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沈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沈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沈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4页
沈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沈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1. (9分) (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微电影”大有可为娄雪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

2、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

3、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

4、暖人心。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1) 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都可以观看。B . 近两年微电影发展迅猛,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C . 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

5、达。D . 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但它的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B . 微电影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一般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C . 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D . 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3) 结合全文,分析“微电影”大有可为的理由有哪些。 2. (18分) (2016双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

6、题蒋天枢:师道的重量在近十年来围绕陈寅恪的推崇与传奇当中,他的受业弟子蒋天枢向人们透出一个清矍高瘦、若隐若现的身影。陈寅恪晚年,在病榻上将编定的著作整理出版全权授与蒋天枢,这被后辈学人视为他一生学问事业的“性命之托”。受托之人蒋天枢,作为陈寅恪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1949年后,十余年间两人只见过两次面。这十余年间,陈寅恪目睹和经历了太多昔日亲密无间的师友亲朋一夜之间反目为仇的事情,但他信赖晚年只有两面之缘的蒋天枢。蒋天枢值得这种信赖。1958年,他在其履历表“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中写道:“陈寅恪,69岁,师生关系,无党派。生平最敬重之师长,常通信问业。此外,无重大社会关系,朋友很少,多久

7、不通信。”当年,批判资产阶级史学权威的政治运动正如火如荼,蒋天枢在这种只会带来麻烦而不会有任何好处的“社会关系”中,丝毫不掩饰对陈寅恪的敬重之情,足见其为人之笃忠执着。他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份重托。晚年,他放弃了自己学术成果的整理,全力校订编辑陈寅恪遗稿,终于在1981年出版了300余万言的陈寅恪文集,基本保持了陈寅恪生前所编定的著作原貌,作为附录还出版了他编撰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这大概是“陈寅恪”这个名字在大陆重新浮现之始。当时出版社给他3000元整理费,他一分钱也没有收,全部退还。因为“学生给老师整理遗稿,怎么可以拿钱呢”。后来,陈寅恪突然“走红”,很多人出来自称是陈先生的弟子,蒋天枢却从来

8、没有说过一句话,从来没有借陈寅恪以自重。在陈寅恪托付毕生著作的那几日见面中,一天,蒋天枢如约上门,恰好陈夫人不在,没有人招呼他,已目盲的陈寅恪也不在意,径直开始谈话,结果蒋天枢就一直毕恭毕敬地站在老师床边听着,几个钟头始终没有坐下。那年,他已年过花甲。接触过蒋天枢的复旦教师说,“程门立雪”这类传统,在蒋先生心中原是稀松平常之事,一个学生总得有他应该躬行的本分。有人评说,蒋天枢对老师的尊重,出于一种对文化的负载感,而这种负载感正是传自其师门。陈寅恪在论韩愈文中就曾说过:“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编撰陈寅恪“事辑”,蒋天枢自己在致友人的信中表示,他的中心意旨是想写出陈先生是“中国历史文化所托命之人

9、”。蒋天枢出身清华国学研究院,与陈寅恪有师生之谊,并且对自己入学前就已自沉的王国维也严执弟子礼。同行或学生“王国维长王国维短”,即便语气中充满敬意,也会引起他的侧目。在他看来,说“王国维先生”已经大不敬了,何况直呼其名;至于他自己,当然恪守旧例,开口闭口“静安先生”。同系的名教授朱东润是个性情中人,一次开会,说到得意处随意评了几句“陈寅恪什么什么”,其实未见得有什么不敬之意。还没等在座诸人反应过来,蒋天枢从人群中拔身而起,指着他哼哼了几句,便拂袖而去,只留下朱先生哭 笑不得地摊摊手,连声“啧啧”,十足的难堪。如今复旦中文系的名教授章培恒是蒋天枢的弟子,除了做学问,他显然还受了先生关于“尊师”的

10、教诲。一次,他随蒋先生外出办事,晚上完事后照例送老师回家。途中下了场大雨,车到教师宿舍大门,遍地积水,而蒋先生脚上穿的却是家常的布鞋。章先生提出要背蒋先生,全然不考虑自己也已直逼花甲了,蒋先生自然坚拒了。于是,老师蒋天枢跨出车门,洒脱地直奔寓所,学生章培恒脱下皮鞋,一手拎着,在雨中着一双白袜跟在老师身后。蒋天枢在1979年为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所写的“题识”中说:“余欲纂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已数年,悠忽蹉跎,今乃得从事辑录,距先生之逝世已将10周年,余亦老矣。”1997年,此书增订再版,章培恒在“后记”中引用了这段文字,随后心有戚戚然:“现在,距离蒋先生的逝世也已将近10周年,而我也已经老了。”这些

