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质理论._第1页
人格特质理论._第2页
人格特质理论._第3页
人格特质理论._第4页
人格特质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人格特质理论,.,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一 生平 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 Gordon Willard Allport 1897.11.111967.10.09,美国心理学家,是一个医师的四个孩子之一。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蒙特苏马,因患肺癌逝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其兄 F.奥尔波特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 奥尔波特在他哥哥 F.奥尔波特的影响下考入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 1920年会见弗洛伊德,1922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以后又在柏林大学、汉堡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1924 年回到美国,在达特茅斯讲授社会伦理学,后来在哈佛大学任教,1930 年后任该校心理学教授。1939 年任美

2、国心理学会主席。19371949 年任变态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编辑。1963 年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的金质奖章。,.,二 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关于特质的基本观点 1特质的定义 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一般的、现实焦点的神经心理结构。 由于有特质,很多刺激便等值起来,从而使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行为和表现行为具有一致性。 例如,一个具有谦虚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也会作出类似的反应。与领导一起工作时,表现为留心、小心、顺从;在访友时,表现为文雅、克制、依从;在遇见陌生人时,表现为笨拙、尴尬、害羞;在和父母亲共进餐时,表现为热情、迎合;在同伴给予赞扬时,表现为不愿露面、不愿为人注意等等。,.

3、,例如:一个具有强烈攻击性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出相类似的反应。,环境情境 特质 反应 一起工作 盛气凌人、专横霸道 运动竞赛 竞争求胜、争强好胜 对待弱者 攻击性 强权政治 学校学习 获得成功 未达目的 愤怒、敌意 (赫根汉,1980,.,与此相反,具有不同特质的人,即使对同一个刺激物,反应也会不同。一个具有友好特质的人和一个具有怀疑特质的人对陌生人的反应是很不同的。 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概括的,它不只是和少数的刺激或反应相联系。一个特质联结着许许多多的刺激和反应,使个体行为产生广泛的一致性,使行为具有跨情境性和持久性。但是,特质又具有焦点性,即它与现实的某些特殊场合联系着,只有在特殊的

4、场合和人群中才会表现出来。例如,具有攻击性特质的人,不会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进行攻击,如对亲戚朋友,一般就不会表现出攻击行为。,.,2特质的特点 (1)特质是一种实际存在于个体内的神经心理结构。 (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 习惯比特质更特殊,它常常是特质的具体表现,特质是习惯整合的结果。例如,父母亲鼓励孩子刷牙,孩子天天早上和饭后刷牙,这是习惯。以后刷牙这一行动溶化于更为广泛的习惯系统中,进一步又整合于个人的清洁倾向中,清洁就成为个人的特质了。 (3)特质具有动力性。 特质具有指引人行为的能力,它使个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特质是行为的基础和原因,它支撑着行为。奥尔波特认为,特质可以与动机等同。

5、 (4)可以由个体的外部行为来推测特质的存在,并且从实际中得到证明。 特质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从观察一个人多次重复的行为中推测并证实特质的存在。,.,(5)特质与特质之间只是相对的独立。 奥尔波特指出个性是一种网状的和重叠的特质结构,在特质和特质之间仅仅是相对的独立。不能把特质看作“孤岛”。 (6)特质和道德判断或标准不能混为一谈。 (7)行为或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能证明这种特质不存在。 这因为一种特质在不同个体上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整合;同一个人可能具有相反的特质;人的行为在短暂的时间内就可能和特质不一致。 (8)特质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任何特质都是独特性和普遍

6、性的统一。,.,3特质的分类 奥尔波特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两类。 共同特质(connon trait)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群体都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所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概括化的性格倾向。 个人特质(individual trait)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相同的个人特质,只有个人特质才是表现个人的真正特质。,.,奥尔波特又把个人特质按照它们对性格的影响和意义不同,区分为三个层次。 (1)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代表整个个性,往往只有一个,在个性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影响一个

