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训诂的内容...ppt_第1页
第一章--训诂的内容...ppt_第2页
第一章--训诂的内容...ppt_第3页
第一章--训诂的内容...ppt_第4页
第一章--训诂的内容...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训诂的内容,第一节 释词与解句 第二节 解释语法现象 第三节 说明修辞方法 第四节 发凡起例、注音、校勘及其他,第一节 释词与解句,一、释词 二、解句,一、释词,一、释词:解释古书中某些词语的含义。是训诂的中心工作。 1、释词形式 2、释词内容,1、释词形式,1、对词语解释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正文体 (2)传注体 (3)专著体,(1)正文体(一),正文体:古代文献的正文之中对词语的解释。 孟子.梁惠王上:“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

2、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史记.乐书:“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1)正文体(二),史记.乐书:“字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 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说文.子部:“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段注:“人及鸟生子曰乳。”徐灏段注笺:“妇人乳(生)子居室中也。”,(1)正文体(三),礼记.郊特牲:“婿亲御授绥,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郑玄注:“言己亲之,所以使之亲己。”孔颖达疏:“亲之也者,婿御妇车授绥,欲亲爱于妇也。故云亲之也言婿可以亲其妇者,欲令妇之亲己也,故云亲之也者,亲

3、之也。”,(2)传注体,传注体:通常将见于注释中的训诂称为“传注体”,也叫“注疏体”。这种训诂体式以解释字、词、句为主,它成熟于西汉初年,以毛亨的诗故训传为代表。此注疏往往随文作释。 论语.微子下:“孔子下,欲与之言。”包曰:“下,下车也。” 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韦昭注:“与,从也。”,(3)专著体,专著体:以专书的形式来解说词义的,通常称为专著体。如尔雅、说文。大致分两类: 一类是对一个一个的词语进行训释,如说文 。例“训,说教也。”“诂,训故言也。” 一类是对一组词进行训释,如尔雅。 例: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ch )、落、权舆,始也。 如、適(适)、之、

4、嫁、徂、逝,往也。,2、释词内容,2、对词语内容的解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解释本义 (2)解释引申义 (3)解释假借义 (4)注明出处 (5)注释方言俗语 (6)训释虚词,(1)解释本义,诗经.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笺云:“潜行为泳。” 说文.水部:“泳,潜行水中也。”,(2)解释引申义(一),左传.桓公六年:“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杜预注:“张,自侈大也。” 说文.弓部:“张,施弓弦也。从弓,长声。”,(2)解释引申义(二),左传.襄公十一年:“围郑,观兵于南门。”杜预注:“观,示也。” 说文.见部:“观(觀),谛视也。从见,雚(gun

5、)声。”,(3)解释假借义,左传.隐公元年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清代黄生:“予谓寤当与牾通,牾,逆也.”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 。”郑玄注:“起居,犹举事动作。” “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4)注明出处,杜甫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金门。”仇兆鳌杜诗详注:“史记.张良传:平明与我会此 ”。 贾谊吊屈原赋:“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李善注:“吴越春秋曰:干将者与莫邪同师,俱作剑,阖闾得而宝之,以故使干将造剑二枚,一曰干将,一曰莫邪。”,(5)注释方言俗语,楚辞.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王逸楚辞章句

6、:“羌,楚人语,词也。”,(6)训释虚词(一),古人对于虚词,或称为“辞”、或称为“词”、或称为“语助”、或称为“发声”等。唐宋后多称为语辞(词)。 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传:“思,辞也。”疏:“以泳思、方思之等皆不取思为义,故为辞也。”,(6)训释虚词(二),楚辞.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楚辞章句:“羌,楚人语词也。” 左传.隐公元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注:“繄,语助。” 左传.襄公十四年:“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注:“繄,发声。” 左传.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

7、而乘其车,繄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二、解句,1、解句 2、释篇题 3、释章旨,1、解句,有时,仅仅解释词义,还不足以使人明白全句的意义。所以训诂学家,又进一步阐明句意。例: 诗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遨以游。”毛传:“非我无酒,可以遨游忘忧也。” 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笺云:“荼诚苦矣,而君子于己苦毒又甚于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荠。”,2、释篇题,王逸楚辞章句九章:“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章者,著也,明也。言己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卒不见纳,委命自沉。楚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词,以相传焉。” 赵岐孟子章

8、句.离娄:“离娄,古之明目者,黄帝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然必须规矩乃成方圆。犹论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故以名篇。”,3、释章旨,诗经.小雅.采薇第六章,郑笺:“上三章言戍役,次二章言将率之行,故此章重序其往反之时,极言其苦以说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第六章),附录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

9、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附录诗经.小雅.采薇翻译,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

10、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第二节 解释语法现象(一),一、辨析名词动用 诗经.豳风.七月:“蚕月

11、条桑。”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诗经.邶风.击鼓:“土国城漕,我独南行。”郑笺:“此言众民皆劳苦也,或役土功于国,或修理漕城。”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注云:“攻曹城门。”,第二节 解释语法现象(二),二、辨明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 左传. 昭公二十年:“(伍)员曰: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乃见鱄设诸焉,而耕于鄙。 ”疏:“见谓为之绍介,使之见光.” 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疏云:“孟子言大禹与后稷皆当平治之世,急於为民,三过家

