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化学高考复习课件:专题13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_第1页
2017届高考化学高考复习课件:专题13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_第2页
2017届高考化学高考复习课件:专题13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_第3页
2017届高考化学高考复习课件:专题13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_第4页
2017届高考化学高考复习课件:专题13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13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内容索引,考点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考点二焓变与反应热(加试),考点三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加试),考点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从两个角度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吸,放,答案,(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可燃物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等。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类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Ba(OH)28H2O与NH4Cl反应;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2、,(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3.注意符号单位H应包括“”或“”(“”可省略)、数字和单位(kJmol1)。,s,l,g,aq,答案,4.注意守恒关系(1)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2)能量守恒。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标注“”、“”以及“点燃”、“加热”等。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

3、要加倍。,正误辨析,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2)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吸热反应不加热不能发生()(3)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是单一的()(5)化学键断裂要吸收热量,也必定发生化学变化(),答案,(),(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任何情况下都没必要注明反应条件()(7)C(石墨,s)=C(金刚石,s)H0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答案,题组一全面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3,1.(2016浙江乐清市芙蓉中学高一5月月考)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B.碳与二

4、氧化碳的反应C.锌与稀硫酸的反应D.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4,5,6,7,2.(2016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一期中)图为反应2H2(g)O2(g)=2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拆开2molH2(g)和1molO2(g)中的化学键成为H、O原子,共放出1368kJ能量B.由H、O原子形成2molH2O(g),共吸收1852kJ能量C.2molH2(g)和1molO2(g)反应生成2molH2O(l),共吸收484kJ能量D.2molH2(g)和1molO2(g)反应生成2moIH2O(g),共放出484kJ能量,解析,1,2,3,4,5,6,7,解析A项,拆化学键吸收

5、能量,错误;B项,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错误;依据图像数据分析计算,2molH2(g)和1molO2(g)反应生成2molH2O(g),共放出484kJ能量,C错误,D正确。,1,2,3,4,5,6,7,题组二多角度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角度一依据反应事实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液态H2O。已知室温下2g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kJ。SiH4自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2g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kJ,1molSiH4自燃放出热量1427.2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

6、g)=SiO2(s)2H2O(l)H1427.2kJmol1。,SiH4(g)2O2(g)=SiO2(s)2H2O(l)H1427.2kJmol1,1,2,3,4,5,6,7,解析答案,(2)在25、101kPa下,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QkJ,其燃烧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吸收可得100gCaCO3沉淀,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根据C原子守恒有:C2H5OH2CO22CaCO3。生成100gCaCO3沉淀,则乙醇为0.5mol,据此可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2H5OH(l)3O2(g)=2CO2(g)3H2O(l)H2QkJmol1,1,2,3,4,5,6,

7、7,解析答案,角度二依据能量图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4.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解析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ab)kJmol1。,A2(g)B2(g)=2AB(g)H(ab)kJmol1,1,2,3,4,5,6,7,解析答案,题组三“四”审,快速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解题指导,1,2,3,4,5,6,7,5.(2016浙江10月选考,19)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N2(g)3H2(g)=2NH3(g)H(ba)kJmol1B.N2(g)3H2(g

8、)=2NH3(g)H(ab)kJmol1C.2NH3(l)=N2(g)3H2(g)H2(abc)kJmol1D.2NH3(l)=N2(g)3H2(g)H2(bca)kJmol1,解析,1,2,3,4,5,6,7,解析根据图示,N2(g)3H2(g)2NH3(g)H2(ba)kJmol1,所以,A、B两项错误;根据图示:2NH3(l)=N2(g)3H2(g)H2(bca)kJmol1,所以C项错误,D项正确。,1,2,3,4,5,6,7,6.(2016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一期中)人类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渐由“碳素燃料文明时代”过渡至“太阳能文明时代”(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等太阳能的转换形态),届时人们将

