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888-2013 花生蛴螬调查测报规范_第1页
DB34∕T 1888-2013 花生蛴螬调查测报规范_第2页
DB34∕T 1888-2013 花生蛴螬调查测报规范_第3页
DB34∕T 1888-2013 花生蛴螬调查测报规范_第4页
DB34∕T 1888-2013 花生蛴螬调查测报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65.020.01 B 1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8882013 花生蛴螬调查测报规范 Rul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Peanut Grub 2013 - 05 - 10 发布 2013 - 06 - 10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1888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安徽省农业标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倪皖莉、苏卫华、于欢欢、江建华、管叔琪、陈浩良

2、、季发龙、谢明惠。 DB34/T 18882013 1 花生蛴螬调查测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花生蛴螬的术语和定义、调查测报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花生蛴螬优势种华北大黑鳃金龟(Hlol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parallela)、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的田间调查与测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系统

3、调查 systemic investigation 为掌握害虫发生消长动态,采用定点、定时、定内容的方法进行的连续田间调查。 3.2 大田普查 field investigation 为掌握害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多点的田间调查。 3.3 防治指标 control index 害虫达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前需要防治的种群密度数值。 3.4 发生期预测 occurrence time forecast 综合分析害虫的发育进度和生态因素的影响,对害虫出现的初期、盛期、末期进行预测。 4 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DB34/T 18882013 2 4.1 越冬虫口基数调查 4.1.1 调查时间 在

4、秋季作物收获后土壤结冻前或春播前进行,地下 10 左右土温12时调查为宜。越冬虫口 数调查定为 2 次,建议调查时间为:第一次宜在上年 11 月份,第二次宜在当年 4 月份。 4.1.2 调查方法 按不同土质、地势、茬口等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调查。每类型田取 667m 2 以上作为调查 地块,采用“Z”字形取样法,每地块取调查样点 10 个,每样点为 0.25 m 2,挖土深度 30 cm,查土 壤中越冬虫量,记录于表 1。三种蛴螬优势种鉴定依据参见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表1 蛴螬越冬虫口基数调查记录表 调查人: 暗黑鳃金龟 华北大黑鳃金龟 铜绿丽金龟 调查 时间 调查 地

5、点 调查 面积 样点 序号 幼虫数 幼虫数 成虫数 幼虫数 其他种类 合计 4.2 幼虫发生数量调查 4.2.1 幼虫系统调查 4.2.1.1 调查时间 于幼虫发生期调查,安徽省花生蛴螬优势种幼虫发生期参见附录 D。 4.2.1.2 调查次数 建议每 20 天查一次。 4.2.1.3 调查方法 根据当地花生地块类型,选择代表性地块,每类型田取 667m 2 以上作为调查地块,宜采用“Z”字形 取样法(也可用棋盘式或平行跳跃取样法),每地块取调查样点 10 个以上,每样点 0.5 m 2,挖土深 度 20 cm。具体方法是:用小铲子轻轻扒开样点中土壤,边扒土边检查,细查土中幼虫虫口数,土块要 打

6、碎。逐头分龄并记录于表 2,分龄依据见附录 E。 如要进行幼虫种类鉴定,可将样点查到的幼虫装入酒精瓶中浸泡,在解剖镜下进行分类鉴定,分类 依据参见附录 A。 表2 蛴螬幼虫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 调查人: 调查样点虫口数 调查日期 地块类型 样点序数 样点面积m 2 蛴螬种类 一龄 二龄 三龄 合计 备注 DB34/T 18882013 3 按公式 1 计算虫口密度。 NS Xi Y . (1) 式中: Y 幼虫虫口密度,单位为头/ m 2; Xi 各样点幼虫头数; N 调查样点数; S 每样点面积,单位为 m 2。 4.2.2 幼虫普查 结合幼虫系统调查结果,在幼虫盛发期进行,安徽省花生蛴螬优势

7、种幼虫发生期参见附录 D。 选择不同类型花生田不少于 5 块,每块花生田面积 667m 2 左右,宜采用“Z”字形取样法(也可用 棋盘式或平行跳跃取样法),每调查地块取样点 20 个,每样点 0.25 m 2,挖土深度 10 cm,细查土中 幼虫虫口数并分龄,记录于表 3。 表3 安徽省花生蛴螬幼虫普查记录表 调查人: 暗黑鳃金龟幼虫 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 铜绿丽金龟幼虫 调查 时间 调查 地点 样点 序数 一龄 二龄 三龄 一龄 二龄 三龄 一龄 二龄 三龄 其它 按公式 1 计算幼虫虫口密度,按公式 2 计算各龄级幼虫占幼虫总数的百分率。 M Xi Yi100. (2) 式中: Yi 某龄级

