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3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4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8分)1. (12分) (2016高二下临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

2、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以把握。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别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

3、。”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儒家孔子的“默而知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

4、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是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

5、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阁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体到抽象,崇尚观物取象,立象取意。B . 从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借助卦象具象地直观地反映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推断天地人物之间变化的思想方式。C . “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命题,同样表明了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中国思维特点。D . 道家认为,“玄览”、心斋”、“坐忘”都是为引发直觉思维,从而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2) 下列关

6、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阁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体到抽象,崇尚观物取象,立象取意。B . 从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借助卦象具象地直观地反映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推断天地人物之间变化的思想方式。C . “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命题,同样表明了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中国思维特点。D . 道家认为,“玄览”、心斋”、“坐忘”都是为引发直觉思维,从而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理性思维,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B . 老庄都主张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

7、涤荡心灵,深入静观,达到物我两忘的思维状态。C . 周易体现的中国思维,完成摒弃了语言形式,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D . 禅宗顿悟成佛的过程,是直心而行,关注内心的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人可替代的过程。(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理性思维,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B . 老庄都主张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涤荡心灵,深入静观,达到物我两忘的思维状态。C . 周易体现的中国思维,完成摒弃了语言形式,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D . 禅宗顿悟成佛的过程,是直心而行,关注内心的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

8、传,无人可替代的过程。(5) 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解读相近的一项是( )A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C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D .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6) 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解读相近的一项是( )A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C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D .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2. (18分) (201

9、6湛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琐忆九叶诗人唐祈先生唐祈先生生长于南昌,但他更喜欢说自己是苏州人,因为他家祖籍苏州,我们算是同乡。所以,我与他初次见面就显得挺热络。那时我们都远离江南故地,在大西北的兰州。唐先生从小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他的母亲是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非常喜欢写古体诗,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费,先后给他请了两个家庭教师,一个给他讲国语、英文和数学,一个给他教国学,讲孟子、诗经。他的姑外婆经常来找他妈妈聊天,她们聊的内容,多是古体诗的写法。有一次,她们聊得起劲,没有想到边上的唐先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他的诗歌之路就这样迈步了。后来,全家随父亲来到兰州,正值抗日救亡高潮,他也加入到了这

10、一大潮中,在写诗的同时,还从事了进步戏剧运动。这时,接触到了不少在兰州的诗人,也写了不少诗歌。1987年,我们学校的诗社请唐祈先生来做讲座。那时的唐祈先生已经67岁了,但身子骨看上去相当硬朗。唐祈先生很健谈,而且记忆力好。那天的讲座主要是介绍性地阐述九叶的诗学主张,特别谈到苏州人性格和苏州文化品格。他说,外面人总是认为,我们苏州文人多,文人比较文弱,这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对“勇敢”的片面理解。勇敢指的是文化气质的支撑和道义观念的表现。苏州历史上不乏仁人志士,有杀身成仁者,有为民请命者,有暴力起义者。2001年8月上旬,我去参加第五届国际青海湖诗歌节。期间,居然遇到唐祈先生的一位老学生,蒙古族诗

11、人阿海林。他是唐先生的嫡传弟子,我是庶出的。但是,在精神气度上,我觉得自己与唐先生颇有相似之处。唐祈先生是东西南北人。他生长于东南,到西北上大学,所以他经常说他是东西南北人或东南西北人。经常有人问我是什么地方人,我的回答和唐先生一样。我们俩共同的特征就在于这“南北通透”的个人性格与写作风格。唐祈的牧歌揭示了一位南方诗人对于西北草原生活的体验,体现出中国诗歌文化的南北融合。当然,在年轻时代,我是自己的选择,他是不得已的,东南故土已是日寇铁蹄下的焦土,他只能转向西北国统区。所不同的是,我只把西北作为一个炼钢炉,锻炼一下我的青春和意志;1991年甫一毕业,我就逃离了。而他1942年大学毕业后,留在了

12、西北,任兰州省立工专教师。中年之后,唐祈先生到西北也是自己的选择,而且比我更坚定。1979年,他做出了惊人的举动,毅然离开京城,远赴大西北扎根落户,乃至认西北为故乡。有一个疑问曾经萦绕在我心头:大西北真正吸引唐祈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唐祈先生曾经自答:“到西北高原找回我年轻时写诗的基地,找到曾哺育过我的诗的少数兄弟民族。”其实,他回到西北这一决定和举动并不仅仅是为故地重游,已经不再局限于个人意义;而是为“培养新一代少数兄弟民族青年诗人尽我微薄的力量”。他喜欢在“少数”和“民族”之间加上“兄弟”二字,他对少数民族的感情可见一斑。从1979年到1989年整整10年间,他确实为少数民族尤其是民族诗歌

13、尽了力不是“微薄”的,而是很大的力,培养出了不少小有成就的少数民族青年诗人。唐祈先生那时候身体好,干劲足。他自己也觉得老当益壮,说:“这批青年诗作者也给予了我一种西北高原的青春的力量,鼓舞我同他们一道在诗歌的大路上向前走去。”唐祈先生的诗歌创作起步于西北高原。唐祈对西北精神风貌的迷恋和向往,其实是一种文化自觉的选择。作为华夏文明中人,他自己敏锐地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需要刷新,但在汉语文化语境本身之中,他很难实现突破,除了向西方,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寻找刺激性的资源外,他也在向周边少数民族汲取精神养料。就文本资源而言,他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的民歌。我还记得,在他任主编的新版中国新诗杂志里,登

