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热点:诗歌的比较鉴赏分析_第1页
2016高考热点:诗歌的比较鉴赏分析_第2页
2016高考热点:诗歌的比较鉴赏分析_第3页
2016高考热点:诗歌的比较鉴赏分析_第4页
2016高考热点:诗歌的比较鉴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常见题型答题指导,诗歌的比较鉴赏,考纲回顾:鉴赏评价E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方法: 求“同”关键词 寻“异”关键词,选材类型- - - 命题特点,1、不同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出现频率最高) 2、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例(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3、同一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2、 (激昂向上)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抑郁低沉),设题角度- - - 命题考点,1、比较内容情感 2、比较意象意境 3、比较表达技巧 4、比较语言风格,比较思想情感,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类型解说,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1、读诗题。(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 2、注意注解。(了解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 3、抓关键词语。(直接或间接表达出喜怒哀乐) 4、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

3、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 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舟犹有去年痕。,(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辽宁卷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船,舟,店,店,无灯,无灯,枫半死,枫半死,帆,航,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

4、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一:总论。,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步骤三:体味情感,1、求“同”关键词:,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秋夜独坐(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夜深(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 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山果,春雪,鸣,静,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

5、的是静景。,2、求“异”关键词:,秋夜独坐(节选) 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 半峰残月一溪冰。,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悲双鬓,不知,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零落昆虫哀鸣,更添悲哀;(1分)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2、辨

6、“异”关键词:,坐书床,欲二更,不闻更,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比较,思想感情,异同,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比较情感 异同,答案:,答案:,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

7、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求“同”关键词:,2、辨“异”关键词:,自许;鬓虽残/衰鬓斑,谁知、心未死;空、衰、斑,下面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送柴侍卿 王昌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 故人西辞黄鹤楼, 送君不觉有离伤。 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云雨, 孤帆远影碧空尽, 明月何曾是两乡。 唯见长江天际流。,例题展读,送诗中“不觉”“一道”“何曾”等词表达了

8、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 黄诗中“烟花”“孤帆”“尽”“唯见”等词则表达的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注意: 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 内容凸显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感情才水到渠成。,比较意象、意境,方法:披“象”入“意”,由“象”至“境”,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方法指津:,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了解传统的审美形象,望月 流水 见雁 折柳,思乡怀远,悲时伤逝,思归念亲,离

9、情别绪,意志坚强傲岸高洁,不随流俗孤高刚劲,坚毅刚强不畏艰难,超凡脱俗孤傲清纯,傲雪开放的梅,虚心劲节的竹,凌冬不凋的松,卓尔不群的菊,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艘。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艘: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题型意象类,下面两唐诗首都写了“山中”景色,简要说明各有什么特点?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山中 (王勃) 山中 (王维) 长江悲已滞, 荆溪白石出, 万里念将归。 天寒红叶稀。 况属高飞晚, 山路元无雨,

10、山山黄叶飞。 空翠湿人衣。,王勃诗中的“高飞晚”“黄叶飞”是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了“悲”与“念”的复杂心情,抒发了作者寓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王维诗中的“白石”“红叶”“空翠”,色彩鲜亮斑斓而富有变化,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悦之情。,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

11、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及社会的感慨。,组织答案的步骤: 列举意象:概括意象的共同特征; 概括意境: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加以分析,概括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 3、用术语总结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以“意象”为切入点: 1、筛选意象(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 2、抓修饰性词语,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注意诗歌的不同类别)。,从情景关系切入解题,景与情的内在关系:,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比较表达技巧,方法: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比较手法技巧解题方法:,把握题干中要考查

12、的表达技巧的角度。 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 修辞方法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结构安排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以景入情、卒章显志、伏笔。 结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效果。,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比较两首诗在运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并作简要说明。,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都

13、运用了对比手法,但对比的角度不同。 (2分) (2)吴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李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2分),读下面两首唐诗,谈谈它们写法上的异同之处。 乌衣巷(刘禹锡) 越中览古 (李白) 朱雀桥边野草花,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乌衣巷口夕阳斜。 战士还家尽锦衣。 旧时王谢堂前燕, 宫女如花满春殿,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只今惟有鹧鸪飞。,相同点:都借古咏怀都是依靠禽鸟穿越时间,将古今联系起来

