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园林史_第1页
夏商西周园林史_第2页
夏商西周园林史_第3页
夏商西周园林史_第4页
夏商西周园林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典园林史及造园艺术 郭麗 二零一零年十月,目 录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以园林流派为序) 第二节 中国园林生成期(先秦、秦汉) 第三节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 第四节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 第五节 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 ) 第六节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 重 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各个时期的特点及造园实例。 难 点: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史分期,园林的生成期-先秦至西汉(前11世纪220年)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

2、初(公元9601736年)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一1911年),第二节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秦汉 ) (前11世纪220年),一、概说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的主要构筑物是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为了满足狩猎和通神的功能而出现的囿和台,其本身已包含着风景式园林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囿、台,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即把一较大地域范围起来蓄养禽兽,主要供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 诗经毛苌注:“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台” 即用 土堆筑而成的高台。 吕氏春秋高诱注:“

3、积土四方而高曰台”。 台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囿:囿是围了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和收养其中,还筑台掘池,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以及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之处。这种作为园林的雏形,称之为上古朴素的囿。,诗经大雅(描述周文王在灵囿时):“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王在灵沼,放韧鱼跃。”,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则起源于周代易经。易传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时” 。孔子主张“尊天命”,“畏天命”,提倡“天命论”。认为天命不可抗拒,所以“乐天知命,故不忧”。老庄主张“自然

4、无为”,认为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孟子则总其成,将天道与人性合而为一。他认为德寓于心,一切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和自然界的运行规律都是天道法则的外化。因此,人应该尊重天成的大自然,对待大自然应持和谐的态度,从而奠定“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正由于天人合一思想的主导,园林作为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里面的山水树木,当然要保持顺乎自然的“纯自然”状态,从而明确了园林的自然风景式的发展方向。魏晋南北朝以后,更通过人的创造性劳动而把人的审美感情熔铸于大自然的山水景观之中,这就突出了园林的人文因素,形成了中国风景式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与自然美相融糅”的基本特点,贯穿于此后园林发展的始终。

5、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和体现。,“君子比德”的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的比兴,楚辞中的以香草喻美人等均属此类思想的范畴,它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就是说,大自然山川林木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他们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山川颂中又加以发挥,更以善作为美的前提条件,美善合一的功利、伦理的观点是十分清楚的。,中国自古把“高山流水”作为品德高洁的象征,“山水”成了自然风景的代称。园林从一开始便重视筑山和理水,甚至

6、“台”也是山的摹拟。,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燕、齐一带,早在战国时已出现由方士鼓吹的神仙方术。方士们把神仙宣扬为一种不受现实约束的“超人”,飘忽于太空,栖息于高山,而且还虚构出种种神仙境界。 神仙思想乃是原始的神灵、山岳崇拜与道家的老庄学说融糅混杂的产物。到秦汉时,民间已广泛流布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也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东海仙山的神话内容比较丰富,因而对园林发展的影响也比较大。园林里面由于神仙思想的主导而摹拟的神仙境界实际上就是山岳风景和海岛风景的再现。这种情况盛行于秦汉时代皇家园林,对于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的发展,当然也

7、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二、秦汉时代 1.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政权。 大力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改革,几大统一,改善交通秦兴盛起来。 六国宫殿,建筑艺术空前发达。 秦始皇好营宫室,在位十余年营造宫殿300余处,规模宏大,甚至几百里范围内互相连属,“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连相望,“木衣绨绣,土被朱紫,终日笙歌不断,极尽奢华”。阿房宫、骊山始皇陵等。,秦汉时,以易经为标志的早期阴阳理论与当时的五行学派相结合,天人合一又衍变为“天人感应”的说法,认为天象和自然界的变异能够预示人事的变异,反过来人事的变异也可以影响天象和自然界的变异,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感应的关系。成人

8、以参天地,天地以成人。,修驰道,通达全国是秦代功绩之一,也是我国城市街道绿化的最早记载。 汉书:“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 内蒙东胜境内“直道”(直通正北的秦驰道)保存下来的遗迹还有90华里长,路宽仍在35米以上。当年平原地区驰道的标准路宽是50步,秦制1步6尺,1尺约合现在0.23米,可以算出路宽大约是70米,实在应该看作是古代的“高速公路”。路边三丈一树,十里一亭,高速路的附属设施也有了。,北宫,明光宫,秦末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汉长安的设计和建设以宫殿建筑为主要组成部分。汉代的主要宫殿分为三大区: 长乐

