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髓鞘发育的影像学变化.ppt_第1页
小儿髓鞘发育的影像学变化.ppt_第2页
小儿髓鞘发育的影像学变化.ppt_第3页
小儿髓鞘发育的影像学变化.ppt_第4页
小儿髓鞘发育的影像学变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儿髓鞘发育的影像学变化,读书报告 马 良,1,髓鞘的作用、成分及发育: 髓鞘包绕于神经纤维周围,起保护轴索、帮助神经冲动快速传导等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神经磷脂(78)和蛋白质(22)。,2,颅脑正常髓鞘形成是在生后36个月,为有规律地动态地发育过程,912个月髓鞘脂化向周围半球进行,3岁以内生长发育活跃并基本形成,以后逐渐发育变慢,至青春期发育成熟。,3,MRI成像原理及优点,x射线层析成像得到的是成像物的密度分布图像,核磁共振层析成像却是成像物的原子核密度的分布图像。目前虽然还仅限于氢原子核的密度分布图像,但氢元素是构成人体和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因此,从核磁共振层析成像得到的氢元素分布

2、图像,要比从X射线密度分布图像得到人体和生物体内的更多信息。人头部的核磁共振层析成像却可以得到头内脑组织的氢原子核即氢元素分布的清晰图像,从而可以看出脑组织是否正常。,4,在神经髓鞘成熟过程的组织学及生物化学改变主要是髓鞘成份及磷脂含量的变化。引起髓鞘成分中质子的变化。 所以MRI可显示神经髓鞘的成熟过程,对白质髓鞘的显示远胜于其他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髓鞘的形成过程被认为是估价正常脑发育及成熟的有用指标。,5,脑灰白质的分辨及分期:,脑灰白质的分辨主要在 T2WI上观察。首先将大脑分为3个区: 中央区:大脑脚、脑干、基底节、丘脑、小脑蚓部。 外围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 中间区:介于前两者之间为

3、大脑深部白质。 各区信号随月龄增长而发生变化,根据其信号变化的特点可以将其分成五个期,各期没有截然的分界,而是逐渐过渡的。,6,中央区,外围区和中间区,7,新生儿期,期: 新生儿 100% 属此期。 出生时灰白质含水量相同, 均为90%左右, 中间及外围区均呈高信号, 两者间信号区别不大, 此时中央区为低信号。,8,新生儿期(40W)T2WI,9,出生14天,10,生后16个月,期: 1个月 6个月者 88%属于此期。 由于皮层内有成熟 的髓鞘形成, 白质内水分仍然很高, 中间区仍为高信号, 呈树枝状分布, 外围区为低信号, 中央区仍为低信号。,11,(50天)T2-WI,12,生后3个月,1

4、3,出生后69个月,期:出生后69个月属此期。 此时,白质内的水分逐渐下降, 并有髓鞘形成, 因为髓鞘化 是从脑的后方向前发展, 所以此期枕叶的中间区与 外围区开始呈等信号, 额、颞叶的中间区仍为高信号, 中央区为低信号。,14,15,生后9个月12个月,期:生后9个月12个月属此期, 也称等信号期。 由于白质内髓鞘化逐渐成熟, 以及水分的下降, 中间区信号下降, 与外围区相似, 均呈等信号, 中央区为稍低信号。,16,等信号期,17,生后12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岁100% 属此期。 亦称灰白质信号倒转期。 随月龄增长大脑 深部白质内水分降低, 水分比灰质少, 外围区皮质逐渐变薄, 白

5、质信号区逐渐扩大。 此期中间区(白质)呈低信号, 外围区(灰质)与 中央区呈中等信号。,18,生后12 个月,反转期,19,不同时期脑灰白质的分辨,20,21,22,23,24,25,26,足月新生儿、婴儿脑髓鞘发育:,髓鞘化过程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为低信号;68个月以前主要在T1WI上观察,6个月以后主要在T2WI上观察。主要观察区域:(1)幕下结构:小脑上中下脚,小脑白质,脑干;(2)幕上结构:放射冠,基底节区,内囊,丘脑,胼胝体,半卵圆中心 白质、灰质、视放射,额、顶、枕、颞叶的深部白质。,27,髓鞘形成的顺序, 从尾侧向头侧,从背侧向腹侧进行; 从中央到外周; 皮质先于白质