14、。 不同点:在表现内容上,刘诗以写今事为主,由“堂前燕”点出历史;李诗以写古事为主,由“鹧鸪飞”指出现实。在抒情手法上,刘诗借景抒情,用朱雀桥与乌衣巷今日的衰败来发出慨叹;李诗缘事抒情,用当年越王凯旋的盛况来反衬今日的凄凉。,比较语言,方法:抓关键词,解析诗句,明确效果。,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抓关键字词,品字析句。 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 解说字词的字面义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二是抓语言风格,分门别类。 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福建卷10阅读下面一首唐

15、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更妙,为什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引愁心”更妙。,步骤一:总起。,“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

16、流放遇赦的喜悦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步骤二:解析诗句。,步骤三:总结。,小结:“比较语言”的解题思路 1、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 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境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 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东城一模诗歌讲评,比较思想情感,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比较表达技巧,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诗歌鉴赏比较原则,【注】隐括: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

17、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牛山: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宋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改写,隐括之作,贵在翻新。比较杜牧原诗,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朱熹此词的新意。(5分),原有的内容,隐括之作,贵在翻新。比较杜牧原诗,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朱熹此词的新意。(5分) 方法:,可作比较的角度:

18、 内容、思想感情、手法技巧等,整体把握,求同辨异。,1、求“同” 关键词:,内容: 情感同: 手法技巧:,2、辨“异”关键词:,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内容: 重阳节,杜牧偕友登齐山。只见天光云影以及大雁的身影,都映在一江秋水之中,秋水长天一片澄净。 内容:良辰美景,好友相逢,人生难得欢愉,应该菊花插满头归去。 内容:应该用酩酊大醉酬答佳节。不用怨恨人生无常。 内容:人生无常,自古以来都如此,谁能幸免呢! 何必象齐景公那样感慨流泪沾湿衣襟呢。,(情感:愉悦)(手法:借景

19、抒情),(情感:欣喜)(手法:用典),(情感:旷达中交织着抑郁伤感)(手法:用典),(情感:自我宽慰,感情复杂)(手法:触景生情),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内容:佳节携友人登高所见所感 手法:借景抒情,以节日登高的欣喜自我宽慰。引庄周、陶潜典故,直言借酒消愁、旷达处世。但最后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 情感:此诗以旷达(甚至颓废)之意来消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 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

20、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隐括之作,贵在翻新。比较杜牧原诗,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朱熹此词的新意。(5分),作比较的角度:内容、感情、手法技巧,整体把握,求同辨异。,1、求“同” 关键词:,内容:秋江、鸿雁、山色,菊花、夕阳;携友登高、头插菊花、醉酩酊; 手法技巧:借景抒情,用典 情感:都表达了对人生、世事的理解。,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 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

21、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2、辨“异”关键词:,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 空翠渺烟霏。,2、辨“异”关键词:,分析:“携壶结客何处?”是一问。“空翠渺烟霏。”为一答。答话不著一动词,纯然景语,给人的感觉是携酒登高的人,溶入了那山色空翠、烟霏缥缈的一片氤yn氲 yn之中,意境比原诗空灵。,手法不同,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2、辨“异”关键词:,分析:多少登高伤怀的昔人,早已成为过去(“

22、非”),但美好的大自然却是真实的、恒常的(“是”)。 作者这里所积极肯定的,不单是 “今朝”的自然美景,也肯定了当下的人生。,情感不同,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2、辨“异”关键词:,分析:人生有限,更应惜取,不要辜负好时光。何苦对斜阳而悲怨迟暮呢。 充分肯定当下人生的价值。,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2、辨“异”关键词:,分析: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概括了无尽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人生虽然有限,宇宙生机却是无限的。无限宇宙之中,永远充满生机,哪有什么危机呢!洋溢

23、着乐观精神。 杜诗“古往今来只如此”,是以人生无常来聊以自慰,语似旷达而其实抑郁伤感。朱词此三句,移植原诗但全反其意,更发出新意:以对人生的乐观精神,来否定了人生无常的伤感情绪。,隐括之作,贵在翻新。比较杜牧原诗,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朱熹此词的新意。(5分),比较内容、思想感情、手法技巧等,整体把握,求同辨异。,2、辨“异”关键词:,内容不同:景物渺烟霏、紫茱萸 意境、情调杜诗明净澄肃、凄恻低回,朱词空灵、激昂向上。(“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情感不同:杜诗语似旷达,其实抑郁伤感。朱词否定人生无常的伤感情绪,对人生的乐观积极。,课 堂 练 兵,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24、分)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傍晚,西风,都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1、比较表现手法,求“同”关键词,2、比较情感,辨“异”关键词,倚恨,回首 背 低 藏,背,披,愁,藏,拦,低,回首,拟人,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诗中的“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渔翁”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此诗通过渔翁在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