二下襄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小矮人【波兰】姆罗热克从前有个挂牌“小小”的矮人剧团,一个很认真的常设团体,每周至少有四场演出,大胆涉猎了所有剧目。文化部因而把它提高到了样板矮人剧院的水平,并授予了
17、一个新的名称,这个扩大了的叫法是“中央小小”,对此谁也没有感到奇怪。这个剧院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在这里找到一份差事,成了每一个业余的或职业的矮人演员的幻想。不过,这家剧院的编制早已配备齐全,拥有精兵强将。有个矮人是该剧院最杰出的明星,他表演情人和英雄的角色,因为他最矮小。他大获成功,收入可观,评论界对他天才的演技赞不绝口。如果剧院得以存在,首先是由于他的功劳。有一次,他在化妆室里化装那是在勇敢的包莱斯瓦夫首场戏公演之前,他担任剧中的主角突然发现镜子里没有照出他的金皇冠,可皇冠明明是戴在他头上的呢!过了一会儿,他出台的时候,皇冠碰到了上方的门框,掉落到地板上,像个铁壶盖子一样在地上滚,还发出金属的
18、铿锵声。他拾起皇冠,走到前台。第一幕结束后他回到后台化妆室,本能地低下了头。“中央小小剧院”的房子是根据剧团的比例为它特建的。勇敢的包莱斯瓦夫一幕一幕往下演,而我们的演员在进出化妆室时都习惯性地低下了头。偶尔他瞥见了剧院老理发师的目光正停留在自己身上。理发师也是个矮人,但还不够矮小,由于太大,就不能登台演出,只能做些辅助工作;他怨天尤人,灵魂深处对一切事和每个人都充满了妒忌。他的目光是那样专注,那样阴沉。小矮人怀着不快心情走上舞台。过了一段时间这种不快心情仍然没有离开他;每天带着这种不自觉的感情睡去,又带着它醒来,虽然极力想摆脱它。他自我欺骗,佯装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快,下意识地去抵制心中早已
19、萌发的怀疑。时间并没有给他带来平静。恰恰相反,有一天,他从化妆室走出来的时候,不得不低下头,尽管头上没戴皇冠。在过道里他又跟理发师擦肩而过。这一天他决心正视现实。他在自己雅致的套间里,拉上窗帷,给自己量了身高。这一测量说明了一切。再也不存在什么幻想,他长高了。傍晚,他瘫倒在沙发上,喝着一杯格罗格酒。第二天他砍掉了鞋后跟。他希望长高只是一种过渡现象,或许过些时候又能缩回去。在一段时间里砍掉的鞋后跟确实帮了他的忙。终于有一回他走出化妆室,正好老理发师在场,便故意挺了挺胸脯,额头上却碰了个大青包。他从那人的眼中看到了讥讽。他为何长高了?他体内的生长激素为何过了这么多年突然从昏睡中苏醒?剧团已经发现了
20、吗?有几次他看到老理发师在幕后的一些角落里跟演员们窃窃私语,他一走过去,絮语声便戛然而止,换成了毫无意义的闲扯。他留心观察伙伴们的面部表情,但是从他们脸上什么也看不出来。走在街上越来越少碰见老太太对他说:“小家伙,你跟妈妈走丢了吗?”倒是第一次听见有人对他说:“请问,先生”他回到家里,倒在小床上一动不动地躺着,眼望着天花板。可是后来他不得不改变姿势,因为他的双脚伸出了小床外,麻木了。这张小床对于他已经太短了。终于,他对“中央小小剧院”的同事们也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他们都已看到,或者都已猜到是怎么回事,昔日热情洋溢的评论也沉寂了,对他的赞扬也愈来愈少见。到处遇见的都是同情的或嘲弄的眼神。或许这只
21、是他那亢奋的想象力在起作用?幸好领导没有改变对他的态度。在勇敢的包莱斯瓦夫演出中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当然不像演哈姆雷特那样成功,但毕竟也是很成功的。领导照常毫不犹豫地指定他扮演黑衣骑士中的主角,这个剧已经发了海报。排练过程中尽管他很痛苦,但并没有经历什么特殊困难就实现了首次公演。他坐在镜子前面,不看镜子就化好了装。舞台监督按了铃,他从座位上沉重地站起来,不意脑袋竟撞碎了天花板上的电灯。他转身朝门口走去。整个剧团的人在灯光明亮的过道上站成了半圆圈,理发师站在中央。理发师身边站的是剧团里另一位扮演情人的演员,同样很有才华,但迄今他只能演B角,就是因为高出了几个厘米。两人默默对视了片刻。他不得不同剧
22、院告别了。后来随着身高增长,他变换过几种职业,在青年剧院跑过龙套,当过跑腿的,在有轨电车线上扳过道岔。他已经是个中等身材的成年男子了。他经受过怎样的痛苦?他有什么感觉?他的姓氏早已从海报上消失了,早已被人忘到九霄云外。他在保险部门当了个职员。这样又过了许多年,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为了度过周末的自由时间,他走进了矮人剧院。他坐在观众席上高兴得适度,笑得也适度,并不曾表露出过分的兴趣。一边看表演一边剥着薄荷糖糖纸。散场后,他来到衣帽间,穿上了深蓝色的长大衣,扣上了扣子,满意地嘘了一口气,因为等着他的是一顿可口的晚餐。“不错,一群很好玩的小矮人。”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删减)(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
23、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多次写到理发师看着小矮人,这样写表现了小矮人的内心世界,以为别人别有用心;为下文写小矮人因为个高而不得不离开小矮人剧场作了铺垫。B . 小矮人中,个头的长高却是一种悲剧,因为当矮小变成一种在剧团里出人头地的资本的时候,失去矮小就是失去竞争的优势。C . 小矮人这个故事的情节看起来似乎不可能、不真实,而且滑稽可笑,但是在荒诞中却蕴含着朴实可信,因为生活中真有这样的小矮人。D . 小矮人是一篇荒诞派小说,表现扭曲了的荒唐画面、滑稽可笑的人和事,旨在批评波兰统治阶级对下层百姓的奴役。E . 姆罗热克是波兰当代文学中荒诞派的代表作家,本文文字
