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学大讲堂心得450 金改平“国学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钟英小学李欣 金改平老师到钟英小学讲座的那一天,正好轮到我值班,要在教室照看未被家长接走的学生,等值完班到了讲座现场时,整个讲座只剩下了最后的部分,我只听到了讲座的最后15分钟的内容,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不过虽然我只听到了最后的15分钟,但是还是被金老师的博学多才和温文儒雅所打动,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大气恢弘深深震撼,心中有很多感想。 金老师在讲座中介绍了诸葛亮给自己八岁儿子的诫子书中的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是,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应该怀着平和、朴素的心
2、态去做,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让世俗的“名”和“利”左右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在生活中,我们要追求安静、朴素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抛开对物质的过分追求,随时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的生活,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想明白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的志向到底是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论语里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确,在每天躺在床上入睡前,我是应该想想、应该问问自己:“今天的教学中,我有没有尽心尽力让学生学明白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有没有按照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来做了?在和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是否做到了耐心细致了?”另外,虽然现在我已经走出大学校园,成为了 一名
3、老师,但是我任然需要学习,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的规律,虽然没有老师在向我传授知识,但是我还是应该自主学习,追求“终身学习”,所以, _应该自省: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自己今天看了什么书?有没有把书上的内容全部搞懂了?或者,今天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找教学前辈请教?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具备自省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这会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进步,同时,在为人处事方面做到“三省吾身”会让我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金老师在讲座中还讲到了, 我们要培养自己宽广的胸怀,不能在小事上斤斤计较,要学会体谅和容忍别人,
4、要学会宽容别人的错误。作为老师,我们更是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在对待学生的错误上面,我们既要严格,但同时又要认识到,学生毕竟还小,犯错是难免的,作为老师,我们需要认真、耐心地指导学生,而不是学生一犯错了就发脾气,最后发脾气多了不但伤了自己的身体,并且对学生的成长不不利。这让我想起来一件事:刚到钟英小学工作的时候,我经验不足,同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耐心不够,有一天早上在进行专注力训练的时候,有一个学生一直不认真,动来动去的,我多次提醒了他,他都没认真训练,这个时候我急了,走到学生面前就往他的小手上打了一巴掌,学生马上乖了起来,我当时觉得我这个方法很好,但下午的时候马校长找我谈话,说董事长也看见了这个情
5、景,对我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太赞同,后来我仔细想想,我当时的确太暴躁了,这样的教育方式 当时是有效了,但是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担甚至是阴影,不能仗着自己在地位、身高、年龄方面的优势来这样教育学生。接着,我又想到了学生时代的自己,以前自己也不希望任何老师这样对我,我也希望我犯错的时候老师耐心开导我,而不是打我几下。以后在教学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随时想着自己犯的这个错误,学生犯错或者没有学懂的时候,我不急躁,而是宽容他们、理解他们,并耐心开导他们,再也没有体罚过学生。这个时候,我真正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就是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理解学生。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脾气
6、变好了,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暴躁了,而随着这样的变化,我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找到了快乐。 我想,钟惠教育集团之所以把国学作为集团四大战略之一,除了让师生记住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让师生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传统美德外,更重要的是让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快乐,从而享受幸福的生活和人生。 学习国学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我想,这种学习应该成为我以后生活中一种自觉的行为,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 观有感 11月16日,我们学校在校领导的组织下,全校教师观看了由刘佳老师担任主讲人的的讲座,刘佳老师的声音甜美洪亮,讲解细致认真,很有 “范儿”的味道。从她的讲解中,我了解到了一代史学
7、巨擘司马迁传奇而曲折的一生更让我明白一部伟大的著作背后需要作者付出多大的心血和努力。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执掌天时星历,记录、搜集保存典籍文献的史官。史官无权无势,无名无利,可以说是一个清水衙门。他因罪得罪了汉武帝,遭受了最为人所不耻的宫刑,包羞忍耻的活了下来。他的遭遇在古代封建社会来说并不是最惨的,但是他的史记,却成为我国蔚为大观的史料中最为出色的一部。正是这部史记影响了并且继续影响着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史记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也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司马迁所生活的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因其对后世影响深远,被鲁迅誉为“史
8、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刘佳老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讲解了司马迁与汉武帝、史记之间的不解之缘。 第一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因为他从小在父亲司马谈的熏陶下饱读诗书,长大后在父亲的鼓励下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年的全国漫游,才让他有一种文学的素养,文人的性情。 第二是“子承父业,临终授命”。 面对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司马迁“俯首流涕”的接受了父亲的遗命,父亲去世后的第三年,司马迁正式做了太史令,得以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从公元前140年开始,司马迁即利用公务之余提笔撰写史记。 第三是“李陵之祸,忍辱负重”。因为说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得罪了当政者(李陵之祸),在死亡和宫刑之间,
9、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世人觉得是奇耻大辱的宫刑,为什么呢?司马迁想到了古代的周文王、孔子、屈原、孙膑、吕不韦、韩非子等这样一些圣贤,他们都是在逆境当中坚韧不拔,最后都完成了轰动天下的文化巨著。于是他也决定偷生完成父亲生前的遗愿。 第四是“直言不讳,刚正不阿”。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同时他坚持“实录”精神,就必须面对现实、记录现 实。为什么司马迁能有如此非凡的识见和成就?道理很简单,只是贯彻了史家应该具有的实录精神。 司马迁的伟大,不仅仅就是因为他的一部著作那么简单,更加让人佩服的是他在逆境中的那种坚忍不拔的顽强的生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参悟一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要将这种精神灌输到我们的思想中激励我们,更应该将他的精神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也学会如何面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国学大讲堂主持稿 开场白: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弟子规更是以朗朗山口的形式,告诉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天王利红副校长将从几个故事做引子,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弟子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