6、; 感觉神经束先于运动神经束; 白质的放射神经束先于连合神经束。,28,髓鞘形成进展过程的MRI表现,T1WI高信号: 出生时:放射冠中央、大脑脚、视束、桥脑、内囊后肢、丘脑腹外侧、小脑上蚓部、小脑上、下脚。 生后1-2个月:由放射冠向中央前后回扩展,视放射呈高信号,但未达到距状裂的皮质信号那么高,小脑中脚及深部白质开始出现高信号,持续到4个月, 桥脑背侧高信号向腹侧扩展 生后3-4个月:桥脑背侧高信号发展到腹侧,3-4个月时胼胝体压部出现高信号并向嘴部发展。视放射线状高信号清晰,小脑中脚高信号越发明显 生后4-5个月:内囊髓鞘化是由后向前,4-5个月时内囊前支高信号更明显,胼胝体膝部开始出现

7、高信号。 生后5-6个月:胼胝体高信号达到膝部。6个月时枕、顶叶出现高信号,并向额叶伸展。半卵园中心髓鞘化更明显。 生后7-8个月:额叶出现明显高信号。 生后9-10个月:视放射的髓鞘化达枕叶边缘,颞叶也可见少量高信号。 生后12个月:髓鞘化高信号达额叶的边缘,颞叶中心也出现高信号。 2岁:接近成人。,29,髓鞘形成进展过程的MRI表现,T2WI:低信号: 出生时:内囊后肢、丘脑腹外侧、大脑脚、桥脑背侧、小脑上蚓部、小脑上下脚。 生后2个月:小脑白质、小脑中脚出现低信号,基底节、丘脑的低信号仍同出生时,大脑白质仍为高信号。 生后3-4个月:视放射出现低信号,小脑中脚出现的低信号,4个月时达成人

8、早期水平。 生后4-5个月:胼胝体压部出现低信号。 生后6-7个月:胼胝体膝部开始呈低信号 。内囊后肢完成髓鞘化 ,前肢 6-7 个月低信号区逐渐增厚,持续到10-12个月。 生后8-9个月:大脑白质的高信号区明显减少,半卵园中心低信号明显。 生后10-12个月:枕顶叶、额叶的白质出现低信号。 生后15-18个月:颞叶出现低信号,髓鞘化完成最晚。皮层下的白质仍继续发生信号反转,一直持续到2岁以后。36个月时达成人早期。,30,31,32,需要注意的是在侧脑室三角部背侧有一个残留的高信号区(terminal zones),这是由于连接顶叶后、下部,颞叶后部皮质的神经纤维髓鞘化略延迟(生理性)所致

9、,需与脑室旁白质软化鉴别。此处高信号区均匀、偏后外侧,靠近视放射。,33,足月新生儿髓鞘化表现,34,生后4个月髓鞘化表现,35,生后4个月髓鞘化表现,36,髓鞘发育异常的判断: 由于MRI可以在活体上对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作动态观察,为判断神经系统发育或衰退(老化)发生在何年龄提供了依据。如在下年龄阶段不出现相应部位的T-加权高信号即示神经髓鞘发育迟缓。,37,新生儿期时,背部中脑、丘脑的侧脑室旁和内囊后肢。 2个月时,中央前回。 3个月时,小脑脚和视放射。 6个月时,半卵圆中心,枕部白质和肼胝体; 9个月时。额部白质。,38,侧脑室三角部背侧有个髓鞘化延迟区体后部后端(terminal zones),39,终带(terminal zones),40,髓鞘化延迟区体后部后端,41,髓鞘化延迟区内囊后肢,42,髓鞘化延迟区额角顶端,T2WI上表现为双侧侧脑室额角顶端类三角型帽状高信号影; 此高信号的形成机理为:虽然该区域轴索髓鞘形成完好,但轴索疏松,室管膜周围水分相对增多所致。,43,参考文献,1.张坤,核磁共振(Mil1)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中国区疗设备.101-102 2.邹松,新生儿及婴幼儿正常脑发育影像学表现.2008年福建省小儿神经发育行为学习班 3.王晓明,陈丽英,杨洪涛,陈炽贤;新生儿和婴儿正常脑发育的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