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_第1页
EDI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_第2页
EDI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_第3页
EDI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库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论文题 目:EDI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专业班级: 物流203 学 号: 201217910405 学生姓名: 张喜洋 EDI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物流产业在我们飞速发展,这也催生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产业和技术的发展。EDI就是促进物流业健康良性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EDI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和其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对的解决对策和和EDI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EDI 物流管理 趋势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联合国的定义是指为了商业和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数据处理或消息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交换方法。由于使用EDI可

2、以减少甚至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直面文件,所以又被称为“无纸贸易”。 总之,EDI是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经济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在商业贸易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的全过程。这表明EDI应用有特自己特定的含义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使用EDI的是交易的双方,是企业之间的文件快递,而非同意组织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的文件快递。(2) 交易双方传递的文件时特定的格式,采用的是报文标准,现在即是联合国UN/EDIFACT标准。(3) 双方各有自己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4) 双方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能发送、接收并处理符合约定标准的交易电文的数据信息。(

3、5) 双方计算机之间有网络通信系统,信息传输则是通过该网络通信系统实现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信息处理室友计算机自行处理完成的,无需人工干预。(王小平 物流信息技术) 一、EDI 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必要性。 近年来EDI广泛应用与物流中,被称为物流EDI。所谓物流EDI,是指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的业主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活动作业的方法。物流EDI的参与单位有货主(如生产厂家、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承运业主(如独立的物流承运企业等),实际运送货物的交通运输企业(铁路运输、水运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企业等),协助单位(政府有关部门,金融企业等)和其

4、他物流相关单位(如仓库业者,专业报关业者等)。物流EDI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 1、发送货物业主在接到订单后制定货物运输计划,并把运送货物的清单及运送时间安排等信息通过EDI发送给物流运输业主和货物接受业主,以便物流运输业主预先制定车辆调配计划和接收货物业主制定货物接收计划。2、发送货物业主根据顾客订单的要求和货物运输计划下达发货指令、分拣配货、打印出物流条形码的货物标签,并贴在货物包装箱上,同时把运送货物品种、数量、包装等信息通过EDI发送给货物运输业主和接收货物业主,并依据请示下达车辆调配指令。 3、物流运输业主在想货物接收业主取运货物时,利用扫描读数仪读取货物标签的条形码,并与先前接收到

5、的货物运输数据进行核对,确认运送货物。 4、物流运输业主在物流中心对货物进行整理、集装、做成送货清单并通过EDI向物流运输业主发送发货信息。在货物运送的同时进行货物跟踪管理,并在货物交给收获业主之后,通过EDI向发货业主发送完成运输业务,信息和运费请示信息。 5、收货业主在货物到达时,利用扫面读数仪读取货物条码信息。并与先前收到的货物信息进行对比核对确认,开出收货发票,货物入库。同时通过EDI向物流业主和收货业主发送货物确认通知。 物流EDI的优点在于供应链组成各方基于标准化的信息格式和处理方法通过EDI共同分享信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王晓平 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EDI的优点不言而

6、喻了,发展物流EDI是大势所趋,如洪水浩浩汤汤势不可挡。我们必须学习研究并加以利用,因为他在物流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注定会大放异彩。 二、EDI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输共享的基础之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未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必须进行信息的不断传输。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管理信息传递,吧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链接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关系。 1、EDI在生产企业的应用。 1.1生产企业引入EDI,在数据传输可选择低成本的方式引入采购订货单,接收客户

7、传来的EDI订购单报文,将其转换成企业内部的订单形式。 1.2生产企业应用EDI可改善作业,同客户合作,一次引入采购进货单、出货单及催款入账单,并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集成,逐步改善接单、出货、对账及收款作业。 2、EDI在批发商中的应用。 2.1批发商如果是为了数据传输而引入EDI,可选择低成本方式。 2.2批发商若为改善作业流程而引入EDI,可逐步引入各项单证,并与去也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改善接单、出货、催款的作业流程,或改善订购、验收、对账、付款的作业流程。 3、EDI在系统运输业务中的应用。 3.1运输企业若为数据传输而引入EDI,可选择低成本方式。先引入托运单,接收托运人传来的EDI托运

