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语文卷B卷_第1页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语文卷B卷_第2页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语文卷B卷_第3页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语文卷B卷_第4页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语文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语文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鱼凫(f)石栈(zhn)边塞(si)长吁短叹(x)B . 猿猱(no)扪参(shn)喧豗(hu)嗟来之食(ji)C . 巉岩(chn)吮吸(yn)砯崖(png)峥嵘岁月(zhng)D . 凋零(dio)湍急(tun)崔嵬(wi)多难兴邦(nn)2. (2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祈祷原动力 突如其来 新婚燕尔 树倒猢狲散B . 希冀 螺旋桨 藕断丝连 雍容大度 时事造英雄C . 告磬 电磁波 浅尝辄止 故步自封一言

2、以蔽之D . 狼藉 咏叹调 一愁莫展摇旗呐喊 针尖对麦芒3. (2分) 对下列加线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 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王无罪岁(罪过)B .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勿夺其时(耽误)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C .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追亡逐北(败北)金城千里(比喻坚固)D . 非抗于九国之师(匹敌 )度长絜大(衡量)君子不齿(并列)4. (2分) 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此石“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得换人形”,“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

3、段缠绵不尽之意”,意欲下凡,指的是贾宝玉。B . 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刚弃舟登岸,作者就写了她的心理活动:“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些描写反映了林黛玉那种寄人篱下的心态。C . 林黛玉进贾府从四个方面正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黛玉的“纳罕”,则从侧面表现王熙凤的与众不同。王熙凤的出场显示了她的张扬的性格以及在老祖宗面前受宠的程度、在贾府中的地位。D .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是黛玉初见宝玉的心理活动。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

4、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5.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B . 然而,它一直保留了下来,不意竟在伶仃孤苦之中一跃而成了波兰人民所能享有的最珍贵的古迹之一。C . 在未来的征程中,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喙 ,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D . 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 , 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6.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针对古代的成功经

5、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原则,牢记历史经验、教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B . 督查组发现,廊坊市有些部门未按要求把应急部署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环保局,得到的信息仅为日常的工作情况,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关联不大。C .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宪法精神,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10月27日已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D . 铁路货物快运业务的费用将比公路运输费用更低,同时取消对货物的品类、重量、体积、件数和批量的所有限制,各种零散货物都可以按实际重量或体积受理。7. (2分) (2015高二上沈阳期中)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6、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我国的文化“走出去”,要更多地展示我国的现实情况,展示我国各族人民的当代精神风貌。因此,我国文化“走出去”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当代的中国,一个发展中的国家。A . 中国当代社会总遭到外国人的误解,但中国结、武术等中国传统符号却走出去了。B .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是中国结、武术等中国传统符号,但中国当代社会却总遭到外国人的误解。C . 外国人对中国当代社会存在误解,记住的却是中国结、武术等中国传统符号。D . 外国人更多记住的是中国结、武术等中国传统符号,对中国当代社会却存在误解。二、 现代文阅读 (

7、共2题;共18分)8. (6分) (2018高一下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经历的纪录片本周播放了最后一部分,那些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最终在各个科目中得到很好的成绩。不过,这期间引发的各种争议值得人们再度思考。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尴尬,实际上是在两个文明和两套社会体系坐标下,不同教育理念、思想、模式等发生碰撞后产生的结果。英式教育,大体可称之为“快乐教育”,其推崇的观念在于: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笔者曾到英国的一些中

8、小学采访,还参加过家长会,发现学生们笑意盈盈的时候居多,少见眉头紧锁、满脸严肃。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非常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最常说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校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施教,因而基础教育水平极高。学生们吸收了丰富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应试技能,这都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甚至要低于中国一两个年级。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看来,快乐也是有代价的。不能否认的是,貌似以“玩乐”为主的英式教育,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这也对学生

9、进入高等教育后进行学习、科研潜力的爆发进行了铺垫。笔者发现,英国中小学更注重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认为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很有需求。支撑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相反,艺术、文学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唤醒他们心中的审美等,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等方面,能够后来居上。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英国教育就是“放养”模式。他们认为若在“圈养”的框架下,学生们中规中矩,束手束脚,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不过,“放养”也是有规矩的。英国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不低

10、: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不一而足。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实践,实现了与社会的对接。当然,正像“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英教育发端于各自国土,符合本国国情社情。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有差异,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如果英国一味照搬中国的教育模式,即便如这次取得了好成绩,但“水土不服”就会引发纪录片中校长那样的抵触情绪;如果把英国教育模式移植到中国,显然也根本行不通。看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才是应取态度。乐于学习而不“夜郎自大”,不盲目妄议、指摘和贬损对方,才是教育的应有之道。(摘自2015年08月21日人

