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气控制系统设计,1.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1.1.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内容 1. 电气原理图设计内容 (1)拟定电气设计任务书。 (2)确定电力拖动方案及控制方案。 (3)确定电动机类型、电压等级、容量、转速及具体型号。 (4)设计电气控制原理框图,拟定各部分的技术指标与要求。 (5)设计并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计算主要技术参数。 (6)选择元器件,制定元器件目录清单,易损件、备用件清单。 (7)编写设计说明书。,第5章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1.1.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及其要求 1.拟订设计任务书 2.电力拖动方案的选择 (1)无电气调速要求的生产机械 笼型异步电动机用于启动,制动
2、不频繁的场合。绕线型异步电动 机用于负载静转矩很大的场合。同步电动机用于负载大或需提高功率 因数的场合。 (2)有电气调速要求的生产机械 调速范围D=23,调速级数24者,用双速或多速笼型异步电动 机。 调速范围D3,不要平滑调速,短时或断续周期负载,用绕线型异 步电动机。 调速范围D=310,且要求平滑调速,用变频调速。,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调速范围D=10100,要求平滑调速,系统容量大,用晶闸管直流 调速系统或变频调速。 (3)电动机调速性质应与负载特性相适应 3.拖动电动机的选择 4.电气控制方案的决定 工作程序固定的专用机械设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经常变换工序和加工对象的设备,用
3、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 按控制要求及控制过程复杂程度不同可分散控制或集中控制。 5.设计电气原理图并合理选择元器件,编制元器件目录清单。 1.2 电气原理图的设计 1.2.1 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 1.分析设计法(经验设计法),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此法简单、易学,但不易获得最佳设计方案,多用。 2.逻辑设计法 此法易得理想的设计方案,但难度较大,复杂,一般常规设计少用。 1.2.2 设计电气原理图的基本规则 1.最大限度满足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 2.控制电压选择标准电压等级。 3.力求使控制电路简单、经济。 (1)选标准元器件,选同型号元器件, 减少备品。 (2)选标准、常用的基本
4、控制环节或 电路。 (3)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触点,简化控 制电路 a)合并同类触点,电气控制系统设计,b)利用转换触点。 C)利用二极管减少触点数目 (4)尽量缩短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长度,电气控制系统设计,(5)控制电路工作时,除必要的元器件必须通电外,其余的尽量不 通电以节约电能。,电气控制系统设计,4.保证控制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1)正确连接元器件的触点。 (2)正确连接电器的线圈 a)不允许两个电器线圈串联只能并联 b)两电感量相差悬殊的直流电压线圈不 能直接并联。,电气控制系统设计,(3)避免出现寄生电路 (4)避免多个元器件依次动作后才能接通另一个元器件,电气控制系统设计,(5)正反向
5、接触器之间要有电气联锁和机械联锁。 (6)由电网与电动机的容量决定,设计全压启动或减压启动的控制电 路。 (7)应充分考虑继电器触点的接通和分断能力。如要增加接通能力, 可用多触点并联;如要增加分断能力,可用多触点串联。 5. 保证控制电路工作的安全性 常用的保护环节有:短路、过流、过载、失压、弱磁、超速、极限 保护等。 6. 操作、维护、检测方便 1.3 常用控制电器的选择 1.3.1 电器选择的基本原则 1.按电器的功能要求确定电器的类型 2.确定电器承载能力的临界值及使用寿命。根据电器的工作电压、 工作电流、控制功率确定电器的规格。,电气控制系统设计,3.确定电器的工作环境。 4.按可靠
6、性选择电器。 5.确定电器的使用类别。 1.3.2 接触器的选择 1. 交流接触器的选择 (1)控制电动机负载时,接触器的选择 按接触器所控制负载的工作任务选择使用类别。 主触点额定电流IN可按经验公式计算 PN、UN分别为电动机额定功率和额定线电压,k=11.4为经验系数。 吸引线圈电压与控制电路电压相等 (2)控制非电动机负载时,接触器的选择 a)电热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主触点的额定电流应等于或大于1.2倍电热设备的额定电流。 b)电容器 必须考虑电容器的合闸电流、持续电流和负载下的电寿命。可按 表5-2选择。 c) 变压器 可按表5-3选择。 d) 照明装置 按启动电流、长期工作电流
7、等因素选择。 2. 直流接触器的选择 (1)控制电动机负载时接触器的选择 按控制负载工作任务选使用类别 长期工作制电动机:接触器额定电压电流大于等于电动机额定值 断续周期工作制或短时工作制电动机:接触器额定电流大于或等 于电动机等效有效电流。,电气控制系统设计,(2)电磁铁 按直流电磁铁额定电压、电流、通电持续率、时间常数选择。 1.3.3 继电器的选择 1.类型的选择 2.使用环境的选择 3.使用类别的选择 4.额定工作电压、电流的选择 5.工作制的选择 1.3.4 控制变压器的选择 1.控制变压器一、二次侧电压应与交流电源电压、控制电路和辅助 电路电压要求相符。 2.保证交流电磁器件在启动
