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土壤温度.ppt_第1页
8. 土壤温度.ppt_第2页
8. 土壤温度.ppt_第3页
8. 土壤温度.ppt_第4页
8. 土壤温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2 土壤温度,一、土壤热特性 二、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 三、土壤温波方程 四、土壤的垂直分布,一、土壤热特性,热容量(Heat Capacity) 导热率(Thermal conductivity) 热扩散率(Thermal diffusivity),1. 热容量(Heat Capacity),热容量:表示某物体温度变化1度时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J/deg。 土壤质量热容Cm(Heat capacity of soil at constant mass):J/kg.deg。 土壤定容热容CVs( Heat capacity of soil at constant volume):J/

2、m3.deg。,2. 热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土壤孔隙度对土壤热导率的影响,3. 热扩散率(Thermal diffusivity)(土壤导温系数),指在一定热量收支的情况下,量度土壤温度变化快慢的一个物理量,其表达式为:,沙土的热特性与土壤湿度的关系,二、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日变化,2. 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三、土壤温波方程,2.地表的温波方程,3.土壤温度振幅,4.土壤温度极值出现的时间,四、土壤的垂直分布,日射型 辐射型,3. 过渡型,3.3 温度与农业,(1)它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分布和产量 (2)温度影响作物的发育速度,从而影响作物全生育期的长短及各发育期

3、出现的早晚,而发育期出现的季节不同,又会遇到不同的综合条件,发生不同的影响与后果; (3)温度影响光、水资源的利用和作物生产的安排; (4)温度还影响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一、气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二、土温与农业的关系 三、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一、气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基本温度指标 三基点温度 农业界限温度 积温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积温 积温的稳定性,1)三基点温度,生物学温度的概念:包括三基点温度和植物受害致死温度五个基本温度指标。,B.一般作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三基点温度,几种作物的三基点温度,豌豆与温度的关系,2)农业界限温度,对农业生产有指示或临界意义的温度,称为农业指标

4、温度或界限温度。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有00C、50C、100C、150C、200C。,界限温度的农业意义,0土壤冻结和解冻;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冬小麦秋季停止生长和春季开始生长(有人采用3),冷季牧草开始生长。0以上持续日数为农耕期。 5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或停止生长,多数树木开始萌动。冷季牧草积极生长。5以上持续日数称生长期或生长季。 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始迅速生长。常称10以上的持续日数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 15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春季棉花、花生等进入播种期,可开始采摘茶叶。稳定通过15的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水稻此时已停止灌浆;热带作物将停止生长。 20水

5、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热带作物正常生长,界限温度资料一般可有下列用途,可以分析与对比年代间与地区间, 稳定通过某界限温度日期的早晚,以比较其冷暖的早晚及对作物的影响; 稳定通过相邻(或选定的)两界限温度之间的间隔日数(如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到稳定通过5日期之间的间隔日数),以比较升温与降温的快慢缓急,分析对作物的“利”(如春季010的间隔日数较长对小麦穗分化有利)与“弊”(如秋季5 0,0 -5的间隔日数太短对小麦越冬锻炼不利)等; 春季到秋季稳定通过某界限温度日期之间的持续日数(如从春季稳定通过5到秋季稳定通过5的持续日数)可作为鉴定生长季长短的标准之一,可与无霜期指标结合使用,相互补充。,

6、2. 积温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积温(Accumulated temperature)的概念: 在其它条件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作物发育起主导作用; 作物开始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 作物完成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累积积温。,2)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几种作物所需大于100C的活动积温,3)积温在农业中的应用,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引种与品种推广的重要依据; 积温是一个地区的热量资源的主要标志之一;,4)积温的稳定性(阅读),积温作为热量指标,计算方便,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用中发现,积温学说尚有不完善之处。如同一种作物,完成同一生育阶段所需积温,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

7、、甚至不同播种期,其积温值不同,说明积温的稳定性不够理想。造成积温不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 (a)影响作物发育的外界环境条件,不仅有气象因子还有其它因子。气象因子中除温度外,光照时间、辐照度等对发育速度也有一定影响,它们与发育速度的关系,有各自遵循的特定规律。 (b)积温学说是建立在假定其它因子基本满足的条件下,温度起主导作用的这一理论基础上,在自然条件下,这一假定是难以满足的,因而影响积温的稳定性。 (c)农业生物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曲线关系,在下限温度以上,发育速度随温度的增高加快,在最适温度时,发育速度达最大值,当温度超过最适点,过高的温度对生长发

