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型第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3、整体把握文意。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是说明文,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事物的同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学 小组探究使用教材的构想 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可见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可见用料之多石料之优良;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本课时一

2、定要让学生理清说明顺序,准确把握文意。为下一课时理解缅怀意义做好铺垫。太原新力惠中学校课 时 教 学 流 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导入文体知识回顾1、说明文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说明对象及特征。3、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4、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做诠释。摹状貌、列图表等。二:出示目标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3、整体把握文意。4、 背景简介 在我国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

3、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当时,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经全国广泛讨论,最后确定了现在的碑型图样,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 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可见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可见用料之多石料之优良;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既介绍了纪念碑建筑上的特征,更突出了纪念碑的纪念意义。三:自主学习 1、读课文,记生字。 2、浏览课文,理思路。五:小组

4、合作交流1、 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2、 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出体现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概括总特征的词。3、 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我们面前来?4、 集体朗读最后一段:本段共几句话,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要突出教师引领、方法指导,突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性设计。课 时 教 学 流 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8、 课时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抓住特征以说明为主有机插入叙述;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时间顺序为辅,兼以逻辑顺序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介绍。 六:成果展示课文大意:

5、1、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2、具体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碑的构造、题字、碑文以及十幅浮雕。3、 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七、当堂练习 1、注拼音镏金 上溯 重幔 庑殿 挑衅 逾越 天堑 浮雕 2、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3、对本文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 B、由

6、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 C、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D、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 4、下列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扣住纪念碑的哪一个总特征来说明的 ?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2)、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要突出教师引领、方法指导,突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性设计。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月 日板 书 设 计说明文课文思路作 业 设 计 1、整理词汇。 2、搜集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教 学 反 思 或 后 记 太原新力惠中学校课 时 教 学 设 计

7、 首 页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型第几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绍,涉及的历史知识广泛,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合作探究使用教材的构想 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绍,涉及的历史知识广,初一学生尚未系统学过,如何把握讲解分寸,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另外,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既介绍了纪念碑建筑上的特征,更突出了纪念碑的纪念意义。本课时学习要放在理

8、解意义上。太原新力惠中学校课 时 教 学 流 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导入 通过复习课文内容导入。二:出示目标 引导学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三:自主学习1、默读全文,找出作者参观路线的方位词,试着画出参观路线图。2、复述各部分内容,分清主次。四:小组合作交流 1、文章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五:展示分享1、复述内容第一部分: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碑的构造、题字、碑文以及十幅浮雕。第三部分: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2、 十

9、幅浮雕:销毁鸦片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3、在安排顺序上,以活动者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要突出教师引领、方法指导,突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性设计。课 时 教 学 流 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6、 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

10、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8、 课时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作者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介绍, 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七、当堂练习 读选文,回答问题: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

11、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7以句号为标志,全段共四句话,分析它们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四句话说明了纪念碑四个部位的装饰。 B、第一句概括全段内容,后三句分方位说明纪念碑的装饰。 C、前三句按纪念碑的部位说明装饰,最后一句概括纪念碑的“风格”和“精神”。 D、第二句是全段的核心内容,作重点说明,其他三句略写,点到为止。 8读下面咏牡丹的诗句,选出与小碑座四周雕刻牡丹的寓意相同的一项() A、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B、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C、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雨枝残。 D、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9第二句中的一个“”字表明了小碑座的四周除雕刻有三种具有象征的意义的花之外,还有其他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