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语文高三模拟试题二上_第1页
快乐语文高三模拟试题二上_第2页
快乐语文高三模拟试题二上_第3页
快乐语文高三模拟试题二上_第4页
快乐语文高三模拟试题二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快乐语文”寒假模拟试题二(上),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1A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1B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

2、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3D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1D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

3、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 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 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尽管中国不是人工智能的策源地,但在当前人工智能的这一轮技术爆发中,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被很

4、多人认为第一次同科技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小到手机语音助手,大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它们连同中国顶尖科技公司所拥有的人才一起,充分证明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都不落人后。同时也要冷静看到,国内互联网公司搭建的人工智能平台,与亚马逊、谷歌等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比如,在围棋人工智能领域,腾讯的“绝艺”还不敢说能和“阿尔法狗”相媲美。2B站在同一起跑线,只能说明具备站位优势,更重要的还是好好蓄力、精准发力,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故事才刚刚开始,从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到未雨绸缪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

5、人工智能的未来面临着无数挑战和变化。“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景无限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全力奔跑。 (选自于201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3分)(C ) A.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展开人机大战,目 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原文: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 的科学 真 理。 B.被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的人工智能 ,在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谈论最为热烈,因此人工智能将再一次迎来黄金发展 期。 强加因果 (原文没

6、有因果关系) 原文: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 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 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C.虽然人工智能令人向往,但是如果机器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并想成为一个真正 意义上的人,也会让 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感到害怕。 D.人工智能在上世纪90年代仍未走出实验室,主要受限于科学家无法创造出会找寻自 我、探索人性的机器人形象。 原文: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7、项是(3分)(B ) A.文章围绕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论证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起点下拥有站位 优势的中国应该努力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观点。 B.文章论述了在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中国的优势和不足,对比之下,认为中 国有科技实力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原文: 站在同一起跑线,只能说明具备站位优势,更重要的还是好好蓄力、精准发力 ,力争 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C.文章回顾了人工智能遭遇技术瓶颈的原因,论述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走出实验室 ,伴随生活和工作,迎来黄金发展期的话题。 D.认为人工智能的前景美好,值得创新和发展,这是文章论述的的前提,也是中国发 展人工智能的理论依

8、据。,3.报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大众眼中的人工智能和科学家眼 中的人工智能不同,前者多关注其科幻色彩,后者 多着重其理想色彩。 B.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拥有可以比肩科技发达国家的资本、市 场、技术、人才,在当前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具备了站位优势。 C.人工智能变得更实用,发展更迅速,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 度学习模式的突破。 D.以往几十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和工作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的 人工智能。 原文: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

9、成下列小题。 渐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陂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

10、生是由“渐”维持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袴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文章一、二段先说对“渐”总的看法,阐述“渐”是如何让人生圆滑进行的,“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有一件比喻的故

11、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

12、,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接着阐述“渐”的作用是隐蔽时间,让人误认为其恒久不变,“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就退在后面,或高呼“不要轧,总有

13、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然后阐述“渐”的本质是时间 当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选自静观人生,有删改) 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只有拥有 “大人格”和“大人生”的人,才能不为“渐”所迷,不为 造物所欺。 【注】留连:留恋不舍。轧:拥挤

14、。永劫:佛教中指永无穷尽之时。,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圆滑”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在岁月的冲刷下,人生就是像鹅卵石一样渐渐失去了棱角。 B. 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的种种变化,就是因为这些变化是在相当长的时 间里达到的。 C. 时间之所以让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议,是因为和空间相比,时间既无法把握,又无 法挽留。 D. 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飘逸、富有想象力,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文学韵 味,让人回味无穷。 B项,“种种变化”有误,应是“境遇的变衰”。所举的例子都是一天比一天差的例 子,“种种”包括好的变化。,5. 本文围绕“渐”阐发感悟,

15、请梳理概括全文的思路。(把握中心,概括段意) 文章一、二段先说对“渐”总的看法,阐述“渐”是如何让人生圆滑进行的。 接着阐述“渐”的作用是隐蔽时间,让人误认为其恒久不变; 然后阐述“渐”的本质是时间; 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只有拥有 “大人格”和“大人生”的人,才能不为“渐”所 迷,不为造物所欺。,6.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引用两处诗句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和无限的时间相比,人的寿命如同击石之火光般短暂,不应在短暂的光阴里争名夺 利; 但如果有看待时间和人生的正确态度,无限的空间和

