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阴阳.ppt_第1页
八纲辨证阴阳.ppt_第2页
八纲辨证阴阳.ppt_第3页
八纲辨证阴阳.ppt_第4页
八纲辨证阴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主要内容,概述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八纲辨证 概述八纲定义,即 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 八类证候,八纲辨证 概述八纲辨证定义,Differentiating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ight Principal Syndromes 对四诊所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 归纳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病变中正邪力量对比等情况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 概述 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 表里

2、辨证(病位、病势) 寒热辨证(病性) 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 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八纲辨证 概述 八纲辨证意义,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疾病的临床表现尽管千变万化、极其 复杂,但不外乎八纲辨证的八类证候 运用八纲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高屋 建瓴的作用。,虚实辨证,虚实的含义 虚实是反映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概括说明了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素问. 通评虚实论: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辨证的意义 了解机体邪正的盛衰,为治疗提供依据。 实者宜攻,虚者宜补 马王堆汉墓帛书: “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一)实证,1、定义 (1)邪气亢盛(有余), 正气不

3、虚,邪正斗争剧烈。 (2)病理产物停聚 2、成因 (1)感受外邪 (2)内脏功能失调,痰饮、 水湿、瘀血、脓液、宿食、 虫积等蓄积。 特点: 新起、暴病, 病情剧烈、体质壮实,3、临床表现:,由于感邪性质、病理产物及病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 壮热,腹胀痛拒按, 胸闷烦躁,甚则神昏谵语, 呼吸气粗,痰涎壅盛, 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脉实有力。,(二)虚证,1、定义:正气虚弱(矛盾主要方面), 邪气不盛,邪正交争不剧烈 正气:阴、阳、气、血、精、 津液、营卫等。 虚损程度: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 2、成因(1)先天不足 (2)后天失调和疾病耗损 特点:病程较久,病势较缓,

4、体质素虚,12,气 虚,神疲乏力,自汗懒言, 声低气怯,动则气急, 纳少不化, 舌质淡胖,脉虚无力。 乏力气短自汗出, 纳少声低脉无力。,13,阳 虚,气虚+虚寒 (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迟等) 畏寒肢冷二便清, 神疲脉迟舌淡胖。,14,血 虚,头晕目眩,失眠心悸,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 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 舌质淡, 脉细弱无力。 眩晕心悸面黄白, 肢麻舌淡脉细弱。,15,阴 虚,头晕目眩,失眠心悸 + 虚热 颧红,微热或潮热,五心烦热; 口干咽燥,盗汗, 舌质红绛瘦薄、或有裂纹,苔剥或无苔; 脉细数 眩晕失眠舌面红, 身热盗汗脉细数。,16,补气:人参 蜂王浆 黄芪 食

5、补:鸡肉、羊肉、牛肉、红枣、山药等 补阳:鹿茸、海马、冬虫夏草、肾气丸 食补:核桃、海参、羊肉、狗肉等,17,补血:四物汤、阿胶 食补:猪肝、龙眼肉、红豆、红枣、当归、葡萄、荔枝等 补阴:六味地黄丸、燕窝 食补:枸杞、甲鱼、乌龟等,(三)虚实证鉴别要点,1、体质强弱 2、发病久暂 3、病程长短 4、声息高低 5、痛处喜按与拒按 6、舌象 7、脉象 8、内伤外感,19,思考题,一、何谓实证?其特征表现是什么? 二、虚证的成因、特点及临床表现。 三、实证与虚证的从哪几个方面加以鉴别?,20,张某,男,22岁,2003年3月1日就诊。 三天前不慎受凉后,发热,怕冷,鼻流清涕,微咳。自食辣椒驱寒。今晨

6、咳嗽加剧,咳出黄稠痰,且高热不恶寒,大汗,口渴喜冷饮。 症见满面通红,烦燥不安,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里证、实证、热证里实热证 三天前感受风寒之邪发热恶寒,鼻流清涕 现表邪入里化热,里热亢盛 高热,大汗、口渴; 热邪灼肺,耗伤阴津咳吐黄稠痰; 热邪扰心烦燥不安; 满面通红,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为里实热证的表现。 治疗麻杏石甘汤+泻白散,刘某,男,52岁。 2002年10月23日就诊。 素体虚弱,乏力气短,食欲不振,肢冷便溏。昨夜起发热,体温39。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小便色清,四肢不温,舌边尖红,脉浮数。 请按八纲辨证分析之。

7、,患者素体阳气不足,为里虚寒证。 昨夜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为外有风热表证。 此为旧病,又新感风热之邪外有风热表证,故为表热里寒证 表里同病,寒热错杂,四、阴阳辨证,阴阳的基本含义 阴阳是对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高度概括,是证候分类的纲领。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的基本属性:,阳-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特征; 外在的、 向上的、 容易发生的; 阳邪致病,病变较快: 表证、热证、实证。,阴-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特征; 内在的、 向下的、 不易发生的; 阴邪致病,病变较慢: 里证、寒证、虚证。,阴阳辨证的意义 * 阴阳的八纲辨证的总纲,

