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中学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提前班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诸暨中学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提前班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诸暨中学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提前班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诸暨中学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提前班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诸暨中学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提前班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诸暨中学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提前班,含解析)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图是汉代农民使用的一种生产工具,它反映出当时A. 开始使用铁器B. 注重精耕细作C. 尚未推广牛耕D. 雇佣关系盛行【答案】B【解析】图中的农具是耧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耧车的出现,反映了在汉代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是精耕细作的重要表现,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故AC项排除;雇佣关系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D项排除。点睛:首先明确图中是耧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2

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 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B. 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C. 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尚复被水旱之灾”说明农业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不能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征,C项正确,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说明自然灾害和税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3.战国策记载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

3、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A. 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B. 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C. 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D. 秦国统一六国已是民心所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以牛田反映秦用牛耕田,A项正确。水通粮只能说明秦用水路运送粮草,实际上陆路运输依然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没有反映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秦国统一六国已是民心所向,D项错误。4.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

4、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据此可知()市坊制度开始瓦解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仁”“义”“德”“信”体现出商标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故正确;“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说明商家注重商业信用的宣传,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市坊制度开始瓦解,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错误,选择D项正确。5.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

5、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D. 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 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即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此时亚非拉地区的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起来,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故C项错误;殖民战争是西方殖民侵略的主要方式,故D项错误。6.15至16世纪,人类历史开始了大航海时代世界由孤立走向联系,由分散走向整体。以下与这一历史时期特征最吻合的一组词汇是A. 维生素、棉布、橡胶B. 新大陆、黄金、香料C. 蒸汽机、工厂、火车D. 内燃机

6、、石油、电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5至16世纪为新航路开辟时期,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西方殖民者在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东方的香料通过新航路不断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故B项正确。1912年波兰化学家卡西米尔冯克第一次对维生素命名,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性成就,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内燃机和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7.马克思指出:“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

7、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下列项中不属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典型途径的是A. 推销国债,提高赋税B. 商业战争,武力征服C. 贩卖奴隶,掠夺殖民地D. 工业革命,商品输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殖民者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抢劫金银,贩卖黑人奴隶,实行关税保护制度,进行商业战争等,掠夺了大量财富,大大加速了货币资本的积累;新兴资产阶级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故ABC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故错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不断对外进行商品输出,D项与材料不符,但与设问相符。

8、8.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海上马车夫”、“日不落帝国”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 西班牙、荷兰 B. 意大利、英国C. 意大利、西班牙 D. 荷兰、英国【答案】D【解析】【详解】17世纪世界上殖民强国是荷兰,因为航海业发达,垄断了世界上航运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期英国因为殖民地广阔,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故D项正确。西班牙是16世纪世界殖民强国,不符合题意,故A和C项错误;意大利是新航路开辟之前贸易中心,故B项错误。9.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下列属于商业革命表现的是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特权公司出现欧洲商贸中心转

9、移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如烟草、可可以及中国的茶叶等商品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故正确。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商路和贸易的枢纽,贸易中心不断转移,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故正确。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故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所以选D。【点睛】掌握商业革命的概念,紧扣设问要求“下列属于商业革命表现的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0.耶鲁大学资深史学数授彼得盖伊在其著作启蒙时代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

10、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答案】A【解析】材料中“这个时代疯狂的追求发明”发生在1760-1800年之间,这符合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特征,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进行的工业革命,都是在19世纪进行的,排除。点睛:“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11.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来自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新兴的产业有()A. 化学工业 B. 电力工业 C. 机器制造业 D. 纺织业【答案】C【解析】【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制造机器,所以机器制造业比较发达

11、,故C项正确;A和B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兴产业,排除;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就有的企业,排除。12.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A.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C. 发电厂的广泛建立D.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答案】A【解析】题干说到的时间是1830年,这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作为燃料的煤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故A符合题意;内燃机和发电厂广泛应用或者建立是在1870年之后,故BC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故排除;城市人口增长不是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由于行会较早瓦