11、都不是虚辞,字里行间,透出师道的重量,后人读来,满页沉甸甸的。先生们都已经老了、逝去,师道传承,今日焉在?选自徐百轲民国风度(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最准确的两项是( )A . 陈寅恪虽然只和蒋天枢见过两面,但是笃信其为人,所以将整理自己著作的事全权托付给他,而蒋天枢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和传承文化的使命,认认真真地完成了陈寅恪的遗愿。B .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蒋天枢终于整理、出版了300余万字的陈寅恪文集,这使得陈寅恪再次回到大陆读者的视野中。C . 别人称“王国维先生”,蒋天枢觉得大不敬了,那是因为传统中国习惯称字而不是称名。这可以看出他恪守中国文化传统,对老师非常尊重。D . 文末插叙

12、章培恒在年近七十时还提出背蒋先生,表面上宕开一笔,游离于传主之外,实则和本文的文脉、主旨紧密相连。E . 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打破了固有的按时间顺序的模式,构思巧妙,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突出。(2) 本文写出了蒋天枢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简要分析。(3) 本文的传主是蒋天枢,文末插叙章培恒的事迹有何作用?(4) 结合你对古代官方正史的了解,谈一谈本文和“二十四史”中的“纪传”在体例上有何显著区别?3. (12分) (2017高二上邯郸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军宴朱胜喜作家终于登上了南海深处的这座小礁。他头发蓬乱,脸色煞白,嘴角还沾着刚刚呕吐过的秽物,看上去狼狈不堪,完全没有了知识分

13、子的斯文。他是从北京来驻地采访的。在结束了驻地采访之后,他坚持要到海礁哨所去体验生活。驻地首长拗不过他,只好派一艘小艇把他送上这个礁。小艇一离开海岸,他就后悔了。完全没有泛舟昆明湖的舒适感觉,在茫茫大海上,小艇时而左摇右晃,时而上下颠簸,他的肚子里一阵阵翻江倒海。不一会儿,作家就彻底“交开了公粮”(水兵把晕船呕吐戏称为“交公粮”),真正领略到了大海的威力。小艇颠簸了三个小时,作家也交了三个小时的“公粮”。总算是上了礁,但他已是两腿发软,浑身无力。礁长看到作家遭罪的样子,忙示意炊事员赶紧打点水给作家擦擦脸,漱漱口。炊事员听到礁长的吩咐后,愣了好一会儿才转身进了厨房。过了一会儿,炊事员端来了小半脸

14、盆清水搁在作家面前,一只手还端着一杯漱口用的水,然后小声地对作家说:“您先洗脸,再漱口,记得把漱口水吐在脸盆里。”作家望了望炊事员,很是不解,但还是按他的话做了。洗漱完毕,作家正要将用过的水倒进大海,炊事员慌忙走上前端过了脸盆,说:“我来,我来。”说着端起水走进厨房。过了好一会儿,作家的身体才恢复过来。在礁长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整个哨所,他们先来到战士们的文娱活动室。屋子虽小,但打扫得很干净,小凳子摆得整整齐齐,墙上贴着战士们自己画的画,还挂着吉他、二胡等乐器。一个小黑板上写着战士第二故乡的歌词。他们又来到战士们的寝室,一样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条标语映入作家的眼帘:“枕着涛声入睡,迎着霞光上

15、岗。”作家十分佩服战士们的文采。礁长又领着作家来到厨房,里面的炊具、餐具也都摆得整整齐齐。两位战士正在忙着准备午饭。礁长对两位战士说:“做好点啊,今天有客人,是军宴。”两位战士高兴地答应着并向礁长、作家敬礼。作家看见他用过的那半盆水,竟放在桌子上。他们又绕着整个礁转了一图,才回到哨所。开饭了,一菜一汤主食馒头。菜是罐头午餐肉,汤是罐头蘑菇汤。盘子里的馒头一个个都咧着嘴,让人想起久早不雨的大地,又让人觉得是一个人在大笑。作家夹了一块罐头肉放进嘴里,感到味道不对。很想吐出来,但还是忍住了。大概是罐头在高温下放得久了,失去了原有的香味吧,一种说不清楚的怪味让他难以下咽。但看看战士们,一个个吃得有滋有

