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B卷(考试)_第1页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B卷(考试)_第2页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B卷(考试)_第3页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B卷(考试)_第4页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B卷(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纵观当下国内众多谍战题材作品,信仰被抽象成一个特征,信仰什么、为什么信仰都不再重要,浓墨重彩渲染的是由执著信仰而产生的力量。B . 形形色色的“赠品经济”让商家绞尽了脑汁:虽说同是变相让利,可戏法人人会变 , 各有巧妙不同 , 只有棋高一着,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C . 民众对司法的一些负面情绪,固然跟司法腐败有莫大关系,但确实也有部分无良媒体,从非专业角度对案件进行了情绪化炒作,导致负面消息甚嚣尘上。D . 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

2、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进山两个小时之后,山路因为越来越崎岖,长期在城里的我们普遍感觉比较累,不得不边走边歇,走走停停。B . 择优录取、竞争上岗的选人用人制度,对那些在工作中不思进取、混日子过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C . 习近平总书记自从提出“中国梦”设想后,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现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成了每个中国人的梦。D . 近日突来的暴雨,让整个雁荡山景区为雨雾笼罩,并引发山洪,虽然目前暂未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但

3、仍有约 140 名游客被困在山上。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3. (6分) (2017高三上武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理趣”这个说法是宋人首先提出来的。“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和宋诗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宋诗由于受理学泛滥和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与唐诗以抒情为主的特点不同,比较侧重于说理。明代李梦阳就说过“宋人主理”的话。然而,过分强调说理,有可能使诗歌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甚至于损害和忽略了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而以一般理论文章的思维去写诗,其结果就会像宋代道学家以及受他们影响的某些诗歌一样,成为“理学语录讲义之押韵者”。

4、那么,怎样才能使诗歌虽以说理为主,而又不违背艺术本身的特殊规律呢?这就要使诗歌中的理和趣相统一,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所谓“趣”,是针对诗歌的艺术特征而说的,要求诗歌能够感发读者的审美趣味。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其实并非否定“理”,而是强调仅仅有“理”不能算诗,诗还必须有“趣”。宋代多数诗人,包括一些道学家写的诗,也是注意到了诗歌中的“理”是应当有“趣”的。比如北宋的程颢曾赞扬石曼卿的两句诗“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是“形容的浩然之气”的状况的。诗歌的“理趣”虽然主要表现在以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某个生活真理,但是也并不仅仅在此。有“理趣”的诗歌也不完

5、全排斥“以理语入诗”。诗歌并不是绝对地不能写“理语”,问题要看这种“理语”在全诗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它是和全诗的艺术形象和谐统一,而且也是它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这种“理语”不仅可以“入诗”,往往还是十分必要、不可缺少的。注重“理趣”虽是宋诗的重要特点,但它的渊源却是很早的。袁枚随园诗话说:“或云:诗无理语。予谓不然。大雅:于缉熙敬止;不闻亦式,不谏亦入:何尝非理语?何等古妙?”玄言诗坠入“理障”,历来是大家所否定的,但像陶渊明、谢灵运这样有成就的诗人,也常在诗中表现“玄旨”,却并不影响他们诗作的艺术水平。唐代由于佛教的兴盛,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广泛流行,使不少诗人常在自己的诗作中表现禅

6、理。以禅理入诗特别讲究体现禅趣,而切忌堆砌禅语。沈德潜曾说:“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王右丞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柳仪曹诗: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皆能悟入上乘。”他所举的诗例,都体现了一种禅宗的空寂之旨,但又都是寓于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中的。既有禅宗哲理,又有诱人的美的形象,是两者的融合统一。它和有些纯以禅语写的诗就根本不同了。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提倡儒学的思潮逐渐有所发展。杜甫在他的诗中就常以儒家义理入诗,到中唐随着韩愈等提倡“文以载道”,更有所发展。所有这一切,显然对宋诗中“理趣”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宋诗中的“理趣”正是对我国古代诗歌中“理趣”传统