12、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英国获得“充裕流动劳动力”的途径是A. 殖民扩张B. 开辟新航路C. 圈地运动D. 资产阶级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知,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故C项正确。殖民扩张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与设问不符,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原料、市场等,但与设问不符,B项错误。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但与设问不符,D项错误。14.学者马克垚在书中这样比较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多半是由有才能

13、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家做出1870年以后,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马先生表达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是A. 多国几乎同时开始了技术革命B. 技能是成就大工业的唯一要素C. 凸显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趋势D. “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家做出”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出自有经验的技工,由材料“1870年以后,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作用巨大;故相比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凸显出科学与技

14、术结合的趋势,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同时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但与材料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凸显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趋势不符,A项错误。B项中的“唯一要素”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凸显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趋势不符,故错误。材料强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比较,没有涉及“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的信息,D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信息“1870年以后,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紧扣设问要求“马先生表达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5.19世纪中叶,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运输

15、业的革命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当时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依赖的交通工具有( )汽车 火车 轮船 飞机A. B. C. D. 【答案】C【解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发明是火车和汽船,符合题意,选择C正确;汽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排除。16.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由需求引起发明的模式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一个领域的发明产生了不平衡,会刺激其他领域相反的发明来纠正这种不平衡。”下列发明的史实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 飞梭 珍妮机 B. 飞梭 水力织布机 C. 骡机 水力纺纱机 D. 水力纺纱机 水力织布机【答案】A【解析】第一次工业

16、革命之前因为市场在不断扩大,国内制造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于是因需要而产生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是年珍妮纺纱机发明,故项正确;水力纺纱机是珍妮纺纱机之后发明,故B、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17.历史发展表明,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技进步叙述正确的是A. 富尔顿发明汽船B. 爱迪生发明电话C. 福特制造出第一辆汽车D. 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答案】D【解析】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技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故D项正确;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电影摄影机

17、、电灯等,故B项错误;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制造者是卡尔本茨,故C项错误。点睛:关键信息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技进步”。18.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下列属于他发明成果的是飞机蒸汽机车钨丝灯泡纽约珍珠街发电厂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成飞机,与爱迪生无关,错误。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与爱迪生无关,错误。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制成了碳化纤维白炽灯钨丝灯泡,故正确。1881年美国的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开始筹建中央发电厂

18、,爱迪生1882年在美国纽约珍珠街建立拥有6台发动机的发电厂,故正确。综上所述,ABC项错误,D项正确。19.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起,上海出现了一批船舶修造和造船厂。不久,面粉厂、汽水厂、酿酒厂、制药厂和印刷厂、食品加工厂等一批轻工业相继出现;60至70年代,民族资本家开始投资重工业,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昌铜铁机器厂;80年代又出现了电厂和自来水厂。这说明19世纪中后期的上海A. 自然经济最先开始瓦解B. 已建立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C. 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D. 已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19世纪中后期的上海近代工业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不仅涉及轻工业而且涉及重工

19、业,这说明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自然经济最先开始瓦解,故A项错误;B项错在“相对完备”,故错误;没有比较数据,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故D项错误。20.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18301833年1868年19世纪70年代末茶叶年平均32800014400002000000生丝年平均80005700080000A.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C. 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D. 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中国越来越多的丝茶出口到国外,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20、这反映出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故A项正确;丝茶大量出口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它刺激了中国茶叶、蚕桑种植区的扩大和商品化经济的发展,故B项逻辑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主导地位”;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不一定会导致茶叶、生丝出口数量增加,故D项错误。21.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造成F和G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洗劫和破坏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国民党政府大举内债,溢发纸币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图F到图G段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处于衰落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1937-

21、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资本受到严重的破坏;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的签订,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压榨民族资本的生存环境,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官僚资本家凭借政府的权力,攫取了大量的财富,使民族工业遭受重大损失;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大举内债,溢发纸币,破坏民族工业发展;故正确,排除ABC,所以选D。【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掌握图F到图G段中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二是结合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2.近代上海农村地区的妇女善于纺织土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土布滞销,许多妇女转而进城中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A. 工业