8、可以统括 其余六个方面(二纲六要)。 * 任何疾病和证候都可阴阳从整体上加以最基本的概括。,阴证、阳证的临床表现 1、阴证 里证、寒证、虚证的综合 2、阳证 表证、热证、实证的综合 具体辨证内容 阳虚证(虚寒证) 阴虚证(虚热证) 阳盛证(实热证) 阴盛证(实寒证) 亡阳证 亡阴证 阳亢证,30,1、亡阳证,*含义: 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成因: 一般在阳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阴寒极盛,暴伤阳气 大汗、大出血、吐泻,失精(阳随阴脱) 中毒、严重外伤 痰瘀蒙闭心窍,31,*临床表现,冷汗淋漓、汗质清稀 肌肤不温、手足厥冷 神情淡漠、呼吸微弱 温煦、固摄 面色苍白 推动

9、失司 舌淡而润 脉微欲绝,32,2、亡阴证,*含义: 指体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而欲竭所表现出来的危重证候。 *成因: 一般在阴液亏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壮热不退、大汗不止 大吐大泻 严重烧伤,33,*临床表现,汗热味咸而粘, 如珠如油 身灼肢温、恶热 虚烦躁扰 滋润、潜阳失司 口渴欲饮 面赤、皮肤皱瘪 小便极少 唇舌干燥 脉细数疾,34,4、亡阴、亡阳证的鉴别,汗之冷热及稀粘; 四肢(皮肤)温凉; 口渴喜恶; 舌象; 脉象.,35,吴某,女,37岁,2001年12月19日就诊。 患者以咳嗽,口舌生疮而来诊。 症见咳嗽痰粘,胸中烦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腹痛绵绵,大便溏泻,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10、。 请按八纲辨证分析。,36,咳嗽,口舌生疮,胸中烦热等为上焦有火, 又兼腹痛绵绵喜暖喜按,大便溏泻等为下焦有寒, 故总体为上热下寒证 (上实下虚、寒热错杂、虚实夹杂),37,李某,女,71岁,2002年4月24日就诊。 三年来,大便稀溏,日行3-4次,常伴有下腹冷痛,喜温喜按,平素怕冷,四肢不温,自汗,纳谷不香; 症见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舌淡胖,脉迟无力。 请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38,里虚寒证。 病人年事已高,阳气不足,虚寒内生。 脾肾阳虚,水湿不化,则大便稀溏。 阳虚,温煦机体的功能失常,故见腹冷痛、怕冷等症。 脾阳虚,运化无力,则纳谷不香。 卫阳虚,固摄无力,则自汗,神疲懒言, 舌

11、淡脉迟无力,均为阳气虚的表现。,奚某,男,41岁,2001年1月8日诊。 三月前,运动后汗出受风,当夜发热恶寒,头痛,口干,有汗,轻微咳嗽,舌边尖红苔白,脉浮数。自行煎服生姜汤发汗。 次日上午病势反重,发热T39不退,大汗,口渴咽痛,舌绛苔黄干,脉洪数有力,给与清热解毒中药,三天后病势减。 但低热不退,夜间尤甚,盗汗,干咳少痰,头晕心悸,失眠,舌红绛而干,无苔,脉细数。 请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40,病因为汗后当风。 开始为风热表证,误用生姜汤发汗,表邪入里化热,转为里实热证。 用清热解毒,药证相符,病情减轻。 但由于热势较重,已伤阴津,故低热不退,转为里虚热证(阴虚证)。,41,韦某,女

12、,3岁,2001年8月15日诊。 患儿腹泻三天,泻下无度,质稀如水,色黄混浊,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目眶凹陷,啼哭无泪,无尿,口渴引饮,齿干唇红,舌红无津。 请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42,43,亡阴证。 由于泻下无度,暴泻伤阴,阴津极度枯竭而为本证,病情危重。 腹泻过多,津伤液脱,故见皮肤干燥、目眶凹陷、无泪等症。 阴虚火旺,则口渴、齿干唇红,舌红无津等。,44,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八纲辨证,并不意味着把各种证候截然划分为八个区域。这八个方面的病理本质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疾病的变化纷繁复杂,经常会出现表里、寒热、虚实错杂的情况。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在疾病危重阶段还

13、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一、证候相兼,广义指各种证候相兼存在。 狭义指在疾病某一阶段,出现八纲两个以上的证候,但其病位无论在表在里,病情性质上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等相反证候的存在。 如实热证、虚热证等。 一般所说的证候相兼多为狭义的证候相兼。,临床上常见的相兼证候,表实寒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气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表实热证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里实寒证恶寒、肢冷、腹部冷痛拒按、舌苔白厚、脉沉弦紧,里实热证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 里虚寒证蜷卧、痰稀色白、肢冷乏力、腹痛喜暖喜按、脉弱或迟 里虚热证颧红,微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舌质红绛瘦薄、或有裂纹、苔剥或无苔,脉细数,48,表虚寒证、表里虚寒证 里虚寒证 表虚热证、表里虚热证 里虚热证,49,二、证候错杂,指疾病在某一阶段,表里、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同时表现于同一病人。 临床上常见的证候错杂: 表里同病 寒热错杂 虚实夹杂 有四种情况:,50,二、证候错杂,、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性质并无矛盾 如:表里实寒证 表里实热证 、表里同病且寒热性质相同, 但虚实相反 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