8、育有抑制作用,是一种非线性关系。,4)积温的稳定性(阅读),(d)当气温超过三基点温度的上限时,温度对作物发育不利,但计算时并没有剔除,也造成积温的不稳定。 (e)积温的计算是以日平均温度作为基础,它没有考虑每天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对发育的影响,而它们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也是多方面的。 (f)有的作物本身对光照有特殊反应,如感光性强的作物,发育速度主要与日照时间长短关系较大,而对温度的反应就不敏感。 根据具体情况,积温在应用时,有时要进行一些订正,如水稻对光周期敏感,计算水稻积温时,需以光温系数加以订正。,二、土温与农业的关系,1.土温影响种子发芽与出苗 当描述温度对种子发芽、出苗的影响时,用土

9、温做指标比用气温做指标更为确切。小麦、大麦、燕麦当土温平均为12即能萌发;棉花、水稻、高粱则需1214。土温的高低对出苗时间也有很大影响,例如冬小麦,当温度在520时,温度每升高1,达到盛苗期的时间可减少1.3 d。 土温对发芽生长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日平均温度的高低,还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有关。,2.土温与根系的生长,土温与作物根系的生长关系很密切,一般情况下,根系在24时开始微弱生长,10以上根系生长比较活跃,土温超过3035时根系生长受阻。另外,土温的高低还影响根的分布方向,Khtmar等发现大豆根系的分布和地温的关系,在低温土壤中,大豆根系横向生长,几乎与地表面平行;而在高温土壤中,大豆根

10、系却是纵向生长,能够伸向深层土壤当中,这对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都是十分有利的。,3.土温对块茎和块根形成的影响,(1)土温的高低不仅影响马铃薯的产量,还影响块茎的大小、比重、含糖量与形状等。马铃薯块茎形成最适宜的土温是15.623.9,但也有人认为17.8是块茎形成的最适宜温度,21.1对地上部营养体生长最好。土温低(8.9)则块茎个数多,但小而轻;土温适当(15.622.2)块茎个数少而薯块大;土温过高(28.9)则个数少而薯块小,块茎变成尖长型,大大减产。 (2)甘薯块根着生土层(525cm)的土壤温度日较差与上下层土温的垂直梯度的大小,对块根的形成有明显影响,土温日较差与土温垂直梯

11、度大,可使块根长得较圆,反之成尖长型。昼夜温差大的砂性土壤对甘薯的块根形成较为有利。,4.土温影响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低温减少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其主要原因是,低温使根系代谢活动减弱,增加了水与原生质的粘滞性,减少了细胞质膜的透性。但是,土温过高,酶易钝化,根系代谢失调,对水分的吸收也不利。土温的高低还影响作物根系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 低温可减少根系对多种矿物质营养的吸收,但对不同元素的影响程度不同。这与所遇低温的强度与时间有关系,例如水稻,以30与16短期(48h)处理做比较,低温影响对矿物质的吸收顺序是:磷、氮、硫、钾、镁、钙;如果长期(从移栽到成熟)进行冷水灌溉,降低土温35,则影响大

12、小的顺序为:镁、锰、钙、氮和磷。,5.土温对昆虫的影响,很多昆虫终生生活在土壤中,如蝼蛄、蟋蟀、白蚁等,另外有很多昆虫生命过程的某些阶段是在土壤中度过的,如金龟子、金针虫、地老虎、枣尺蠖、季尺蠖等,还有很多昆虫则以某一个虫期潜入土中越冬或滞育。据统计,约有95% 98%的昆虫种类,在它的某一生育时期与土壤有密切关系。因此,土温对昆虫,特别是对地下害虫的发生发展有很大作用。土温除影响昆虫发育速度和繁殖力外,还影响土栖昆虫的垂直移动。一般当秋季土温下降时,昆虫向下移动;而春季土温上升后昆虫向地表移动;夏季地表温度过高时,昆虫又下潜。昆虫在土中的潜入深度,不仅在一年中随适温区的变化而不同,即使在一天

