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_第1页
杭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_第2页
杭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_第3页
杭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_第4页
杭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4分)1. (1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世博会安徽展馆热烈欢迎同学们结伴前往参观,在那里尽享天伦之乐 , 感受盛世徽韵。B . 北京八达岭长城历经千年风雨,依旧盘踞于群山之巅,叱咤风云 , 雄伟壮观,观者钦服。C . 小狗包弟悲惨地死在解剖台上,巴金先生长歌当哭 , 撰写了小狗包弟一文表达自己的悲愤与歉意。D . 印度、蒙古国、俄罗斯三国总理同日访华,这令同样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忸怩不安。2. (1分) (2018高一上台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A . 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原因是由词句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手法运用所造成的。B . 严于律己、品行端正的家长,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能避免孩子今后不走违法犯罪的道路。C . 在艺术上,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表现,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含蓄深沉,颇具情调。D . 书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3. (1分) 下列文字,依文意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是( )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 ,

3、 , , , 其为我书其大概焉。吾亦不能言也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A . B . C . D . 4. (1分) (2018南京模拟) 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A . 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B . 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C . 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D . 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

4、理念。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5. (3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

5、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是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古今诗歌作品之间,如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

6、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

7、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 A . 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

8、相似。B . 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C . 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D . 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2) 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能够扩宽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演变。B . 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C . 能够

9、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D . 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3) 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B . 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了肯定。C . 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D . 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6.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小学

10、生“是否在培训班学习过”调查情况家长对孩子参加课外辅导支出意愿(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材料二:今年“两会”,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成为一个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显示了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据3月10日吉林日报报道,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代表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应该发挥补充学校教育、丰富教育类型、促进个性成长的功能,成为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笔,以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充分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监督”。日前,某机构负责人称,要将内容研发作为重中之重,以“能力”“素养”为目标,坚决避免超纲和超前,并表示,通过互联网、大

11、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精准辅导,通过科技和互联网降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本,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科技减负”的愿景虽然很动听,但是,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也需要继续观察。(摘自2018年3月10日新京报)材料三:学生减负问题今年“两会”期间成为一个热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负担。”陈宝生说,为学生“减负”要从学校、校外培训机构、考试评价方式、老师教学、家长和社会多方面进行。他指出,要加强学校科学管理,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改变、完善考试评价方式和学业考试办法,不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炒作高考状元;

12、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引导学生参加培训班;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这些年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陈宝生说,“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摘自2018年3月17日新京报)材料四:在“校内减负”初见成效的当下,校外培训机构却裹挟家长和孩子一路狂奔,成了“校外增负”的主力军。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此进行专项治理,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是全面治理的开端,下一步将进一步斩断

13、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联系,研究制订促进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的意见,缓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摘自2018年3月22日人民日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有过在课外培训机构学习的经历,可见课外培训机构已经成为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源头。B . 从材料一看有绝大部分家长对课外培训机构还是认可的,愿意为孩子掏钱,这也成为近几年课外培训机构迅猛发展的一个原因。C . 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得到了政

14、府的重视,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D . 课外培训机构开设的某些课程,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违背了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成为学生负担,这些内容必须减掉。(3) 校外培训机构成为众矢之的,如何才能让其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7. (3分) (2018高一上南京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雅舍梁实秋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

15、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

16、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

17、!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

18、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

19、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节选自雅舍小品)(1) 梁实秋的散文以语言幽默、典雅著称,请从第段中分别举例说明。 (2) 第段结尾说“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请写出笠翁姓名,并据此段推测笠翁对于房屋陈设有哪些看法? (3) 第段描写大雨磅礴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20、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梁实秋在论散文一文中说“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请结合文本,探究文中所包含的作者的人格思想。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8. (4分) (2019高三上玉溪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

21、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

22、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注释】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刀锯余人:宦官。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

23、弗能正B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C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D .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洋溢之意,其字 “丝”,则是极少、细微之意。B . 文中

24、的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C . 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极高,是众妃嫔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正宫”“中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D . 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中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5、( ) A . 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B . 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C . 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D . 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宫禁中。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4) 把文中画横线

26、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9. (2分) (2018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1) 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句“忆”字点明是回忆从前,“中秋”扣题,同时点明时间,“丹桂”和第二、三句的“花”“月”意象写出了环境:皓月当

27、空,桂花飘香。B .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与李商隐的诗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杯中无酒、身边无人的无奈。C . “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只不过云、雨却打湿了纱窗。D . “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E . 这首词上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阴湿;而下阕则写赏月不得, 用拟人手法写出酒杯和歌声的淡定反衬自己的忧愁。(2) 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0. (3分) (2017自贡模拟) 请补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小石潭记中“_ , _”两句写出游鱼自由自在轻灵游动的姿态。白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