8、时能可靠地吸合。 3.变压器容量S可按经验公式计算 S0.6S1+0.25S2+0.125KS3,电气控制系统设计,S1电磁器件的吸持容量,S2接触器继电器启动容量,S3电磁铁启动 容量,K 修正系数。 或 Sk1S1 S0.6S1+1.5S2 k1 变压器容量储备系数,K1=1.11.25。 1.4 电气控制系统工艺设计 5.4.1 电气设备总体配置设计 组件的划分 电气控制设备的各部分及组件间的连接方式。 电器板、控制板进出线用接线端子。 被控设备与电器箱之间采用多孔接插件。 印刷电路板与弱电控制组件之间用各种类型接插件。 1.4.2 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 见第2章第1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9、,1.5.1 皮带运输机的工艺要求 1. 三条皮带运输机启动顺序为3、2、1。 2. 三条皮带运输机停车顺序为1、2、3 。 3. 2或3 机出故障,1机必须停车。 4. 必要的保护。 1.5.2 主电路设计 由于电网容量大,皮带 运输机不经常启制动,所以 选用笼型异步电动机,全压 启动,自由停车(无电气制 动),采用热继电器作过载 保护,熔断器作短路保护。 主电路见图5-13。,电气控制系统设计,1.5.3 基本控制电路设计 控制三台电动机的三个接触器均采用自锁环节。 KM3的常开辅助触点KM31串于KM2线圈,KM2的常开辅助触点KM21 串于KM1线圈电路,实现启动顺序控制。 KM1的常
10、开辅助触点KM12与M2停止按钮SB4并联,KM2的常开辅助 触点KM23与M3停止按钮SB6并联,实现停车顺序控制。,电气控制系统设计,1.5.4 控制电路改进(自动控制部分)设计 以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发出启动信号,以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发 出停车信号,并增加一中间继电器,得出自动控制的电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1.5.5 联锁保护环节设计 完整的控制电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1.5.6 电路的完善与校核 1.6 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6.1 电器元件安装工艺要求 1.检查电器元件 外观检查、触点检查、电磁机构和传动机构的检查、规格检查、 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检查、继电器检查。 2.安装电器
11、元件的工艺要求 (1)刀开关、低压断路器垂直安装,受电端在开关上方,负载侧在 开关下方,组合开关分断状态为水平位置。 (2)RL熔断器受电端为底座中心端。RTO、RM熔断器垂直安装,其 上端为受电端。 (3)带电磁线圈时间继电器垂直安装。 (4)安装于电器箱或控制板上的元件间距离要适当,防止电器间漏 电及便于检修。 (5)安装元器件时在螺钉上加装平垫圈和弹簧垫圈。,电气控制系统设计,1.6.2 板前配线工艺要求 1.选好导线截面积,把导线伸直拉平。 2.配线要短、用线要少,保证导线与接线端子接触良好,必要时将 线头烫锡处理。 3.排线要求横平竖直,避免导线交叉。导线变换走向应垂直变换, 导线的
12、弯曲半径为导线直径的34倍。敷好的导线束用铝线卡垫上绝 缘物卡好。 4.主、控线路在空间的平面,不宜多于三层。同一平面层次的 导线应高低一致,前后一致。 5.压线必须可靠,不松动。一个接线端子上避免“一点压三线”。 6.导线套线号管,按图编号。 7. 控制盘外元器件与盘内元器件的连接导线必须经过接线端子排 压线。 8.按图接线,防止接错。,电气控制系统设计,1.6.3 槽板配线工艺要求 1.确定槽板的规格型号。导线占有槽板内空间容积不超过70% 。 2.规划槽板的走向,合理截割槽板。 3.槽板换向应拐直角弯,用横、竖各45对插。 4.槽板与元器件之间间隔适当,以便压线和换件。 5.安装槽板要紧固可靠。 6.槽板内的导线走线应留少量裕度,避免槽内交叉。 7.穿出槽板走线横平竖直,避免交叉。 1.6.4控制电路的检查与故障分析方法 1.检查内容 (1)核对接线。 (2)检查端子接线是否牢固。 (3)断开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神经和肌肉骨骼系统护理课件
-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件-第12章-伺服电动机
- 慢性髓系白血病伴缓解的治疗及护理
- (标准)商户转让合同协议书范本
- 全球运筹国际物流管理储管理
- B淋巴细胞和髓系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 Q-T间期延长的护理课件
- 陈旧性侧壁正后壁心肌梗死的护理
- 亚急性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个案护理
- 产褥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个案护理
- 丙烯酸酯行业未来发展动态与市场潜力分析
- 《2025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全面解读
- 2025年智力残疾智力测试题及答案
- 图书仓储员考试题及答案
- 加快培育和壮大文旅市场主体实施方案
- 某某光伏电站运维月报
- 2025年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
- 高考英语单词3500(乱序版)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课件
- 医药商务礼仪精讲
- 2025年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