9、宫区(城内) 未央宫区(城内) 建章宫区(城外西部的上林苑中),位置图,建章宫鸟瞰1.蓬莱山2.太液池3.瀛洲山4.方壶山5.承露盘,建章宫,一.昆仑神话(神山信仰),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一池三山”的形成,一.昆仑神话(神木信仰),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山海经地形训: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

10、,二.从昆仑神话到神仙思想,战国(BC475-BC221)之后,昆仑神话随着东西联系的显著增多而在中原各国流传开来。西方的昆仑神话传到东方后,东方人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立了另一神话系统蓬莱神话。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的区别在于山与海的区别。,三.神仙思想与蓬莱神话,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四.秦皇、汉武的求神与 “一池三山”园林形式的确立,秦始皇与汉武帝曾多次东临大海,大规模遣船入海去蓬莱求仙药,并派专人守候在海边以望蓬莱之气。当然,结果不言而喻。经过秦始皇时代与汉武帝时代的发展,蓬莱神

11、话种于确立了它在中国园林中的不可取代的位置,亦即形成了“一池三山”的固定模式。并对我国园林与日本造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中国园林中的“一池三山”形式,世纪秦始皇本纪: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书郊祀志下(建章宫未央殿)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建章宫苑,建于公元前2世纪,位于陕西西安。 为我国典型的一池三山园林手法的起源。 古书记载:建章宫“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地,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一池三山园林手法为后世所仿效,并影响到日本造园。如西湖,颐和园以及日本的诸多庭园。

12、,汉代的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很大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繁荣时期。 其突出表现就是木结构建筑达到一定高度,奠定了中国至今梁架结构法式。重檐飞拱,雕饰绘彩,构架及装饰技巧达到登峰造极。,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之皇家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中首先出现的一个类型是皇家园林,而历史上最早的,有信史可征的皇家园林则是商的末代帝王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的开国帝王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殷纣王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11世纪,纣王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庞大的离宫别馆,鹿台和沙丘苑台是其中主要的两处。鹿台在今河南汤阴,沙丘苑台在今河北邢台。 殷灭于周。周建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的西南),配合分

13、封建制,周王朝开始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营建城邑的活动,并为此而订立一套严格的城邑规划建设制度,即所谓“营国制度”。从而形成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奠定了中国古代的都城以“前朝后寝”为主体的规划体系的基础。与这次城市建设高潮的同时,开始了皇家园林的兴建,这就是著名的灵台、灵囿、灵沼。(诗经大雅灵台),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之皇家园林殷商,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是现知最早的宫殿,以廊庑围成院落,前沿建宽大院门,轴线后端为殿堂。殿内划分出开敞的前堂和封闭的后室。以后,院落组合和前堂后室(对于宫殿又可称为前朝后寝)

14、成了长期延续的宫殿布局方式。 左祖右社,就是说,皇城的左边是太庙,也就是帝王们祭祀祖先之处;皇城的右边是社稷坛,也即帝王们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各地的诸侯国都在都邑附近建造园林,规模都不小,而且大多数均以台作为中心,尚保留着筑台以通神明的做法,但游览的功能已经扩大了,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即吴王夫差修建的姑苏台。从述异记的记载:“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三年乃成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 。看来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比较完备的园林了,她的遗址在今苏州郊外的灵岩山。,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之皇家园林春秋战国,囿+宫室建筑建筑宫苑 秦始皇于公元

15、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封建大帝国,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宫别馆。在秦代短短的12年中所建置的离宫大约有五、六百处之多,仅在都城咸阳附近就有200余处。 上林苑 、兰池宫: 挖池筑岛,模拟仙山 阿房宫:按天上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 苑的布局,这就是“天人感应”思想在帝都规划中的具体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之皇家园林秦,西汉(武帝)时,小农地主经济空前发展,中央集权的大统一局面空前巩固,先秦儒学与五行、谶纬之说相融合而成的汉代儒学,居于思想界的正统地位,但崇尚自然无为的道家思想仍然流行,从而形成儒、道互补的情况。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相对平衡维系着封建大帝国的强盛和稳定。泱