22、发展促进人口流动B. 民族工业受到外资刺激而兴起C. 手工业出现规模化生产D. 上海农村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地区洋纱厂、洋布局等外资企业兴起,吸引了大批从事家庭纺织业的妇女到厂做工,即工业发展促进人口流动,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洋纱厂、洋布局是外资企业,不是民族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手工业出现规模化生产,故C项错误;D项错在“完全”,故错误。23.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资丝厂规模较大的有美国的旗昌丝厂、英国的公平丝厂和怡和丝厂。进入90年代后,旗昌、怡和继续扩大规模,英国的纶昌、美国的乾康、法国的信昌、德国的瑞纶等厂也相继在上海和其他各地区设

23、立,资本额共有531万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是通商口岸的扩大允许在中国设厂的刺激中国人民购买力的增强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外国在华投资设厂的数量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中国被迫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通商口岸开放由沿海地区深入到中国腹地,故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故外国在华投资设厂的数量越来越多,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要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加大了对民间的搜刮,中国人民负担加重,购买力低下,错误。外国在华投资设厂的数量越来越多,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ACD,所以选B。24

24、.发昌机器厂创办于1866年,最早是一个手工锻铁作坊,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变为机器工业,发展迅速。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900年被英商吞并。这反映了A. 民族资本主义从兴起到衰落的历史B.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迅速结束C. 实业救国思潮从理论走向实践D.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发昌机器厂的产生、发展和被吞并的过程,从中体现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故A项排除;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实业救国的思想,故C项排除。25.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

25、民族工业开始兴起。它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一)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二)中小地主、华侨等投资兴办的近代工矿企业;(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以下企业中属于第三种途径的是A. 发昌机器厂B. 继昌隆缫丝厂C. 轮船招商局D. 江南制造局【答案】A【解析】【详解】发昌机器厂是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符合第三种途径,故选A;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小地主、华侨投资兴办的近代工业,符合第二种途径,排除B;轮船招商局和江南制造局是洋务派的官办企业,符合第一种途径,排除CD。【点睛】结合大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联系所学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的知识分析

26、解答。26.19121919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 群众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D. 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121919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群众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为民族资本发展赢得市场,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激发了民间投资的热情,但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

27、,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27.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反映了()A.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B. 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C. 有轨电车便捷了人们的生活D. 近代以来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鱼雁”是古代书信的意思,并且材料中的“音书万里一时通”也提示出了电报电信业,说明近代通讯事业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电讯事业,不是交通工具变迁,故A项错误。有轨电车属于新式交通不符合材料电讯事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电讯事业带

28、来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故D项错误。28.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 服饰改革举步维艰B. 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 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 社会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中“民间衣着更为自由”可以得出服饰改革并不是举步维艰,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崇洋媚外之风随之开始盛行,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故C项排除;据题干中服饰的变化说明社会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故D项正确。【点睛】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服饰变化的特点,紧扣“民国初年”等信息可以得

29、出服饰变化带有时代色彩。29.1902年7月,上海中外日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在征婚广告中,男方希望女方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主要反映这一时期A. 追求婚姻自由已经成为社会风尚B. 传统婚姻已经完全向近代婚姻转变C. 婚姻的主婚权全部由当事人掌握D. 西学的影响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这一时期婚姻习俗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废除缠足、文化程度等要求体现了西学的影响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个别现象,故A项错误;B项错在“完全”,故错误;C项错在“全部”,故错误。30

30、.清末重臣沈葆桢曾言:“铜线铁路,如有其成,亦中国将来之利也。”一语道出了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近代以来中国的铁路发展按建成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中国最早的地铁青藏铁路上海磁悬浮列车唐胥铁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大陆首条地铁系统是北京地铁,建于1965年,竣工于1969年,试运营于1971年1月;2020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上海磁悬浮列车于2002年12月31日运行;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的铁路发展按建成先后排列正确的是,排除ABD,所以选C。【点睛】熟悉近现代中国