14、载了不少那类民歌,比如青海的“花儿”。有一段时间,我去旁听了一些关于西北少数民族历史的课程,在诗歌创作中也有意化用少数民族文化的资源。就是因为受到了唐祈先生的影响。运用西北少数民族刚健的精神资源和朴拙的文本资源,来更新或补充熟透了的汉语中心主义文明,唐祈先生是这个方面的老先锋,而且坚持得最久。(摘编自环球人物)【相关链接】唐祈的创作以独特的牧歌意绪揭示了一位南方诗人对于北方人民生活的体验,由此体现出中国诗歌文化的南北融合,这种融合在唐祈的作品中主要体现为以南方人的心态和眼光打量北方风情、建构了独特的抒情话语,在情绪内涵上则是沉思、迷惑与希望的交织。(百度百科)(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15、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唐祈先生祖籍苏州,生长于南昌,自称是苏州人,特别强调苏州文化的“勇猛”,是因为希望苏州人更多地发挥自己传统文化中勇毅的一面。B . 唐祈先生青年时期从东南到西北,是因为热爱向往西北草原,希望体验西北草原的生活,从而形成了“南北通透”的个人性格和写作风格。C . “到西北高原找回我年轻时写诗的基地,找到曾哺育过我的诗的少数兄弟民族。”这既写出了唐祈对西北高原的热爱,也表明他对西北兄弟民族怀有深厚的感情。D . 唐祈先生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的诗歌,不断地向周边少数民族汲取精神养料,是因为他认为在汉语文化语境中无法突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E . 唐祈先生诗歌创作起

16、步于西北高原,重视汲取西北少数民族歌谣的营养,把少数民族刚健的精神和东南的汉语文明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2) 唐祈先生成为优秀诗人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 “我”这个人物在材料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 为什么说唐祈先生是个“东西南北人”?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 (18分) (2017高三上肇东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天职许行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

17、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

18、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唯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这年,德国发动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没有,它用得其所。”“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

20、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1) 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首段中用“手术刀作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显得浑然天成。B . 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C . “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

21、的感召力。D . 小说结尾,海尔曼最终舍救死扶伤之小义,而取保家卫国之大义,这一情节设置使人物性格更完整,形象特征更突出,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E . 这篇小说以“天职为线索展开叙述,立意深刻,构思精巧,形象特征鲜明突出,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达到了这么好的艺术效果,实属难能可贵。(2) 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两重含义分别加以阐释。(3) 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4) 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这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6高二上宜昌期末

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

23、上书肃宗自讼:“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

24、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后

25、汉书孔僖传(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B . 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C . 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D . 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26、的一项是( )A .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表示学校的词语还有庠、序、国子监等。B . 孝武,是汉武帝刘彻的谥号。所谓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为给予褒扬而赐予的一种特殊称号。C .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它以语录体为主,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D . 筮,文中的意思是用蓍草占卦。卜筮可以指以占卦为业的人。(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僖和崔篆的孙子崔骃友善,同游太学,在读到吴王夫差那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被人上书告他们诽谤先帝,因而都被抓到狱吏那里接受审讯。B . 孔僖上书为自己和崔骃申诉,

27、理由是实际上没有事实捏造诬蔑才能称为诽谤,而孝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能算是诽谤。C . 元和二年春天,皇上巡视东方,回来路过鲁地。孔僖回答皇上的问题后,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D . 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但他不听好友的劝告,前往就任临晋令。在职三年,并且死在任上。(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三、 古代诗歌阅读 (共1题;共7分)5. (7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

28、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篠:xio,小竹,细竹。裛:y,通“浥”,沾湿。(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须“沧浪”?B . 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表现出诗人客居成都时的穷愁潦倒之态。C . 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

29、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D . 狂夫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一面是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2)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一联历来为人称妙,请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四、 名篇名句默写 (共1题;共6分)6. (6分) (2019高一下合肥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描写五壮士牺牲自己,开通了秦蜀两地交通的句子是“_,_”。 (2)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在静默无声之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_,_”。 (3) 荀子

30、.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相同。 五、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9分)7.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 . 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其实只要大家各行其是 , 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B . 小米手机凭借互联网销售模式取得了惊人的业绩,一时成为国产手机的众矢之的 , 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家也纷纷效仿这一模式。C . 在一商场里,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子在上扶梯时,跑到父母前面,在运行的扶梯上跳上跳下,一旁的父母却不以为然。D . 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

31、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8. (2分) (2018高一上红桥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语文教材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学习任务和训练语文能力的重要依据。B . 国家层面第一个网约车监管法规出台,给予了网约车合法、规范发展。C . 银黄注射液清热,解毒,主要成分有金银花、黄芪等提取物配置而成。D . 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周天子也丧失了权威性,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9. (2分) (2017成都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本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美芹之献。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