16、味,尤其喝汤时,一小口一小口地啜着,像是在品尝玉液琼浆似的。于是他鼓起勇气硬生生地咽了下去。他硬着头皮吃完饭,虽然只吃了半个馒头,喝了一小碗汤,却吃得大汗淋漓,衣服湿透,却不好意思再要求洗脸。礁长看出了他的意思,对炊事员说,再开点水给作家洗把脸。炊事员支支吾吾,最后说,已经没水了。“水呢?”礁长问。上次补给船出了故障,只送来了半罐水。”炊事员说。不行就让作家用刚才用过的也行啊。”礁长说。炊事员又支吾了半天,最后说:“那半盆水今天中午做饭已经过滤后用完了。”礁长看看作家,一脸的尴尬。说:“实在对不起,让您受委屈了。”作家看看礁长,再看看战士们那一张张黑黑的脸,禁不住热泪盈眶。哽咽了半天,他终于说

17、:“我真的明白谁是最可爱的人了!”(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第一自然段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作家上礁时的狼狈模样,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凸显了岛上环境艰苦。B . 小说通过对战士们的文娱活动室和寝室环境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着的乐观精神。C . 小说中的不少细节描写颇见作者匠心,比如那盘干裂的馒头,既能暗示岛上用水匮乏,又能表现战士们的高尚精神。D . 小说从作家、礁长、炊事员、战士等不同角度,展示了礁上交通不便、生活艰苦,表现出南海守礁官兵的平凡和崇高。(2) 小说虽然到最后才揭示了“缺水”这一事实,但前文已埋

18、下了不少伏笔。请至少找出三处,并说说这样设计情节有什么有好处。 (3) 小说题目叫“军宴”,这个题目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6高二上琼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林运使墓志铭杨万里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

19、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臵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

20、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注】居者:家里人。猘zh,狂犬,猛犬。闑,ni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1、( )A . 而郡僚有沮格者沮:败坏B . 故事戍者既行故事:旧例C . 为糜粥药饵,赒路界赒:救济D . 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顾:反而(2)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B .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C .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D .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通判吴建认为林孝泽平定贼人,保全了城邑,立下大功应该奖赏,于是把这件事上报朝廷。B . 贼人想要

22、侵犯城邑,林孝泽不跟同僚商讨,不请求援助,独自谋划,在贼人发动袭击前突袭敌人并一举擒获,表现得有勇有谋。C . 林孝泽年轻时喜欢词章,卓越不凡,一时间同辈人纷纷上奏表举荐他。宣和六年,林孝泽考中了进士。D . 林孝泽处事详整,果断精明,爱护百姓,不贪图小利,廉洁自律,是官员学习的楷模。(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5. (8分) (2017高二下鸡泽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闻捣衣元 赵孟頫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苜蓿总肥宛要褭

23、,琵琶曾泣汉婵娟。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地他时始惘然。【注】赵孟頫:宋朝皇室子孙,亲历亡国之痛,后来又到元朝做官。诗中的南渡指的是宋朝南渡。(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捣衣”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将思妇对“良人”的浓浓思情呈现在月夜秋风里的捣衣声中。B . 首联借用露珠滴落梧桐叶、捣衣砧声不断以动写静,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思情。C . “苜蓿总肥宛要褭”中“宛要褭”是大宛能日行万里的骏马。此句说产自西域的苜蓿虽然在汉朝也传进了中原地区,却也在塞外喂肥了大宛更多的铁骑。作者在此批评了汉朝统治者盲目与

24、西域进行交流,给汉朝带来遭受外族侵扰的危险。D . “琵琶曾泣汉婵娟”句采用了用典抒情和拟人的手法,借幽幽的琵琶曲为汉朝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流露出伤感之意,表达了作者为腐朽的元朝政权而伤感。E . 尾联在作者的俯仰古今的喟叹伤感之中收束全诗,既有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又有对个人心绪的表达。(2) 请分析作者在颔联中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6. (6分) (2020高一上渭滨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 (2)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文中主旨及诗人高尚情操的是 _,_。 (3)

25、很多同学一直自责于过去没有好好努力,认为现在就是追赶,未来也不一定有好的回报。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陶渊明曾说过:“_;, _”,他告诉我们,过去就过去了,但未来是可以积极有为的。 五、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7.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一届中国政府将致力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方针,将改善民生,为民谋利,把努力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眼下炙手可热的目标。B . 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技巧精湛而多变化,其用词也运斤成风 , 最能体现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C . 广州恒大夺得亚冠联赛冠军确实大快人心 , 不过,白岩松也提醒说:“恒大

26、足球体现出人民币足球的成功,但中国足球是人民足球,来不得一点急功近利。”D . 中国传统戏曲钟馗在唱腔上气宇轩昂与低婉深沉并重,将人鬼两界及人物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8. (2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B .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C . 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D . 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9. (2分)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其实一切艺术到精妙处都必有诗的境界“诗”字在古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制作”一切艺术都可以叫作诗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物态或一片自然风景都有诗境所以,凡是制作或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可称为诗,无论是文学,是图画或是其他艺术我们常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A . B . C . D . 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