24、洗练,挖苦、嘲笑人们思想意识中的许多弱点和社会中的阴暗面。(2) 小说在刻画小矮人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3) 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小矮人走进小矮人剧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20高三下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
25、,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
26、,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加线部
27、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B .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C .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D .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佑”,是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
28、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B . “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C .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D . 薨,中国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古代称帝王的死为“崩”,称大夫的死为“卒”。宗泽地位高,故称他的死为“薨”。(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B . 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
29、、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暂时隐居到东阳山谷之中。C . 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D . 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太原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8高一上潮州期末
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临江仙苏庠猎猎风蒲初暑过,萧然庭户秋清。野航渡口带烟横。晚山千万叠,别鹤两三声。秋水芙蓉聊荡桨,一樽同破愁城。蓼花滩上白鸥明。暮云连极浦,急雨暗长汀。【注】苏庠:南宋初词人,少年时便能写诗作词,但不求取科举,隐逸以终。(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风吹蒲叶,冷落的庭户,迷蒙的渡口,重叠的晚山,描绘了一幅清明远的初秋傍晚图。B . 词的上片渲染了萧瑟凄清的秋意,主要是为下文抒情营造氛围。C . 火红的蓼花,白鸥镶嵌其中,鲜丽明亮,折射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D . 这首词从诗句看是写隐居时的闲适,但作者却在诗中流露出了一种莫名的愁。(2) 结合全词,简要说说下片“一樽同破愁城”一句中的“愁”的含义。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7高一上九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损伤赔偿与车辆维修进度跟踪合同
- 采购部门员工保密与对外交流信息控制合同
- 尿毒症患者的症状和护理
-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 胆管癌的超声表现与诊断
- 医院宣传课件音乐制作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课件
- 医院7S管理课件
- 农民手机应用培训
- 湖南省邵阳市海谊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及答案)
- 煤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建筑施工技术》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驻场运维合同协议书
- 2025年电动叉车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T/CGAS 026.1-2023瓶装液化石油气管理规范第1部分:安全管理
- 2025年数字化营销考试试卷及答案的建议
- 陕投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