9、适应“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碳素燃料B.发展太阳能经济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C.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目前研究菠菜蛋白质“发电”不属于太阳能文明,题组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解析,1,2,3,4,5,6,7,解析碳素燃料是指含碳的燃料,所以碳素燃料就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故A正确;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开发太阳能新能源,可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使用,太阳能是清洁可循环利用的能源,没有二氧化碳排放,故B正确;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板是由非晶态硅制成的,它能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菠菜蛋白质中的

10、生物质能本质上来源于太阳能,应属于“太阳能文明”,故D错误;故选D。,1,2,3,4,5,6,7,7.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氢能源已被普遍使用C.2mol液态H2O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molH2和1molO2的总能量D.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无开发利用价值,解析,返回,1,2,3,4,5,6,7,反思归纳,解析2H2O(l)=2H2(g)O2(g)是吸热反应,说明2mol液态H2O的能量低于2molH2和1molO2的总能量。因由水制取H2耗能多且H2不易贮存和运输,所以

11、氢能源利用并未普及,但发展前景广阔。,1,2,3,4,5,6,7,反思归纳,1,2,3,4,5,6,7,反思归纳,反思归纳,1.能源分类,返回,1,2,3,4,5,6,7,2.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1)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2)开发新能源: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考点二焓变与反应热(加试),(一)焓变与反应热,1.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2)符号:。(3)单位:。2.焓变与键能的关系(1)键能键能是指。(2)H总键能之和总键能之和。,恒温、恒压,热效应,H,kJmol1,气态基

12、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反应物,生成物,答案,(二)两类重要的反应热标准燃烧热、中和热,1.标准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其单位一般用kJmol1。(2)标准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kPa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mol)、完全燃烧、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H,S等。(3)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标准燃烧热为393.5kJmol1,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稳定,CO2(g),H2O(l),SO2(g),答案,(4)书写热化

13、学方程式:标准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5)标准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放n(可燃物)H式中:Q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H为可燃物的标准燃烧热。,2.热值1g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热值。3.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注意几个限定词:稀溶液;生成物是1mol液态H2O;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aq)H(aq)=H2O(l)H57.3kJmol1。,答案,

14、1mol液态H2O,(3)中和热的测定,c4.18Jg114.18103kJg1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装置如图(在横线上填写仪器的名称),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答案,答案,正误辨析,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2)可逆反应的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3)1molC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为碳的标准燃烧热()(4)甲烷的标准燃烧热H890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H890kJmol1(),答案,(

15、5)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为57.3kJ()(6)某物质的标准燃烧热越大,其热值也越高(),题组一正确理解概念,1,2,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转化为Na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该过程的反应热B.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C.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D.可逆反应的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4,5,6,7,8,1,2,3,4,5,6,7,8,1,2,3,4,5,6,

16、7,8,解析,1,2,3,4,5,6,7,8,1,2,3,4,5,6,7,8,题组二能量、键能与焓变,5.(2016金华十校9月高三模拟)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已知:.反应A中,4molHCl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1,2,3,4,5,6,7,8,.,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A的H115.6kJmol1B.H2O中HO键比HCl中HCl键弱C.由中的数据判断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强D.断开1molHO键与断开1molHCl键所需能量相差31.9kJ,解析,1,2,3,4,5,6,7,8,解析由已知,可知反应A为

17、放热反应,H115.6kJmol1,A错;设E(HO)、E(HCl)分别表示HO键、HCl键的键能,反应A中有下式成立:4E(HCl)498kJmol12243kJmol14E(HO)115.6kJmol1,整理得E(HO)E(HCl)31.9kJmol1,所以HO键比HCl键强,B错;断开1molHO键与断开1molHCl键所需能量相差31.9kJ,D正确;由反应A可知,O2能发生置换反应得到Cl2,故可推断氧元素非金属性比氯元素强,C错。,1,2,3,4,5,6,7,8,6.(2016台州9月选考质量评估)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3kJ,18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44k

18、J的热量。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x为()A.920B.557C.463D.188,解析,1,2,3,4,5,6,7,8,解析根据题意,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2kJmol1;而18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时放出44kJ热量,则2H2(g)O2(g)=2H2O(g)H484kJmol1,即484kJ2436kJ496kJ4xkJ,解得x463。,1,2,3,4,5,6,7,8,7.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供计算使用。,工业上的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2H