8、幼虫百分率,单位为; Xi 某龄级幼虫头数; M 调查幼虫总数。 4.3 成虫发生数量调查 4.3.1 调查时间 于成虫发生期调查,安徽省花生蛴螬优势种成虫发生期参见附录 D。 4.3.2 调查方法 4.3.2.1 灯光诱测法 用于有趋光性的金龟子成虫。 具体做法是:每 3 hm 24 hm2 花生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或者黑光灯,灯下放有集虫布袋,每 天傍晚开灯进行诱集,次日早晨检查灯下诱集到的成虫数量并清除,分类计数并记录于表 4。 DB34/T 18882013 4 表4 灯光诱集金龟子虫口调查记录表 调查人: 每灯每天诱成虫数量(只) 暗黑鳃金龟 华北大黑鳃金龟 铜绿丽金龟 其他 合计

9、 调查 时间 调查 地点 序数 雌 雄 雌 雄 雌 雄 雌 雄 雌 雄 备注 4.3.2.2 性诱剂诱测法 在距地面 2 m 处悬挂上诱捕器,每天傍晚时分放置性诱剂诱芯,次日早晨记录诱捕器中成虫数量 并清除,将调查结果记录于表 5。 表5 性诱剂诱集金龟子虫口调查记录表 调查人: 每诱捕器每天诱成虫数量(只) 调查 时间 调查 地点 序数 暗黑鳃金龟 华北大黑鳃金龟 铜绿丽金龟 其他 合计 气象 情况 备 注 5 预测预报方法 5.1 发生期预测 安徽省花生蛴螬优势种各虫态历期参见附录 F。 成虫产卵高峰期预测方法:成虫产卵高峰期=当代成虫出土高峰期+产卵前期 幼虫孵化高峰期预测方法: 幼虫孵

10、化高峰期=上一代成虫出土高峰期+上一代成虫产卵前期+ 当代卵历期 5.2 防治适期 在花生生长期内, 幼虫防治适期为幼虫孵化高峰期至孵化盛末期, 成虫防治适期为出土高峰期至其 后的产卵前期内(出土后 7 d15 d 内),化学防治指标为蛴螬幼虫虫口密度达 2 头/ m 2 以上。 DB34/T 18882013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花生蛴螬幼虫形态特征 表A.1 花生蛴螬幼虫形态特征 种类 幼虫体态体长 头部刚毛 肛腹板刺毛列 暗黑 鳃金龟 体乳白色多皱折,弯曲 成“C”字形,头部黄褐色。 3 龄幼虫体长约 45 mm,头 宽 5.66.1 mm。 前 顶 刚 毛 每 侧

11、1 根,位于冠缝旁,后顶刚 毛每侧 1 根。 臀节腹面无刺毛列, 具散生 钩状毛, 钩毛区达到或超过臀节 腹面的 1/2 处,肛门孔呈三裂 状。 华北 大 黑 鳃 金 龟 体乳白色多皱褶,静止 时呈 “C” 型, 有蓝黑色背线。 头部黄褐色至红褐色,3 龄 幼虫体长约 40 mm,头宽约 5 mm。 前顶刚毛每侧 3 根 (冠缝侧 2 根,额缝侧 1 根),后顶刚毛每侧 1 根。额中刚毛各 1 根, 个别 2 根。 臀节腹面无刺毛列, 沟毛排 列较松散, 达到或超过臀节腹面 的 1/2,肛门孔呈三裂状。 铜绿 丽金龟 体乳白,3 龄幼虫体长 3033 mm,,头宽 4.95.1 mm。 前顶刚

12、毛每侧 68 根,呈一纵列,后顶刚毛 每侧 4 根斜列,额中刚 毛每侧 4 根。 臀节腹面有针状刺毛列, 每 列由 1314 根针状毛组成, 两 列刺毛尖端彼此相遇或相交, 被 钩状毛包围, 肛门孔横缝状或横 弧状。 DB34/T 18882013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花生蛴螬成虫形态特征 表B.1 花生蛴螬成虫形态特征 种类 体态体长 体色 主要特征 暗 黑 鳃 金龟 体态长椭圆 形,体长 1722 mm, 体宽 911.5 mm。 黑 色 或 黑褐色, 无光 泽。 前足胫节外侧生 3 个钝齿,臀节背板不向腹面 下伸,背板与腹板相会于腹末。雌虫臀节腹面末端 宽,呈三角形;

