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8年级物理教案:第16讲 比热容专题_第1页
初中8年级物理教案:第16讲 比热容专题_第2页
初中8年级物理教案:第16讲 比热容专题_第3页
初中8年级物理教案:第16讲 比热容专题_第4页
初中8年级物理教案:第16讲 比热容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辅导教案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年 级:初二 辅导科目:物理 授课日期年月日 时 间A / B / C / D / E / F段主 题比热容专题教学内容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特点;2. 会运用比热容的相关知识分析现象并得到结论;3.了解情景分析专题和数据表格专题答题方法的不同;教法指导:本环节采用提问抢答的进行,如果学生的抢答不积极,可以适当采用轮换回答的方式进行。建议时间10分钟。一、比热容回顾1.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2. 公式:3. 单位:焦/(千克)J/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4. 意义(例)c水=4.2103焦/(千克)-1千克水温度升高

2、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4.2103焦的热量。注意事项: 比热容是用热量、温度、质量三个物理量来定义的,但是它跟物体质量,温度差以及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均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由物质本身决定; 不同物质,比热容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比热容在同一状态下是一定的; 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例:冰和水是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冰为2.1103J/(kg); 公式中的单位要统一,Q:焦耳,c:焦/(千克),m:千克,:; 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慢。二、情景分析考点分析1 情景归纳题,一般是通过给出二幅或几幅图形或图像,针对图像情景提出一些相关的物理问题或 探究某个实验,让考生通过对

3、比、分析、归纳从而得出初步结论。 2 特点:图像情景取材非常广泛,可能是考生学习过的物理规律,物理知识,也可能是课本上探究 的实验,也可能是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探究的实验,对考生筛选、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也是最基本的对自然规律归纳总结的方法,简单说,就是“看图写话”。 3 情景归纳题的难点: (1)考查的物理知识一定来源于初中物理知识、规律,但有时会涉及到知识规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故解答带来困难。 (2)题中所含的信息或条件可能较多或相对隐蔽,往往对考生观察能力、筛选,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对比和归纳的能力要求较高。 (3)对题干中对情景的归纳目的往往判

4、断不清,易导致答非所问,要不少答要点,要不多答了不需要的要点。 (4)初步结论对文字语言的要求也比较高,可能有的不精练,啰嗦;可能有的因果关系颠倒;可能有的语句不流畅等等,组织语言表达物理结论是大多数考生的弱项。 【中考状况】 情景归纳题属于中考必考题型,目前固定分布位置在第二大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16题,共有两个空,每空2分。此题是中考得分率较低的题型之一,得满分学生较少。三、数据表格考点分析本题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常出在最后一题或倒数第二题,总分6分左右;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对实验数据不能进一步分析,相当数量的学生会无从下手或犹疑困惑。结论表述不准确:或将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写成定性关系

5、;或表述的结论超出了表格数据所给的范围。书写结论不规范:或漏写与结论对应的条件,以至结论不完整;或语无伦次颠倒因果关系。由于缺乏对数据表格题的解题思路,对题目给出的已有结论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等等解题的一般步骤:1) 明确实验目的2) 重视解题方法:A、解决定性问题(即初步分析数据)用“数据定性归纳”法。B、解决定量问题(即进一步分析数据)用“数据运算归纳”法。3)规范表述结论:表述结论时,应强调相关的条件和相应的因果关系。一个正确的实验结论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比较哪些数据(或表格)+在什么条件下+实验结论。物理规律中相关的物理量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变化关系即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不是体现在表格数据

6、排列的前后或左右,而是要理解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通过对原因变化带来结果变化的分析,明确因果关系。一、 情景分析教学指导:注意对比热容概念以及情景分析题目方法的讲解。变式训练由学生限时独立完成,对答案后有老师讲解。例1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在4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和煤油,用4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液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分别如图所示。(1)比较图(a)和(d)可以得到:_;(2)比较图(b)和(c)可以得到:_;(3)比较图(a)和(c)可以得到:_。【分析】首先根据题目中的第一句话可知,本题是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热

7、量与比热容、质量和变化的温度有关,此类题型中,题目没有涉及到比热容这个词的时候,答案中也不能出现,故要用同种物质或不同物质这样的词语代替。题目中没有明确的数据说明热量的多少,但是从题中可知是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故热量的多少可以由时间来判断,再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即可得到答案。【答案】(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2)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的相同的热量,质量越小,升高温度越高;(3)质量相同的不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同,且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变式练习1 为了探究物质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液体,实验

8、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6所示。设加热时液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加热3分钟 加热5分钟 加热7分钟 加热4分钟(a) (b) (c) (d)图6分析比较图6中(a)与(b)与(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_。分析比较图6中(c)与(d)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答案】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且水吸收的热量比酒精多。变式练习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先做如图5所示的实验:在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分别放入100克水、200克水和200克沙子,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并在杯口上