11、民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显示,英国的一些学生在接受了“中式教育”后,各个科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B . 由于中英两国教育的理念、思想、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尴尬。C . 英式教育虽然以玩乐为主,但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D . 英国教育者认为将学生置于“圈养”的框架下,会令他们束手束脚,进而难以独自应对未来的挑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英式教育是“快乐教育”,英国的一些中小学学生少有眉头紧锁、神经紧张的,总是笑意盈盈的。B

12、. 中国的教育,很是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教育水平很高,中国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应试技能的把握上要优于英国学生。C . 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是成正比的,英式教育较为注重对孩童天生好奇心的唤醒。D . 英式教育绝不是完全式“放养”,它在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活动方面有着相当高的要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叙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施教原则,说明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B . 作者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

13、运算活动,所以中小学应大力加强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用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C . 中英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是有差异的,但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只存在适合和适应的问题。D . 中英教育应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但直接移植别国教育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9. (12分) (2017龙泉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草婴:一生只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赵兰英草婴本姓盛,名峻峰。草婴是他1942年发表第一部文学译作老人的笔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婴喜欢白居易的这首诗,这个笔名伴随他一生。草婴就像一颗生命力顽

14、强的草,一生数次遭遇厄运,但他一次次闯过来了。支撑他穿闯过难关的是什么?是他品格中造就的坚韧和执着,是他内心充盈的从容和淡定。14岁那年,草婴考上上海的雷士德工学院附中。这是英国人办的一所学校,主修英语。可是草婴不满足,还想再学一门外语。那个年代的中国,苏联是进步、光明的象征。草婴看到一些关于苏联的通讯报道和文学作品,非常兴奋,由此产生强烈愿望:学好俄语,把它们翻译过来,让更多的人对这个新兴的国家有更多的了解。在一次社会活动中,草婴认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姜椿芳。姜椿芳是一个俄文通,知道草婴在学俄文,便热情地给予辅导。1941年8月,上海地下党和苏联塔斯社主办的时代周刊出版,主要登载有关苏德战争的电

15、讯、特写、通讯、述评及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姜椿芳是这份刊物的实际负责人。那时,上海没有几个人懂俄文,姜椿芳就让草婴为时代翻译一些稿子。草婴显得不自信,姜椿芳鼓励他:“翻翻就会了,你翻好后,我来校阅。”由此,在姜椿芳这位大翻译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的指引下,草婴走上翻译之路。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文学中,草婴最喜欢、翻译最多的是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的作品。他说:“我为什么特别看重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呢?因为我感到,从他们的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人道主义的思想、人性的光辉是最强烈的。我感受到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特别需要培养和唤醒人性的光辉。”然而,“文革”一开始,对肖洛霍夫的批判,各级报纸铺天盖

16、地,说他是苏修文艺的鼻祖、人民的死敌等等。被批判为吹鼓手的草婴,丝毫不惊慌:你批你的,我信我的。有朋友劝他,把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的原著和一些外文书籍统统销毁,或者送到废品回收站去,争取主动。他却这样回答人家:“他们要来销毁,我没办法。但是,我自己绝不会销毁的。”免不了,他被批斗、被隔离。草婴内心非常坚韧,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什么事,到了他这里,谁是、谁非,谁对、谁错,谁高、谁低,谁轻、谁重,谁先、谁后,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白。翻译家傅雷,被扣上“右派”帽子,有关部门让草婴写材料揭发,他一个字没写。草婴后来说:“我当时就这样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坏人呢?他们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一个人,

17、尤其是知识分子,要有良心。我不能昧良心,人家是好人,一定硬说他们是坏人。”在草婴的人生信条上,有这样几个字:心、脑、眼、骨。具体说,心,就是良心。没有良心,什么卑鄙无耻的事都做得出。脑,就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眼,就是要观察,明辨是非。骨,就是脊梁,任何时候要挺得直。1975年,又一场灾难降临。瘦得体重只有90来斤的草婴,被叫去扛水泥包,一包水泥100来斤。扛了一包又一包,一次,他人还没站稳,车上的人就把水泥包压在他的肩上。他只听到腰背部“喀嚓”一声,人就昏倒在地。第十二节胸椎压缩性骨折!他是“牛鬼蛇神”,没有资格住院,只得回家。躺在木板床上,一动就痛入骨髓。结果,在木板床上吃喝拉撒一