19、2(g)=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_。,解析,答案,236kJmol1,练后反思,1,2,3,4,5,6,7,8,解析SiCl4、H2和HCl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容易计算,而产物硅属于原子晶体,可根据原子晶体的结构计算晶体硅中的共价键的数目。1mol晶体硅中所含的SiSi键为2mol,即制取高纯硅反应的反应热H4360kJmol12436kJmol1(2176kJmol14431kJmol1)236kJmol1。,练后反思,1,2,3,4,5,6,7,8,练后反思,规避焓变计算的两个失分点(1)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2)

20、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1,2,3,4,5,6,7,8,题组三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解析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确保反应物被完全中和,常常使加入的一种反应物稍微过量一些。,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解析答案,1,2,3,4,5,6,7,8,(2

2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填字母)。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解析为了减小热量损失,倒入NaOH溶液应该一次迅速倒入。,C,解析答案,1,2,3,4,5,6,7,8,(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填字母)。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解析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轻轻地搅动。,D,解析答案,1,2,3,4,5,6,7,8,(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

22、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_。,解析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都完全电离,它们的中和热相同,稀氨水中的溶质是弱电解质,它与盐酸的反应中一水合氨的电离要吸收热量,故反应热的数值要小一些(注意中和热与H的关系)。,H1H2H3,解析答案,1,2,3,4,5,6,7,8,(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1,2,3,4,5,6,7,8,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代入公式

23、计算即可。,51.8kJmol1,解析答案,1,2,3,4,5,6,7,8,(6)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解析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故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不能,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返回,练后反思,解析答案,1,2,3,4,5,6,7,8,练后反思,1.反应热答题规范指导(1)描述反应热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表示还是用H表示,其后所跟数值都需要带“”、“”符号(“”可省略)。如

24、:某反应的反应热(或焓变)为HQkJmol1或HQkJmol1。(2)由于中和反应和燃烧均是放热反应,表示中和热和标准燃烧热时可不带“”号。如:某物质的标准燃烧热为HQkJmol1或QkJmol1。,练后反思,2.正确理解中和热,注意操作与计算细节(1)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2)酸碱溶液应当用稀溶液(0.10.5molL1)。若溶液浓度过大,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就大,电离程度达不到100%,这样使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会消耗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大误差。(3)使用两只量筒分别量取酸和碱。,练后反思,(4)使用同一支温度计

25、,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最高温度,测完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5)取多次实验t1、t2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而不是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返回,考点三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加试),1.H的比较比较H的大小时需考虑正负号,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H;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H。2.反应热的有关计算(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或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把反应热当作“产物”,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小,越大,答案,(2)根据物质标准燃烧热的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H|。如:已知H2的标准燃烧热

26、为H285.8kJmol1,则1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kJ。(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比较。根据下列反应过程,试判断H的关系:,则H1。,aH2,142.9,答案,则H2。,aH1,则H。,H1H2,注意在反应过程设计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变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答案,题组一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1,2,3,4,1.16g固态硫完全燃烧放出148.4kJ的热量,则1mol固态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kJ。,296.8,答案,5,6,2.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若要得到857.4kJ的热量,至少

27、需H2的质量为_。,6g,解析答案,1,2,3,4,5,6,题组二盖斯定律的应用,应用一利用盖斯定律比较H的大小,3.试比较下列各组H的大小。(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A(g)B(g)=C(g)H1”、“”或“”,下同)H2。,解析因为C(g)=C(l)H30则H3H2H1,H2H1。,解析答案,1,2,3,4,5,6,(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S(g)O2(g)=SO2(g)H10S(s)O2(g)=SO2(g)H20则H1_H2。,解析,H2H3H1,则H3H1H2,又H30,所以H1H2。,解析答案,1,2,3,4,5,6,解析答案,1,2,3,4,5,6,4.LiH可作飞船的燃料,已知下列反应:2Li(s)H2(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