16、时间完全可以收缩在方寸的心 中。 作用:这两处引用升华了主题,使文章形象生动,意蕴更深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发布了2016-2020中国城镇化率增长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五年城镇化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提到:“我国目前存在两种城镇化率,一种是城镇常住

17、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另一种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城镇化率的概念对于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城镇化率的概念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说,我国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会导致行政区划调整时一次性提高了城镇化率。但有些地方,虽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却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没有被统计成为城镇化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率真实性;其次,城镇化正在以多途径方式进行,并且存在着大量市民融入到城市中,却并不愿放弃原有户籍的情况,而城镇化指标对这些情况的反应并不敏感。,材料二: 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来看,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39.9

18、%。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将统筹推进本地和外地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 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材料三: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我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

19、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 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00万。从城市规模看,我国已有653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达到140多个。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强大动力。2014年

20、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对外公布,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7.下列关于城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机构对我国未来五年城镇化增长率的发展态势做了预测。 B.由于大量人口融入到城市中,但有些人不愿放弃原有户籍的情况,这使城镇化率难以准 确预算。 C.材料一中的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而材料二的预测是提高到45%。 (材料一中的63%,指的是报告“我国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材料二中

21、的45%。指的是“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者的概念不同。) D.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它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B )( E ) A.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来统计城镇化率,会导致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的城镇,没有被统计进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的提高。 说法过于绝对,“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来统计城镇化率”就会导致“已达到城镇化 的标准与水平的城镇,却没有被统计进去”这一结果,尽管存在“没有被统计进去 ”的情况。但也只是“有些地方”。 B.从冯奎提到的问题来看,在统计城镇化率时,对城镇化率这一概

22、念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为城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是有很大差别的。 C.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使之达到较高的比例,就不能存在城乡区域间的户籍壁垒。 材料二中“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指的是户籍迁移中的种种障碍应 该破除,而不是“不能存在城乡区域间的户籍壁垒”。 D.虽然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与生态环境并不十分友好,但我国各地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但我国各地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错误,原文中有 “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说法,但这只是提出要求,

23、并不是 说我国已经这样做了。 E.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因此城镇化快速推进,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城乡居明生活水平的重大举措。,9.我国在城镇化率的提升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4分) (1)我国的城镇化率呈现由低到高的稳步、快速提升的特点。 从材料二图表数据看,2011年到2015年间,都在由低到高稳步提升。 综合材料看,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每年将有1300万以上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率增长的速度快。 (2)通过政府行为有计划地提升城镇化率。 2014年3月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

24、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承天,东海郯人也。承天五岁失父。母徐氏,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训诂)议,儒史百家,莫不该览。隆安四年,南蛮校尉桓伟命为参军。时殷仲堪、桓玄等互举兵以向朝廷,承天惧祸难未已(不息),解职(弃职)还益阳。义旗初,长沙公陶延寿以为其辅国府参军,遣通敬(通报)于高祖,因除浏阳令,寻去职(离职)还都。,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版(授职,任命)为行参军。毅尝出行,而鄢陵县吏陈满射鸟,箭误中直帅(执勤将领),虽不伤人,处法弃市(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

25、刑罚。)。承天议曰:“狱(案件)贵情断(实情断绝),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车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以异制(不同的条例)。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按律过(过失)误伤人,三岁(年)刑(刑罚),况不伤乎?微罚可也。”,谢晦镇江陵,请(何承天)为南蛮长史。晦进号(晋升)卫将军,转咨议参军,领(兼任)记室。前益州刺史萧摹之、前巴西太守刘道产去职还江陵,晦将杀之,承天尽力营救,皆得全免(幸免)。晦既下(攻克),承天留府不从(随行)。及到彦之至马头,承天自诣(去)归罪,彦之以其有诚,宥(宽恕,原谅)之,使行南蛮府事。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以补尚书殿中郎,兼左丞。承天为性刚愎(固执己见,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见),不能屈意(委屈心意)朝右(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大官。 ),颇以所长侮同列(同僚)。十六年,除著作佐郎,撰国史。,二十四年,承天迁廷尉,未拜(没有正式授予官职),上欲以为吏部,已受密旨,承天宣漏(泄密)之,坐(治罪)免官。卒于家,年七十八。先是,礼论有八百卷,承天删减并合,以类相从(按照门类合并),凡为三百卷,并前传、杂语、纂文、论并传于世。又改定元嘉历,语在(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