7、人的全部行为。 (2)中心特质(central trait)。这是性格的“构件”,性格是由几个彼此相联系的主要特质所组成,主要特质不像首要特质那样对行为起支配作用,但也是行为的决定因素。 (3)次要特质(secondarytrait)。这是个人无足轻重的特质,只在特定场合下出现,它不是个性的决定因素。,.,首要特质 多愁善感 中心特质 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 次要特质 冷酷,.,(二)人格动力观点,奥尔波特提出了理想的动机理论的四个要求: (1)必须承认动机的现实性。反对S弗洛伊德主义认为儿童时期的动机决定人一生行为的观点,主张动机是现在的动机,过去的动机只有现在还存在才能解

8、释行为。 (2)必须承认几种动机的同时存在。反对把动机归纳为一种类型,如:“性”、“自我实现”“自卑”等等。 (3)必须承认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与前人不同,他强调动机与认知过程的密切联系。认为不了解一个人的计划、意愿、价值观等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人的动机。 (4)必须承认每一个人具有独特的动机模式。正如两个人不会具有相同的特质结构一样,两个人也不会具有相同的动机结构。,.,奥尔波特采用了一个他认为能满足以上四个要求的概念“机能自主性”。 “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人现在进行这一行为的原因与原来进行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不相同的,即过去的动机与目前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它独立于过

9、去。 例如,一个大学生刚学习一门课程时,很可能是因为这门课程是必修的,或因为家庭需要,或由于时间宽绰而选学,但也许在最后,他会完全被它吸引,甚至终身迷恋这门学科。这里原发性动机也许丧失殆尽,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却变成了目的。他认为,当动机成为自我统一体的一部分时,对这些动机的追求是因为它们本身的缘故,而再也不是为着外部的鼓励或奖赏。,.,(三)健康人格 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体系是面向健康人的。他反对弗洛伊德主义所持的精神病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不同的观点,认为精神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根本没有机能上的类似性。精神病患者与健康人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动机存在于过去而后者的动机存在于未来。他强烈

10、主张健康成人的人格原则,不能由动物园、儿童、过去或精神病患者的研究引申而来。,.,他提出了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要求十分相似的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 (1)自我扩展的能力。健康成人参加活动的范围极广。 (2)密切的人际交往能力。健康成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亲密的,富有同情心,无占有感和嫉妒心,能宽容自己与别人价值观的差异。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健康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他们还具有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4)具有现实性知觉。健康成人看待事物是根据事物的实在情况,而不是根据自己希望的那样来看待事物。 (5)具有自我客观化。健康成人对自己的所有和所缺都十分清

11、楚和准确,理解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健康成人表现出定向一致,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三 奥尔波特理论的评价 奥尔波特是人格心理学的先驱。他重视人格的个体性,他的特质理论直接从个体本身行为的特点出发探讨人格问题。 他创立了动机功能的独立理论,并率先摆脱精神分析论者病态取向而企图建立常态人格理论。,.,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也遭到了不少批评。 一切科学都寻求普遍规律,用一般概括的方法,而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则强调具体的个体研究,探讨个别例子。 机能自主性”否认早期经验与人格发展的关系,认为动机只与现实有关而与过去无关。,.,第三节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12、,一、生平 雷蒙德B卡特尔(Raymond B. Cattell, 19051998) 1905年出生于英国英格兰的德文郡 一战时,曾在一个临时战地医院中照料伤残士兵。他认为这段经历为他植入了关注人类的种子。 16岁考入伦敦大学,主修化学,1924年获伦敦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在研究生阶段转向心理学。 曾任著名心理学家和数学家,因素分析之父斯皮尔曼(Charles Edward Spearman,1863-1945)的研究助理 1928-1937年曾任大学教授和心理中心主任。 1938年担任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助理,1941年任哈佛大学讲师。 19461973 年担任伊利诺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人

13、格测量实验中心主任。1978 年他到科罗拉多定居并担任夏威夷大学兼职教授。 1992 年美国心理学会决定颁发他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但他认为自己遭到诽谤而拒绝领奖。 一生著有500多篇论文和55多部学术专著。,.,二 理论观点 (一)特质的分类 卡特尔深受奥尔波特的特质分类以及门捷烈夫的化学元素分类说的影响。 卡特尔认为,个性中的各种特质并不是彼此松散地存在。所有的特质都相互关联着,从而构成个性。,.,1、 独特特质和共同特质 卡特尔首先将特质分为独特特质和共同特质。他认为共同特质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共同因素;独特特质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独特因素。 共同特质指人类所有社会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独