7、的继承和发扬。(摘编自张少康谈谈诗歌的“理趣”)(1) 下列表述的内容,不能体现对“理趣”的认识的一项是( ) A . “理趣”这个说法是宋人首先提出来的,和宋诗的特点有密切关系,从词语的意义上看,“理趣”是要说理而有趣的意思。B . 诗歌如果过分强调说理,有可能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这与诗歌形象思维的特征不符,所以诗歌还得有趣。C . 在诗歌创作中,只有使理和趣相统一,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才能使诗歌虽以说理为主,却又不违背艺术本身的特殊规律。D . 诗歌创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用写一般理论文章的抽象思维方法去创作,否则就会(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8、. 宋诗注重“理趣”,其渊源却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大雅,“于缉熙敬止”,“不闻亦式,不谏亦入”等句子就是具有理语特点的诗句。B . 诗歌的“理趣”既可以通过用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某个生活真理,也可以“以理语入诗”,使理语成为诗中必要的组成部分。C . 沧浪诗话诗辨中“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句话否定了“理”,而作者认为“理”是不能否定的,只是仅仅有“理”不能算诗,诗还必须有“趣”。D . 唐代诗人常在自己的诗作中表现禅理,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将禅(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诗以抒情为主,宋诗则比较侧重于说理,宋诗这一特点的形成与

9、唐代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以及宋代理学泛滥有关。B . 在诗歌能不能写“理语”上,作者认为,诗歌不是绝对不能写“理语”,而是要看“理语”能不能和“理趣”和谐地统一起来。C . 由于认识到诗歌要感发读者的审美趣味,所以宋代的多数诗人,包括一些道学家,既注重了诗歌中的“理”,也注重了“趣”。D .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理趣”这一问题,认为唐代文学对宋诗中的“理趣”4. (10分) (2017高一上九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女校长的刚烈王开林民国史上,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1907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

10、嗣后转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1911年,杨荫榆毕业回国。1913年,她担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1914年,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1918年,教育部首次甄选教师赴欧美留学,她在获派之列,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1922年,杨荫榆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喝过洋墨水的女学究,受到章士钊的赏识。两年后,她荣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也许是不幸的婚姻遭遇破坏了杨荫榆的心境,这位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的女学究性格刻板,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总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再加上他一次离婚、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当时,一般男女都对她敬而远之。身为大学校长,

11、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反对女生分心于功课之外,这并无大错。但她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办学手法欠缺灵活,独开招怨之门。她撰文宣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一时间这句话被女生当成笑谈,暗地里讥讽她为国民之母之婆。1925年8月1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为了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先是以校评议会的名义开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几位干事(其中有刘和珍、许广平),然后招来军警,截断电话线,殴打女生,关闭伙房,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4个班级。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命令停办女师大,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菜、钱玄同

12、、沈兼士、周作人等)。杨氏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平心而论,在安稳的时期,杨荫榆何尝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可是他身处乱世,劲敌太多,政治上歧道纷出,尤其令她无所适从。她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用心是好的,处理方法却是糟的,引警入校,使对抗骤然升级,尤为不妥。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她羞愤出京,回苏州赋闲。1927年,杨荫榆重出江湖,再作冯妇,赴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外语。由于她声名狼藉,苏州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并

13、不待见她,更谈不上应有的尊重。当时苏州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是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指斥杨荫榆为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反革命分子,弄得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整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探沸汤、如坐针毡。1935年,杨荫榆辞去教职,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不久,她自掏腰包,利用私宅,在苏州盘门小新桥巷11号创办女子补习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社,自任社长,招收女生。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奸淫掳掠,恶行累累。当时,杨荫榆居住的盘门,四邻的小户人家饱受日军蹂躏,她开办的二乐女子学术社是女学生集中的地方,自然也无法幸免。杨荫榆忍无可忍,跑去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

14、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曲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日本军官见杨荫榆气度不凡,日语讲得十分流利,估计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数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还了他们从杨荫榆四邻抢走的财物。如此一来,街坊上那些被日本兽兵视为花姑娘的妇女都将二乐女子学术社视为首选的安全庇护所,杨荫榆出于正义感和邻里之谊,对她们来者不拒,悉数收留,为此她拿出积蓄,扩建房舍。这种情形显然不是敌酋所乐见的,于是他们想出毒招,征用杨荫榆的住宅。杨荫榆怎肯搬家,于是双方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1938年元旦,两个日本兵来到杨荫榆家中,用一番鬼话哄她出门。在吴门桥上,一名兽兵突然朝她后背开枪,另一名兽兵则猛然将她踹入冰冷的河水里。他们发现杨荫榆落水