12、门而不入其室,孔子皆以为贤,故尊贤之;颜渊当危乱之世,不得其用,居处於隘陋之巷,但以一箪盛其食、一瓢盛其饮而饮、食之,时人皆不堪忍此之忧,颜渊独乐於道而不改此忧,孔子亦以为贤。 ”,第二节 解释语法现象(三),三、说明特殊的词序 诗经.邶风.谷风:“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疏云:“不我能慉,当倒之,云:不能慉我。” 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疏云:“不我遐弃 ,犹云:不遐弃我。古之人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第二节 解释语法现象(四),四、说明主动被动的关系 1、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春,齊侯伐衛,戰,敗衛師。數之以王命,取賂而還。” 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

13、:“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战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至之日也。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何休:“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徐彦疏:“谓伐人者,必理直而兵强,故引声唱。伐,长言之,喻其无畏矣。谓被伐主必理曲而寡援,恐得罪於邻国,故促声短言之,喻其恐惧也。公羊子齐人,因其俗可以见长短,故言此。”,第二节 解释语法现象(四),四、说明主动被动的关系 2、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君欲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14、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苏舆云:“臣为制,言制于臣也,下云则是妇人为制也,义同。”,第二节 解释语法现象(五),五、说明句子成分的省略 1、左传.定公四年:“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 杜预不明蒙上文而省之例,误以奔食为句,注云:“奔食,食者走。”俞樾指出:“此文奔字一字为句,言楚奔也。食而从之四字为句,言吴人食楚人之食,食毕而遂从之也。奔上当有楚人字。食而从之上当有吴人字,蒙上而省也。杜注曰:奔食,食者走,则奔食二字,文不成义矣。”,第二节 解释语法现象(五),五、说明句子成分的省略 2、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

15、床下。”郑笺:“七月在野至十月入我床下皆谓蟋蟀。” 3、孟子.滕文公下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 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第二节 解释语法现象(六),六、辨明偏义复词(两字义类相关而牵连使用) 1、礼记.文王世子:“有司告以乐阙,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养老幼于东序,终之以仁也。”郑注:“王于燕之末而命诸侯,时朝会在此者,各反养老如此礼,是终其仁心。”,第二节 解释语法现象(七一),七、分析句读 1、例子见左传.定公四年:“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 2、史记.伯夷列传:“岩穴之士取舍有

16、时若此类名湮没而不称悲夫” 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中断为:“岩穴之士取舍有时,若此类,名湮没而不称,悲夫!”(取舍指为人的态度及行为) 清代方苞断为:“岩穴之士取舍有时若此,类名湮没而不称,悲夫!”(类,大多数。)有很多隐士的行为跟伯夷颜渊一样高尚,却大都未被历史称道,以至大多数隐士的姓名事迹都湮没无闻,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啊!,第二节 解释语法现象(七二),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陆德明音义:“闻其骈胁,绝句。”“欲观,如字,绝句。一读至裸字绝句。” 孔颖达赞同陆氏后一种句读法,“断其裸以上为句。”,第二节 解释语法现象(八),八、分析语法结构 诗经.大雅.

17、常武:“王命卿士,南仲太祖。”传:“王命南仲于太祖。”孔颖达疏:“于太祖之庙命南仲也。”,第三节 说明修辞方法(一),1、说明兴的修辞手法 诗经.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 。”传:“兴也。扬,激扬也。”郑笺:“激扬之水至湍速,而不能流移束薪。兴者,喻平王政教烦急,而恩泽之令不行于下民。” 2、说明借代 庄子.列御寇:“为外刑者,金与木也。”西晋郭象注:“金谓刀锯斧钺,木谓捶楚桎梏。”(以材料代成品)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杨树达:“木谓棺椁,乃不言棺椁而但曰木者,亦以棺椁为木所制耳。”,第三节 说明修辞方法(二),3、点出双关 汉书.蒯通传:“相君之

18、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三国时魏人张晏在其著作汉书音释:“言背者,云背叛则大贵。” 4、说明隐语 后汉书.曹娥传注引会稽录:“邯郸淳作曹娥碑,援笔而成,无所点定。后蔡邕又题八字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辤)。所谓绝妙好辞也。”,第三节 说明修辞方法(三),五、互文:由于它具有“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特点,所以多误解。又作“互言”、“互辞”、“互其文”、“文互相备”。 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服虔云

19、:“入言公,出言姜。明俱出入互见。” 诗经.大序:“动天地,感鬼神。”孔疏:“天地云动,鬼神曰感,互言耳。”,第四节 发凡起例、注音、校勘(一),一、发凡起例:即通常所说的揭示一部书的体制与通例。 说文解字注:“说文,形书也。凡篆一字,先训其义,若始也,颠也是;次释其形,若从某,某声是;次释其音,若某声及读若某是。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书也。” 许书释字通例:先训字义,次释字形,后释字音。,第四节 发凡起例、注音、校勘(二),二、注音 礼记.乐记:“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陆德明注:“行,户刚反。” 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 如字:此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来读。,第四节 发凡起例、注音、校勘(三),三、校勘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