14、特特质指单个人个体所具有的特质。虽然社会所有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质,但共同特质在社会各成员身上的强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人身上的共同特质在不同时间里在强度上也是不相同的,个体的各种特质随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强度。,.,2、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卡特尔认为奥尔波特所列举的特质数目过于繁多,他在1954年将奥尔波特所收集的一万多个形容特质的词加以浓缩,归纳为171个,然后用群集分析法将171个特质合并为35个特质群。卡特尔将这些通过群集分析法得到的特质群称为表面特质。他进一步对35个表面特质进行因素分析,得出16个根源特质。 卡特尔认为,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常常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从外部

15、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的后面,深藏于个性结构的内层,必须通过表面特质的媒介,用因素分析法才能发现。它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和个格的基本因素,是“建造人格大厦的砖石”。 例如,大胆、独立和坚韧等人格特质可以在个体身上直接表现出来,都是表面特质,但它们在统计学上彼此有高度的相关,经过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它们的共同根源特质是“自主性”。,.,根源特质各自独立,相关极小,并且普遍地存在于各种不同年龄的人和不同社会环境的人身上,但在每个人身上的强度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个性的不同。 他进一步指出,各个根源特质的深度也不一样,根源特质越深刻,则这些特质就愈稳定,对行为的效应也就愈

16、全面。,.,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根源特质是表面特质的原因 每一个人所具有的根源特质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在个人身上的程度则是不同的。,.,卡特尔运用因素分析法对35个表面特质进步加以分析,获得16个根源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多谋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二)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1.材料来源 生活记录材料(Ldata):从实际生活中获得,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记录和事件 问卷材料(Qdata):来源于被试本人的自我报告,可提供本人的真实情况和自我修饰程度两方面的信息 客观测验材料(Tdata):通过给被试施以客

17、观测验获得,.,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核心相关,彼此之间相关很高的项目被归结在同一因素中,而彼此之间较低或无相关的项目被分成不同的因素。 基本程序: 对大量的个体进行测量 计算所有测量项目的相关矩阵 提取公共因素并命名,.,因素分析及其实例说明,因素负荷 测验 因素1 因素2 怀疑 0.52 0.15 不稳定 0.81 0.08 内疚 0.66 0.04 理解 0.11 0.88 能力 0.03 0.69 流畅性 0.19 0.47 焦虑 智慧,两个人格维度 组群1 组群2 志向 合作 果断 友好 忍耐 仁慈 坚持性 开放性 创造性 温和 成就 人际,.,三、对卡特尔的评价,贡献: 把特

18、质划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这是卡特尔对个性心理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理论以明确的统计资料为基础 批评: 偏重研究中的技术性. 因素分析所运用的资料不能完全免除研究者偏见 对环境因素的影响重视不够,.,第三节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一 生平 夫人和儿子都是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Eysenck.Hans1916-1997)英国心理学家。以其人格理论和行为疗法而闻名。 1916年艾森克出生于德国柏林,并在那里求学。他的父母都是演员,父亲长于喜剧表演,母亲则是默片演员。在他2岁时,父母离婚,他由祖母抚养长大。在他18岁时,由于拒绝加入纳粹组织而无法进入柏林大学就读,因此离开德国去国外求学。他先到法国迪

19、荣大学学习文学和历史。之后去伦敦大学,他本来打算学习物理和天文学,但是由于他没有经过必须的培训,因此他面临一个选择:要么花一年时间接受基础训练,要么选择另一个他未曾听闻的专业心理学。最后他选择了心理学。 1934年,由于政治原因(反对希特勒统治)离开德国,赴法国第戎和英国埃克塞特学习,1935年在伦敦大学开始涉足心理学课程。1938年,艾森克获文学士学位,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相继在莫兹利医院和伦敦大学精神病研究所工作。在该所初创时期,艾森克筹建了心理学系,成为伦敦大学的一名教授和莫兹利与贝思莱母罗亚尔医院的一名心理学家。之后,他作为英国的一名教授,承担了开创临床心理学的任务,由他创建

