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_第1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_第2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_第3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_第4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近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1840-1949 ),特辑4,第四届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 ),2,中国共产党的反侵略、民主斗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结束了屈辱的历史。 2012年高考可以从材料上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斗争过程中对具体事件的性质、特征、影响的理解,调查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党内、国共关系、民族矛盾中对重大事件的理解。 三、结合把握国共十年对峙期、抗日战争期、人民解放战争期中国共产党重大活动的历史事实,把握中国共产党成熟过程的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理解毛泽东同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贡献。 四、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2、、中国共产党七大主要内容和中国革命在历史上的贡献。 【提示】八七会议(1927年):内容:展开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土地革命,确定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秋天收获的季节发起武装起义的毛泽东提倡“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得到的”思想。 意思:为思想混乱和组织松散的中共指出了出口。 5、遵义会议(1935年):全力纠正博古等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撤销博古军事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拯救了红军,拯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七大(1945年):内容: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实现抗日

3、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6、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影响两党关系的因素是什么?【提示】在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国民革命期)对抗(土地革命期)再合作(抗日战争期)再对抗(人民解放战争期)”的曲折。 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对抗受各种因素制约: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的差异是从国共关系矛盾斗争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七、(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有可能对抗而面向合作的阶级矛盾上升,两党的合作关系就有可能崩溃而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有利的国际

4、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有利的国际环境会促进两党间的合作,相反,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的话,两党关系的破裂就会加速。 8,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的无线通信。 1932年,红军解读了国民党军的无线通信密码,这一成功确保了() a红军的敌人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红军为获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的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换,【解析】考察了国共关系和近代通信方式的影响。 1932年国民党军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起包围讨伐,红军解读国民党军的无线通信代码,为红军获得战场主动权,赢得包围讨伐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国民党军处于军事优势地位,1935年

5、红军实现了战略方针的转换,在a、d项目错误的时候,各根据地基本上分别处于战斗的立场,协调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c项目是错误的。 10、19271949年,中国社会动荡。 2012年高考通过具体实例,调查了对民族工业生存困难的理解,了解了政治形势、政府政策变化对民族工业变化的影响,调查了民族工业对抗战的作用、对根据地的作用的认识。归纳理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1、20世纪30、40年代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析民族工业对抗战和根据地的作用。 12、国民政府十年前(19271936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国民政府十几年后(19371949年),民族工业逐渐萎缩,甚至陷入困境,【提示】(前十

6、年的发展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提出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十三、十几年后生存困难的原因: (1)抗日战争期间,沦陷的地区,部分工厂矿和日军被破坏,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剥削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2)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大量流入中国市场,排除国产商品(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条约)官僚资本大规模垄断经济,压迫民族企业的国民政府的严厉税金增加,通货膨胀。 14、促进或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分别是什么?【提示】(1)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崩溃的政府政策(清末政府、民国政府)推进反帝爱国运动推进

7、“实业救国”思潮。 (2)干扰: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掠夺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垄断封建自然经济的抵抗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摇。 在15(2012浙江)下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楚、黔州、陕、甘、湘、桂)开设工厂数统计图(1937.71944 )。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6,(2012浙江)下有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楚、黔州、陕、甘、湘、桂)的工厂数统计图(1937.71944 )。 其中,a大后方七省开设工厂的速度在逐年增加的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的发展急剧变化着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的比例的d大后方工厂开设的主要原因是抵抗日本的经济侵略,17、

8、【解析】本问题考察了抗战期间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工业在194343年发展最快,那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因此b项是正确的。 从图的数据可以看出,a项不正确,c项不出现在图中,设立排除工厂的主要原因是抵抗日本的侵略,强调了“经济侵略”是错误的,因此d项不正确。 主要从西学东和社会变革的角度考察近代中国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通过新的背景资料(歌谣、文献资料等),考察引起社会生活变迁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原因。 从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惯的变化、19、衣服、食、住、行、社会习惯等方面总结现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习惯的变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现代社

9、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从现代化的角度认识到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20、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和特征、表现: (1)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城市的中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服装布料、服装风格、饮食、住宅风格、交通和通信方式上,加快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变化和人们的信息交流的便利性21、(2)农村:经济落后、信息封闭、生活贫困传统生活习惯巩固。 但是,西货开始渗透到农村后,农村农家开始进入中等农家的家庭。 (3)结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西方的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流入而变化,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22、特征: (1)经历了被动接受自主学习

10、西方的过程。 (2)近代中国与西方学习密切相关,随着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3)变化在地域上很大不平衡。 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 (4)东西方生活习惯不断冲突、融合,但保持着民族特色。 23、近代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抛弃等级观念,提高平等意识。 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取代。 这是社交礼仪变了身,揖头鞠躬,握手礼仪,代表着发型的服装变了,男性变了辫子,女性强制伸出腿,提倡男女平等的人们之间的称呼也变了,老爷、少爷变了老师、某君等。 抛弃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提高。 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正在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

11、取代。 它提倡女权主义,提倡女性解放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在引起了结婚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的同时,近代西方的婚姻葬礼习俗逐渐引入中国,中国的婚姻葬礼逐渐简化等。 现代人们的生活和习俗西方化,追求奢侈成为了社会意识。 吃西餐、穿西服、住在西馆、坐车、重视奢侈已经成为有钱人追求的时尚。 25(2012浙江)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家商社出售了“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什锦饼干、酸味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颜镜仔、东洋竹笋等。 这反映了()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国民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平民的衣食住的西化,26,【解析】本问题考察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时间上看,当

12、时的中国民族工业刚刚出现,社会经济结构没有出现大的变动,a项是不正确的近代国人报纸是1872年创设的申报,b项是不正确的当时中国自然经济的存在,外国商品只是少数富人追求时尚的选择,平民衣食住的西面27、【练习一练】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美国和中国说:“在土地政策上,共产党放弃了暂时没收土地并分让的方案,赞成降低工资参加当地选举,所以并没有很多无产阶级从共产地区逃跑。” 以上情况是() a国民革命期b土地革命期c抗日战争期d解放战争期,28,【解析】资料的重要信息是“放弃了没收土地分让的方案”和“允许参加当地选举”,抗战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统一战线一致。 答案c。

13、 29、看穿误区,“练习一练”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 以下各项中,符合下图所示战斗的是() 30,看穿了误区,“练习一练”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 以下各项,如下图所示的战斗相当于() a刘少奇和邓小平指挥这场战斗b,使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江淮流域c,将国民党军150多万人d改编为毁灭国民党政权的统治,31、【解析】考察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斗。 从地图上可以从解放军的进攻方向和国民党军的逃走方向看出,此时解放军解放了山西陕西等地,接着渡过长江,逼近南京。 答案b。 32、他山之石,“练习一练”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派对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老师这次去重庆,给人以普遍最好的印象,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这里的“重大成果”,主要是指() a解决了人民军合法性问题的b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权利c成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保证了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解析】b调查重庆谈判。 a、d两项在中共让步的条件下还没有达成协议,b、c两项虽然是重庆谈判的内容,但还没有达成成立联合政府的协议。34、【练习一练】1941年30年来在中国农村发表的文章包括5个主要部分: (1)加快农产商品化。 (二)纯封建制逐渐消失。 (3)高利贷制度越来越严格。 (4)土地权集中,农民离散。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