18、年之久,被折断了的胸椎骨,才愈合起来。这种非人的生活,有几人能挺过来?支撑他的,就是内心那份坚韧、那份淡定。他认为,人这一生注定有许多磨难,重要的是要有韧性,挺过去。躺在木板床上,他每天给自己“打气”:坚持、坚持,一定要渡过难关!因为不拿工资,没有级别,这位大翻译家看病也成问题。很多人知道,巴金是中国作家中唯一不拿工资的专职作家。其实,在翻译界,还有草婴、罗稷南、傅雷、满涛、萝海,不拿工资,不定级别,不进国家编制,靠翻译稿费生活。因此,在很长时间,草婴不享受任何医疗待遇,生病后只能在街道小医院诊治。其实,草婴也有机会成为国家编制人员,并且当官。但是,他放弃了。那是1977年,文学春天来临之际,

19、上海筹办上海译文出版社。那天,市委宣传部领导来到草婴家里,请他出任总编辑。他也有机会,从事外交工作。但是,他放弃了,对于国家编制和当官,他看得很淡,他选择的路子不会改变。草婴说:“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并不很长,所谓人生苦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能集中你所有精力,在你的一生中做好一件有意义的工作,那就算不错了。”就是这份淡定、从容,使他内心安静,不目迷五色心分四处,更不会怀疑和后悔自己的选择与执着、坚定。放着总编辑位子不坐,草婴有“私心”:集中时间和精力,系统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他说:“我认为是正确的,就把全部精力、时间都放到这上面去,其他事情一律都推掉。从18岁开始,我首先考虑的就是有限的精力、时间

20、,怎么能够用到对社会、对人民最有益的工作上面。因此,我对时间的吝啬,也可以说节约,像犹太人节约金钱一样。”整整20年,他埋首于托尔斯泰所描绘的世界里。他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早饭后,进入书房,开始工作。亲朋好友来访,他也是坐一会儿,就说:“对不起,我要上班了。”不待人家反应,就自顾自地走进书房。他的长女不幸患上癌症,卧室与草婴的书房仅一步之遥。一边是女儿痛苦的呻吟声,一边是父亲笔头的沙沙声。草婴没有停笔!老年丧女,草婴该忍受多大的煎熬?他挺住了。他想,不能因为女儿,影响工作。否则,就是“双重损失”!正在进行中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翻译,是他生命中的另一个孩子!草婴严谨的翻译态度在翻译界有口皆碑。一般

21、翻译一本书,他先把原作看过几遍甚至十几遍,弄懂弄清所有人物关系,所有情节起源,甚至做卡片。比如,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就有559个。草婴给每个人做一张卡片,姓名、身份、性格特点,与其他人的关系等,一一写在上面。同时,他还要熟读有关俄罗斯历史、哲学、宗教、政治、军事、风俗等方面的书籍。直到把整部原作理解透了,烂熟于心了,他才动笔翻译。即便如此,对一个词、一句话的推敲,他还要反复多遍,直到满意为止。也许人们不相信,一年365天,草婴没有一天不翻译。12卷本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他花了20年的时间!他每天的翻译速度是:1000字!他的每个字,是用心血“呕”出来的。草婴认为,一个文学翻译家是原著作者和译文读

22、者之间的桥梁,他必须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对他们负责。他说:“我做了一辈子的翻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我平生只追求一点,那就是: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因为自己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所以盛峻峰便以“草婴”作为自己一生的笔名,而草婴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确实与草相似。B . 草婴走上翻译之路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他不满足自己已学的的知识,二是当时苏联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印象,三是姜椿芳的鼓励和指引。C . 草婴宁可被批斗、被隔离,也不听朋友劝告,把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的作品等外文书销毁或送废品回收站,说明他不懂权

23、宜之计,也表现他执拗的性格。D . 草婴把自己的翻译工作看得比女儿的健康和生命都重要,听着隔壁女儿痛苦的呻吟,他竟然能安心翻译,似乎有点不近人情,让人难以理解。(2) 草婴的翻译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 草婴的“坚韧和执著”与“从容和淡定”是什么关系?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材料说明。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0. (11分) (2015高一上南岳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

24、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

25、:“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果代李信

26、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注】荆:即指楚。(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是:这样B . 大怒,自驰如频阳如:像、似C .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道歉D . 虏荆王

27、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竟:竟然(2)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B .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C .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D .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

28、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B . 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C . 王翦把六十万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D . 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11. (6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离骚中楚王的荒唐行径以及“_,_”这种同僚挑拨离间、排挤打击的做法,使得屈原虽有美好品德却遭罢黜。 (2) 劝学中用“_,_”两处设喻,推论出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一结论。 (3) 出师表中,诸葛亮明确君臣职责,向刘禅提出应自行谋划,“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