16、泱大国的气派,儒道互补的意识形态影响及于文化艺术的诸方面,产生了瑰丽的汉赋,羽化登仙的神话,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绘画,神与人结合的雕刻等等。园林方面当然也受到这种影响,再加上当时的繁荣经济,强大国力以及汉武帝本人的好大喜功,皇家造园活动遂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之皇家园林西汉,西汉时,帝王苑囿影响到贵族富商,竞相仿造,从此贵族、官僚、富户私家园林便发展起来了。 梁园在现河南商丘。园主:梁孝王刘武。 据资料记载可以看出:建在自然山水很美的地方,凿有雁池,池中有洲有渚,陆地上建有宫观,还有奇果异树珍禽怪兽。,梁园飞雪,西汉皇家园林实例,西京杂记(汉 刘歆;晋葛洪 )、三辅黄图、历代宅京

17、记(清 顾炎武)记述其 祥。在众多宫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东汉末至曹魏期间出现的三辅黄图原书早已散佚不存,一般认为,今所见传本应是在唐代中期前后所编定。所谓“三辅”是指汉代在都城长安附近的京畿地区所设立的三个郡级政区,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显而易见,三辅黄图一书,主要是通记汉代都城和畿辅地区的地理状况,并不仅仅局限在长安城内。不过,有关长安城的内容,确实在其中占居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书中记述的长安城以外三辅地区的内容,都是宫观苑囿,可以视作长安城的附属建筑,所以,过去便一向将其视作一种记述城市状况的文献。,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之皇家园林东汉,何清谷(秦汉史专家

18、)以为“黄图”就是帝都图。艺文类聚六三南朝江总云堂图:“览黄图之栋宇,规紫宸于太清。”“黄图”在此指帝都,这可能是汉朝以来习用的称谓。“黄”,本谓土地之色。易坤:“天玄而地黄。”古以五色配五行五方,土居中,故以黄色为中央正色,而中央为帝都所在。三辅黄图即三辅地区的帝都图。,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之皇家园林东汉,上林苑,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引渭水,东西两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纪录。汉武帝时期,国力富裕,更大规模的营建宫苑。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扩建长安西郊的上林苑。,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其苑墙长达1

19、30160公里。但西汉末年,上林苑作为皇家园林已是名存实亡 。 1.山水: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 2.植物、动物: 3.苑:“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 。 4.宫:即宫殿建筑群 5.台 6.观:观、馆是汉代对体量比较大非宫殿建筑的通称。 7.生产基地:苑内设作坊多处,设果园、蔬圃、养鱼场、牲畜圈、马厩,供应宫廷需要。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了早期园林的全部功能狩猎、通神、求仙、生产、游憩、居住、娱乐,此外还兼有军事训练基地的功能。也是一个范围极其广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各种建筑物和建筑群疏朗地散布其间,全然不同于秦代宫苑之建筑密集,复道相连的情况。,汉上林苑广长三百里,东到蓝田

20、,西至长杨、五柞,南抵南山,北临渭水,范围广大。,建筑(宫、苑、观、台): 苑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各有特色。 御宿苑、博望苑、思贤苑;宣曲宫、扶荔宫;鱼鸟观、走马观、 犬台观、观象观等 。,山石:一池三山 聚土为山,十里九坡,种奇树。,水体:昆明池、太液池,植物:“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树三千余种。”,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未央宫 :位于长安城的西南角上,是长安最早建成的宫殿之一,也是大朝和皇帝、后妃居住的地方,其性质相当于后来的宫城。未央宫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 建章宫:是上林苑内主要的十二宫之一,其前宫后苑具有明确中轴线的严整布局,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他的苑林

21、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一池三山”从此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甘泉宫:扩建秦之林光宫而来,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等多种的功能,可算是历史上第一座宫、苑结合的离宫御苑。,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之私家园林,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记私家园林的较少,足见这个园林类型并非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 西汉文帝第四子,梁孝王刘武非常喜好园林,在他的封地内广筑园苑。其中有园林名叫兔园,亦称梁园。 汉代的地主经济发展,大地主、大商人成了地方上的富豪,民间营造园林已不限于贵族、官僚,富豪有造园的,而且规模也很大。西京杂记记述了汉武帝时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私家园林的情况 。,梁园、袁广汉园,梁园:据西京杂记记载,这座人工山水园的规模是相当大的,园内筑山不仅用土,还以石堆叠为岩、岫等的形象,可能是历史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土、石并用的假山。 袁广汉园:“于北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兕,奇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涛,致江鸥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