9、盖上一薄塑料片,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均为20。将三只杯子同时放置在太阳光下,过一段相同时间后,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a)、(b)、(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图(a)和(b)两图可得:_;(2)比较图(b)和(c)两图可得:_。【答案】1、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质量越大,升高温度越少。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温度不同,且傻子升高的温度比水高。二、数据表格教法指导:注意初步分析与进一步分析解答方法的区别。拓展训练由学生独立完成例2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物体升

10、高的温度有关B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了如下实验,将50克的水装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在烧杯中再加入50克的水,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设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表一50克水时间(分钟)0123456温度()20242832364044升高温度()04812162024表二100克水时间(分钟)0123456温度()20222426283032升高温度()024681012表三时间(分钟)/温度()/升高温度()/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与第三行的数

11、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经过推理,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水)吸收相等的热量, 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结论为: 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字母),请你把实验方案的设计填在表三中在整个实验中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下列实验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A 测定物质的密度B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C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D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解析】(1)因探究的是“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所以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将可能的影响因素都考虑到,并且控

12、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来探究它对吸收热量的影响(2)知道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判断,根据探究的要求,分析数据时改变和不变的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或得出结论(3)因本实验主要利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从所提供实验中找出利用控制变量法的即可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与第三行的数据是质量相同,水升高温度不同,加热时间随之的改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表一和表二中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数据是加热时间相同,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不同,但是质量越小,升高的温度越多,所以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水)吸收相等的热量,质量越小,升高的温度

13、越多进一步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虽然吸收的热量、物体质量和升高温度都不同,但经合理的运算,可归纳得出的结论为:同种物质(水),吸收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值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是验证物质的质量和升高温度对吸热多少的影响,还需要验证不同的物质对吸热的影响,即验证猜想C,在表三中就应将利用50克煤油(或100克煤油;或50克或100克的其它液体)机械实验在整个实验中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而实验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所以用方法相同的是B【答案】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水); 质量越小,升高的温度越多;同种物质(水),吸收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升

14、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值;C;50克煤油(或100克煤油;或50克或100克的其它液体);B变式训练1 在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水升高的温度是否有关”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质量mkg初温t0末温t加热时间tmin吸收热量QJ1O.1203022O.2203043O.3203064O.32040125O.3205018(1)该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有什么意义?_。(2)第_、_、_这三次实验,是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3)第3次实验数据的特殊作用是:_。(4)探究结论是:水吸收的热量与_,与_。【答案】(1)用加热时间间接反映水吸收的热量 (2)1、2

15、、3 (3)两个分探究共用的数据 (4)水的质量有关;水升高的温度有关变式训练2 某小组同学在“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三个猜想:(1)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2)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组同学用如图2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50克的水装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在烧杯中再加入50克的水,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设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表一50克的水时间(分钟)0123456温度()20242832364044升高温度()04812162

16、024表二100克的水时间(分钟)0123456温度()20222426283032升高温度()024681012(1) 为了验证猜想(1)应该分析比较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经过推理,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 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为: 。(4) 为了验证猜想(3)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案 。【答案】(1)表一或表二的第一行与第二行;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2)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

17、收的热量越多。(3)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及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是个定值。(4)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加热与水质量相同(50克或者100克)的其他物质,记录其温度升高2、4、6、8、12、16、20、24所用的加热时间。(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A组】1. 如图所示,在一个电炉的铁板上,依次放有甲、乙、丙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盛质量都是1千克的液体,其中甲、乙中均为水,丙中为煤油。电炉通电后对三只容器同时加热,已知每只容器每分钟吸收的热量都是相等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图片归纳结论。 (1)比较(a)(b)两图可得出:_;(2)比较(a)(c)或(b

18、)(c)两图可得出:_。2. 某校学生想为减少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献计献策。于是他们取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建筑材料粉末,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做了“探究物体温度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假设两种材料在加热时间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10所示。请观察实验操作及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10中的(a)与(b)或(c)与(d)可得: 。(2)分析比较图10中的(b)和(d)可得: ,请从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角度出发,你建议在建筑中使用材料 (选填“甲”或“乙”)。 3. 为了探究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了三组实验,

19、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对加热时间予以控制,每一组加热时间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加热时间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表一表二表三实验序号液体种类液体质量升高的温度实验序号液体种类液体质量升高的温度实验序号液体种类液体质量升高的温度1水100304煤油100307水40302水150205煤油150208水60203水200156煤油200159水8015(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

20、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4. 为了研究物质放出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他们在三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为100克的煤油、100克的温水、50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在环境温度28的地方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的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设甲、乙、丙三只烧杯中的液体每分钟放出热量相等) (1)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

21、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3)请将表一和表三填写完整。(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b)比较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5. 为了研究某种物质的特性,某同学在6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和煤油,用6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其液体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设液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1)分析表一中的1、2、3(或表二中的1、2、3),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分析表一中的3和表二中的3,可得出的初