20、的心理学系是第一个培养临床心理学家的机构,并用于发展行为治疗的方法。1997年病逝于英国伦敦。,.,艾森克在心理学、生物学、遗传学和其他一些专业刊物发表过近600篇科学文章,并出版了36本书。其传记自传:心理学史由H.B.吉布森编辑出版。 艾森克主要著作包括:人格的维度(1947)、人的人格结构(1953)、焦虑与歇斯底里的动力学(1957)、变态心理学手册(1960)、弗洛伊德学说的实验研究(1973)、人格测量(1976)、智力的模式(1982)等 。,.,(一)人格等级层次模型,二、人格理论,.,艾森克不仅采用特质的概念,而且还采用了类型学的观点。艾森克认为特质是观察到的个体的行为倾向的

21、集合体,类型是观察到的特质的集合体。他把人格类型看作某些特质的组织。他在对个性进行广泛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个性层次模型。 人的行为分为: 类型、特质、习惯性反应和特殊性反应四个水平。外向或内向是上位概念,特质是下位概念,在特质之下又有习惯性反应和特殊性反应。 特殊性反应水平(Specific response level)。这是个体在一次实验性试验时的反应或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反应,可能是个体的特征,也可能不是个体的特征。 习惯性反应水平(habitual response level)。这是在同样环境中可以导致再次发生的特定反应,如重复实验就会产生同样的反应;如果生活情景重新出现,有机体会以相似的

22、方式反应。 特质水平(trait level)。这是通过对观察不同的习惯反应的相互关系基础上得出来的。 类型水平(type level)。这是通过对观察一些不同特质的相互关系基础上得出来的。,.,因素分析是为了发现为数最少的独立因素或独立变量,这些因素能对心理特征进行描述和分类。艾森克提出四种不同类型的因素: (1)普遍因素(general factors)。这些因素对所有的试验都是共有的。 (2)群因素(group factors)。这些因素在某些试验中共有的,在另一些试验中并不出现。 (3)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s)。在特殊情况下才出现的因素。 (4)误差因素(error

23、 factors)。只有在某一偶然机会才出现的因素。 行为的四种水平和四种类型的因素是一致的。,.,(二)个性维度 艾森克和同事威尔逊( GDWilson)等人对人格维度作了深入研究。他指出维度代表一个连续的尺度,每一个人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具有某种特质,而不是非此即彼,通过测定,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个连续尺度上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 他曾提出五个维度(外内向、情绪性、精神质、智力和守旧性-激进主义),但主要的维度是三个。他认为外内向、情绪性和精神质是个性的三个基本维度。,.,1外内向 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在个性上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好交际、善社交、渴望刺激、冒险、粗心

24、大意和爱发脾气等特点。外向的人从外表上看上去似乎是不大可靠的人。 内向的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非常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在人格上具有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等特点。内向的人从外表上看似乎是一个略带悲观色彩而可靠的人。,.,艾森克把外内向这一个性维度与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联系 外内向与神经过程 神经过程 兴奋过程 抑制过程 外向的人 慢.弱.短 快.强.长 内向的人 快.强.长 慢.弱.短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向的人兴奋过程强度弱,发生慢,持续时间短,因此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内向的人兴奋过程强度强、发生快、持续时间长,因此容易形成

25、条件反射。,.,一种非常有趣螺旋后效实验也表明了外内向与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关。人们注视了一个转动的螺旋,注视一定时间后螺旋停止转动,这时会看到与螺旋运动相反方向的运动现象。这在心理学中称为螺旋后效。艾森克等人发现向性不同的人,螺旋后效的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越是外向的人螺旋后效时间越短。这是由外向的人的兴奋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1976年雷维尔等人(Revelle,Amaral Turriff)作了一项研究,他们推论内向的人在正常条件下,大脑皮层已经具有高度的兴奋水平,如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奋水平,那么就会降低被试的工作效果。外向的人在正常条件下,大脑皮层兴奋水平相对较低,若提高他们的兴奋水平,就会提高被试的工作效果。实验结果支持了艾森克的观点。内向的人在做言语能力倾向测验时,在放松的条件下(如不限制时间),他们得分高;但是给他们服用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的药物(如咖啡因)或在时间上加以限制,他们的得分就急剧下降。而外向的人,则大不相同,他们在放松的条件下得分低,在时间压力(时间上加以限制)和兴奋性药物作用下,他们的得分就会提高。,.,2神经质 神经质又称情绪性。艾森克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