13、中,也有一定的移动规律。如蛴螬,夏季时大多在夜间及早晨上升到土表危害作物,日中下降到土壤稍深处。掌握土壤温度的变化和土壤中昆虫垂直迁移活动的规律,就能更好地测报和防治这类害虫。,三、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1.灌溉对温度的影响 2.松土与镇压对土温的影响 3.垄作对土温的影响 4.染色剂与增温剂对温度的影响,1.灌溉对温度的影响,在温暖季节与时期的灌溉可起降温作用,寒冷季节可以起保温作用,一般对10cm的土温来说,冬水保温效应可有1 左右,夏季灌溉的降温作用可达1-3 ,具体效应的大小,因天气、土壤、植物覆盖以及灌水量、水温与面积等条件而异。,2.松土与镇压对温度的影响(1)锄地(松土)对土温的影

14、响,锄地的作用是综合的,可有增温、保墒、通气及一系列生理生态效应,仅就温度效应来说,如果锄地(包括搂地)质量高而条件适宜,可使暖季晴天土壤表层(3cm)日平均温度增高约1,最高可增加23或更多。锄地增高地温的主要原因,一是切断土壤毛细管,撤掉表墒,减少了蒸发耗热,二是使锄松的土层热容量降低,得到同样的热能而增温明显,三是锄松的土层热导率低,热量向下传导减少,而主要是用于本层增温。这样,对于锄松层以下的实土层来说,情况可能相反,即锄地可使表层增温而使下层降温,另外,白天表层增温,但由于锄松后表层热容量与热导率均小,夜间常常降温,即比未锄的地温度反而低。另外春季,特别是早春,当低土温是影响作物生长

15、的主要因素时,锄地增温对促进作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增温、通气还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快养分的分解与供给;锄地还可以增加表层土温日较差与垂直梯度;并可使晴朗白天贴地气层的温度略有提高,可有利于作物长根发叶,制造、输送与积累有机养分。,(2)镇压对土温的影响,镇压的作用与锄地相反,它能增加土壤容重,减少土壤孔隙,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而使土壤热容量,热导率都有增加。观察,从地表到15cm深度土壤热容量的相对数值,镇压后增大11%14%,热导率增加80%260%。土壤经镇压后,白天热量下传较快,使土壤表层在一天的高温期间有降温趋势;夜间下层热量上传较多,故在一天的低温期间可提高土温,即缓和了土壤表层

16、的温度日变化。据观测,早春测得5cm与10cm深度土温日变幅,镇压的比未镇压的小2.2。镇压过的耕地,夜间土壤表层不易结冻。此外镇压可以消灭坷垃与土壤裂缝,防止因风抽而造成越冬作物的死亡。 镇压对深层土温的影响一般与表层相反。,3.垄作对土温的影响,在一年的温暖季节,垄作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一般可使垄背土壤(5cm)日平均温度提高12,并可加大土温日较差。寒冷季节垄作反而降温,有的地区利用垄作秋季降温作用来防止马铃薯退化。 暖季垄作使土壤增温的原因主要有(1)垄背的反射率比平作平均低3%,对散射辐射之吸收略高于平作。(2)垄面有一定坡度,在一定时间,对一定部位,特别

17、是靠垄顶的部位,可较多得到太阳辐射。垄顶在一定时间遮挡了垄沟的阳光,在太阳辐射的分配上垄顶多于垄沟,故使垄上增温,垄沟降温。(3)垄上土壤水分少,因而蒸发耗热较少。(4)垄上土壤水分少,可使垄上土壤热容量与热导率减小。(5)在实行免耕法的地区,前茬作物的秸秆(轧碎)可集中在垄沟,使垄背温度比平作秸秆平铺地高。,4.染色剂与增温剂对温度的影响,(1)染色剂 喷洒或施用黑色物质如草木灰、泥炭等,使土壤能更多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施用浅色物质如石灰、高岭土等,可反射太阳辐射而降温并缓和温度日变化。 (2)增温剂 土壤增温剂是一种覆盖物,它具有保墒、增温、压碱和防止风蚀、水蚀的多种作用。其温度效应,晴天5cm深地温可增温34,中午最大可达1114多,阴天增温较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