13、雄虫臀节腹面末端窄,圆弧形。 华 北 大 黑鳃金龟 体态椭圆形, 体长 1622 mm, 宽 811 mm。 黑 色 至 黑褐色, 具光 泽。 前足胫节外侧 3 齿, 较尖。 臀节背板向下包卷, 背板与腹板相会于腹面。雌成虫腹部末端中央隆起, 而雌成虫腹部末端中央有明显的三角形凹坑。 铜 绿 丽 金龟 体态长卵圆, 体长 1522 mm, 宽 812 mm。 铜绿色, 有闪光。 前胸背板发达,背板两次边缘有 1 mm 宽的黄 褐色带,前足胫节具 2 外齿,较钝。部分雄虫臀板 前缘中央有一个三角形黑板,雄虫腹部腹板黄白色, 雌虫的为白色。 DB34/T 18882013 7 C C 附 录 C

14、(资料性附录) 花生蛴螬卵和蛹的形态特征 表C.1 花生蛴螬卵和蛹的形态特征 种类 卵 蛹 暗 黑 鳃 金龟 初为近圆形,乳白色,一段 时间后变大且为淡黄色, 裸蛹,长 10 mm,土黄色,生长在土中 20 cm 深 处。触角、足、翅等附器内贴于体上,不能活动,用 针挑尾部,蛹蠕动。 华 北 大 黑鳃金龟 初为长椭圆形,白色, 3 天4 天后膨大近圆形,乳白 色, 半透明, 长 3 mm, 宽 2.5 mm。 裸蛹,长 20 mm24 mm,头小,体稍弯曲,初为 白色,后经黄色、黄褐色变为红褐色。尾节狭三角形, 上翅,端部具 1 对叉开的尾刺。 铜 绿 丽 金龟 初为长椭圆形,乳白色,孵 化前

15、膨大呈近圆形,黄白色,半 透明。长 1.93 mm,宽 1.4 mm。 裸蛹,长约 20 mm,宽约 10 mm,略呈扁椭圆形, 土黄色,雄末节腹面中央具 4 个乳头状突起,雌则平 滑,无此突起。羽化前,前胸背板、翅芽、足变绿。 DB34/T 18882013 8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安徽省花生蛴螬优势种各虫态发生期 表D.1 安徽省花生蛴螬优势种各虫态发生期 华北大黑鳃金龟 生育期 年份(N) 年份(N+1) 暗黑鳃金龟 铜绿丽金龟 发生期 5 月 中 旬 8 月上旬 6 月下旬7 月下旬 6 月下旬7 月下旬 产卵盛期 5 月 下 旬 6 月中旬 7 月上中旬 7 月上中旬

16、 卵 卵孵盛期 6 月 中 旬 7 月中旬 7 月中下旬 7 月中旬 发生期 上年越冬幼虫 于当年 4 月上旬 开始为害至当年 8 月下旬。 6 月上旬10 月底,当年以 3 龄 幼虫越冬, 次年春继 续为害。 7 月上旬次 年 5 月下旬, 当年 9 月下旬下移以 3 龄幼虫越冬。 7 月下旬10 月下旬为害,下移 越冬。 至次年 3 月 始活动。 幼虫 为害盛期 7 月下旬10 月中旬 8 月中下旬 8 月上旬至 9 月下旬 发生期 6 月下旬9 月下旬 4 月下旬6 月上旬越冬幼虫化 蛹 上年越冬幼虫 于 3 月下旬4 月下旬上移,5 月 上旬7 月上旬化 蛹 蛹 发生盛期 5 月中下旬 5 月下旬 发生期 7月中旬次 年 6 月上旬, 当年 10 月底始下移以 成虫越冬,次年 4 月中旬开始出土。 上年越冬成虫 于当年 4 月中旬出 土,至当年 8 月。 5 月下旬9 月中旬 6 月中旬9 月上旬 成虫 发生盛期 5 月上中旬出 土高峰 6 月中旬7 月下旬 6 月中下旬盛 发 发生代数 两年 1 代,成虫幼虫交替越冬。 一年 1 代 一年 1 代 DB34/T 18882013 9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花生蛴螬龄期划分依据 表E.1 安徽省花生蛴螬优势种龄期划分依据 虫龄 1 龄 2 龄 3 龄 幼虫头宽(mm) 1.7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