31、铁路发展的相关史实,紧扣设问要求“近代以来中国的铁路发展按建成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即可知道答案。3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下列改革开放历史事件,按其出现时序排列正确的是四川广汉县“改社建乡、政社分开”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在全国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按时间顺序正确的是,排除A

32、CD,所以选B。32.1960年9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淮河以南直到珠江流域地区,应当维持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六十斤,遭灾的地方应当更低些;淮河以北地区口粮标准应当压低到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斤左右,东北等一部分严寒地区可以稍高一点。这种普遍降低口粮标准的指示意在A. 最大限度的缓解经济困难压力B. 优先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C. 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市场压力D. 为恢复农业提供充足劳动力【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59年中国进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共中央试图普遍降低口粮标准来最大限度的缓解经济困难的压力,故A项正确;此时国民经济已经开始调整,不可能优先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

33、,故B项错误;三年经济困难不仅是因为自然灾害,最重要的还是“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和劳动力无关,故D项错误。33.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连续三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据此推断这三年是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第一年19505164.0419.61189.3第二年20000196.9477.01563.1第三年17000170.9410.41214.7A. 19491951年 B. 19571959年C. 19671969年 D. 19781980年【答案】B【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三年主要的农产品产量先升后降,并且粮食、油料的产量第三年比第一年有小幅度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可

34、知,A项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和农产品的产量增加,排除;B项是十年建设时期,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使农业有所发展,但1958年左倾错误泛滥,导致农业生产下降,符合题意;C项文革期间,农业生产下降,不符合题意;D项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不符合题意。34.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据此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 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

35、B.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C. 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改革予以肯定,在农村迅速推广”等可知特点是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的土地经营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4年开始,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是经济特区的设立,故D项错误。35.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

36、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变化是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造成的,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1956年底;BC项是1958年。3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 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南方谈话”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A项是1978年开始的,排除;B项是1984年全面展开,排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已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故C项排除。点睛:“南方谈话”是关键的信息点;从中分析出时间是1992年。37.做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断的会议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大C. 中共八大D. 中共十五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

38、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A项错误。在中共十二大会议上,邓小平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系列问题,B项错误。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当时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主要任务,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点睛】抓住题意信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即可知道答案。38.围绕着温州是否是“资本主义大本营”的争议,一直到1992年才烟消云散。温州的经济增长在1990年和1991年几乎为零,1992年猛增到18%,1993年达到31%,1994年为42%,而且这

39、一切的背后中央政府没有花一分钱。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最正确的是A. 温州人民拥有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扩大C.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政策的保证D.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是否是资本主义大本营”的争议,即市场的作用地位问题,“到1992年才烟消云散”是因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政策肯定了市场经济的地位,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温州人民拥有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的信息,而是强调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政策肯定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带来的巨大转变,A项错误。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材料强调邓小

40、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政策肯定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带来的巨大转变,而不是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D项错误。39.阅读下图(单位,亿美元),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中国A. 多层次、有重点的开放市场B. 成为外资信赖的投资市场C.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 对外贸易的顺差不断萎缩【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不断加大,这是因为外商信任中国,即成为外资信赖的投资市场,故B项正确。外商投资增大,不意味着多层次、有重点的开放市场,A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C项错误。材料数据没有反映出对外贸易的情况,无法推断出对外贸易的顺差不断萎缩,D项错误。40.既是

41、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设立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 福州B. 宁波C. 厦门D. 上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84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故C项符合题意。福州、宁波和上海是1984年开放的沿海城市,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42、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时间茶叶生丝1840年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6年7010132201854年14122628961871年1022159126000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材料二 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之一。创办人是张謇,江苏南通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从1917年开始,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大生系统企业史(1)材料一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生纱厂在民国初年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1)变动: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逐步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2)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