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酸雨成因及防治山东科技大学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酸雨的形成。酸雨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建筑材料等具有很大危害,从土壤性质 、氨气 、大气颗粒物和天气形式等自然因素方面探讨了酸雨现状的形成原因。最后结合当前酸雨的状况及特点,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酸雨的具体措施。关键词: 酸雨形成 危害 防治措施1. 酸雨的定义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
2、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2.酸雨的成因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材料的危害及影响己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环境问题。在没有大气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降水酸度主要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碳酸组成,其pH值在5.66.0之间。因此,一般地将pH值叶茎。19501965年酸雨使瑞典森林生产率下降27,1983年原联邦德国有34的森林受酸雨之害,据估计美国每年由酸雨和大气污染造成的生态损失达几十亿美元。而我国根据“七五”和“八五”的部分研究成果估算,仅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11个省(自治区),因酸沉降引起的森林木材蓄积量减少所造成的直接经
3、济损失每年就高达44亿元人民币,而木材经济损失与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损失比例为l:810,12。3.3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酸雨污染对人类最重要的副作用就是呼吸方面的问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析出物质会引起呼吸疾病,例如哮喘、干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对人类而言,酸雨的一个间接影响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有毒金属被水果、蔬菜和动物的组织吸收。虽然这些有毒金属不直接影响这些动植物,但是人们吃下它们后却会产生严重后果。例如:累积在动物器官和组织中的汞与脑损伤和神经混乱有联系;同样,积聚在动物器官的另一种金属铝与肾脏的问题有关,近年来被怀疑与老年痴呆症有关。“天昏昏兮人郁郁”,此句古诗是形容阴
4、雨连绵的日子里,天昏昏沉沉,人也打不起精神。如果是酸雨,除了气压低、湿度大以外,再加上酸性物质引起的皮肤瘙痒、眼角膜红肿、气管哮喘,人就不只是昏昏沉沉,而是昼夜难熬了,人类的许多疾病多由精神引起,长期精神郁闷,必将导致疾病缠身。3.4 酸雨对建构筑物和材料的危害 酸性粒子也会沉积在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造成侵蚀,石灰岩和大理石跟酸接触会转变成一种粉碎性物质,称为石膏。例如,重庆的大理石,俗称汉白玉,经酸雨淋湿,完全失色,失去光泽;已经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印度泰姬陵,由于大气污染和酸雨的腐蚀,大理石失去光泽,乳白色逐渐泛黄,有的变成了锈色。酸雨还能加速金属腐蚀,使金属出现空洞和裂缝,强度降低。在酸
5、雨现象严重的重庆地区,其暴露的金属器具使用寿命较其它酸雨较轻的城市要低一倍。酸雨还能使文物面目皆非。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崖石刻”近年来受酸雨侵蚀,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面目皆非,修补后,古迹不“古”了。近年来,许多石碑表面因大气污染和酸雨出现了严重腐蚀剥落现象,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石碑已变得面目皆非。4. 酸雨的防治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知道,防治酸雨的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大气无国界,防治酸雨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不能依靠某个国家单独解决,必须共同采取对策,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
6、大约40 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烧煤技术,减少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利用加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4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除去烟气中85 一90 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例如:在火力,Is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到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这也是治理酸雨的困难之一11。目前我国对酸雨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1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能源消耗等,限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7、的排放,从根本上控制酸雨。 2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3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4提倡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5改良发动机和使用催化剂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6转换能源结构,用清洁的水力、风力、太阳能等代替火力发电13。 总之,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酸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了控制酸雨的污染,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的环境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包括研究对致酸物质的治理技术、改革旧的工艺以控制酸性物质的排放,制定合理的排放标准,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求做到经济合理发展和保护大气环境相协调,使人类拥有一个安逸、优美的生活空间。参考文献1Smit
8、h W H. Air pollution and forests - Interactions between aircontaminants and forest ecosystemsM. New York : Springer-Verlag, 1981:178-191.2Ikuta K, Suzuki Y, Kitamura S. Effects of low pH on the repro - ductive behavior of salmonid fishesJ. 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2003(28):407-410.3匡凤娣.酸雨
9、J.北京水利,1997,(4):60.4 Sandoy S, Langaker R M. Atlantic salmon and acidification in southern Norway : a disaster in the 20th Century , but a hope for the Future? J.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1, (130):343-348.5杨本宏.我国酸雨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6(2):102-106.6Barbara Walna,Jeizy Siepak, Stanislaw
10、Dizymala. Soil degradation in Wielkopolski National Park (Poland) as an Efect of Acid Rain Simulation J.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1(130):1727-1732.7高太忠,戚鹏,张杨,等.酸雨对土壤营养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4,13(1):23-26.8杨学春,朱亚,萍.酸沉降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四川环境,1995,14(1):6-9.9花日茂,李湘琼.我国酸雨的砑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25(2):206-21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