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的进食技巧_第1页
吞咽障碍的进食技巧_第2页
吞咽障碍的进食技巧_第3页
吞咽障碍的进食技巧_第4页
吞咽障碍的进食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技巧,主要内容,吞咽是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 每天平均进行的有效吞咽约600余次。,概述,正常吞咽生理,吞咽定义:食物经过咀嚼形成的食团由口腔经咽 和食管进入胃的过程。 吞咽分期:口腔准备期摄入食物至完成咀嚼 口腔期将食团送至咽部的过程 咽期食团进入咽部 食管期食团通过环咽肌进入胃 口腔准备期与口腔期可随意控制 咽期与食管期不能随意控制,吞咽动态图,常见的吞咽障碍分类,常见的吞咽功能单位障碍:口腔及舌运送差,舌后缩不足;软腭上抬不足;吞咽启动延迟;咳嗽反射缺乏;环咽肌开放不完全。 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51%-73%伴有不 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进食时最佳体位,.,食物的形

2、态及性状,根据患者饮食特点及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易被患者接受的食物 先易后难 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 密度均一 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 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 不在黏膜上残留 果冻、布丁、蛋羹、豆腐 稠的食物较为安全,.,餐具的选用,.,食物放入位置,.,进食时提醒 进食时提醒以促进患者的吞咽,帮助患者减少吸入的危险。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一口量,定义:即最适合吞咽的每次摄入口量 正常人每口量: 稀液体1-20ml; 果酱或布丁5-7ml; 浓稠泥状食物3-5ml;肉团平均少量为2ml。 过多:食物很难通过咽喉,残留加大误咽的危险 过少:难以诱发吞咽反射,容易发生误咽,.,观察要点,1.吞咽情况

3、,2.有无误吸,3.有无残留,.,清除残留物的吞咽方式,空吞咽与交互吞咽 当咽部已有食物残留时,如继续进食,则残留积累增多,容易引起误咽。因此,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作几次空吞咽,使食块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 亦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极少量水(1ml2ml),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称为“交互吞咽”。,.,清除残留物的吞咽方式,侧方吞咽。 咽部两侧的梨状隐窝是最容易残留食物的地方,让病人下颏分别左、右转,做侧方吞咽,可除去隐窝内的残留食物。,.,清除残留物的吞咽方式,点头样吞咽 会厌谷是另一处容易残留食物的部位,当颈部后屈时会厌谷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继

4、之,颈部尽量前屈,形似点头,同时做空吞咽动作,便可去除残留食物。,.,其他技巧的应用,憋气吞咽咳嗽:在吞咽前嘱患者吸足气,憋住气,吞咽时保持住,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后部的食物残渣。可再做一次空吞咽。,.,其他技巧的应用,有的患者进食时不张嘴,这时要从牙缝中倒入一匙水,刺激其张口,一旦开始,就要一口接一口的给予,中间不能间断,间断了患者又不张口。 对舌肌运动麻痹致搅拌失灵,不能将食物向咽部推动,但吞咽反射仍保留,可将食团送至患者舌根部,随之用匙轻压舌部一下,引起吞咽反射将食物咽下。嘱病人注意力要全部集中于吞咽,而不是咀嚼。,.,其他技巧的应用,每咽下一口应清理口腔一次。在协助患者进食过程中,可适当给患者喝一口白开水(一般不用吸管,以免液体误入气管)。 如果患者出现疲乏或失去兴趣,应停下休息或者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来解决。 如出现误吸,应及时用吸引器将口内及咽部食物吸出。或用手按住腹部可咳出来,并适当休息。,注意事项,当进食时,避免患者边进食边讲话。 有假牙的患者,进食时应戴上后再进食。 口腔感觉差的患者,把食物送入口时,可适当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有助刺激感觉。 若患者有能力,尽量鼓励其自我进食。 喂食药物 喂食药丸需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