15、后还在继续扑腾,又连发数枪,直到河水泛红,这才扬长而去。一个为杨荫榆造房子的木工将她从河里打捞上岸,装殓遗体时,棺木太薄,不敷所用,只好在棺外仓促加钉一层厚厚的木板,既没刨光,也没上漆。杨绛认为: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抗战期间,在前线杀敌与在危城斥敌,同是英勇壮烈的举动,何况杨荫榆一介妇人毫无惧色,为了争取自己正当的居住权而据理力争,正气凛然地痛斥气焰万丈的日本兽兵,丝毫也不逊色于任何一名热血男儿。她晚节无亏,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值得敬佩。当代作家陈群写过一篇文章杨荫榆之死,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抗日,有各种方式,有拿枪的,有徒手的,有杀敌的,有斥敌的,杨荫榆的行为,不愧是抗日

16、英雄的行为。听闻此言,在九泉之下受屈多年的杨荫榆应该可以略感欣慰了。(选自读者2013年第2期,有删改)(1)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杨荫榆出生于书香门第,且勤于学问,先后留学日本和欧美,获硕士学位回国后首次担任国内教育管理职务。B . 不幸的婚姻造成杨荫榆做事刻板,遇事较真,毫不通融的性格。C . 如果杨荫榆处于现在的和平时代,一定能够做一位合格的大学校长。D . 杨荫榆羞愤出京,回苏州赋闲,后又重出江湖,却处境狼狈,被迫辞职后又自掏腰包招收女生,足以见得其对教育的热情。(2)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杨荫榆曾经撰文称窃念好

17、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这在一时被当成笑谈,这体现了她专制魔君的一面。B . 不幸的婚姻对杨荫榆的影响很大,她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再加上她有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一般男女都不愿意和她打交道。C . 在女师大,杨荫榆的做法激怒了北京学界包括鲁迅在内的知名人士,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教育部虽然力保杨荫榆,但还是没有使她保住校长一职。D . 杨荫榆在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时,学生不尊重她,再加上苏州日报多次抨击她,最终,她被迫辞去教职。E . 本文撷取杨荫榆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投身教育事业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3) 作为民国史上首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曾经身败名裂,有哪

18、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5. (12分) (2018高三下海安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昔韩退之作诤臣论以讥阳城不能极谏卒以谏显人皆谓城之不谏盖有待而然退之不识其意而妄讥修独以谓不然。当退之作论时,城为谏议大夫已五年,后又二年始庭论陆贽,及沮裴延龄作相欲裂其麻,才两事尔。当德宗时,可谓多事矣:授受失宜,叛将强臣罗列天下,又多猜忌,进任小人。于此之时,岂无一事可言,而须七年耶?当时之事,岂无急于沮延龄、论陆贽两事也?谓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幸而城为谏官七年,适遇延龄、陆贽事,一谏而罢,以塞其责。(节选自欧阳修上范司谏书)(1) 用斜线“/”给上面文

19、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昔韩退之作诤臣论以讥阳城不能极谏卒以谏显人皆谓城之不谏盖有待而然退之不识其意而妄讥修独以为不然。(2) “韩退之”与唐代的另一位文学家_,是唐代_运动的倡导者。 (3) 作者与韩退之对“阳城”的评价是否相同,理由是什么? 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6. (6分) (2016高二上大庆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王勃滕王阁序中以山水色彩的浓淡对比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现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的句子是“_,_。”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

20、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6高二上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净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原:原野。(1) 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2)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六、 语言表达 (共3题;共12分)8. (2分) 下列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21、是( )中国艺术的极境如空谷幽兰,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似有若无,也无人注意。在这个阒寂的世界中,它自在开放,。 , 。 , 其最大的妙处在于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正相反,中国美学认为,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丽海涵,小而永恒并不因其小而微不足道,并不因其不显眼而失去魅力小小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似淡若浓,沁人心脾更不因为它处于无人问津的山谷而顿失意韵A . B . C . D . 9. (5分) 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宁静,_,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之后,他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如他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_,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_。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于此_,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杜甫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_,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10. (5分) (2017高一上南沙期中) 概括下面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许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心理学家们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