8、单报文,将其装换成企业内部的托运单报文形式。 3.2运输企业引入EDI若为改善作业流程,可逐步引入各项单证,切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进一步改善托运、收货、运货、回报、对账、收款等作业流程。(侯安才、张强华、郑静、修雪方 物流信息系统实用教程 4、 EDI在港口物流中的作用 4.1港口物流的特点。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的节点,其功能范围也在不断拓宽。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化港口即使海陆空联运的枢纽,又是国际商品储存、集散的分拨中心、集物流服务中心、商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为一体。新时期的港口物流呈现以下特点: 4.1.1大物流:经济一体化促使物流必须向国际化、规模化、系

9、统化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内部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关系。 4.1.2虚拟链:港口物流必须是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的高效虚拟供应链,供应链的任何一环都能达到资源、信息共享,实现总体功能最优化的物流服务目标,依托虚拟连形成覆盖全球的虚拟港。 4.1.3一体化:依托港口附近的物流园区开展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提供货物在港口海运及其他运输过程中的最佳物流解决方案,包括腹地运输、报关、报验、包装、库存管理、提供金融、保险方面的整合服务。港口作为整个货运连中最大量的货物集结点,汇聚着内陆运输、水路运输等大量货物。港口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心,汇聚了大量的货源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信息

10、;港口同时又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的服务基地和货物分拨配送中心。很显然传统的港口单靠手工作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港口信息化的发展。也满足不了港口在物流重要性的技术要求。主要问题大都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数据处理越来越多、港口各部门之间数据不能共享,供应商、港口、采购商信息传递慢,政府部门之间统计数据难度大等。 5、港口物流运用EDI带来的效益 5.1运输部门应用EDI的收益。运输部门主要包括托运方、收货方、承运公司(铁路、内河、公路)、装卸公司、集装箱联运人、班轮公司等。这些部门实际承担货物运输,有关业务有理货、装船及卸货,集装箱船运输及货物的内陆内河运输和铁路运输。运输部门的运作依赖于和运输各有关部门相

11、关的信息交换,EDI作为便利信息交换的一种新技术给运输部门带来了一下利益: 5.1.1提高通信速度:提高运输速度是运输部门的重要职责,不必要的烟雾应金肯的消除,因为内陆运输方要一直等到拿到单据后才能装卸车辆,而码头必须等到海关处理好一对文件后才能让船舶起航,因此通过应用EDI可调有关部门文件的通信速度。使得运输方大大的降低了运输成本,从而提高了竞争地位。 5.1.2减少文件处理费用:使用EDI技术后,因为减少了重复数据输入,也减少了输入错误率,使得运输信息更加的完整可靠,同时减少了文件处理费用。 5.1.3更好的供应链管理:对运输部门来说,运用EDI带来的收益是可以实现对运输活动作出规划,及时

12、准确的信息交换可以使运输部门金肯对运输活动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临时费用的尖山也是费用可以减少。 5.2协调部门运用EDI的收益。协调机构包括货代、船代、船舶经纪人。安排运输及相应的单据流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专业化的不能来协调。 5.2.1拓展业务范围:通过使用EDI它们可以在信息提供方面满足运输部门新的需求。它们将尽量运用EDI来提高或拓展它们的实际功能。如提供咨询、预付税款、通信服务,由此时长将越来越大。 5.2.2降低文件处理费用:因为协调部门工作重心是处理信息。因此使用EDI可以大大降低文件使用费用。 5.2.3提高顾客服务质量:EDI的使用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并提高服务速度,因此对协调部门来说,EDI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5.2.4改进内部管理:相对其他机构而言,协调部门在用书活动的协调管理方面讲花费大量的经历,使用EDI可以减少工作量,从而将更多的实践华仔改进公司内部管理上。 5.2.5获取竞争性利益:通过减少管理工作负荷,可开展新的业务和服务,从而提高竞争优势。 总之EDI将在未来在物流发展的大道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快,注定会大放异彩。EDI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