22、步结论是:_。(3)综合分析表一及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a)_(b)_6.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和200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

23、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B组】1.为了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对初温均为15,质量均为100克的水和煤油进行加热(设两液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过程如图9所示,请观察实验操作及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30 水 煤油3030 水图9加热4分钟加热8分钟加热4分钟(a) (b) (c)(1) 实验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24) 来反映的。 (2) 分析比较图(a)与(b)可得: (25) 。(3) 分析比较图(b)与(c)可得: (26)

24、 。2. 某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采用如图1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12中,A、B为两只相同的烧杯,放在铝板台上,台下在A、B中间放上酒精灯。 (1)两杯液体在初温相同的情况下,还必须满足:_相同;_不同。 (2)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的目的是:_。 (3)该同学继续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在4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和煤油,用4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液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分别如图13所示。 比较图13(a)和(d)可以得到:_; 比较图13_两图可以得到: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质量越小,升高温度越高; 比较图13_两图可以得到:质量相同的不同

25、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温度不同。 3.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在4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和煤油,用4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液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分别如图所示。(1)比较图(a)和(d)可以得到:_;(2)比较图(b)和(c)可以得到:_;(3)比较图(a)和(c)可以得到:_。4. 为了研究物质放出热量与哪些因素,某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他们在三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为100克的煤油、100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在环境温度28的地方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的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三只烧杯中的

26、液体每分钟放出热量相等)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很出的初步结论是:_。(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3)请将表二填写完整。 (4)若要研究放出热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实验:_;5.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的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g和200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表一:m1=100g时间(min)0246810

27、121416温度()363534333231303030降低温度()012345666表二:m2=200g时间(min)04812162024283236温度()36353433323130292828降低温度()0123456788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或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_。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28、是:_ _。6. 小诗同学用如图26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他在两个烧杯里分别装有200克的水和煤油,并采用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来比较吸收热量多少的方法进行实验。在9:02时他点燃酒精灯,同时他读出煤油和水的温度都为18;9:10时他读出煤油的温度为28后拿去装煤油的烧杯;9:13时,他读出了水的温度并停止加热。 (1)图中采用酒精灯放在与两杯液体等距处隔着铝板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两烧杯_。(2)请你根据他的操作记录完成实验表格。 (3) 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时间30分钟)(1. 包含预习和复习两部分内容; 2. 建议作业量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学生30分

29、钟内能够完成)【巩固练习】1、小明和小华在家里烧水时发现,“烧开同样温度的一壶水比半壶水所需的时间长”。(1)根据这一现象他们猜想: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有关,并进一步提出假设,你认为他的假设可能是: 。(2)为了验证以上假设,他们来到实验室,各自用如图16所示装置分别对不同质量的水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 和计时器,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设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时间(分钟)1234567质量(千克)20406080100120140升高温度()5 表一(水)时间(分钟)1234567质量(千克)10203040506070升高温度()10 表二(水)分析比较表一或表

30、二中的第一行与第二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归纳得到的结论是: 。(3)为进一步研究,小明和小华又选用煤油重复上述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设水和煤油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 表三(煤油)时间(分钟)0.511.522.533.5质量(千克)20406080100120140升高温度()5在分析比较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后,他们还能得到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 。2、某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实验时,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

31、对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并利用仪器测量液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并将实验数据整理、记录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同一表格内液体的加热时间相等,表一内液体加热时间最短,表二次之,表三内液体加热时间最长。(设加热时间相等时,液体所吸收的热量相等)实验序号质量(克)升高的温度()150202402532050实验序号质量(克)升高的温度()4100205504064050实验序号质量(克)升高的温度()72001081002095040表一:甲液体表二:甲液体表三:乙液体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质量一定时,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分析比较实

32、验序号1与4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8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一定的不同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同种液体,质量与升高温度的乘积相等,吸收的热量相等。(b)分析比较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c)分析比较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3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

33、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比较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2)分析比较1、2号杯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3)分析比较3、4号杯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4)分别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 、 有关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30克和60克的水,实验时,用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甲、乙两只烧杯中的水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升

34、高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表一 m1=30克升高的温度()05101520加热时间(分)01234表二 m2=60克升高的温度()05101520加热时间(分)02468(1)分析比较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水的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或第六列)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b)分析比

35、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预习思考】【答案】【A组】1. (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升高温度相同。(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升高温度不同 ,且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 2. (1)建筑材料吸收热量温度升高;(2)质量相等的不同的建筑材料,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甲 3. (1)不同(2)1与7,2与8,3与9(3)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少 4. (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降低的温度差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比煤油多。(3)27,9 27,8 26,9(4)(a)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比值不同。 (b)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降低温度比值不同,质量越大,比值越大。 5. (1)同种物质(水或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煤油升高的温度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